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必修蛋白质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白质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蛋白质的组成,性质和用途
2使学生初步了解蛋白质使生命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3使学生了解酶的特性和用途
教学重点:蛋白质的性质。

教学难点:1、蛋白质的组成。

2、氨基酸的缩聚反应
3、蛋白质水解的断键部位
教学方法:实验及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手段: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结构(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

教学思路:采用“结构→性质”、“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性”的模式。

从实验入手,来突出重点,用多媒体使学生易于理
解,从而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
【引入】前面三节内容学习了葡萄糖、淀粉、油脂等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一切重要的生命现象和生理机能,都与蛋白
质密切相关,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
生命。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石。

它们的结构中都含有羧
基和氨基两种官能团。

请考虑以下问题:
1.羧酸分子里烃基上的氢原子被氨基取代后的生成物什么?
2.淀粉水解得到单糖(葡萄糖),蛋白质水解得到什么物质?
由此引入:上述物质便是氨基酸。

蛋白质水解后得到氨基酸,而氨基酸通过缩聚反应能够形成高分子化合物蛋白质。


子中存在氨基和羧基,与氨基酸相似也是两性物质,具
有肽键。

板书:一、蛋白质的组成:
基本元素:蛋白质是由C、H、O、N、S等元素组成的。

基本单元:氨基酸蛋白质是由不同的氨基酸经过缩聚后而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板书:氨基酸:
板书:(1)定义:羧酸分子中烃基上的氢原子被氨基取代后的衍生物叫做氨基酸。

[说明] 羧酸分子中与羧基相连碳原子上H原子被氨基取代后的产物,叫α-氨基酸。

与羧基相连的碳原子叫α碳原子,α
碳原子上的H原子叫αH原子,α碳原子上取代基的叫做
α取代基。

例如:CH2—COOH(甘氨酸)分子式:C2H5NO2(与硝基乙烷互为同分
异构体)
NH2
CH3—CH—COOH α-氨基丙酸(丙氨酸)分子式:C3H7NO2
NH2
—CH2—CH—COOH α-氨基-β-苯基丙酸(苯丙氨酸)
NH2
HOOC-(CH2)2—CH—COOH α-氨基戊二酸(谷氨酸) NH2
板书:(2)通式:分子式通式为C n H2n+1NO2,结构简式通式为 R—CH-COOH 。

NH2
板书:(3)同分异构体:与分子式相同的硝基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以上述例子予以说明。

板书:(4)通性:
板书:①与强酸、强碱均能发生反应,具有两性:氨基酸分子中的氨基与氨分子中的氨基相似,能结合H+,有碱性;而羧基
能电离出H+,有酸性。

CH2—COOH + HCl → CH2—COOH
NH2 NH3Cl 盐酸氨基乙酸
CH2—COOH + NaOH → CH2—COONa
NH2 NH2 α-氨基乙酸钠
板书:②缩合反应:
讲述:氨基酸分子间发生缩合反应生成肽和水。

此反应原理与醇和羧酸反应生成酯相似:“酸脱羟基氨脱氢”,脱水后生成
的化学键叫肽键。

2个氨基酸分子在一定条件下缩合的产
物叫二肽。

O H O
‖‖
板书:H2N-CH2—C—OH + H—N-CH2COOH →H2N-CH2—C—NH-CH2COOH
肽键
讲述:二肽进一步缩合生成多肽。

由多个氨基酸结合的肽叫多肽。

多肽再进一步缩合成高分子。

肽有链状的,也有环状的:
2分子丙氨酸形成六元环状二肽。

CO-NH
CH3—CH CH—CH3(写出2分子甘氨酸形成环状物的结构简式)
NH-CO
板书:二、蛋白质的性质:
1、水解反应:天然蛋白质水解反应的最终产物是α-氨基酸。

2.两性:存在羧基和羟基。

3.盐析
[实验7―6]在盛有鸡蛋白溶液的试管里,缓慢加入饱和(NH4)SO4或Na2SO4溶液,观察沉淀的析出。

然后把少量带有沉
淀的液体加入盛有蒸馏水的试管里,观察沉淀是否溶
解。

实验现象: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与蛋白质溶液中,有白色沉淀析出,再加入蒸馏水看到又变为澄清溶液。

