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交通与旅游地间的发展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城山旅游发展的潜力
摘引:四川青城山,中国首批公布的风景名胜区之一,素有“洞天福地”、“人间仙境”、“青城天下幽”之誉,位于都江堰市西南15公里,离成都70公里。
城外诸峰环绕,山上树木茂盛,山路两旁古木参天,浓荫覆地,群峰环抱,四季常青,故名青城山。
作为国家的首批5A级风景区,从旅游发展潜力上看,无论是旅游者、旅游资源还是旅游交通,青城山的旅游发展潜力无疑是巨大的。
关键词:
正文:青城山、关系、影响、竞争和互补、趋势与潜力
(一)青城山简介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成都平原西北部、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区内,古称丈人山,为邛崃山脉的分支。
青城山靠岷山雪岭,面向川西平原。
主峰老霄顶海拔1260米(2007年测到的数据)。
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故名青城山。
丹梯千级,曲径通幽,以幽洁取胜,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
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夔门之雄齐名。
青城山背靠千里岷江,俯瞰成都平原,景区面积200平方公里。
古人记述中,青城山有“三十六峰”“八大洞”“七十二小洞”“一百八景”之说。
(二)青城山旅游发展与旅游者、旅游资源和旅游交通的关系
旅游就像投资,也相当考验眼光和判断力。
一些尚未完全开放却旅游潜力无限的地方,少了商业味,却能看到最原味的一面。
旅游潜力代表的是一种非现实的、潜在的能力,它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且,会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大体说来就包括了旅游者方面、旅游资源方面和旅游交通方面。
一般说来,青城山旅游的发展与青城山旅游者的多少是分不开的,只有越来越的旅游者才能给青城山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解决经济发展和就业等问题。
而相应的,游客要来青城山更的是取决于青城山拥有怎样优美的旅游资源和交通条件,没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独特旅游资源,游客不会来这里,而为此花费大量的时间也是极不划算的,而青城山的交通条件则取决于政府对该区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
值得庆幸的是,青城山具有“青城天下幽”的独特景观,也能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不存在交通因素,这也使得青城山的旅游发展非常迅速。
(三)旅游者、旅游资源和旅游交通对旅游地的有利与不利影响
1.旅游者的影响
旅游者是构成旅游的主体。
一个地区的旅游发展与当前的旅游者是成反比的,当前再次旅游的人越多,说明再能增加的旅游人数就越少;和周围的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则是成正比的。
(1)有利影响
首先,青城山地理位置在都江堰市西南、成都平原西北部,临近两大城市,而且作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地,在全国享有的知名度很高,每天来自大江南北的游客在此登山,一览青城风貌;而且在成渝高速公路通车以后,重庆也将成为青城山的一大旅游城市。
所以就旅游者的多少来说,青城山的发展是迅速的。
其次,就旅游者的收入水平和花费时间来说,成都、重庆距离青城山的距离在交通上早已不是问题,人们完全可以再三四天的时间内慢慢的游完青城山;同时成都绝大部分群众、都江堰市大部分群众都已经入小康家庭水平,成都人均月收入更是达到6000元人民币,这使得绝大部分群众都具有旅游的经济水平,无形中也促使更多的人们在周末节假日期间来到青城山。
再者,对于旅游者来说,旅游活动行为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基本层次的游览观
光。
提高层次的娱乐、购物,专门层次的修养、会议和宗教朝拜等。
而青城山的自然风光,娱乐实施以及山下的农家乐等均发展不错,这也使得青城山可以提供旅游者多种服务,完善了青城山的基础实施。
最后,作为高级旅游地的青城山,自然可以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来此旅游,可以预见,在对青城山风景的不断宣传下,青城山的旅游潜力将得到进一步加大。
(2)不利影响
青城山作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每天从世界、中国各地来此旅游的人非常多,而且随着交通的通达度加强和经济的发展,来此旅游的人将还会得到一个恐怖的上升。
这样会给原本已经快要达到饱和的青城山生态造成严重的破坏,使得风景区的污染加大,森林退化;同时大量的旅游的到来,会使得人们对青城山草木的践踏相当严重,对森林会进一步加剧。
