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小班美工区的材料投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幼儿园小班美工区的材料投放
摘要:材料的投放是一门艺术,是影响整个教学效果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的一项重要的专业技能。
美工区活动是一种能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
趣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情感的极好形式,既为幼儿提供了大胆探索与实践的空间,又通过提供幼儿可操作的环境特别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中主动地得到发展,使幼儿获得巨大的乐趣和满足。
通过在美工区投放适宜的活
动材料,开展适宜的活动,让小班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本文对幼
儿小班美工区材料投放进行研究。
关键词:幼儿;美工区;材料投放
一、引言
美工区是幼儿园区域创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区域,教师们在投放材料时认为,材料越多越好,但没考虑投放的这种材料是否适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幼儿是否
感兴趣,班级中有许多材料只是摆设,根本无人问津。
如何投放区域活动中的相
关材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求,是值得我们当前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材料投放是否得当,对幼儿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研究立足于幼儿园实际,分析了幼儿小班美工区投放的材料现状。
着眼于
美工区材料投放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并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可
行性对策,这样能够更加丰富和完善幼儿艺术教育方面的相关理论。
为教师在教
育实践中选择有助于幼儿发展的美工区材料提供一定的参考,并且结合教师的材
料投放情况提出促进幼儿发展的相关教育建议,同时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能力。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美术材料
美术材料是经过加工可以转化为美术作品的物品。
一般属于一次性消耗品,
如纸、颜料、自然材料和综合制作材料等等。
本研究的美术材料就是指在美术教
学活动中让幼儿运用到的可操作的材料,包括绘画材料和手工材料,绘画的材料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画面材料,二是颜料及调料,三是画具(主要是笔)。
手工材料则指手工活动中运用到的一些材料,包括泥工材料、纸工材料和制作玩
具的材料等等。
(二)材料投放
本研究的美术材料的投放就是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主要是绘画活动和手工活动,幼儿在教师引导下自由选择可操作的美术材料,或者是教师提供特定的美术
材料让幼儿进行创作。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XX市A幼儿园为研究对象,幼儿园是一所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师资雄厚的一级幼儿园。
现园内开设个10个小班。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本研究主要通过在图书馆、资料室查阅大量与美术教学和美术材料的相关专著,并在中国知网和维普网查阅相关的论文和电子文献资料,目的是为了解本研
究的前沿动态,从而更好的确定研究内容以及实施研究计划。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本研究最主要的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是针对XX市A幼儿园小班
的美术教学活动进行近2个月观察。
笔者为了能够快速记录观察内容,所以事先
就设计好了相关的观察表格。
笔者观察了各班教师的美术教学活动,观察了小班
的36个美术教学活动,在所有正常有序的教学活动中,主要是观察教师投放美
术材料情况。
3、访谈法
本研究主要借助录音笔等辅助工具,在教学活动之余对XX市A幼儿园的教
师进行访谈。
四、研究结果分析
(一)美术材料投放的依据片面
对于教师投放美术材料的依据问题,从访谈笔录1可以看出:教师往往是根
据教材准备美术材料,教材上让准备什么样的美术材料,教师就照搬准备什么美
术材料,如果活动的材料实在很难准备的话,教师就会选择其他易于准备的材料
代替,如果再找不到其他材料代替的话,教师就不会组织该活动了。
教师组织活
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教材,很少发挥自主性,也就更少的考虑材料的适宜性。
访谈记录1:
A教师:我主要依据幼儿各年龄段的教学目标选择美术材料。
C教师:我就是根据教案中的活动准备中的美术材料投放的,如果教案中的
美术材料没有的话,我们就会找其他的材料代替,如果教案中的材料实在很难准
备的话,那么我们就不选择上这个教学活动了,选择其他易于准备材料的教学内
容来上课。
G教师:美术材料的投放主要是根据课堂的需要,选择投放的美术材料一般
是方便、简捷,易于准备的,大多情况下是选择幼儿园已有的美术材料。
H教师:美术材料的投放主要依据是小朋友的兴趣和能力。
年轻教师或者非专业的幼儿教师一般通过教师之间的观摩学习和幼儿园的交
