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溶垂直分带与地下水垂直分带的关系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岩溶发育的部分规律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5)岩溶发育的地带性 • 不同气候带内,岩溶发育各具不同的形态和特
征。我国岩溶类型主要有热带、亚热带、温带 三大类。此外,还有高寒气候带、干旱区、海 岸岩溶类型等。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4.岩溶的类型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岩溶的常见形态有下列几类:
• (1)溶沟、石芽
•
溶沟是灰岩表面上的一些沟槽状凹地。形
态各异。在溶沟间突起状的石脊称石芽。石芽
与溶沟的高度、深度一般不超过几米。
• (2)岩溶漏斗
• 岩溶漏斗是在岩溶强烈发育区,地表经常 山现的一种漏斗状凹地。平面形态呈圆或椭圆
状,直径数米至数十米。深度数米至十余米。
水性明显增大,并富含地下水,因此岩溶对工
程建筑兴建及使用往往造成不利的条件。对水
工建筑的坝基稳定及坝库渗漏带来严重威胁。
• 在岩溶地区修建铁路,也会给铁路带来许
多危害。溶洞顶板的突然塌陷或掉块引起建筑
物的破坏或影响施工的进展,严重者迫使铁路
局部改线。施工中,洞穴充填岩溶水的突然涌
水也威胁着施工安全或建筑物的稳定。可见,
按可溶岩的出露条件分类:
(1)裸 露 型 岩层大部分出露地表,低洼 地带分布有厚度不超过10cm的第四系覆盖层,地 表岩溶景观显露,地表水同地下水连通密切。
地面喀斯特地貌
石芽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溶沟
埋藏石芽
• 热带土壤空气CO2含量高,地下水有较多的碳酸, 可溶蚀土层下的石灰岩形成石芽和溶沟,但因在地 下未受雨水冲刷,故石芽外形圆滑,溶沟深度不大 (如图)。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ch6- 9
石灰岩中的溶隙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石灰岩中的溶工沟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峰林、峰丛、孤峰和喀斯特平原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喀斯特平原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路南石林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石林鸟瞰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地表喀斯特沉积地貌
钙 华 滩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地表喀斯特沉积地貌
水 下 钙 华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黄龙五彩池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黄龙五彩池 2
---
天生桥
天 生 桥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天生桥
贵州遵义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地下喀斯特地貌
地下喀斯特地貌
石钟乳
石柱
石笋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地下喀斯特地貌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地下喀斯特地貌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桂 林 芦 笛 岩 溶 洞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湖南波月洞中的石柱、石塔、及地下瀑布华等沉积物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1)岩石的可溶性
◆岩石的可溶性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化学成分 与岩石结构。 ◆三大类可溶岩:①卤盐类如钾盐、石盐; ②硫酸盐类如硬石膏、石膏、芒硝等; ③碳酸盐类如石灰岩、白云岩等。
溶解度:卤盐>硫酸盐>碳酸盐; ◆在碳酸盐岩类中,CaCO3的含量越高,其 他杂质含量越低,其溶解度就越大。
其化学反应是可逆的,正反应速度取决于CO2的浓 度,逆反应速度取决于Ca 2+的浓度。即溶解于水中
的CO2越多,水的溶蚀力就越强;水中的Ca 2+的含 量越高,水的溶蚀力就越弱。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水的溶蚀力
◆水中酸的含量越高,溶蚀力也越强;酸的 来源主要由大气中的CO2溶入水中而成。 ◆温度越高,溶蚀力越强;虽然水中CO2的 含量与温度成反比,但水的化学反应速度与 温度成正比。 ◆气压越高,溶蚀力越强;水中CO2的含量 与气压成正比。 ◆气候越湿热,水的溶蚀力就越强,喀斯特 发育就越快。
第7章 不良地质现象
7.1 岩溶与土洞 7.2 岩质边坡稳定性问题 7.3 泥石流 7.4 地面沉降 7.5 采空区 7.6 活断层 7.7 地 震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7.1.1 岩溶
• 1. 岩溶形态 • 岩溶,又称喀斯特,是指可溶性岩层,如
碳酸盐类岩层(石灰岩、白云岩)、硫酸盐类 岩层(石膏)和卤素盐类岩层(盐岩)等受水 的化学和物理作用产生的沟槽、裂隙和空洞, 以及由于空洞顶板塌落使地表产生陷穴、洼地 等特殊的地貌形态和水文地质作用的总称。可 溶岩被水溶蚀、迁移、沉积的全过程称“岩溶作 用”过程。而由岩溶作用过程所产生的一切地质 现象称“岩溶现象”。“岩溶”这一术语是概括性的, 是岩溶作用和岩溶现象的总称。