这样来此旅游的人就会慢慢减少,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2.旅游资源的影响
(1)有利影响
首先,青城山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使青城山的风景具有更高的旅游价值。
青城山分前、后山。
前山是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部分,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景点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等;后山水秀、林幽、山雄,高不可攀,直上而去,冬天则寒气逼人、夏天则凉爽无比,蔚为奇观,主要景点有金壁天仓、圣母洞、山泉雾潭、白云群洞、天桥奇景等。
其次,青城山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国内外、大江南北的游客在此聚集。
自古以来,人们以“幽”字来概括青城山的特色。
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峦、溪谷、宫观皆掩映于繁茂苍翠的林木之中。
青城山特色的有日出、云海、圣灯三大自然奇观。
其中圣灯(又称神灯)尤为奇特。
上清宫是观赏圣灯的最佳观景处。
每逢雨后天晴的夏日,夜幕降临后,在上清宫附近的圣灯亭内可见山中光亮点点,闪烁飘荡,少时三、五盏,忽生忽灭,多时成百上千,山谷一时灿若星汉。
最后,资源组合好,吸引游客的能力更高,也会促进青城山旅游的发展。
“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将青城山—都江堰的风景牢牢组合在一起,增强这里的旅游价值。
(2)不利影响
青城山独特奇异的风景为青城山吸引游客的同时也体现青城山生态的脆弱,所以在旅游的过程中更容易对这些地区的生态造成破坏,限制了青城山旅游规模的扩大。
3.旅游交通的影响
(1)有利影响
首先,交通的便利与否对旅游者目的地具有决定性影响,交通的便利可以为旅游者节约时间,青城山的交通早已相当便利,为游客们带来极大的方便;同时,交通会影响旅游者的满意程度,青城山优异的交通条件会让游客们方便进出,保持一个良好的旅游心情。
其次,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旅游地资源的开发和对旅游区客流量的管理,在青山区,便捷的交通更是山区基础实施的保障,同时也能保证青城山去游客的旅游方便。
(2)不利影响
大力在青城山区发展交通建设,会对青城山地区的生态产生严重破坏,同时嘈杂的噪音也会对山区的动物产生巨大的影响,改变他们的作息时间,不利于动物栖息。
(四)青城山—都江堰的竞争和互补
1.竞争
“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深刻的揭示了青城山与都江堰之间的联系,但是
在二者的分布位置上可以看出,这两个同时被国家批为5A级旅游景区间存在强烈的竞争关系,彼此都在发展自己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发展基础相关产业,争取更多游客。
也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基础上慢慢走上各自独特的发展道路,青城山依山发展各种旅游景点,都江堰则傍水发展各种人文景观,丰富内容。
2.互补
青城的山很幽,就如都江堰的水一样,很壮,只有山的景物是不美的,只有水的景物也是不美的,这两者在自然资源上就形成了一种互补,各取所长,共同为都江堰市区创造财富;同时在管理上,青城山—都江堰也在政府的管理下逐渐一体化,使得资源得到全区域的优化配置。
(五)青城山的发展趋势与潜力
总的来说,青城山今天的游客已经在慢慢的接近饱和,青城山受山区的限制发展的空间已经变得越来越小。
时至今日,青城山景区的污染、践踏都在慢慢加重,生态和风景都在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
所以在将来的发展过程中,我认为青城山的景区不会再进一步扩大,更多的是完善相关的基础措施和娱乐项目的推广;同时,保护景区的环境,防治污染与破坏将被提上工作日程,越显重要;再有,青城山的游客在与都江堰的一体化发展下将进一步增多,这就需要我们对游客加大管理,防止游客过多超过景区环境的承受力。
参考文献:
1.旅游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2,人民教育出版社;
3.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
青城山旅游资源发展潜力
摘引:四川青城山,中国首批公布的风景名胜区之一,素有“洞天福地”、“人间仙境”、“青城天下幽”之誉,位于都江堰市西南15公里,离成都70公里。
城外诸峰环绕,山上树木茂盛,山路两旁古木参天,浓荫覆地,群峰环抱,四季常青,故名青城山。
作为国家的首批5A级风景区,从旅游资源上看,青城山旅游资源的多而优使青城山的旅游发展潜力无疑是巨大的。
关键词:青城山、关系、影响、竞争和互补、趋势与潜力
正文:
