解读新课改“学生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新课改“学生观”
一、备考方向
1.单选题:第一,理解型,即以教学实例的形式考察对学生观内涵的理解;第二,识记型,即对每条学生观内涵的匹配,如“以下体现了学生是发展的人有……”。

2.材料分析题:呈现一段教学实景材料,设置问题“请结合学生观,评析某老师的教学行为”的形式,考察理论与材料的分析应用能力。

3.备考策略:需要考生对学生观每条内涵能够从正反事例进行分析。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

以人为本学生观的核心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学生是发展的人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事例表现】:
第一,身心发展有规律-教师的教学遵循规律,如顺序性、阶段性等;
第二,发展潜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肯定学生的进步;否认、
怀疑学生的进步,放弃后进生;
第三,发展过程中的人-宽容学生的错误,并正确引导;斥责学生的过错。

2.学生是独特的人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事例表现】:
第一,完整的人-学习、娱乐多种角色为一体;
第二,自身独特性-发现闪光点、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的兴趣特长;同一标准化评价学生、扼杀学生的特长;
第三,与成人有巨大差异-学会耐心倾听、换位思考。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事例表现】:
第一,独立教师头脑-学生具体主观能动性;
第二,学习的主体-教师主导、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尊重学生意见、启发式教学;灌输、填鸭式教育;
第三,责权的主体-学生享有权利,且承担责任;教师不侵犯学生的权利。

三、发展——“以人为本”的实现目标
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发展。

四、教育公正——“以人为本”的实现准则
教育公正,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就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获得同样的教育机会,或者说教育机会对所有的学生来说是均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