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_语文_表格教案_第六单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_语文_表格教案_第六单元
课题21 乡下人家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棚架、风趣、装饰、顺序、照例、瞧见、率领、觅食、捣衣、向晚、归巢、和谐、辛苦、鸡冠花、大丽菊、催眠曲、房前屋后、天高地阔、月明人静”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教学难点一是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特别是从未接触过农村生活的城市的孩子;二是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有一位叫陈醉云的作家用非常细腻、优美的笔触描写了乡下人家的生活,这节课我们将随着作者陈醉云一起走进乡村生活,走进这平凡的农家小院,去领略田园生活的美好。

二、检查预习,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前曾让同学们简单预习课文,现在
你读正确了吗?读通顺了吗?读美了
吗?把你认为文中最难读的一段或是几
句话再练读一番。

2、师知道我们班人才济济,朗读水平高
的同学也不在少数,现在师要请同学读课
文,如果你流畅地读完了一个自然段,你
就有资格推荐另一位朗读高手继续往下
读,不然则由我确定——听仔细,有什么
意见或有什么疑问可随时提出;边听边
想:这乡村生活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交流,如:乡村生活洋溢着浓郁
的生活气息;
乡村生活自然亲切,优美恬静,
宁静和谐等。

乡村生活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季
节……
齐读本文最后一句话。

学生讨论后师小结:“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

真是这样吗?同学们,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的美吧。

三、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的片断1、作者描写这浓郁的乡村生活抓住了哪
些独特的迷人的乡村风景?默读课文找
一找,试着给这些风景画取一个漂亮、顺
口的名字。

(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
屋后春笋冒、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
门前吃晚饭、夜静催眠曲)齐读,多么漂
亮多么漂亮的名称啊,我们继续走进这独
特迷人的风景画,来感受田园诗情,体味
优美语言,积累精彩的片断。

2、仔细观察文中插图,自由读课文,画出你认为描写得最美的一处乡村风景,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美美地读一读,边读边在脑海里出现那些美丽的画面。

1、组交流,为全班交流做好准
备。

2全班交流:(生交流过程中,师
适时点拨,提示学生抓住重点词
句来体会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
美,并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其他学生通过“评读”
的方式来参与学习。


A、“……别有风趣的装饰……”
1)理解“别有风趣”、“装饰”
的含义(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
2)在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
指的是什么呢?
B、“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请学生读一读相关描写)
为什么说这些
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
(再请学生读一
读,其它学生评读:他读得怎么
样?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
你还能比他读得更好吗?)
四、整体回顾,想象拓展。

1、学到这儿,你最想说什么?
——是啊,无论在屋前、院子
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
天,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
1、书再增添一句话,连起来读
读如乡下景般朴实无华的小小
诗(板书)
2、象一下,在冬天,在乡下别
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我想,此时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2、师生齐读最后一节。

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吧,说给同座听一听。

全班交流。

五、课外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后的的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背诵下来。

(可简单介绍一下著名诗人戴望舒)
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段落。

3、小练笔: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快拿起笔写下来吧。

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门前吃晚饭夜静催眠曲迷人乡下景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结识了作家陈醉云,他带着我们走进了诗情画意的乡村。

“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
塘边,你会听
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

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

”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的哪句话写出了作者的感受?指名读读。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不论什么时候指的是什么?不论什么季节指的是什么?(不管什么时候,一年四季都与众不同,独特吸引人的美
二、讲读
1、那作者都写了哪些独特的迷人的乡村风景?你
默读课文看一看(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门前吃晚饭、夜静催眠曲)
(1)体会“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
2、就是这样的乡下人家,这里屋前搭满瓜架,门前鲜花盛开,屋后春笋探出头,院中鸡儿们在悠闲的觅食,河中小鸭在欢快的游戏。

到了夏天的傍晚还能在轻柔的微风下吃晚饭,睡梦中能听着纺织娘轻声吟唱,这是多美的乡村呀,你出声的读读这些优美的画面。

边读边在脑海中出现那些美丽的画面。

一会请你来说说头脑中出现的画面,或者绘声绘色的给大家读一读。

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一句。

在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农家屋子前攀着爬上屋檐的绿绿的藤和叶子,点缀其中的青的红的瓜,色彩明丽,生活气息浓厚,别致亲切可爱,纯朴自然,春种秋收,夏可遮凉)
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特殊、不同,与城里的房屋门前不同)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吗?
“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一般是什么地方能看到的?
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
“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一句
(城市里)想象一下什么样?(生想象)会给人什么感觉?(威严,冷漠)
(2)眼前除了绿绿的瓜架还有什么,对,有红花。