(一)青城山旅游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成都平原西北部、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区内,距成都68公里,距都江堰青城山风光(20张)市区16公里。
古称丈人山,为邛崃山脉的分支。
青城山靠岷山雪岭,面向川西平原。
主峰老霄顶海拔1260米(2007年测到的数据)。
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
丹梯千级,曲径通幽,以幽洁取胜,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
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夔门之雄齐名。
青城山背靠千里岷江,俯瞰成都平原,景区面积200平方公里。
古人记述中,青城山有“三十六峰”“八大洞”“七十二小洞”“一百八景”之说。
(二)青城山的旅游发展与青城山旅游资源的关系
旅游就像投资,也相当考验眼光和判断力。
一些尚未完全开放却旅游潜力无限的地方,少了商业味,却能看到最原味的一面。
旅游潜力代表的是一种非现实的、潜在的能力,它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且,会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大体说来就包括了旅游者方面、旅游资源方面和旅游交通方面。
从旅游资源角度来说,旅游资源是否满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是旅游资源价值和独特的体现。
青城山分前、后山。
前山是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部分,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景点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等;后山水秀、林幽、山雄,高不可攀,直上而去,冬天则寒气逼人、夏天则凉爽无比,蔚为奇观,主要景点有金壁天仓、圣母洞、山泉雾潭、白云群洞、天桥奇景等。
同时,青城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自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
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天师”张陵来到青城山,选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结茅传道,青城山遂成为道教的发祥地,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全山的道教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包括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老君阁、玉清宫、朝阳洞等至今完好地保存有数十座道教宫观。
正是这样独特的旅游资源,,使得青城山具有巨大的魅力吸引大江南北,世界各地的游客来此,为青城山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促进了青城山旅游业及相关基础产业的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增加了当地的收入,也促进了交通和基础实施的完善,而交通和基础实施的完善反过来也推动了青城山旅游业的发展。
(三)旅游资源对旅游地的有利与不利影响
1.有利影响
首先,青城山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使青城山的风景具有更高的旅游价值。
青城山靠岷山雪岭,面向川西平原,群峰环绕,状若城廓;林深树密,四季常绿;丹梯千级,曲径通幽。
公元143年,“天师”张陵来到青城山,选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结茅传道,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至今完好地保存有数十座道教宫观,珍藏着大量古迹文物和近代名家手迹。
可以说,青城山是一座纵横千百年的活的道教“博物馆”。
青城山后山景区更有神秘的洞、大蜀王遗迹、遍布山中的飞瀑渊潭、曲桥栈道、颇具原始野趣。
青城山的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交相辉映,故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
其次,青城山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国内外、大江南北的游客在此聚集。
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重要发祥地,属于道教名山。
全山的道教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包括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老君阁、玉清宫、朝阳洞等10余座。
