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白——“山中小蒜”,通胸阳之良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薤白——“山中小蒜”,通胸阳之良药!
薤(xiè)白,别名小根蒜、野葱、野蒜,为百合科植物小根蒜或薤的鳞茎。
春日里,草叶茂长,葱绿的小野蒜也窜出土层,它们或是成片地簇拥在坡地河畔,或是成丛地散落在田间地头,在春风中摇曳一抹绿意。
薤白自古以来就被作为药食兼用之品,古人云:“物莫美于芝,故薤为菜芝。
”,《仪礼·士相见礼》中说:“葱薤之属,食之止卧。
”,白居易也有“望黍作冬酒,留薤为春菜”的诗句。
作为中药本草,薤白通常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蒸透或置沸水中烫透,晒干。
生用。
它味辛、苦,温,归肺、胃、大肠经,具通阳散结,行气导滞之功效。
据《汉书》记载,有一叫龚遂的读书人,官至太守后仍心系百姓。
因汉末兵乱,三国争雄,导致疾病流行。
龚遂劝民众大种葱薤,以防治疾病。
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安陆郭坦兄得天行后,随能大餐,每日食至一斛,五年家贫行乞。
一日大饥,至一园,食薤白一畦,大蒜一畦,便闷极卧地,吐一物如龙,渐渐缩小。
有人撮饭于上,即消成水,而病即疗也。
故李时珍云:“薤散结、蒜消癥之验也。
”
《神农本草经》也言薤白有“轻身不饥,耐老”之功。
著名的养生学家孟洗说:“作羹食之”,“学道人常食之,可通神安魂魄,益气,续筋力”。
陶弘景云:“薤白性温补,仙方及服食家皆需之。
”
薤白性温热可以振奋阳气,驱散体内寒结,为治胸痹之要药。
所谓胸痺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这其实类似于我们说的心脏病和冠心病。
孙思邈早就说过,“薤白,心病宜食之。
”,这类病人可用薤白食之,有调养之功,也可与瓜蒌、半夏、枳实等配伍,如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等(《金匮要略》)。
同时薤白还可以治疗肠胃寒湿导致的一系列肠胃病和呼吸道疾病,通过清泻肠胃中的寒湿痰浊,提升肠道温度,清楚体内滞留的寒痰湿气。
脾胃为生痰之源,肺为出痰之器。
脾胃的痰清掉之后,进而能够清除肺中的寒痰进而治疗咳嗽痰多鼻炎等肺系疾病。
用作食用,薤白可以一定程度上代替葱和蒜。
主要的吃法有,薤白炒鸡蛋,方法和葱花炒鸡蛋一样。
同时可以用腌糖蒜的方法来醃渍薤白,一样酸甜可口,同时还有一股杏仁的香气。
薤白还可以直接用去煮粥。
借助薤白利窍滑肠散结气之力,前人多用于治疗泻痢之症,且多做成酒、粥、饼、菜等药膳。
唐代诗人白乐天诗中提到的“酥暖薤白酒”,即以酥炒薤白投入酒中。
《食医心鉴》中有薤白粥:“治赤白痢下,薤白一握,同米煮粥,日日食之。
”清代医家沈金鳌也认为:“治老人冷痢,食薤白粥。
”
在《杨氏产乳方》中有一治疗小儿疳积的药饼方,即将“薤白捣如泥,以粳米粉和蜜作饼,炙熟与食,不过三两服。
”对于产妇泻痢,也可以用薤白食疗。
《范汪方》载“治产后诸痢,多煮薤白食,仍以羊肾脂同炒食。
”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薤白性质温热,如果本身体内有热,经常上
火,舌尖通红的话,那么就不要吃薤白。
推荐:薤白粥
材料:薤白10~15克(鲜者30~45克),粳米100克。
做法:将薤白洗净,放入锅中,粳米淘洗干净也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用文火煲煮成粥。
用法:每日2次,温热服食。
功效: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适用于胸痹疼痛、痰饮咳喘、泻痢后重等症。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