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部门为什么故意不报高温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象部门为什么故意不报高温
常有人说:夏天的高温季节明明是40多度,天气预报
却总报36度、37度的样子。
肯定是怕引起恐慌,所以不敢报也不愿报高温。
听了这样的分析,真的忍不住替气象局的工作人员觉得冤枉!
追根溯源,气温与人们的身体感觉(体感温度)的
差异是引起抱怨和质疑的首要原因。
日常生活里,常有人感到天气预报中的气温与自身实际感
受到的冷暖程度不一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天气预报中的气温仅仅代表空气的冷暖程度,并不能完全表示出人体对环境的冷暖感受,但气温高低可以作为人体冷暖感受的一个参数,这也正是空气温度与体感温度的区别所在。
而体感温度是指人感觉到冷热的温度感觉,也称体感气候,它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人体皮肤温度与气温之差。
在相同的气温条件下,人们还会因空气湿度、风速大小、着装颜色、日射甚至心情等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冷暖感受。
例如在气温30℃的环境中,空气的相对湿度在40%~50%左右,平均风速在3米/秒以上时,人们就不会感到很热;然而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若增大到80%以上、风速很小时,人们就会产生闷热难熬的感觉,体弱者甚至会出现中暑现象。
一组实验数据表明,在室温25℃时,空气湿度减小30%,人体体感温度相差约1℃。
同样,在低温环境下,不同的湿度和风速也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寒冷感受。
另外,不同颜色的外衣、天空云量的多寡等因素,也会使人们对实际的环境温度产生感觉上的差异。
总之,人们对环境温度的感觉是受到诸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实际上在天气预报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在盛夏季节主观故意压低气温预报结果的情况。
那样的事,完全是伤害职业道德的卑劣行为,绝没有发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