这些建筑充分体现了道家追求自然的思想,一般采用按中轴线对称展开的传统手法,并依据地形地貌,巧妙地构建各种建筑。
建筑装饰上也反映了道教追求吉祥、长寿和升仙的思想。
对于深入研究中国古代的道教哲学思想,有着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最后,青城山旅游资源组合好,吸引游客的能力更高,也会促进青城山旅游的发展。
“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将青城山—都江堰的风景牢牢组合在一起,山水组合,共同构成了一幅天然画卷,增加了这里的旅游价值。
2.不利影响
青城山独特奇异的风景为青城山吸引游客的同时也体现青城山生态的脆弱,伴随着旅游的发展,游客的增多,对青城山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破坏也不断加大,这将会限制了青城山旅游规模的扩大。
(四)青城山—都江堰旅游资源的竞争和互补
1.竞争
青城山素有“洞天福地”、“人间仙境”、“青城天下幽”之誉,分青城前山和青城后山。
前山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后山自然景物神秘绮丽、原始华美如世外桃园。
青城山是我国道教发源地之一,属道教名山。
道教多用三清(上清、玉清、太清)为自己的宫观命名。
青城山的主要特点是“幽”,著名作家老舍作《青蓉略记》,叹青城山“青得出奇”,是一种使人吸到心中去的“似滴未滴,欲动未动的青翠”。
青城山因其的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众多道教建筑而成为天下名山,自古就是游览胜地,文人墨客们留下了的珍贵“墨宝”,为这座名山增添了丰富的人文景观。
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中游,都江堰地处都江堰市城西,都江堰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悠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四川人民为了纪念李冰父子建造都江堰的功绩修建了二王庙。
二王庙原名“崇德祠”,寓意李冰治水有功,人们推崇他的恩德。
都江堰的主体工程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达到了引水灌田、变害为利。
另外一条则汇入长江。
两个世界5A级的旅游资源在都江堰市聚集,使得彼此都在发展自己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发展基础相关产业,争取更多游客。
一代又一代人的基础上慢慢走上各自独特的发展道路,青城山依山发展各种旅游景点,都江堰则傍水发展各种人文景观,丰富内容。
2.互补
对于旅游者而言,确定一个旅游目的地要综合时间、交通、经济水平和旅游景点的价值来考虑。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旅游资源的价值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而青城山与都江堰的旅游资源就正好在这上面得到很好的体现,都江堰的水与水利文化和青城山的山与道教文化在此相互交融,形成了山水画卷,素有“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之说。
青城的山很幽,就如都江堰的水一样,很壮,只有山的景物是不美的,只有水的景物也是不美的。
青城山--都江堰更是地处横断山北段川西高山峡谷这一世界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内,地质构造复杂,是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带,山峦起伏,坡陡谷深,气候温暖湿润,地质历史悠久,生物种类繁多,这两者在自然资源上就形成了一种互补,各取所长,共同为都江堰市区创造财富。
在管理上,青城山—都江堰也在政府的管理下逐渐一体化,交通的通畅为游客带来巨大的便利,游客完全可以在两至三日内游玩青城山与都江堰,使得资源得到全区域的优化配置;在宣传上,更是把青城山与都江堰集合起来宣传,不分彼此,无形中就形成了一片巨大的旅游景点,提高旅游资源的价值。
(五)青城山旅游资源的发展趋势与潜力
1.旅游资源的发展趋势
青城山广大地区的森林覆盖相当好,前山与后山之间,尤其是后山的森林植被非常优美,在这片广大的林区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动物,生物多样性十分明显;而前山更多的是大量的道教文化,各种随着道教文化而来的庙宇在这里林立,为前山的人为景观带来新的风景线。
(1)前山
但是如果认真感受千山的风景你就会发现前山几乎全是人文景观,而且这种人文景观几乎都是与道教相关,都与庙宇大殿相关,这样在无形中就使得青城山前山的人文景观会更游客带来视觉疲劳,这对于青城山的发展来说是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而且随着游客的增多,许多人文景观都在遭到了或多或少的破坏。
所以青城山在前山地区将注重对人文景观的保护,同时增加人文景观的内容和多样性。
