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2.8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其一)扬州慢长相思作业与测评

合集下载

《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其一)》《扬州慢》《长相思》

《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其一)》《扬州慢》《长相思》

第二单元《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其一)》《扬州慢》《长相思》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A.辋.(wǎng)川东菑.(zī) 朝槿.(jǐn)B.危樯.(qiáng) 铜钲.(zhèng) 西崦.(yān)C.饷.(xiǎng)春耕初霁.(jì) 荠.(qí)麦D.怆.(cāng)然豆蔻.(kòu) 窥.(kuī)江【解析】B钲:zhēng,C荠:jì,D怆:chuàng。

2.下面对《积雨辋川庄作》颔联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述夏木茂密,境界幽深。

B.水田与白鹭两种景象互相映衬、配合,画面就显得开阔而深邃,渲染了积雨天气空蒙迷茫的色调和气氛,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C.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形成色彩浓淡的差异。

D.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取动态,一取声音。

【解析】无“画中有诗”。

3.下面对《旅夜书怀》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前两联写景,诗眼在“独夜舟”三字上,其余全属烘托。

舟泊于岸,所以首句写岸,次句写舟。

称“独舟”者,仅此一舟之谓也;“夜”,用于点明泊舟时间。

这两句勾画了这样一个境界:河边孤零零地泊着一只小船,桅杆高耸;岸上只见小草,不见人家,冷寂得很。

B.第三、四句承“夜”字写诗人所见景色:远处,星空低垂,原野辽阔无边;近处,明朗的月光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

这难免使诗人感到,在这样的境遇中,一叶小舟显得何等孤单、渺小,它的命运可以听凭大自然的摆布;而江水的奔流更使他联想到时光的迅速消逝……C.后四句即景抒怀:声名不因政治抱负而显著,反因文章而显著,这本非自己的矢志。

“官应老病休”是说官职本来应该因自己年老多病而罢休。

对此诗人并未有什么不满。

D.面对辽阔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深感自己漂泊无依,在这静夜孤舟的境界中,自己恰如是天地间无所依存的一只沙鸥。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新城道中二首(其一)》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新城道中二首(其一)》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新城道中二首(其一)》含答案解析[劳动民生诗/2023河南郑州一中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1—12题。

(9分)新城道中二首(其一)苏轼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首联中“吹断檐间积雨声”一句,领起下文对春晴之日山村景致、山民生活的描写,为全诗写景抒情奠定了轻松活泼的基调。

B.颔联中诗人描写了山头、白云、树梢、初日,“披絮帽”与“挂铜钲”分别从形、声角度比喻晴云、初日,自然贴切、形象生动。

C.颈联写景生机盎然,桃花鲜艳、竹篱矮矮、垂柳袅娜、小溪清澈,这与尾联农人忙春耕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和谐的乡野春景图。

D.全诗紧扣“乐”字,将秀丽明媚的春光、繁忙的春耕景象与诗人欢快的心情融汇交织在一起,赞美了山村人家的劳动生活。

解题思路B项,“‘披絮帽’与‘挂铜钲’分别从形、声角度比喻晴云、初日”错误,诗人选择了山头、白云、树梢、初日四种自然景物来描绘,并以“披絮帽”(戴了一顶白丝绵制的头巾)与“挂铜钲”(挂着一面又圆又亮的铜钲)分别比喻“岭上晴云”与“树头初日”,这里只是取了喻体的“形”,并未涉及“声”。

12.(对点题/综合鉴赏表达技巧)本诗采用多种手法描写山村景物,请结合颈联简要分析。

(6分)①拟人。

桃花“含笑”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桃花以人的心理、神态,使桃花有了人的感情色彩。

②动静结合。

“竹篱短”“沙水清”是静景,清新秀丽;“溪柳自摇”是动景,活泼自在。

动静结合,突出山村自然景物的美好怡人。

(每点3分)解题思路颈联上句写桃花“含笑”,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桃花以人的心理、神态,使桃花有了人的感情色彩,形象传神。

