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 什么是教育支出 二 . 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 三 . 教育支出的经济效应 四 . 财政教育支出的问题及解决
.
一 . 什么是教育支出
是政府用于教育事务的支出。 包括教育行政管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
初中教育、普通高中教育、普通高等教育、 初等职业教育、中专教育、技校教育、职业 高中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广播电视教育、 留学生教育、特殊教育、干部继续教育等方 面支出。
.
6.实行教育券制度
1)教育券的含义:教育券是把教育投资按每个学生所 应享受的额度直接发放到学生及其家长手中,使其可以 支付所就读学校或其他受教育形式的部分或全部学杂费 用的一种 支付手段。 2)实行教育券制度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帮助和改善弱势群体的受教育状况 。政府
向经济困难地区的学生及家长发 放“教育券”,可以 为这些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保证他们完成基本的学业。
.
基础教育经费在地区之间的分配
表 2-8 2003年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地区差距
情况

位:元
全国
农村
地区
合计
个人 部分
公用 部分
基建 支出
合计
个人 部分
公用 部分
基建 支出
东部
1785.8 1491.8 263.3 33.25 1597.9 1406.7 177.5 16.00
2
2
1
2
9
.
(二)财政教育支出结构失衡
我国当前的财政教育投入还存在着较为 严重的区域失衡和结构不合理现象,教育 资源整体配置效率不高。具体表现为:
.
1.区域配置不均衡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再 加上地方官员对教育重视程度的差异,导 致不同地区教育投入差异悬殊, 而且还有 逐步扩大的趋势。 而中央财政对此又缺乏 足够的横向平衡与协调能力,导致教育经 费支出的地区差异更显突出。
.
.
2.教育支出比重增长缓慢
❖1993年我国提出“财政性教育经费 占国民生产总值(GNP )的比重, 在2012年达到4%”的战略发展目标。 但实际上教育支出比重增长缓慢, 目前我国教育支出只占到GDP的大 约3%,达到4%的目标仍是困难重 重。
.
三 . 教育支出的经济效应
1、外部正效应
教育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在促进经济发展与社 会进步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提高了全体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推动 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2)教育的发展为企业管理、研发创新提供了人才。 3)教育的发展提高了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
.
(2)有助于民办教育的发展 。民办学校是靠自筹资金
办学,不享受政府的教育投资。民办学校有了教育券可 以向政府 换回等额的教育经费,作为学校自我发展的 资金动力。 (3)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有利于教育财政拨款体制的创 新 。教育券计划通过将教育经费按学生平均折算后发 放给学生,让学校在竞争学生手中的教 育券而获得政 府教育经费投入,这种间接的财政拨款方式是解决教育 中长期存在的公平与效率问题的一剂有效良方
9
中部6省 711.23 658.50 44.70 8.03 677.13 626.70 43.01 7.43
西部12省 1031.3 892.42 85.36 53.55 991.09 859.74 78.53 52.83 3
在个人和公用两部分,都反映出中部最差的情况,东部最高。 在国家加大西部教育转移支付力度的情况下,小学生均基建 支出西部是东部的1.6倍,是中部的6.7倍
– 拓展义务教育的范围。将小学前3年的幼、托、 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围。不需世界可比性, 是由中国特殊的结构转型所决定的。
.
中央政府的收入再分配需要充分考虑地方 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税收情况,这将有利于 解决贫困地区,特别是中部地区的一些问 题,中部地区的转移支付相对其他地区较 少。
提高公共支出的透明度,加强公共服务的 问责制。提高预算资源的使用效果和效率, 加强预算管理的能力,设置服务的绩效目 标和评估支出的标准,提高对地方政府提 供服务的激励。
我国的教育支出体制由中央和地方两级构 成,基础教育投入以地方为主,高等教育 以省为主。在目前以行政分权和分税制为 特征的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在教育提供 上居于主导地位,但是这种管理体制和投 入机制却无法满足农村义务教育的供给要 求。
.
4.缺乏有效引导民间资本流入的财政激 励机制
在政府投入构成高等教育经费主渠道的前提 下,能否开拓非政府渠道,关键在于政府的政 策导向。现有政策对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教育的 激励效果并不明显,教育税收政策优惠范围偏 窄,形式和内容单一,缺少应有的系统性、前 瞻性和针对性,难以适应我国正在进一步深化 的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
.
.

.
政策建议
– 增加教育财政支出总量。支出从短期来看,确保 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的目标实现,这一比 例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已经实现的目 标。从长期来看,这一比例应提高到6%,这也 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议的目标。
– 调整教育财政支出结构。适当降低高等教育支出 比例,提高学前、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支出份额。 学前教育应优先扩展。从公平的角度来看,增加 高端政府在学前教育的支出有利于公平。
.