• 溶洞成层的原因在于作为岩溶水排泄基准 面的河流,因地壳构造运动在上升—稳定—再 上升的交替变化过程中,河流地质作用相应地 产生下蚀—旁蚀—再下蚀的交替变化,由此岩 溶水的运动产生垂直—水平—再垂直的变化, 溶洞也就具有垂直的管道和水平的溶洞交互出 现,从而形成相互叠置的成层溶洞。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石灰岩>白云岩>硅质灰岩>泥灰岩; ◆岩石的结构与溶解度有密切关系。对于结 晶的岩石,晶粒越小,溶解度也越大。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2)岩石的透水性
◆岩石的透水性对岩石的溶蚀速度和地下岩溶 的发育有着重大影响。透水性不良的岩石,溶 蚀作用只限于岩石表面,很难深入岩石内部; 透水性好的岩石,地表和地下溶蚀都很强,地 貌发育也好。 ◆透水性强弱取决于岩石的孔隙和裂隙大小和 多少。一般石灰岩的原生孔隙度都很小<3%, 透水性较弱;岩石的透水性主要受由构造运动 形成的各种裂隙所控制。 ◆总之,岩石构造越破碎、岩石纯度越高、岩 层越厚,则透水性就越好;
石钟乳、石笋沉积物及崩塌物等多种类别沉积。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8)伏流、暗河和岩溶泉
• 地面河潜入地下之后称伏流。暗河是由地 下水汇集而成的地下河道,它具有一定范围的 地下汇水流域,因此,暗河虽有出口,而无入 口。
• (9)岩溶湖
•
岩溶湖分地表岩溶湖及地下岩溶湖两种
类型。
• (10)溶隙、溶孔
重庆小寨“天坑”3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天窗(落水洞)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喀斯特地貌特点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喀斯特洞穴特征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喀斯特洞穴特征(2)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喀斯特地貌及落水洞(陷穴、坑)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喀斯特地貌剖面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洞 的 形 成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4)水的流动性
◆经常流动的水体,能大大提高水的溶蚀力。 ◆流水经常与空气保持接触,能不断地补充因 溶蚀岩石所消耗的CO2,使水体不易达到饱和。 ◆处于流动状态的水,有时虽然达到饱和,但 当几种不同浓度的饱和溶液混合后,可变为不 饱和而重新获得溶蚀能力。 ◆热带地区高温多雨,水流量大、水循环快, 加上气温高及生物作用强,岩溶发育最快。如 亚热带广西碳酸盐岩溶蚀量为0.12~0.3mm/a, 是暖温带的河北(溶蚀量为 0.02~0.03mm/a) 的5~9倍。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3)水的溶蚀力
◆水的溶蚀力取决于水的化学成分、温度、气压等 方面因素。
CHO2C2+O3H—2O——H—++HH2CCOO33;-
(形成碳酸) ;(碳酸离解)
H++CaCO3 —— HCO3-+ Ca 2 + (溶解碳酸钙)
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CO2+H2O+CaCO3 ——Ca 2+ +2(HCO3)- ;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武隆 芙蓉
洞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No
ch6- 4I0mage
溶蚀洼地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峰林及喀斯特平原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峰林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峰林、峰丛、孤峰和喀斯特平原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峰林、峰丛、孤峰和喀斯特平原
贵 州 万 峰 林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 溶隙及溶孔主要发育在虹吸管式循环亚带 及深循环带,形态呈细缝状及蜂窝状,其直径 从数毫米到数厘米,也有较大的,似小溶洞。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11)岩溶堆积地貌形态特征
• 1)石灰华 岩溶泉水出口处,含碳酸钙的水 因环境变化而析出的沉淀物质。
• 2)石钟乳 溶洞中自洞顶下垂的石灰质体。 是含有丰富重碳酸钙的地下水因CO2的逸出和 水分的蒸发,部分CaCO3沉淀而成。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北京某洞穴中的石钟乳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地下河河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地部分下溶洞大厅
地下河
广
东
英
德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地 下 河 出 口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贵州威宁的草海,46.6 km2