“竹篱短”“沙水清”是静景,清新秀丽,以“竹篱短”三字侧面烘托出“野桃”高过竹篱。

“溪柳自摇”是动景,活泼自在,写溪边柳树的枝条在春风吹拂下摇曳多姿。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2.3 积雨辋川庄作 旅夜书怀 新城道中(其一) 扬州慢 长相思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2.3 积雨辋川庄作 旅夜书怀 新城道中(其一) 扬州慢 长相思

推荐作品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其一) 扬州慢长相思一、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炽.情(chì)铜钲.(zhēng)纤.维(xiān)锃.光瓦亮(zèng)B.军饷.(xiǎng)隽.永(juàn)肄.业(yì)如丧考妣.(bǐ)C.浸渍.(zì)哺.育(bǔ)对峙.(zhì)泉水淙.淙(cóng)D.歼.灭(jiān)摒.除(bìng)聒.噪(guā)谑.而不虐(xuè)项,“聒”应读“guō”。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追溯欢跃惊世骇俗拾人牙慧B.诙谐藜民计日程功清风夜唳C.故园摩写成群结队临渊羡鱼D.秸秆弭望豆蔻年华时过境迁项,“藜”应为“黎”;C项,“摩”应为“摹”;D项,“弭”应为“弥”。

3.对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50710017)A.危.樯独夜舟危:高。

漠漠..水田飞白鹭漠漠:形容广漠无际。

B.官应.老病休应:应该。

阴阴..夏木啭黄鹂阴阴:幽暗的样子。

C.煮芹烧笋饷.春耕饷:用食物款待别人。

杜郎俊赏..俊赏:眼光很高的鉴赏。

D.聒.碎乡心梦不成聒: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予怀怆然..怆然:悲伤的样子。

项,“应”意为“认为是、是”。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李、杜齐名,但他们的性格和诗风却很不相同。

,;, ;,。

李白和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就像天上的双子星座一样,永远并列着发出不灭的光辉。

①一个诗风老成稳健,倾向现实主义②一个像忍苦载重的犍牛③一个像狂放不羁的骏马④一个深沉悲天悯人⑤一个诗风清新飘逸,极具浪漫色彩⑥一个洒脱魅力十足A.⑥④③②⑤①B.③②⑤①⑥④C.⑤①⑥④③②D.⑤②④⑥①③,同时,结合语句结构的对应。

5.名句默写。

(1),。

,。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语文人教版古代诗歌散文试题:2.3 积雨辋川庄作 旅夜书怀 新城道中(其一) 扬州慢 长相思含答案

语文人教版古代诗歌散文试题:2.3 积雨辋川庄作 旅夜书怀 新城道中(其一) 扬州慢 长相思含答案

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其一) 扬州慢长相思一、语基落实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辋.川(wǎnɡ)木槿.(jǐn)黍.米(sǔ) 涟漪.(yī)B.停泊.(pō) 旷.远(kuàng)清斋.(zhāi) 河畔.(pàn)C.粮饷.(xiǎng) 竹笋.(sǔn)聒.噪(ɡuō) 吹拂.(fó)D.悲吟.(yín) 荠.麦(jì)怆.然(chuàng) 危樯.(qiánɡ)项,“黍”应读“shǔ”。

B项,“泊”应读“bó”。

C项,“拂”应读“fú”。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积雨空林烟火迟.迟:晚。

漠漠..水田飞白鹭漠漠:形容广漠无际。

B.危.樯独夜舟危:危险。

予怀怆然..怆然:悲伤的样子。

C.煮芹烧笋饷.春耕饷:用食物款待别人。

难赋深情..深情:深厚的感情。

D.身向.榆关那畔行向:朝着。

故园..无此声故园:家乡。

项,迟:慢。

B项,危:高。

C项,深情:这里指深切的悲痛之情。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B.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C.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D.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项,“算”为领字,后面应停顿。

4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B.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C.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D.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项使用了比喻,其他三项均使用了拟人。

5下列各项中,对诗句赏析不当的一项是()A.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在这两句诗中,诗人选用了“漠漠”和“阴阴”两个叠音词。

“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写夏木茂密,境界幽深。

两种景象互相映衬,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

高中语文2推荐作品~积雨辋川庄作_~旅夜书怀_~新城道中(其一)