流获得相关信息,这样学习的最大好处是可操作性强,但是最大的缺点就是经常
停留在模仿阶段,依葫声画瓢地照搬别人的内容,包括活动中的材料,“只得皮毛不得要领”。
他们从观摩中搬来了别人对材料的设计,而没有得到科学的投放策略。
教师选择投放材料应该依据教学目标、幼儿园现有的美术材料,幼儿的年龄
特征和兴趣需要、材料的安全性和难易程度和材料投放的层次性等等。
但是幼儿
园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材料的选择和投放上却没有考虑全面,只是片面的依据
教材或者教学目标而已。
(二)美术材料的准备不足
材料的准备工作楚否充分直接影响到活动能否顺利的开展,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材料的准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材料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准备材料的数量上
要够每个幼儿使用和质量上保证材料是安全优质的。
案例1:A小班绘画教学活动《伞》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水彩笔和油画棒,用水彩笔勾勒轮廓,用油画棒涂颜色。
但是有的小朋友却在水彩笔勾勒后,继续
使用水彩笔涂色,就遭到老师的批评,理由是使用水彩笔涂色的话,水彩笔很快
就没水了,就不能画了。
案例2:B小班绘画教学活动《美丽的幼儿园是我的家》中,教师在分发马克笔的时候,突然发现马克笔不够每个小朋友每人一支。
教师觉得反正马克笔不够用,所以就不允许上课表现不好的小朋友画画,最后还是不够,干脆就让幼儿拿
黑色油画棒代替马克笔来作画。
但是有些幼儿不喜欢使用油画棒勾勒画面,于是
选择了等待。
随着等待时间的延长,幼儿对画画的兴趣逐渐减弱。
教师则在一旁开始给马
克笔加墨水,然后陆续给那些没马克笔的幼儿。
这些案例体现了:幼儿园教师在分发材料的过程中才发现美术材料的数量不足,幼儿操作美术材料时才发现美术材料自身存在着质量问题,这个时候教师才
开始寻找一样的美术材料或者找其他美术材料来做替代品,如马克笔不够用了,
教师就会建议小朋友用黑色油画棒来代替,然而有些幼儿就不喜欢油画棒勾勒轮廓,觉得那样画出的作品不漂亮,于是终止正在进行的创作,致使这些幼儿在活
动结束时还没有完成自己的作品,这样自然而然会使幼儿对活动兴趣下降。
(三)投放美术材料主体单一
蒙台梭利不仅强调教学活动中儿童从教室那儿获得多少知识,而且注重儿童
在学习中自我追求、自我探索。
罗杰斯在他的教育思想的著作《学习的自由》中
提出:真正的教学设计,是给予儿童充分的自由,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属于他们自
己的真正的真理与智慧。
教师带领儿童一起去探索,刁一是最理想的教学活动,
教师和儿童一起成长的。
访谈笔录2:
D教师:一般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投放美术材料,先讲解一些美术方面的知识
和操作材料的要求以后才开始投放美术材料,然后让幼儿进行创作。
担,心幼儿
不知道创作要求进开始乱操作材料,致使不能达到老师的要求,造成材料的浪费,还要继续给幼儿分发材料。
E教师:一般会在活动中投放美术材料,其实要看组织活动的形式了,也有
可能是在活动前(投放美术材料),就是教师把整个活动区间分为讨论区和创作
区的话,就可以先把材料投上去,这样的话没什么影响,因为有些材料开始就先
放的话,怕小朋友只顾着玩材料了,而听不进老师讲的内容了,分散了他们的注
意力。
G教师:一般会在活动中投放(美术材料),主要因为是人比较多,一般就
不会先让他们玩材料,怕耽误时间,不能很好的完成预设的教育内容。
如果说活
动前投放的话,那就是一些特殊材料了,比如操纸,就可以先让他们玩玩材料了。
从对教师的访谈笔录中发现:幼儿教师均明确表示一般会选择在美术教学活
动过程中投放美术材料。
从笔者教师的访谈笔录2可以清楚的看出:美术教学活动中,一般都是教师
为幼儿分发美术材料,很少是幼儿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美术材料进行创作。
很大
程度上是因为教师担心幼儿自己选择材料的过程中造成活动气氛混乱。
教师其实
可以大胆放手,让幼儿自己去选择自己喜欢的美术材料进行创作,这样就会让幼
儿创作出许多新奇的意想不到的艺术作品。
教师让幼儿自己进行创作,那就从材
料上开始,让幼儿自己选择材料,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
只有教师创造宽松自由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并对幼儿极少的限制,那么
就可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创作的欲望,更易使幼儿敢于和乐于“挥毫”。
(四)投放美术材料种类上的“模式化”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就连美术材料的投放都形成了自己的“模式”,班上幼儿随之形成思维定势,就比如纸张的提供,可以选择不同的形状、不同颜色,经常使用白色长方形纸张,幼儿创作的兴趣也会随之减退的。
教师可以根据
特殊的教学内容,为幼儿提供正方形、三角形甚至圆形的纸张来作画。
对于纸张
的尺寸,从年龄上讲,小一些的孩子要用小一点的纸,前提是以孩子手臂可以在
纸上自如移动为标准,纸张过大,孩子会显得手忙脚乱,不利于动作的协调发展。
操作的美术材料如果始终一成不变的话,会使幼儿在创作艺术作品中没有新
鲜感,从而不可能产生兴奋情绪和创作的强烈欲望,会造成幼儿认识范围的狭窄、知识经验的匿乏等不良症结,限制和阻碍了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五、建议与对策
(一)重视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
教师专业能力的强弱决定着教育质量的好坏。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专业能力