上室豫 课,西 。学山
生区 们, 不因 得为 不无 搬钱 出修 教缮 室危 露房 天教
.
一贫困县农村小学教师办公室
.
2.三级教育经费投入比例欠合理
就我国目前的三级教育机制看,财政教育支 出更多地侧重于高等教育,对初、中等教 育投入明显不足,这显然与我国国情不相 适应。
.
3.不同层级政府的纵向分担比例不协调
.
二 .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现 状
.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教育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在促进经济发 展与社会进步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 用,因此大力发展教育已成为各国当 前主要任务。
中国政府把教育作为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全局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 全局性的事业,不断加大对教育事业 的投入。
.
1.教育支出不断增加
政府可以考虑制定一项新的政策,为农村 贫困家庭和城市流动儿童提供财政补助, 可能的话向送儿童上学的家庭提供有条件 的现金转移支付。
建立解决留守儿童问. 题的长效机制。
教育事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 大事,由于教育服务是一种准公共 品,在公共财政框架下,教育支出 是每一个国家财政支出必不可少的 重要内容。教育支出是我国财政支 出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对教育事 业的投入应逐年递增,以促进教育 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2003-2009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情况 近年来,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大幅增加教育投入。2009年,全国 财政教育支出10437.54亿元,比2008年增长15.8%。其 中,中央财政教育支出1981.39亿元,增长23.6%。 教育 支出在中央财政中的比重达到4.5%。
由于我国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在今后相当长 的时间内,教育投入不足仍将是制约我国教育业 发展的首要因素。因此,努力增加教育经费来源 依然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所在。我国应当注重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私人的教育力量相配合, 全面形成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的直接助学体系,加 快办学形式多样化的探索,可以考虑引进外资, 大力鼓励民间和私人投资,充分调动社会力量, 增强各类学校的办学活力. 。
.
香港实业家苏千墅(左一)为广西南宁市明天学校152名孤儿捐款10万元。
4. 以公平为本完善我国公共财政教育投入体制。
完善我国的公共财政投入体制应以公平为本。教育特别 是义务教育是典型的公共品,政府有责任为每位公民提 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这是市场经济国家财政的基本职 责之一。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我国公共财政教 育投入体制, 当务之急是要尽快转变政府职能和改革 教育体制。首先重点倾向基础教育,本着公平的原则进 行全社会范围内的基础教育资源均等化分配,缩小城乡, 地区,校际之间的办学水平,以保证国民接受大体相同 的基础教育,体现公民最基本的社会公平价值理念,其 次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财力的不断增强,逐渐增加对 初级教育的投入
.
5.财政教育支出效率亟待提高
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的预算管理长期处于 事权和财权分离的状态,地方教育经费预 算未能单独立项,预算约束软化;公共教 育资源的使用管理制度不严,使用过程中 的漏洞和浪费并存,经费使用效率亟待提 高。
.
.
1.从总量上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应加强税收征收工作, 严格税收执法力度债等方式扩大筹集教育资 金的渠道, 从总量上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
2.巩固政府在教育投资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要继续增加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发展经济 是根本。
即使在现有财政收入总量一定的条件下,合 理地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也有可能提高教育支出 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进而提高财政性教育支出 占GDP 的比例。
.
3. 运用各种激励性财政政策,调动企 业和个人教育投资积极性
.
2、教育有助于公平
提高个人的生产,增进社会公平 1)支持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农村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各项改革目标提前 一年全部实现。 2)继续实施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 杂费政策,妥善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 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 3)继续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
.
四 . 财政教育支出的问题及解决
.
5. 教育支出要注重公平
教育产品的外部性要求政府介入该领域。 政府应发挥国家管理者的职能作用, 使全社 会在最大范围内从教育这种产品的消费中 受益。
从教育支出对各地区的投入来看, 政府 要公平合理地分配公共资源, 逐步缩小城乡 之间和地区之间公共服务上的差距, 克服公 共资源分配不公现象。合理划分中央政府 与地方政府在教育领域的职责权限。
• 教育作为“民生之基”,乃我国的百年大计。我
国始终坚持教育优先的政策,以人为本,通过财 政政策不断创新教育制度,改革教育规模。但我 国教育支出还存在很多问题,它所占比重大,可 仍然不足,且支出结构不合理,地区差异大,使 用效率低。
问题主要为:
.
(一)教育投入总量不足。
从1995 年以来我国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 的比重逐年递增,但总体水平还很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