高中语文2推荐作品~积雨辋川庄作_~旅夜书怀_~新城道中(其一)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①知道,懂得 年年知为谁生 ②了解 君何以知燕王 知 ③管理,主持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④通“智”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走近作者
(1) 王维 (701 ~ 761) 唐代诗人。字摩诘,蒲州 ( 今山西永
济)人,曾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他具有多方面艺术 才能,工诗善画,又精通音乐,并能以画、乐之理融会于 诗中,昔人誉之为“诗佛”。擅长各种诗体,尤以五言律 诗和绝句著称,前期诗歌,富于进取精神,反映边塞生活, 抒写游侠意气,情调慷慨激昂,充满浪漫主义豪情;后期 诗歌,描写田园山水景物,表达闲情逸致、宣扬隐士生活 和佛教禅理为主。所写山水田园诗,数量多,艺术成就高,
1.《积雨辋川庄作》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首联写了积雨天农家的生活。既表现出诗人心境的闲
逸,又体现了田家生活的乐趣。 颔联描绘了两幅意蕴丰厚的画面,绘色绘声,幽深开 阔。 颈联写自己的隐居禅寂生活,并把禅理寓于写景之中。
尾联连用两个典故,表明自己淡泊的心志,深化了全
诗主旨。
2.《旅夜抒怀》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
D.夜雪初霁 (jì ) 荠(jì )麦弥望 . 戍(shù )角悲吟
【答案】
胡马窥 (kuī) 江 . A(“诘”应读“jié”。)
2.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烟火迟 (指久雨后烟火燃烧起来很慢) 饷 东菑(动 . . 词,指送饭 ) 疑(互相) B.危 樯(高) . 东风 (春风) .. 积雨 (连绵不断、下了很 .. 漠漠 水田(形容广漠无垠 ) .. 海鸥何事更相 .
(3) 姜夔 (1155 ?~ 1221)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
(今属江西)人。在他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和金朝南北对峙,

积雨辋川庄作 旅夜书怀 新城道中(其一) 扬州慢 长相思演练绝知此事要躬行

积雨辋川庄作 旅夜书怀 新城道中(其一) 扬州慢 长相思演练绝知此事要躬行

一、语段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在诗的第二联中,诗人着一“垂”字,一“涌”字,使诗的境界全出,请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炼字。

先具体分析“垂”和“涌”字的作用,然后指出所形成的背景,再说出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因“平野阔”,故见星点遥挂如垂,用“垂”字,反衬出平野的广阔;因“大江流”,故江中月影流动如涌,用“涌”字又烘托出大江奔流的气势。

为全诗创造了雄浑阔大的背景。

2.怎样理解“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这句诗复杂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道题考查鉴赏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 积雨辋川庄作 旅夜书怀+新城道中(其一) 扬州慢 长相思+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 积雨辋川庄作 旅夜书怀+新城道中(其一) 扬州慢 长相思+Word版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 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其一) 扬州慢长相思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危.樯独夜舟危:形容词,高奉命于危.难之间危:形容词,危险B.犹厌.言兵厌:动词,厌恶夫晋,何厌.之有厌:形容词,丑恶C.纵.豆蔻词工纵:连词,即使,纵使白日放歌须纵.酒纵:动词,放纵D.山中习静观.朝槿观:动词,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观:名词,景象解析:选B B项,“何厌之有”的“厌”,意为“动词,满足”。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活用现象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夜雪.初霁雪:名词作动词,下雪B.聒碎.乡心梦不成碎:使动用法,使……碎C.中原北.望气如山北:名词作状语,向北D.隔叶黄鹂空.好音空:形容词作名词,空的解析:选D D项,形容词作动词,空有。

3.名句默写。

(1)积雨空林烟火迟,。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飘飘何所似,。

(杜甫《旅夜书怀》)(2) ,溪柳自摇沙水清。

[苏轼《新城道中(其一)》],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慢》)(3)劝君更尽一杯酒,。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竹喧归浣女,。