怎么描写的?谁来读读?我们大家边听边想象画面,你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
体会“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
花,芍药,凤仙,鸡冠
花,大理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一句。

四、整体回
顾,想象拓展课文学到这里,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1.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无
论早上晚上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指名6人。

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最后
一段齐读。

五、作业:1、课文写的多优美呀,你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句子
积累下来吗?试着背背自己喜欢的内容。

2.想象一下,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
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3、准备开展一次
“走进田园”的综合活动吧!
(师可以放一幅冬天村
庄的图片帮助学生想
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
一下吧,说给同座听一
听。

板书设计:
屋前瓜架夏天傍晚
门前鲜花
21乡下人家屋后春笋
(独特迷人)院中鸡儿秋天夜晚
河里小鸭
教学反思
课题22*、牧场治国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

3.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分析
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可爱;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难点是让学生明白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前谈话
同学们,在我们这本书的第一组课文当中,
我们领略了漓江之水的静、清、绿,感受到桂林
之山的奇、秀、险;观赏了金华双龙洞的独特、
神奇;更饱览了七月天山的奇丽景色。

那么,除
了课文中向我们介绍的这些优美风光,你还知道
哪些美丽的景物呢?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多啊,让我们又一次
感受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风光。

(生发言)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也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游玩,这是
欧洲的一个美丽国度,在这个国家有很多的花,尤其是郁金香,多达200多个品种。

还有水仙、风信子……每年的三月到九月,这里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的世界,被人们称为“花之国”(课件出示)。

不仅如此,这里运河纵横交错、大小不一的风车随处可见,于是又有“水之国,风车之国”(课件出示)的雅称。

大家知道这是哪个国家吗?
(根据回答课件出示:荷
兰)
是啊,荷兰不仅是水之国、花之国,荷兰的
牧场更是辽阔无垠,占全国领土的三分之一,所以人们又称他为“牧场之国”(课件出示)。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荷兰的牧场。

(板书、读题)
看到“牧场”这个词,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
同学们的想像力很丰富,
现在我们就赶紧牧场之国
游览一下,去感受真正的
荷兰吧。

的画面?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
文,我先请一位同学把阅读提示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指名读)
大家听清楚了吗?现在就请你们带着要求
自由读读课文,要注意(课件出示自读提示):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
读几次,要字字入目;
2、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字词(课件出示词语)
毛毡镶嵌模样羊
圈牛犊骏马牲畜
公爵吆喝呼噜
哞哞声极目远眺
膘肥体壮仪态端庄
辽阔无垠悠然自得
默默无言
3、学会了字词,咱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 4、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选择你喜
欢的自然段美美地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读出感情读出体会,同时用笔划你喜欢的句子。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所
选段。

三、深入阅
读,欣赏牧场之美1、学生间交流
2、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这句怎么读?指导朗读
四、小结升华,感悟牧场之美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
了四次,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多次的说这句话呢?同学们,通过这课的学习让我们深深地感受
到了许许多多花牛的家园就是真正的荷兰!成群的骏马的王国就真正的荷兰!羊、鸡、猪……的天堂就是真正的荷兰!牧场的静谧、恬美就是真正的荷兰!
如此美丽的牧场,作者就用优美的语言文字
表达出来了,相信同学们通过课文的学习,一定
(其实这不仅是作者在向
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更
是对荷兰的美景发出由衷
的赞叹。


好一幅优美的、动人的、
动物与环境与人的和谐画
卷啊!此时,我们和作者
一样发出了由衷地感叹,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好一
也学会了许多吧。

下面就请同学们拿起笔写一写:
试着写一写(任选一题):
1、()。

这就是真正的曼新小学!
2、这就是真正的家乡的桔园:
个牧场之国!(看板书说)让我们一起从图片中再去欣赏一下荷兰美丽的风光
吧。

板书设计:
22、牧场之国黑白花牛的家园
成群骏马的王国真正的荷兰!绵羊猪群的天堂静谧恬美的夜晚教学反思
课题23 古诗词三首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正确读写“蚕桑、耘田、白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

默写前两首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难点是体会古诗词中对乡村风光的赞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意象铺展,切入正题
走进田园,就像走进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我们欣赏到:那独特迷人的《乡下人家》,那异国风情的《牧场之国》,相信这些现代美文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那,古代的乡村又是怎样的?
1、我们跟随着宋代诗人翁卷一起领略江南的乡村四月。

