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乌头汤联合补肾祛瘀针刺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味乌头汤联合补肾祛瘀针刺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
果
李燕
【摘要】目的探讨加味乌头汤联合补肾祛瘀针刺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三门峡市中医院收治的7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给予对照组甲氨蝶呤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研究组加味乌头汤+补肾祛瘀针刺法,均持续治疗2个疗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和疼痛程度.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1.66%)高于对照组(63.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关节压痛数少于对照组、晨僵时间短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乌头汤联合补肾祛瘀针刺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疼痛.
【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
【年(卷),期】2018(027)019
【总页数】2页(P3518-3519)
【关键词】加味乌头汤;补肾祛瘀针刺法;类风湿性关节炎
【作者】李燕
【作者单位】三门峡市中医院骨三科河南三门峡 47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4.3
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表现为晨僵、关节畸形、受累等症状,其中晨僵持续时间与炎症程度成正相关[1]。
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以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抑制关节破坏、降低致残率为治疗原则。
以往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引发肝脏、痛风等方面问题,导致临床应用受限。
近年来,中药、针灸等中医治疗方法得到临床广泛重视,且具有良好疗效。
加味乌头汤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发挥散寒止痛、温经祛湿等功效;补肾祛瘀针刺法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助于改善关节形态学病变,加以安全性高、价格低廉、操作便捷等优势,患者及家属接受程度较高[2]。
本研究采用加味乌头汤联合补肾祛瘀针刺法,探讨其对类风湿性
关节炎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三门峡市中医院收治的7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
对照组男13例,女23例;病程1~11 a,平均(3.84±1.71)a;年龄21~73岁,平均(50.26±5.14)岁;研究组男15例,女21例;病程1~12 a,平均(4.17±1.48)a;年龄22~74岁,平
均(51.11±4.78)岁。
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甲氨蝶呤(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31020644),口服,7.5 mg/次,1次/周;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研究组加味乌头汤+补肾祛瘀针刺法,补肾祛瘀针刺法:主穴为悬钟、太溪、血海、关元、膈俞、阴谷,配穴依据病变关节选取。
于关元、阴谷、肾俞、悬钟、太溪两侧选取穴位,经碘伏消毒后,采用一次性1.5寸无菌针灸针,指切法进针,患者常规口呼鼻吸,呼气时进针,得气后重插轻提,重复9次后,留针10~20 min,待针松弛时拔出;血海、膈俞两侧选取穴位,点刺放血;配穴经碘伏消毒后,行常规针刺,平泻平补
手法,捻转提插行针,留针20~30 min,针松弛时拔出;加味乌头汤组方:苍术
30 g、白蜜30 g、黄芪30 g、制川乌20 g、海桐皮20 g、白芍20 g、红花15
g、川芎15 g、当归12 g、麻黄10 g、桂枝10 g、炙甘草10 g;关节畸形、肌肉萎缩、活动受限明显者加用鹿角片30 g、杜仲30 g、穿山甲20 g、地鳖虫15 g、细辛6 g;上肢疼痛者加用威灵仙30 g、姜黄15 g。
加入500 ml水,小火煎煮30 min,1剂/d,300 ml/剂,分早中晚3次服用。
30 d为1个疗程,均持续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①统计两组临床疗效。
活动功能及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关节肿胀及疼痛指数降低90%以上为治愈;实验室指标趋于正常水平,关节肿胀及疼痛指数降低60%以上,不足89%为显效;活动功能明显改善,关节肿胀及疼痛指数降低31%以上,不足59%为有效;实验室指标、活动功能、关节肿胀及疼痛指数无明显变化为无效。
总有效率=(有效+显效+治愈)例数/总例数×100%。
②记录两组治疗前后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和疼痛程度。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评分越低表示患者疼痛程度越轻。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定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定性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研究组治愈8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治疗有效率为91.66%(33/36);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13例,治疗有效率为6
3.88%(23/36)。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35,P<0.05)。
2.2 VAS评分和临床症状治疗后研究组关节压痛数少于对照组,晨僵时间短于对
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VAS评分和临床症状比较组别nVAS评分/分关节压痛数/个晨僵时间
/min对照组36 治疗前5.26±2.309.35±2.7999.48±28.54 治疗后
2.04±0.89
3.68±1.4651.35±19.41研究组36 治疗前
6.06±1.34a8.51±3.67a100.44±2
7.21a 治疗后
1.14±0.33b
2.01±1.43b40.55±15.32b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bP<0.05。
3 讨论
目前,我国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率为0.4%左右[3]。
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一般认为由感染、遗传、性激素等因素引起。
中医学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属“痹症”、“鹤膝风”、“历节”等范畴,主要与脉络闭阻、阴盛阳衰有关。
故临床治疗需遵循祛寒湿、补阳气、清湿热、益阴血等原则。
加味乌头汤源于张仲景创制的《金匮要略》,方中麻黄具有发汗宣痹之用;制川乌具有温经止痛,祛风除湿之用;炙甘草、白芍可发挥缓急止痛功效;桂枝具有散寒止痛,助阳化气,温经通脉之用;黄芪可发挥益气固卫功效;当归、白术、川芎、红花、海桐皮可发挥温经祛寒,活血祛瘀通络功效;威灵仙具有通络止痛,祛风除湿之效;细辛具有通窍止痛,祛风散寒之效。
诸药合用,达到通络止痛,祛湿活血,补肝益气,温经散寒的目的。
金海欧等[4]研究报道,在中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
祛瘀针刺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最大程度改善临床症状,恢复关节功能,且治疗有效率高达97.18%。
补肾祛瘀针刺法通过选取关元、阴谷、太溪、肾俞等主穴进行针刺,其中阴谷为肾经经气汇合部位,具有理气止痛,补肾益阴功效;肾俞为肾气传输部位,具有补肾壮骨功效;关元为脏腑之本、元气之根,可发挥祛寒止痛,培肾固本,调和气血功效;太溪具有益精补髓,疏通经脉功效;悬钟具有活血祛瘀,强筋壮骨,补髓养精功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1.66%)高于对
照组(63.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关节压痛数少于对照组,晨僵时间短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这提示加味乌头汤联合补肾祛瘀针刺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疼痛。
此外,加味乌头汤可通过降低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水平,抑制炎性反应发生,进而延缓病情进展[5]。
综上,加味乌头汤联合补肾祛瘀针刺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疼痛。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陈书文.99Tc-MDP联合乌头汤加味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
刊,2015,17(2):161-162.
[2] 陈杰,刘江涛,杨举广,等.针刺疗法联合塞来昔布对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MMP-3,IL-6及自身抗体水平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18):3513-3516.
[3] 刘雪涛,李庆.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药物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6):1171-1173.
[4] 金海欧,杨军,赵小民,等.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联合补肾祛瘀针刺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17,35(2):111-113.
[5] 王玉,涂胜豪.乌头汤加味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7,32(9):1716-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