(王维《山居秋暝》)(4) ,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天涯何处无芳草。

(苏轼《蝶恋花·春景》)参考答案:(1)蒸藜炊黍饷东菑天地一沙鸥(2)野桃含笑竹篱短念桥边红药(3)西出阳关无故人莲动下渔舟(4)但愿人长久枝上柳绵吹又少二、诗歌鉴赏4.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新城道中(其一)苏轼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1)“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作者为什么不直道天气的由阴转晴,却要说吹断了檐间连绵雨声呢?答:参考答案:诗人正打算到山里去,阴雨连绵的天气就突然放晴了。

“东风”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己,“我”要进山,东风马上吹散阴霾,为进山创造了条件,使“我”心想事成。

高二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练习:第2单元 积雨辋川庄作 Word版含答案 (1)

高二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练习:第2单元 积雨辋川庄作 Word版含答案 (1)

推荐作品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其一)扬州慢长相思一、注音辋.川(wǎnɡ)粮饷.(xiǎnɡ)东菑.(zī)木槿.(jǐn) 诘.问(jié) 樯.桅(qiánɡ) 铜钲.(zhēnɡ) 西崦.(yān) 夔.州(kuí) 雪霁.(jì) 窥.视(kuī) 聒.噪(ɡuō)二、解释词义1.漠漠..水田飞白鹭形容广漠无际2.阴阴..夏木啭黄鹂幽暗的样子3.危.樯独夜舟高4.煮芹烧笋饷.春耕用食物款待别人5.夜雪初霁.天由雪转晴6.荠麦弥望..满眼7.予怀怆然..悲伤的样子8.算.而今重到须惊料想9.身向榆关那畔..行那边10.聒碎..乡心梦不成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三、积累名句1.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2.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3.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4.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5.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6.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一、基础达标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A)A.辋.(wǎng)川东菑.(zī)朝槿.(jǐn)B.危樯.(qiáng) 铜钲.(zhèng) 西崦.(yān)C.饷.(xiǎng)春耕初霁.(jì) 荠.(qí)麦D.怆.(cāng)然豆蔻.(kòu) 窥.(kuī)江解析:B项,“钲”应读zhēng;C项,“荠”应读jì,D项,“怆”应读chuàng。

2.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B)A.淳熙丙申..至日丙申:就是指冬至这一天B.暮色渐起,戍角..悲吟戍角:驻军的号角声C.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重:着重D.渐黄昏清角吹寒..吹寒:吹出了寒气解析:A项,丙申:指年。

C项,“重(chóng)”,应为“重新,又”;D项,吹寒:在寒风中吹着。

3.下列各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B)A.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扬州慢长相思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扬州慢长相思

