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设计)(精编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徐悲鸿励志学画》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赞扬了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课文紧扣课题,围绕励志学画这个重点来逐层叙述。

全文层次清楚,过渡自然,用更加奋发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等词句承上启下,转承自然。

本文写法的另一个特点是前后照应,那个外国学生前后态度的对比,使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运用了分层教学、自主探究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体现了教要立足于学,先学后教的理念。

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可以从文本中关键的词句和意象出发,通过对关键的词句的品读和领悟,浸润在文字营造的特定语境中,感受着语言的精妙、语言的魅力,让学生的阅读与文本实现有机的融合。

最终理解支撑徐悲鸿勤奋苦学的是他一腔爱国之情。

教学目标:
1.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目标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学生读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还记得这篇课文给我们讲了件什么事呢,谁能借助这个课题来说一说?(指名概括)
(点拨学法:看这个课题,有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就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徐悲鸿到底为什么要励志?他立下的又是什么志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一段话来说一说?
谁找到了,组织交流。

(出示)第三段。

谁也找到了这一段,指名读。

你找到了吗?他立下的志向是什么?(变红)
3.徐悲鸿为什么要立下这个志向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第1~3段,联系上文来想一想。

4.指名交流:
找到原因了吗?(出示)一天,一个外国学生很不礼貌成不了才!
谁也来读一读?
你听出这文字背后的意思了吗?(学生可能会谈到:看不起、嘲笑、讽刺)
这种嘲笑真是让人无法忍受,谁来读出这种欺人太甚?(个别读)
5作为一个中国人面对这样的无知和偏见,每个人都会怎么样?(齐说)
同样作为中国人的徐悲鸿也被激怒了,但他知道,靠争论是(学生齐说),所以,必须,他立下了这样的志向(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是徐悲鸿励志学画事件的起因,关键是让学生明白正是外国学生讽刺中国人成不了才,导致了徐悲鸿下决心努力学画,也为接下去理解他能如此刻苦坚持学画的动力根源是爱国作铺垫。


二.细读课文,自主探究
1.徐悲鸿要让外国人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他是怎么做的,谁来读这段话?(出示第四段。


指名学生读。

指名学生说。

(这儿把徐悲鸿比作了骏马。


你知道为什么作者会把徐悲鸿比作骏马吗?(徐悲鸿以画马为主,成就最大,可见比喻得当。


一起读该段。

是的,他从此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你从哪儿看出他是(板书:更加奋发努力)更加奋发努力的?请大家仔细读读4~6段,找出相关的句子,圈画出让你有感触的字词。

他为什么要这么争分夺秒地学?
谁来读好这句话?(2个、齐读)
师:你还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他更加地奋发努力?
e:学生可能会说到常常一整天
师:你有没有过一整天都在做作业?那半天呢?什么感觉?(累、烦、不想做)
徐悲鸿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人,他也会累,也会心烦,也会不想做,
而且也没有人逼他,可他为什么不轻松地过过节假日呢,难道他不懂享受,不会享受吗?为什么?
谁来读好这句话?(2个、齐读)
f:瞧,徐悲鸿连节假日都这样,那不是节假日呢,你能想象出平时徐悲鸿都在做什么吗?
(出示练笔,学生任选一组):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

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1.上课
下课
2.白天
晚上
3.夏天
冬天
学生交流练笔。

g:他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做?(出示,学生齐读)必须中国人。

对,他就是带着这样的信念,始终没有放弃,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第五自然段,再次感受他的那份努力。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与文本对话,通过抓关键词句,体会徐悲鸿为了实现志向勤奋刻苦学画。

为了进一步真切感受这份勤奋刻苦,我还设计了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节假日生活这个环节,与文中徐悲鸿节假日生活对比,进而拉近与文本距
离。

练笔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一个拓展空间,让学生走进人物内心,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继续交流:
师:从此,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除此之外,你还从哪儿看出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的?
如果学生谈到徐悲鸿生活清苦,那么相机出示文字:
1.他只租了一间小阁楼绘画用品。