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不断提升
的内化过程,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过程,是教师个体和群体共同追求、奋斗的
前进历程。
只有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才能提高教育教学
质量。
在终身教育的思想下,教师要有一颗活到老学到老的求知之心。
因此,教师
必须具有一种知识更新的紧迫感,迫使自己充分利用点滴时间和一切学习的机会,克服重重困难,勤奋刻苦地钻研新知识、新方法,广阔知识视野,在教学中不断
成长。
只有这样,幼儿教师才会具有永久的魅力和最大的价值。
幼儿园中有些小
班幼儿教师并不是专业出身,对美工教学活动不感兴趣,对美工材料的性质、构成、作用、表现效果完全不知,这样就会严重影响整个小班幼儿的艺术方面的发展。
为了幼儿更好的发展,幼儿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专业知识和学科知识,努力
充实自己。
(二)美工材料投放策略
1、投放的美工材料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教师要为幼儿投放彩笔、蜡笔、各种纸、剪刀、橡皮泥等一些最基本的活动
材料。
在准备材料过程中,要从幼儿的角度来进行考虑,比如,在剪刀的选择上,要选择塑料圆头剪刀,一是因为小班幼儿自护能力差,使用塑料剪刀安全;二是
因为小班幼儿刚开始学习使用剪刀,能剪纸就行,有的塑料剪刀还能剪成锯齿状
幼儿很喜欢。
2、设计的美工活动要适合幼儿年龄特点
小班幼儿与幼儿之间是有差别的,发展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创设游戏
环境时既要考虑发展快的幼儿,也要考虑发展慢的幼儿,还要兼顾有特殊需要的
幼儿。
要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使每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
在设计美工活动时,要根据本班幼儿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层次能力的幼儿设
计的难易程度不同。
例如:小班幼儿上学期的美工活动以涂色为主,在涂色活动
中我为新入园能力弱的幼儿提供白纸,让他们任意涂画,不受任何约束大胆涂画。
为能力强的幼儿提供画有各种轮廓的纸,鼓励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进行涂色,要求幼儿从上到下或是从一边一笔一笔的涂,并配上歌曲或儿歌很适合幼儿年龄
特点。
3、活动区材料放置统一、整齐,便于幼儿取放
幼儿园为了让小班美工区材料一目了然,便于幼儿取放,可以让班级盛材料
的小筐都是统一的,例如美工区选用统一的塑料筐,将蜡笔放进统一的器皿(用
平时幼儿喝的酸奶盒)然后放进塑料筐,剪好的不同几何图形纸按颜色不同,放
在同一的小盒内然后再放进塑料筐;皱纹纸把团好的和没团好的放在不同器皿,
然后放进同一塑料筐,剪刀则插进硬纸盒然后放进塑料筐……这样摆放的物品一目了然,便有幼儿取放也便于教师随时检查幼儿使用材料的情况,并及时增加以免
出现材料不足的情况。
也给幼儿养成了物归原处的好习惯。
(三)加大美术材料的财力支出
在美工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美工材料是幼儿教师的责任与义务,是培养和开发幼儿美工创造力的基础所在。
让生活中的一切物品尽可能的成为幼儿美工活动中的材料,让幼儿在创作的过程中寻求探究的乐趣,保持对美工活动的热情和美工活动独有的创造力。
材料在美工活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园要加大美工材料的财力支出。
这样就可以购买更多种类的新美工材料,让幼儿在创作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下苗壮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刘冰冰.美工区活动材料投放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6(24):24-25.
[2]吴琼.主题背景下小班美工区活动材料投放的策略[J].早期教育:美术版,2016(3):6-7.
[3]黄燕.浅谈在美工区中材料投放和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J].好家长,2016(48).
[4]褚玲娟.小班美工区个别化学习材料投放的有效策略[J].科普童话,2017(2):29-30.
[5]许慧芬.材料投放与幼儿自主学习——小班美工区域活动案例评析[J].学前课程研究,2017(7).
[6]刘新红.合理投放材料提高幼儿美工区活动的有效性[J].关爱明天,2017.
[7]梁坤,高丽萍.经验视角下美工区材料层次性投放的探讨[J].基础教育研究,2017(22):55-57.
[8]徐云波.小班美工区个别化学习材料投放的有效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2018(11):24-24.
[9]付芳玲.科学有效地投放美工区域的活动材料[J].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2018.
[10]蔡莉莎.利用低结构活动材料,让美工区充满生机[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19-19.
[11]夏静燕.美工区材料提供的创意策略[J].山东教育,2018(Z5).
[12]周爱国,周爱艳.有效开展美工区活动的策略新探[J].教育导刊月刊,2018(10):40-43.
作者简介:姚媚(出生年月:1988年5月),性别:女,籍贯(上海),学历:本科,单位:上海市徐汇区盛华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