【整体感知】 一、《积雨辋川庄作》 这首七律描写了久雨初停辋川山水田园的优美风
光,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农村充满生机、 宁静的和谐生活的向往和赞美,抒发了诗人淡泊宁静的 情怀。
二、《旅夜书怀》 诗人借眼前之景抒写心中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 零,此时的他却似沙鸥,转徙江湖,从而写出了诗人暮年 漂泊的凄苦境况,反衬了他孤苦伶仃的境况,表现了他 颠沛无靠的凄怆心情。
当时的杜甫已50多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 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 分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
三、《新城道中(其一)》 饱览春光后的轻松之作
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春,苏轼正在杭州通判任上 出巡所领各属县。新城在杭州西南,为杭州属县(今浙 江富阳新登)。作者自富阳赴新城途中,饱览了秀丽明 媚的春光,见到了繁忙的春耕景象,满心喜欢,写下了这 首诗,抒写自己途中的见闻和愉快的心情。
(2)出得门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迷人的晨景,翻山 越岭,再往前行,才看到了桃花、竹篱等,按由远及近的 顺序写景。第二联写野外远景,第三联写农家近景。
四、《扬州慢》 1.词的正文写了哪些意象来渲染凄凉的氛围,表现词人 的“《黍离》之悲”?找出这些意象,并分析其效果。
【点拨】
意象
意蕴
青青荠麦
凄凉荒芜。荒凉的空城,与往日的 繁华形成对比
2.尾联运用了哪两个典故?有何作用? 【点拨】尾联运用“野老争席”和“海鸥相疑”的典 故,一正用一反用,写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早已去除 机心,随缘任遇,于人无碍,与世无争了,还有谁会无端 地猜忌呢? 可以悠悠然耽于山林之乐了。
二、《旅夜书怀》 1.这首诗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点拨】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一条孤舟竖着高高的 桅杆停泊在夜色茫茫之中。放眼岸上,只见星星在天边 遥挂低垂;纵目江上,月光在波涛中翻滚如涌。这是一 幅宏阔非凡孤寂凄清的旅夜图(创造出一种阔大雄浑但 又寂寞空旷的境界)。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积雨辋川庄作》与《新城道中》比较阅读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积雨辋川庄作》与《新城道中》比较阅读
《新城道中》
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的画面 有什么样的特点? 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比较鉴赏
你能说说这两首山水田园诗在描写的景物,抒 发的情感上的不同之处吗?
王维在他的山水田园诗中,喜欢创造静谧优美的意 境,表现宁静淡泊的禅意。
而苏轼则喜欢以热烈的激情迅速捕捉景物变化中的 形象,表现乐观旷达的心情。
探究:
同样是山水田园诗,为什么写景抒情上会有这样 的差异呢?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 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他是唐代山水田园 派的代表。 以开元25年(737)张九龄罢相,李林甫执政 为界,王维的思想和创作大致可分为前后两 期。前期他有济世之志 ,后期的诗,主要写 隐居终南山、辋川的闲情逸致的生活。由于 家庭环境的影响,他早年就信奉佛教,贬官 济州时已经有了隐居思想的萌芽。再加上张 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的政局变化,他渐渐 觉得仕途生活压抑、黑暗,理想也随之破灭。 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既不同意同流合污, 又感到自己无能为力,尽管在李林甫当政时, 王维并没有受到迫害,实际上还升了官,但 他内心的矛盾和苦闷却越来越深了。出路何 在?对于这个正直而又软弱、再加上长期接 受佛教影响的封建知识分子来说,自然就只 剩下跳出是非圈子、返回旧时的园林归隐这 一途了。于是,后期的王维就开始了亦官亦 隐的生活。
乐 观 着 人 生
热 爱 着 生 活
阅读山水田园诗时不仅要从景入手,缘景明情, 还要把握情感,以情观物,真正体会情景交融 的特点。 读诗不能只局限于阅读某个诗人的某篇作品, 还要广泛阅读不同作家笔下同类题材的作品, 分析共性与个性,知人论世,真正读懂作品。
作业:
教材上第28页《夜归鹿门歌》与《归嵩山作》对比, 说说两首诗呈现的画面,表现的情感的相同与不同 之处,并且探究形成个性的原因。

第二单元积雨辋川庄作

第二单元积雨辋川庄作

纳兰性德 (2)纳兰词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__________
的作品。纳兰性德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 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
”为词坛一说而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他所
生活的满汉融合的时期;他贵族家庭兴衰关联王
朝国事的典型性;以及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
历,构成特殊的环境与背景。
[板凳]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杜牧《赠 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春。” 以初春枝头的豆蔻比喻十三四岁少女的美好姿态。 杜牧的《遣怀》诗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 薄幸名”诗句,回忆自己当年在扬州时的放浪生活。 这里的“豆蔻词工,青楼梦好”,是指杜牧的才华。 纵然有写“豆蔻”、“青楼梦”那样的春风词笔, 也难以表达此时悲怆的深情。前面“重到须惊”为 一层,这里“难赋深情”又进一层。
两种景色互相映衬,互相配合,画面就显得开阔而 深邃,富有境界感,渲染了积雨天气空蒙迷茫的色
调和气氛。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
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
2.《旅夜书怀》在诵读时语调应有什么变化? 【提示】 这首诗是感叹身世之作。前一层写旅 夜风景,其实是寓情于景,为下文抒怀作铺垫, 应当读得缓慢一些,使听者能品出此中情味。后 一层直抒胸臆,“名岂”二句中上句为宾,下句 为主——诗人后半生飘泊四方,居无定所,正是 因“休官”之故,要读出压抑感。这两句可以不 按“义群”读,仍读作:“名岂/文章/著,官应/老 病/休”。最后两句形象地概括了诗人的后半生生 活,要缓缓读出,有自伤飘泊之意。
三、通假字 解鞍少 驻初程 . 四、一词多义 ①危 樯独夜舟 ____________ 形容词,高 . 形容词,危险 难之间 _____________ (1)危②奉命于危 . 动词,端正 坐 _______________ ③正襟危 .

