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_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本文是关于《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设计理念
本文为学生把握文章写作结构,体会文章思想情感,习得文章写作方法提供了很好的典范。

教学第一课时,从课题入手,采用倒叙结构,理清文章脉络,把握全文主要内容,营造情感基调;通过抓重点片段进行品读感悟,拓展对比,领悟作者的场面描写方法;读写并行,结合生活实际,修改自己的《童年趣事》,写活场面,写活细节,充分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重点掌握“咀嚼”的字音字形。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梳理层次,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品读“学骆驼咀嚼”片段,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积累精彩的场面描写,了解文章的描写方法,感受文章语言特点,修改自己的习作片段,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习作能力。

教学重点梳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通过重点段落的品读理解,读写并行,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课前准备
1、自由习作《童年趣事》
2、歌曲《童年》纯音乐
3、简单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交流,营造氛围
时光悄悄流逝,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深处。

在崔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已经学习了第二单元的三篇文章,还自己利用双休日时间写
下了属于自己的童年趣事,现在能分享一些给我们吗?说说你对童年的理解和记忆,可以一个小故事,也可以一句话或一个词。

(《童年》的音乐轻轻响起)
一、揭题引入想象场景
刚才我们交流对自己童年的感受和记忆(板书童年)
幸福的童年真是各有各的幸福。

这节课,我们再一起走进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童年。

(出示课题全部,生齐读课题。

)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组成了文章的题目。

从这三个词语当中,你仿佛看到了林海音的童年和什么连在了一起?你仿佛看到怎样的场景?
二、交流信息,了解背景
1、默读“资料袋”(过渡:是呀,要真正了解一位作者和他的作品,首先要了解他写作时的背景,请大家翻到30页,默读资料袋。


交流:
1、你收集到了有关作者的那些资料?
2、重点点拨:序言
3、随机出示《城南旧事》书本,课件出示课文中最后两段。

(抽读)你从这两段话中读出了作者写《城南旧事》时怎样的心绪?随机理解“重临”
4、随机交流:作者在北京时最难忘的是什么片段?(板书学咀嚼)
5、教学咀嚼注意“嚼”字的读音和写法,(书空)
三、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通过预习,课文除了写学骆驼咀嚼这件事,还会回忆了和骆驼之间的什么事?分别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能否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
1、默读全文,思考写上标题批注。

2、交流板书:议铃铛剪驼毛问去向
四、品读片段,体会趣事
(过渡):学习课文不仅要学会概括,梳理出要点,还要学会咀嚼语言文字,让我们首先聚焦第一个作者的回忆片段《学骆驼咀嚼》
抽读1-4节:.“学骆驼咀嚼”要求读顺
1、交流体会感悟。

是什么让我看呆了?
点拨:三个“那么”让你读出些什么?(样子让我看呆)交错地磨来磨去,
(动作让我看呆)
2、多种素材,丰富“呆”的理解
a那个时候英子才五岁啊,想一想,五岁的孩子该有多高?用手比划比划。

b当时英子刚从日本回到北京。

这么个小不点儿啊,别说骆驼,就算是一只小鸡一个蚂蚁都会让她兴奋不已呢。

一起来看看林海音女士在《城南旧事》中回忆自己五岁时的另一段趣事。

请一位同学来读读:(出示语段)
一个破藤箱子里,养了最近买的几只刚孵出来的小油鸡,那柔软的小黄绒毛太好玩了,我和妞儿蹲着玩弄箱里的几只小油鸡。

看小鸡啄米吃,总是吃,总是吃,怎么不停啊!
——节选自《城南旧事》
c读了大屏幕上的这段话,你想说些什么?(英子是个充满好奇心的可爱的孩子)
d有感情回读第四节,再联系课文中的这段话(出示“看呆了”句),你想说些什么?
e此时,英子不仅仅觉得好玩,而是一下子看“呆”了。

你能想像得出小英子看“呆”了的情形吗?(请学生表演)
3、对比体验,升华“呆”的内涵
a课文中有一个字和“呆”的意思很接近,你找到了吗?(回读最后两节内容傻)
b对比着读一读,你读出不同了吗?(齐读)
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c是啊,五岁时的小英子看骆驼,居然看“呆”了,而四十二岁的林海音却觉得那是儿时干的一件傻事。

看来这“呆”,这“傻”只属于孩子,只属于童年!所以我们的作者是那么的想念童年,想念骆驼。

(有感情回读最后两节内容) d背诵课文第四节中的场景描写。

(过渡)今天,符老师想挑战大家,想让你们试着学习林海音这种抓细节描写,写活场景的方法来修改自己的《童年趣事》中的某一个片段。

五、读写并行运用写法
作者通过一个精彩的细节描写把自己对童年的思念刻画得栩栩如生,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习作者的写法来修改完善我们自己写的童年趣事。

1、出示修改要求
2、5分钟自由修改
3、现场点评互动交流;是否写出了自己的童年“趣”劲“傻”劲。

是否抓住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写活场景。

六:回顾总结,作业布置
1、作者林海音不仅善用场景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思念之情,还很善于用直接抒情法来表达自己的心志。

(出示《苦念北平》片段配乐朗诵)
2、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跟着林海音的娓娓动听的描述走进她的童年。

课外推荐两本书。

到时开个读书会,交流读书心得。

(出示书名)
七、板书设计
冬阳·童年·骆驼队
(怀念)学咀嚼呆(样子动作)
议驼铃
剪驼毛
问去向
八教学反思:
享受课堂
上课是一种享受!
每每和学生在一起时,忧愁烦恼都抛之脑后。

执教《冬阳?童年?骆驼队》也如是,因为应允了学生的要求,上一节年级组研讨课乐一乐,也就自得其乐。

在课堂的互动中,自己也似乎回到了童年,怀念自己的童年,让学生珍惜自己进行中的童年生活。

课堂的高效性是自己不做班主任只做语文老师以来一直努力追求的工作目标。

略去不必要的课件,略去看似多样的教学形式,扎扎实实和学生一期进入文本,与文字对话,与文学对话,与文化对话,实践语文课堂的教学主旨。

教学本课也如此。

采用紧扣题目、梳理主线、品读重点、读写并行的教学流程,抓住关键、整合内外阅读感悟作者林海音对童年的那一份怀念,那一份牵挂。

从课堂教学反馈看,虽然课堂气氛有“先抑后扬”之感,但觉得还是达成了目标。

反思问题自觉有“三”:一使学生平时锻炼不够,一开课有点茫然,也是教师上课比较仓促之后果,庆幸大多数学生有渐入佳境之过程;二是“咀嚼”一词教学和课题解读可以前置一点,时机把握可以调整;三是读写并行过程中,文本的读悟还可放手,让学生多思多想更好……人无完人,课无完课,我想作为教师和学生享受的就是一个教学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