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附录2 相对原子质量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2:相对原子质量表教学设计
雨花台中学马晓峰一、导入
视频:元素之歌
经典形式的元素周期表已广为人知,就像Nike鞋的标志那样一眼就能认出来。

元素周期表是我们文明的图标影像之一。

而课本154页的附录2:相对原子质量表却往往被我们忽略了。

实际上,这张密布数字的小小表格里沉淀了几百年来无数科研工作者智慧的火花和辛勤的付出。

【设计目的】兴趣导入:非常有意思的元素之歌一下抓住了孩子们的眼球,让他们脑海中浮现出这些或熟悉或不熟悉的化学元素,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科学史简介
学生阅读老师印发的材料,汲取历史长河中的一点点智慧火花:
公元前四百多年,德谟克利特提出,宇宙万物只有一种起源,都是由一种极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的,德谟克利特称之为“原子”。

希腊语的意思是“不能再分的东西”。

牛顿在自己的著作《光学》中提出:物质是由永久而坚固的小“质点”(即原子)组成的。

由于牛顿的巨大名声,“原子说”开始受到重视。

不过,原子说真正发力走向科学的道路,还是在1808年英国人约翰道尔顿提出现代原子论之后:物质是由非常微小的、不可再分的物质粒子——原子构成的,原子具有一定的质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

它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单位,在化学变化中不会改变。

大约在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揭开原子内部的秘密。

1909年,卢瑟福发现质子。

1911年,卢瑟福发现原子核。

1913年,玻尔提出电子在绕核的壳层里。

1932年,查德维尔(James Chadwick)证明有中子存在。

……
直至20世纪80年代,利用神奇的扫描隧道显微镜,人们获得了漂亮清晰的原子图像,从而第一次看到了原子。

在此期间,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原子质量的测定,原子质量的精确值也在不断地提高,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为此就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通过材料和数据你的直观感觉是什么?
【设计目的】追溯历史,明白科研的艰难和重要性。

二、相对原子质量
1、定义及公式
不同原子的质量各不相同,可以用现代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来。

如:
一个氢原子的质量: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67千克1.67*10-27kg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993千克1.993*10-26kg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2657千克2.657*10-26kg
原子的质量如此之小,书写、使用起来就像用吨作单位衡量一粒米、一根头发丝儿的质量一样,很不方便。

于是,科学家们想到了用比值的方法来表示原子质量。

经过多次研究与选择,目前,国际上一致同意以以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你能依据概念,写出计算式吗?
对,首先它是一个比值,其他原子质量与碳12原子质量1/12的比值。

由于它们的单位都是千克,固在计算过程中,kg会被消掉,因此,相对原子质量的国际单位为“一”,符号为“1”,略去不写。

需要做特殊说明的是,碳12原子指的是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的碳原子,它的质量是:,乘以1/12为,后面我们可以直接用此结果进行计算。

小活动:请你用公式来计算氢、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感受与实际质量相比它们所带来的便利。

展台展示,点评小结:这与它们的实际质量相比,确实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因此,科学家们把已发现的元素原子的相对质量利用此法计算出来,并罗列成表,因此在平时的使用中,我们不需要再计算,只需要会查就可以。

【设计目的】学生动手计算,感受更深。

请大家比较一下我们通常在元素周期表里查阅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和附录2里查阅到的有哪些区别呢?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附录二表格里的数据的科研价值所在。

在更高要求的科研工作中,往往需要较高的精确度,这个时候,我们附录2的相对原子质量表就能够派上大用场啦!
2.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今天,我们从构成原子的粒子质量上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请观察所提供的数据,你能做出合理的推理吗?
归纳推理:
举例:氢原子、氧原子,(电子质量忽略不计,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为1,因此质子和中子的质量之和即为它们的个数之和)这和我们刚刚用定义式计算出的结果是相同的,因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相对原子质量数值上近似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

中学阶段,计算过程中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一般取整数,试卷首页可以查找,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常用的Cl 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取35.5呢?
试比较Cl-35和Cl-37的不同?
资料:1. 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2. 某些元素是它们的同位素的混合物。

相对原子质量是考虑了天然混合物中每种同
位素占有不同比例后得到的平均值。

【交流研讨】:在自然界中氯稳定存在2种同位素:75%的Cl-35和25%的Cl-37。

你能尝试计算说明为什么氯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5吗?
【设计目的】给出材料计算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一方面提高孩子分析材料的逻辑思维能力,一方面与高中知识衔接。

补充:一些元素的同位素是放射性的,它们有许多重要的用途,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查阅相关资料。

3.元素周期表
1865年,纽兰兹将元素按照他们的原子质量排列,发现每隔8个元素,就会出现性质相似的元素。

1869年,门捷列夫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的内在联系,使其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成为化学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关于元素周期表,你还知道哪些?
小结:元素周期表上我们也能查到元素原子的相对质量,不过精确度不如附录2的表格,但是它却体现了化学研究中分类和建立模型的思想,它的出现使得化学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激起了人们研究新元素和无机化学理论的热潮。

三、相对原子质量的应用
应用1:准确查找相对原子质量
应用2: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及元素质量比
应用3: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设计目的】从了解、归纳上升到应用,体现中考考点。

四、课堂小结与练习
五、结束语
1955年,科学家们为了纪念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这门捷列夫,将第101号元素命名为“钔”。

门捷列夫的母亲留给儿子最后的话是:“注重多实践,少空谈,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追求神圣的科学真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