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二单元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其一扬州慢长相思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二单元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其一扬州慢长相思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积雨辋川庄作 旅夜书怀 新城道中(其一) 扬州慢 长相思篇目一 积雨辋川庄作一、字音认读1.饷.(xi ǎn ɡ)东菑.(z ī) 2.啭.黄鹂(zhu àn) 3.朝槿.(jǐn) 4.辋.川(w ǎn ɡ)5.炊黍.(sh ǔ) 6.摩诘.(ji é) 二、词语积累指农田饷:用酒食等款待,此指送饭菑: 菑.东饷..蒸藜炊黍1 形容广漠无际漠漠: 水田飞白鹭漠漠...2 啼鸣啭: 黄鹂啭..阴阴夏木3 争坐位,表示彼此融洽无间,不拘礼节争席: 罢争席...野老与人4 三、佳句诵读,蒸藜炊黍饷东菑。

积雨空林烟火迟.1,阴阴夏木啭黄鹂。

漠漠水田飞白鹭.2。

松下清斋折露葵.山中习静观朝槿,3知文意这首诗将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紧密结合,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

赏技巧1.意境淡雅超逸全诗将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幽雅清淡的隐士生活相结合,抒写出一种物我相惬、悠然于山林的超逸情趣,也鲜明地体现了诗人“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2.景事蕴含禅理诗人常在山中静观朝槿,领悟人生无常、奉佛有乐;又在松下采摘露葵,以供清斋素食,以实践清心寡欲的佛教教义。

3.用典表达心志尾联连用了《庄子》和《列子》中的故事,表达自己淡泊的心志。

篇目二 旅 夜 书 怀一、字音认读1.危樯.(qi án ɡ) 2.沙鸥.(ōu) 3.官应.老病休(y īn ɡ) 二、词语积累 高危: 樯独夜舟危..1 认为是,是应: 老病休应..官2 显赫著: 著..名岂文章3 三、佳句诵读,危樯独夜舟。

细草微风岸.1。

月涌大江流.星垂平野阔,2。

天地一沙鸥.飘飘何所似,3知文意这首诗通过描写孤舟夜泊、星垂野阔、月涌江流的场景,抒发了诗人对仕途绝望、生活无着、漂泊无依的孤独凄凉感受。

赏技巧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前两联写景,诗眼在“独夜舟”三字上,首句写岸,次句写舟,渲染冷寂氛围,三、四句承“夜”写诗人所见夜色,使人有凄苦无依之感。

备战2022高考语文提升训练12推荐作品: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其一扬州慢长相思含解析

备战2022高考语文提升训练12推荐作品: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其一扬州慢长相思含解析

备战2022高考高中语文提升训练12 推荐作品: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其一)、扬州慢、长相思(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人教版推荐作品: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其一〕、扬州慢、长相思[根底稳固层]1.以下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解说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危.樯独夜舟危:形容词,高奉命于危.难之间危:形容词,危险B.犹厌.言兵厌:动词,厌恶夫晋,何厌.之有厌:形容词,丑恶C.纵.豆蔻词工纵:连词,即使,纵使白日放歌须纵.酒纵:动词,放纵D.山中习静观.朝槿观:动词,看此那么岳阳楼之大观.也观:名词,景象B[B项,“何厌之有〞的“厌〞,意为“动词,满足〞。

]2.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解说不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夜雪.初霁雪:名词作动词,下雪B.聒碎.乡心梦不成碎:使动用法,使……碎C.中原北.望气如山北:名词作状语,向北D.隔叶黄鹂空.好音空:形容词作名词,空的D[D项,形容词作动词,空有。

]3.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

(1)《积雨辋川庄作》中描写自然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旅夜书怀》中以乐景写哀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旅夜书怀》中表现作者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旅夜书怀》中,作者以沙鸥自况,抒发内心漂泊无依的感伤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新城道中(其一)》中描写野外远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的句子是“___________〞;实写现在扬州凄凉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