能抓住句子中让你有感触的词说说吗?
a:知道小阁楼吗?(低矮、闷热、狭小)一般是不能住人的,只能放放东西。

b:这是他住的,那吃的呢?生:经常每餐只用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c:同学们,这些东西给你吃,你够吗?每天、每顿让你吃这些,你乐意吗?吃得下吗?
d:徐悲鸿却是经常性地就只吃这些东西,而且一吃吃了整整三年。

生活这么清苦是为了什么呀?(省下钱来购买绘画用品)为了绘画,他这样生活坚持了三年,1095天之久!你读出怎样一个徐悲鸿?(顽强)这么顽强是为了什么?(出示)个别说,齐读!必须e:指导有感情朗读。

2.出示: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

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指板书说、写)看这一段,课文先总写徐悲鸿更加发奋努力,然后从潜心临摩和生活清苦两方面来具体描述。

这样的写作结构叫总分结构。

我们写作时也可以使用,会使你的作文结
构清晰,主题深刻。

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46段。

第四段一起读,第五段女生读,第六段男生读。

3.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

你从哪里感受了真的是功夫不负有心人?a:你明白轰动了整个画界的意思吗?(什么使整个画界轰动的?说明油画怎么样?油画画得好是一种绘画技能,说明徐悲鸿的画技如何?)b:这其中也包括了那个外国学生,指名读最后一段。

c:还记得他先前对徐悲鸿讲过的话吗?出示,指名读。

d:请你对照这两段话,注意人物语言、动作、神情的差别,从他的话中,你又听出什么了?对徐悲鸿的敬佩,(单单是对徐悲鸿一个人的敬佩吗?)更是对所有中国人的佩服。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的态度有这么巨大的变化?(徐悲鸿高超的画技轰动了整个画界)
e:所以他找到徐悲鸿,鞠了一躬说(学生读):。

f:所以,真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有才能的,值得别人尊敬的)。

g:对!徐悲鸿就是这样的人,像泰山一样值得别人尊敬的,具有才能的人。

所以这儿的泰山就是指谁?
(设计意图:徐悲鸿生活清苦也是为了能早日实现自己的志向。

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这份清苦,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在数量词上感悟。

功夫不负有心人揭示了文本的主旨,读懂这句话是本课的重点之一。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采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借住文本帮助学生读懂这句话。

而后通过层层推进的探究性阅读,加上前后对比阅读,让学生理解有眼不识泰山。


四.总结评价,整体回归
1.这三年来,到底是什么支撑着他坚持坚持再坚持,努力努力再努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信念啊?(提示,自己的祖国,受到侮辱,要为国争气,这是什么感情?)(生:满腔爱国之情。


2.正是因为他有这份满腔爱国情怀支撑着他!
3.他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正是这份爱国的傲骨,支撑着他,最终为中国人扬眉吐气了!让我们记住徐悲鸿励志学画,为国争光的壮举吧!4.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板书:立志)看看这两个词,结合课文,你说为什么作者不用立志而励志?(生:励志包含着努力。


5.是啊,为国励志学画!
(设计意图:立足文本,超越文本,促进学生有效积累,丰富文本内涵,深化主题,让学生进一步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


五.巩固提高,课堂作业
1.摘抄两句爱国名言,并记住。

2.完成语文《补充习题》第三、四两题。

六.板书设计:
(分)潜心临摩教学反思:
在《徐悲鸿励志学画》的教学过程中,能依标扣本,把握年段特点。

我主要以励志学画为主线,围绕课文的关键语句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来研读课文。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与讨论,与文本展开对话,抓字词,读出文中意,
弦外意,领悟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

同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徐悲鸿励志学画的体会,我多处让学生联系自身经历,拉近与文本的距离。

教学设计实现了从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结构,力图探求作者营造语言的方式、文本的思维结构,努力深入文本的深层意蕴,实施有效教学。

在学生学习语言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育人教育似春风化雨浸润在言语的学习和运用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