原因分析:浓无机盐(钾、钠、铵盐)溶液能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这种作用叫盐析。

盐析是可逆的过程,是物理变化,盐
析不会影响原来蛋白质的性质。

利用这一性质可以分离
和提纯蛋白质。

板书:(1)定义:向某些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某些无机盐溶液后,
可以使蛋白质凝聚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叫
作盐析。

(2)盐析是一个可逆过程,经过盐析方法析出的蛋白质仍然可以溶解于水中,而不影响原来蛋白质的性质。

(3)应用:分离、提纯蛋白质。

板书:4.变性:
[实验7―7]在两支试管里各加入3mL鸡蛋白溶液,给一支试管加热,同时向另一支试管加入少量乙酸铅溶液,观察
现象。

把凝结的蛋白和生成的沉淀分别放入两支盛有
清水的试管里,观察是否溶解。

实验现象:蛋白质产生凝结现象
原因分析:在加热、紫外线、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甲醛等有机化合物的作用下,蛋白质会变性产生凝结现象。

变性
是不可逆的,利用此性质可以进行消毒,但也能引起
中毒。

板书:①定义:蛋白质在受热达到一定温度,紫外线、X射线、强酸、强碱、铅、铜、汞等重属的
盐类,以及一些有机物(如甲醛、酒精、苯甲酸)作用
下,均可凝结,且凝结后不能在水中重新溶解的变化,
叫做蛋白质的变性。

②属于“化学变化”的有-铅、铜、汞等重金属的盐类作
用的凝结。

属于物理变化的有-受
热、紫外线、X射线、强酸、强碱、有机物作用的凝结。

③蛋白质变性是不可逆过程,蛋白质变性后,丧失了原有的可溶性和生理活性。

板书:5.显色反应:
[演示7-8]:在盛有2 ml 鸡蛋白溶液的试管里,滴入几滴浓硝酸,微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鸡蛋白溶液遇硝酸变黄.
原因分析:蛋白质可以跟许多试剂发生特殊的颜色反应。

某些蛋白质(含苯环)遇到浓硝酸变性产生黄色不溶物, 可
用于鉴别蛋白质的存在。

板书:6.灼烧蛋白质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区别真丝和人造丝。

可用于毛料和棉料、化纤的鉴别。

板书:三、蛋白质的用途:
1.蛋白质是人类的主要食品:蛋白质是人类必需的营养物质,成年人每日大约需要60~80 g蛋白质,才能满足生理需
要,保证身体健康。

2.蛋白质在体内的代谢:人们从食物中摄取的蛋白质,在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和胰液的胰蛋白酶的作用下,经过水解生
成氨基酸。

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后,重新结合成人体所需的
各种蛋白质。

人体内各种组织的蛋白质也在不断地分解,
最后主要生成尿素排出体外。

3.动物的毛和蚕丝是重要的纺织原料。

4.动物的皮可以加工成皮革。

5.“动物胶”是用动物的骨、皮和蹄等经过熬煮提取的蛋白质,用作胶粘剂。

(1)无色透明的动物胶叫白明胶,用来制造照相胶卷和感光纸。

(2)阿胶是用驴皮熬制的一种药材胶。

6.各种生物酶、激素、血红蛋白、细菌、病菌、抗体等均是蛋白质。

7.牛奶中的蛋白质。

(1)酪素食品。

(2)牛奶中蛋白质跟甲醛合成酪素塑料,用于制纽扣、梳子。

板书:四、酶及其特点:
1、概念:酶是生物体内一种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

2、命名:常见的命名方法是根据它们的作用物或功能来命
名。

使脂肪水解的酶叫脂肪酶,使淀粉水解的酶
叫淀粉酶,使蛋白质水解的酶叫蛋白酶。

3、特点:
(1)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如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的水
解反应,淀粉酶只对淀粉起催化作用,如同一把
钥匙开一把锁一样。

(2)具有高效催化作用:酶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比普通的催化剂高107-1013倍。

(3)条件温和、不需加热。

在接近体温和接近中性的条件下,酶就可以起作用。

在30-50℃之间酶的活性
最强,超过适宜温度时,酶将逐渐丧失活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