高中语文文言文(选修部分)

高中语文文言文(选修部分)

长恨歌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学案2:推荐作品 积雨辋川庄作 旅夜书怀 新城道中(其一) 扬州慢 长相思

学案2:推荐作品 积雨辋川庄作 旅夜书怀 新城道中(其一) 扬州慢 长相思

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其一)扬州慢长相思新课助读1.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诗、画成就都很高,被苏轼赞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

辋川庄,即王维在辋川的宅第,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

唐代安史之乱后,社会急剧变化,朝政混乱,王维厌倦官场生活,晚年曾经在此隐居,“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信奉佛教,寻访山林,过着怡然自得的生活,表现隐居山林、脱离尘俗志趣的《积雨辋川庄作》即作于此时。

2.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

四月,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人由成都乘舟东下,经渝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重庆忠县)。

《旅夜书怀》即为途中所作。

3.《新城道中(其一)》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二月,苏轼视察杭州属县,自富阳赴新城(今浙江富阳新登)途中。

诗人沿途看到山岭白云缭绕,树梢朝阳悬挂,野桃笑脸迎人,溪柳摇曳多姿,溪水清澈见底……心中无限喜悦,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诗。

4.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人,南宋著名诗词作家。

其词作多记游咏物,抒写个人身世及离别相思,情真意切,格律严密,语言华美,风格清隽。

《扬州慢》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代。

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抒写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荒凉残破景象的哀思。

5.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族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之子。

清词三大家之一。

《长相思》写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作者随康熙帝出巡山海关外的途中。

自主梳理1.注字音2.3.解词义(1)煮芹烧笋饷.春耕饷:用食物款待别人。

(2)名岂文章著.著:显赫。

(3)荠麦弥望..弥望:满眼。

(4)念.桥边红药念:思考,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其一)扬州慢长相思
时间:40分钟分值:40分
[基础达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各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阔.绰寥廓.括.号聒.碎乡心
B.危樯.稼穑.蔷.薇妃嫔媵嫱.
C.帽檐.赡.养蟾.宫流水澹.澹
D.弥.望消弭.羁縻.靡.费钱财
答案 C
解析A.“聒”读guō,其余读kuò。

B.“穑”读sè,其余读qiáng。

C.yán,shàn,chán,dàn。

D.“弭”读mǐ,其余读mí。

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荠麦弥望
..弥望:踮脚凝望
B.星垂
..平野阔星垂:星空低垂
C.漠漠
..水田飞白鹭漠漠:形容广漠无际
D.西崦
..人家应最乐西崦:西山地区
答案 A
解析弥望:满眼。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海鸥何事更相.疑嬉戏莫相.忘
B.危.樯独夜舟危.楼高百尺
C.算而.今重到须惊锲而.不舍
D.因自度.此曲相如度.秦王必不予赵城
答案 D
解析A.偏指“我”。

B.高。

C.如果。

D.创制;料想,估计。

4.下列诗句使用了比喻和对偶修辞的一项是(2分)( )
A.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B.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答案 A
解析B.使用了拟人和对偶的修辞。

C.只有对偶,没有比喻。

D.没有对偶和比喻的修辞。

5.古人常有手书名人诗文名句的习惯,下列有可能发生的一项是(2分)( )
A.司马迁手书“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B.骆宾王手书“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C.温庭筠手书“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D.归有光手书“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答案 B
解析A.此句出自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司马迁是西汉人,其活动年月更早。

B.这是曹丕关于写文章的论述,唐朝的骆宾王可能会写到。

C.温庭筠是晚唐诗人,是写不出生活在宋朝的柳永的词作的。

D.归有光是明朝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句话出自清末谭嗣同的临刑诗。

6.根据语意,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有时候,,,,?,。

①这样的无沾无碍
②不是也难能可贵吗
③月白风清
④有几人能够做到呢
⑤人影在地
⑥想想这样的大空大破
A.⑤③①④⑥② B.⑤①②③⑥④
C.③⑤⑥②①④ D.③①②⑤⑥④
答案 C
解析排序要善于找突破口,“这样的大空大破”和“这样的无沾无碍”句式相同,⑥中有“想想”一词,所以①也是“想想”的宾语,这样①应在⑥后,由此可以选定答案。