(板书“乡村四月”)齐读课题
2、四月是什么季节?那,你心中的“乡村四月”是怎样的?
那是“小桥流水人家”,那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3、带着乡村的美、四月的美再读课题!
二、通读全诗,感受诗的节奏美1、(出示全诗)谁来说说以前学古诗的方法?
2、请自由读古诗,读上四遍。

读前两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两遍,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读得有节奏、有板有眼。

明白吗?
3、谁想读?读准没有?
4、检查生字“蚕”“桑”
5、(配乐)读出诗的节奏。

(方法:多诵读)
三、理解诗意,感悟诗的语言美。

过渡:在你们有滋有味的朗读声中,诗歌醉
人的韵律已经缓缓流出。

1、读了这么多次能结合注释说出诗意思吗?请同
学们在小组内说说。

(板书:绿原、白川、子规、
1、这两句,你好像看到
了什么画面?2、指导品
读:遍、满(方法:抓
诗眼)
烟雨)
2、汇报:(点拨一二句写:景;三四句写:人)
3、这诗意明白了吗?赶紧带着自己的理解,相信你会读得更好。

3、除了山陵原野是绿
的,还有什么是绿的?(方法:想画面)4、这画面让我想起哪些诗句?(联系有关的诗句)
5、这是绝妙山水画!我们以读代品吧!
6、镜头再转换,你还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子规”是怎样啼叫的?
7、这“雨如烟”什么感觉?看图片
四、品味诗句,感悟诗的意境美
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如画的乡村四月,一定吸引了你的视线,留住了你的脚步。

我们就开个诗画品读会吧!
(一)品味第一、二句(课件出示一、二1)把这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读出来。

2)这雨让你又想起了哪些诗句?
8、一动一静的杜鹃烟雨图已呈现我们面前了!读
出动静的美感
9、此时此景,你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让我们一起吟诵这两句诗吧。

10、小结:你们真了不起,凭着多诵读、看注释、抓诗眼、(调动视觉、听觉,联系诗句)想画面的法宝就走进青山绿水、杜鹃烟雨图。

课外拓展
村夜(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田园乐(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巍巍青山、暧暧村落,乡村是恬静的;啾啾鸟鸣、声声犬吠,乡村是灵动的;
袅袅炊烟、霏霏细雨,乡村是朦胧的;唰唰采桑、簌簌蚕食,乡村是忙碌的。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复习旧
知,引入新诗1、我们刚学了一首古诗,题目叫《乡村四月》,谁来背背?一起来吧!
背得真好,那诗呀,就是一幅清新、美好的画面,
向我们展现了充满着乡土气息的田园生活。

今天
我们将走进另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田园世界,去感受那浓浓的乡土味儿!(板书课题)
2、读诗题,解题意。

请同学来读课题。

(“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在文中,他指:兴致;“杂兴”就是——各种兴致;
2、读诗题,解题意。

“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
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二、初读感知
1、师:请大家先自由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
3、师提问:季节从哪个词读到的?
理解“桑阴”:桑就是桑树,桑阴就是——桑树成阴了,当桑树成阴时,那就是——夏天 5、解意
师: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
我们先要了解诗的大概意思,
平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的?7、大概说说诗句的意思。

(指名说,同桌说)⑴刚才,你读懂了哪句?
②师:“绩”,在这儿是指一个动作,搓;“夜绩麻”就是指——“各当家”,指各有各的本领,各有各的事做,“村庄儿女各当家”就是——“傍”,他表示靠近的意思;“也傍桑阴学种瓜”的意思是——
③师:知道了这些词在古诗中的意思,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再来说说?⑵教师随机点拨语言表述上的流畅。

①师:照刚才他的说法,你觉得还缺少些什么?2、生自由读,指名读。

4、齐读(正音,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6、学生自学
①指点“傍、绩、各当家”等重点词在诗句中的意思②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可不是简单地把词句的意思串起来,咱们可以通过一些想象,在句子中加上时间、人物等,这样说起
意思就更生动、更流畅。

