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演讲录》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怀瑾演讲录》读后感
多少年来,回归一直是一个很赚人眼泪的词语,当我们这些大地的孩
子热衷于满世界地乱跑,却最终因跑得太快、太急而迷失了自己的时候,
回归就是我们最好的安慰,最好的寄托。
那么,文化的回归又在哪儿,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所在,是生命中的根,尤其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它所蕴含的天地之精髓,是我们回归之路上一座
明亮的灯塔。
可不幸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文化正在我们的城市中
逐渐地消失。
著名作家张炜早在几年前就竭力呼吁,科技的高速发展已经把我们的
文化建设远远地甩在了后面,而科学技术和文化建设好比一个民族的二条腿,这种不平衡的发展反过来又终会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
似乎是上苍的关照,从上世纪的九十年代起,一个震耳欲聋的名字在
中华大地乃至海外被迅速提及,他就是国学大师南怀瑾,南怀瑾大师于1918年诞生于浙江温州乐清县一个世代书香的家庭,从孩提时代起就开
始接受严格的传统私塾教育。
到十七岁的时候,他除了已精读了四书五经外,还涉猎了诸子百家及拳术剑道等多种中国功夫,同时,他苦心研习文
学书法、诗词曲赋、医药卜算、天文历法诸学。
为了更深入地探究宇宙人
生的奥秘,他不畏艰险,跋山涉水访求多位岩穴高隐之士,虚心求教,学
到了许多不传的法门和秘学。
南怀瑾先生在跋山涉水之时有缘结识了袁焕仙老先生,晤谈之下,深
有所悟,便结成了忘年之交。
袁先生闭关期满,下山到成都成立了维摩精舍,南先生则追随左右,遂拜门墙,成为维摩精舍开山首座弟子,潜心修
道参禅。
其后,南先生为求深入研究佛法,便悄悄离开成都,奔赴峨嵋山
峰的大坪寺闭关修持。
三年的闭关阅藏期间,南怀瑾先生穿上了僧衣,于青灯古佛旁,斋戒
素食,日夜苦读经、律、论三藏十二部五、六千卷佛家经典,以经为法,
印证个人修持所得,遂至终生受益无穷。
南师乃大德!师曾戏言,他的身后有三千年大运!非戏言,绝非戏言!
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提高。
这是不争
的事实,我们固不可做不仁之人,一边享受现代科技进步带来的各种好处,一边指责人家的种种不是。
不忍为!不应为!也从无半点如此的心思。
经济发展了,我们的生活水平确实超过前人了,于是乎,不少现代人
自以为文明无比,对前人的东西动不动这个迷信,那个愚昧。
我们真的在所有的方面都超过前人了吗?
试问:
有几人诗歌超过了李白?
有几人书法超过了王羲之?
有几人画艺超过了达·芬奇?
有几人雕塑超过了米开朗基罗?。
有些东西我们确实超越了前人,远远的超过了,比方科学技术;有些
东西很难超越,最起码现在仍未完全超越,比方人文艺术。
诗词歌赋。
还可感可触,我们还容易承认自己的不足。
形而上的道呢?宇宙人生的理呢?个人认为其难于掌握远在诗词歌赋之上,需要绝高的悟
性与慧根(南师常引的苏东坡的诗:书到此生读已迟,应含此意)而不是
仅凭聪明的头脑就行。
我们切不可随意地说,这个迷信,那个愚昧!
南师说过,在现代科学技术方面,西方领先于我们,我们只能当人家
的小学生;可人文思想方面,他们当我们小学生的资格还没有。
中华文化及一切优秀的传统文明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探索、顶礼的宝藏。
我辈后生,宜谦宜虚,宜勤宜勉!
经济发达,可带来物质享受;真正的幸福,必得有人文的修养。
大师行运日,便是文明复舒时!
1985年盛夏时节,南怀瑾先生乘上赴美班机,抵达华盛顿,成立了“东西学院”,致力于东西方文化的沟通,以宏扬中华文化。
旅美期间,
南大师几乎每天都有不少客人来拜访,其中有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
德国人、亦有日本人、埃及人和美籍华人、旅美侨胞,他们中的多数为学者、教授,也有将军、议员、政要及工商巨子,他们不但学习中国文化和
佛学方面的知识,还时常涉及经济、哲学、宗教及国际关系等等,南大师
与他们欢坐一堂,妙语迭出,笑声不断,来者无不被南怀瑾先生的学识、
修养和无穷的魅力所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