另外,“月白风清”“人影在地”均为短句,应先有“月”,再有“影”,即③在⑤前,且关系紧密,由此也可以选定答案。

7.名句默写。

(3分)
(1)《积雨辋川庄作》中,诗人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辋川夏天特征的诗句是“,”。

(2)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中直接回答深夜不寐的原因,表现词人对狂风暴雪极为厌恶的情感的句子是“,”。

(3)《扬州慢》中既写杜郎才高又写扬州荒凉的句子是“,”。

答案(1)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2)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3)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阅读达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11分)
新城道中(其一)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8.诗的首联是怎样写诗人准备起程时的情景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答:
答案用一个“知”字、一个“吹”字写春风好像老朋友一样知心解意,知道“我”要出行,就为我吹去春雨,让“我”旅途顺利。

这样运用拟人手法,写春风多情,吹雨送行的情景,既表现了诗人出发时的愉悦心情,也奠定了全诗欢乐愉悦的基调。

解析回答本题时注意思考“怎样写”和“好处”两个词语。

本题要求回答诗歌是如何表现诗人起程的情景的,可以通过分析“知”“吹”等词语的意思来作答。

“好处”即作用,作用方面,要考虑体现的诗人情感以及与下文的关系等。

9.结合诗人“山行”途中所见的景象,分析诗人在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5分)
答:
答案以“披絮帽”状山顶的“晴云”,以“挂铜钲”写树梢上的“初日”,以“含笑”拟桃花的艳丽,以“自摇”写溪柳的舞姿,以“最乐”写农家的春耕,这些充满了欢乐和生机的景致和人物都是诗人当时欢乐心情的反映,表现了他热爱自然的情趣。

解析回答本题,应分析诗歌描写了诗人“山行”途中看到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是如何体现情感的。

比如颔联,使用比喻的手法写自然景观的美好;颈联,以拟人手法写自然美景;尾联,写劳作的人们的快乐等。

这些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语言运用]
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5分)
诗歌的原则就是以简括体现丰富。

中国诗歌经常用典,即是这一原则的具体体现。

因为用一个典故,①,是符合诗的精练原则的。

陈毅《梅岭三章》中的“此头须向国门悬”一句就字面上是浅显的,②。

用的是春秋战国时代伍子胥因进谏吴王夫差而被杀,临死前他矢志悬首国门以证明他所谏之不妄。

懂得了这一点,③。

答:①


答案①可以省去一大篇文字②但其中就有典故③才能领略这句诗的更深沉的含义解析补写句子要根据前后语境。

第①处横线前的“以简括体现丰富”和横线后的“精练原则”暗示了此处应填写的内容。

第②处横线要扣住文段的重点——“用典”,且横线后就是典故的具体内容。

第③处横线前的“懂得了这一点”是答题的关键,只有明白了典故的含义,才能更深刻理解诗句的内涵,这是用典的根本着眼点。

11.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句式与示例相同。

(4分)
面对清秋,欧阳修低吟“万叶千声皆是恨”,刘禹锡却高唱“我言秋日胜春朝”。

答:
答案(示例)面对丽春,李煜感叹“流水落花春去也”,韩愈却轻诵“最是一年春好处”。

面对皓月,张若虚浅诉“江月年年望相似”,苏东坡却高歌“月有阴晴圆缺”。

解析要选取一定的意象,同时还要有不同的诗词作者针对这一意象所写的诗句,而且两人诗句中的情感是截然不同的。

如示例中,面对清秋,欧阳修是“恨”,而刘禹锡则是“喜”。

12.下面是被称作“直戳泪点”的原创手绘图画《世界再大也要回家》中的两幅,请围绕“牵挂”写一段话。

要求:感情真挚,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字。

(4分)
答:
答案儿行千里母担忧,孩子如飘荡的风筝,那牵挂的线父母紧拉着。

一次次的关注是牵挂,一声声的叮嘱是牵挂,一回回的等待是牵挂,世界再大也要回家。

解析要围绕核心——牵挂,要体现浓浓的亲情,要注意父母的神态和心情,这样再结合题目要求组织语言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