谁再来试试?(指名,同桌互相说说)③师:刚才,我们就借助注释,了解了诗的大意。

那好,带着对诗句的理解,咱们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诗,注意停顿。

(齐读)建构田园生活的主题
1、教师用语言渲染,用图片辅助,帮助学生对单
元本题温故知新。

2、师生交流,理解词牌名。

4、教师检查整首词的读音,重点指导“塞”的读音及“鹭”等字的书写。

3、请学生自由朗读词句,把词句读通顺,字音读准确
5、请学生再读词句,指导读出词的节奏。

、细读,走近田园生活的画面
1、请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回顾理解词意的方法。

2、学生自主学习,理解整首词的意思,并在小组内交流自主学习中的见解。

3、反馈汇报对词意的理解。

赏读,触摸一颗眷恋的内心1、教师配乐范读,请学生谈感受,让学生初步感
受诗人的“不须归”。

2、由“不须归”切入,让学生交流汇报诗人“不
须归”的原因。

⑴景美中感悟“不须归”。

①请学生了解词中描写
的景物。

②教师配乐范读,让学
生想象词中的画面。

③学生交流想象的内
容,教师紧扣画中的色
彩及“飞”字进行点拨,
并引导学生用其他词语
来形容春景。

让学生通
过多元品读,继而诵读,
感悟画面的和谐与动态
之美。

教学反思
课题24 麦哨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3.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分析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品味优美语言,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听田园牧歌1、板书课题:
给这两个字分别组一个合适的词,想想麦哨是什么?(用麦秆做成的哨子)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听听吹响麦哨的声音是怎样的?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
交流:
“麦哨”的声音
是课文的线索,
紧扣文题初读课
文,能快速理清
课文脉络。

其后,
让学生联系文中
“和、应、欢快、
柔美”等词对
“呜卟呜卟”的
麦哨声展开想
象,能有效把握
学习语言的本质
性目标。

同时,
那欢快而柔美的
麦哨声在课堂里
吹起一股清新的
风,使学生仿佛
置身于田园之
中。

读通相关段落(课文第一、二、七、八自然段)。

读准多音字“和”、“应”。

(提示:这两个字意思
相近,可以组成一个同样意思的新词“应和”。


4、读了课文,谁能来模仿吹响麦哨的声音?
5、变化丰富的麦哨声就像一曲曲风格不同的田
园牧歌,我们听着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6、有感情朗读描写麦哨声的段落。

7、学习写法:
麦哨声一呼一应,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
柔美。

你还发现什么也前后呼应着?
(小结:课文首尾两次写到“麦哨”。

你呼我应,
让我们一直沉浸在麦哨所吹响的田园牧歌里。


(提示:吹得短促,吹
得悠长,与同桌合作“应
和着”吹一吹,忽高忽
低)
(短促的麦哨声是一曲
欢快的乐曲,悠长的麦
哨声是一曲柔美的乐
曲,而相互应和着的麦
哨声就像一曲合奏曲。


二、赏田园画意1、为什么孩子们的麦哨声吹得那么欢快、那么柔美?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的其他段落,去欣
赏乡野生活里的“欢快”与“柔美”的画面。

2、学生自读自悟,
把“欢快”与“柔美”
标注在相关的句子边。

以“欢快、柔美”
为重点,让学生
自主读悟,能有
3、随机交流所欣赏到的“乐”与“美”和画面,边交流边指导朗读,读出相应的感受。

孩子们衣服美:“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


田野里花果美:“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哪些颜色映入你的眼帘?(圈划:鹅黄嫩绿、浓阴、金黄、黑白相
间、雪白、浅黄色)这些颜色是一起出现的吗?田园里丰收乐:“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哪些词语让你看到了丰收的景象?
你又从哪里感受到了丰收的欢乐?跳动的音符奏出的是什么乐曲?(好一曲欢庆丰收的歌。

随机板书:欢庆丰收的歌)
4、小结并整理板书。

(见板书)
(看图品味:碧蓝的湖水边,茵茵绿草地上,孩子们玩耍割草,就像是绿草地上盛开了无数美丽的花儿,好一幅色
彩艳丽的画。

随机板书:碧湖,绿田,孩子,色
彩斑斓的画)(圈划:前几天、转眼间)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好一幅变幻无穷五彩纷呈的画。

随机板
书:油菜,蚕豆,稻花)圈划:到处、密密的、
一蓬蓬、丰满、齐刷刷。

)重点品味“擎”。

(与举、托相比,“擎”字更显出果实的丰满,突出麦子的自豪与献礼般的郑重。

)效地延续第一层面对“麦哨”的解读,把握课文的主旨,寻找到解读感悟的突破
口,并搭建起一个有效的学习空间。

在学习中抓重点词句品词想象,使学生对语言的感悟,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从而真正品味到文本语言所流淌
着的浓浓的情趣。

三、抒田园诗情
1、同学们,刚才我们品味着课文,仿佛看到了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玩耍嬉戏的
情形,那快乐美好的田园生活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