草海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石 灰 岩 溶 蚀 地 貌 象 鼻 山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落 水 洞
美国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喀斯特作用与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漏斗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漏斗
贵州兴义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漏斗群
云南罗平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广西乐业“天坑”
最深613m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乐业“天坑”仰视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重庆小寨“天坑”1
深666m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 (3)落水洞
• 落水洞与漏斗表面形态相似,是地表与地 下岩溶地貌的过渡类型。它形成于地下水垂直
循环极为流畅的地区,是流水沿垂直裂隙进行
溶蚀、冲蚀并伴随部分崩塌作用的产物。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4)干谷、半干谷及盲谷
• 干谷为岩溶区的特有景观。岩溶地区发育了古河谷, 当地壳上升,地表河流不是随之下切,而是沿着后期在 谷底上发育的岩溶孔道(漏斗、落水洞等),将水吸干, 谷底干涸遂形成干谷。有些干谷在暴雨季节尚排泄部分 洪水,则称半干谷。岩溶地区由于地表河流常发生遇落 水洞或溶洞而转为地下伏流的现象,这种河谷遇石灰岩 壁而突然截断,当这种河谷成为干谷时,就称盲谷。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九寨沟华钙树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地表喀斯特沉积地貌
钙 华 池 和 边 石 堤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地表喀斯特沉积地貌
钙 华 池 和 边 石 堤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由泉华形成的台地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2.岩溶与工程的关系
•
由于岩溶作用的结果,使可溶性岩体的结
构发生变化,岩石的强度大为降低,岩石的透
•
溶蚀洼地在峰丛或峰林之间呈封闭或半封
闭状。平面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长轴常沿构
造线而发育,面积约数至数十平方千米。“坡立
谷”一词来源于原南斯拉夫,意即平原,又称溶
蚀平原。它由溶蚀洼地进一步发育而成。
• (7)溶洞
• 溶洞为地下岩溶地貌的主要形态。是地下 水流沿可溶性岩层的各种构造面(如层面、断 裂面、节理裂隙面)进行溶蚀及侵蚀作用所形 成的地下洞穴。洞穴中存在着溶蚀残余堆积、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4. 岩溶发育规律
• (1)岩溶发育随深度的变化性 • 岩溶化程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 • (2)岩溶发育的不均一性 • 所谓不均一性,是指岩溶发育的速度、
程度及其空间分布的不一致性。岩溶的 发育受到岩性、地质构造和岩溶水循环 交替的控制。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3)岩溶发育的阶段性与多代性
• (5)峰丛、峰林、孤峰及溶丘
•
峰丛多分布于碳酸盐岩山区的中部,或靠近高原、
山地的边缘部分。峰林又称石林,常与洼地、干谷地形
组合出现。孤峰为峰林的进一步发展,呈分散的孤立山
峰,分布于岩溶平原之上。溶丘为峰林与孤峰地形经后
期溶蚀—剥蚀作用发展而成,呈平缓丘陵状。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6)溶蚀洼地及坡立谷
• 3)石笋、石柱 发育于溶洞洞底的竹笋状突 起的CaCO3沉淀,称为石笋;当石钟乳与石笋 连接在一起时,称为石柱,成因同石钟乳。
• 4)残余堆积物 由不被水溶解的残余物质组 成的堆积物。
• 5)其它堆积物 洞穴坍塌的石灰岩碎块、水 流搬运物、人类及其它动植物化石等。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溶沟和石芽
• 岩溶的发育是一个缓慢的地质过程,和其 他自然现象一样,必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过 程。在岩溶发育条件长期稳定的条件下,它要 经过幼年、青年、中年期到老年期,完成一个 岩溶的发育旋回。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岩溶形 态类型。实际上,岩溶的发育大多是多旋回的, 且有些旋回在时间上有重叠。
• (4)溶洞的成层性
岩溶与工程建设事业关系非常密切,对建筑物
的稳定性、正常使用、施工方法及修建工期和
造价等都有很大影响。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2005年7月2日莱芜西泉河村岩溶塌陷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工程地质岩溶及土洞部分
3.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 • (1)具有可溶性岩层; • (2)具有溶解能力(含CO2)和足够流量的水; • (3)地表水有下渗、地下水有流动的途径。 • 其他:气候、地形、植被和覆盖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