(2)后山
后山虽然具有美不胜收的山林风景,但是对于青城后山的管理却明显不足,很多
游客几乎都没有去过青城后山观看,而且青城后山的交通受限也非常大,不方便人流进出。
所以对于青城后山将来可能将加大开发得力度,完善交通和基础实施,使得后山风景进入群众眼线。
2.潜力
青城山旅游资源的潜力是巨大的,虽然今天青城山的旅游资源已经相当丰富而且奇特,但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明显还是不足,不论是前山还是后山,不论是人文景观还是自然景观,开发利用都呈现不足。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青城山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很大,但因为近些年游客对青城山的污染加重与堆积,也相应的限制了青城山的发展潜力,所以要想更大规模的开发青城山的旅游资源,必然需要对青城山区的环境给予治理,否则青城山的发展就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参考文献:
1.旅游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2,人民教育出版社;
3.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
青城山旅游交通发展潜力
摘引:四川青城山,中国首批公布的风景名胜区之一,素有“洞天福地”、“人间仙境”、“青城天下幽”之誉,位于都江堰市西南15公里,离成都70公里。
城外诸峰环绕,山上树木茂盛,山路两旁古木参天,浓荫覆地,群峰环抱,四季常青,故名青城山。
作为国家的首批5A级风景区,从旅游交通上看,青城山旅游交通的通畅度使得青城山的旅游发展潜力无疑是巨大的。
关键词:关键词:青城山、关系、影响、竞争和互补、趋势与潜力
正文:
(一)青城山区交通简介
青城山的交通分为前山和后山的交通。
前山的交通是人们来到青城山旅游的保证,考虑到前山的人口流量等一系列问题,一般不允许青城山山门前有大客车停放。
从山门开始,青城山的山路几乎全是石板路,接近1.5米的石板一直绵延到山顶。
在后山,交通都是分布在山区之间,沟通了后山的大部分景点。
青城前山与后山的交通是青城山旅游发展的最基本的保证。
(二)青城山的旅游发展与青城山旅游交通的关系
旅游就像投资,也相当考验眼光和判断力。
一些尚未完全开放却旅游潜力无限的地方,少了商业味,却能看到最原味的一面。
旅游发展是一种潜力,代表的是一种非现实的、将要的、潜在的能力,它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且,会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大体说来就包括了旅游者方面、旅游资源方面和旅游交通方面。
这里主要说青城山的交通。
如果说青城山的旅游资源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是青城山吸引游客的关键,那么便捷的交通就是青城山游客的保证。
只有便捷畅通的交通才能使得青城山游客得到保证,才能形成青城山的辐射性的影响力,尤其是在节假日使得来此旅游成为现实;也只有青城山区便捷的交通才能保证游客的需求,无形之中扩大青城山游客容量;畅
通的交通还是青城山区完善娱乐实施等基础实施的前提条件。
在成都,新南门、成都茶店子汽车站等每天都有大量的班车滚动发车到青城山,每天到达青城山的游客多达几千人次。
综上,青城山的交通都将促进青城山的旅游的发展。
在现代化交通为现代旅游也提供强大的供给推理的同时,现代旅游业也为现代交通产生了强大的需求拉力。
从这点上来说,青城山的交通与旅游发展是相互依存,彼此促进,共同发展的。
值得说的是,随着交通的拓展、形式的多样化,对于青城山的生态破坏也越来越严重,将限制青城山旅游潜力的扩大。
(三)旅游交通对旅游地的有利与不利影响
(1)有利影响
交通在旅游中的作用在于加快旅游的速度,节约旅游时间;同时降低旅游成本,使得旅游大众化成为可能;还可以加大舒适度,因为旅游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首先,交通的便利与否对旅游者目的地具有决定性影响,交通的便利可以为旅游者节约时间,加快旅游速度,游客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旅游更多的景点,更能符合游客的根本利益。
而青城山的交通早已相当便利,为游客们带来极大的方便;同时,交通会影响旅游者的满意程度,青城山优异的交通条件会让游客们方便进出,在任何时候,尤其是在青城山区的交通通畅,更能保证游客旅游参观方便,保持一个良好的旅游心情。
其次,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旅游地资源的开发和对旅游区客流量的管理,不论是在青山区,还是在山脚,交通都是危急时候安全撤离的保证,给游客一个更安全的旅游环境。
便捷的交通更是山区基础实施的保障,各种娱乐实施,山区小卖以及对人文景观的清洁等都离不开山区的道路通畅与宽阔。
而且在山区,弯曲幽深的山路更能使游客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参观到各种各样的风景,给游客一个美好的心情。
(2)不利影响
首先,大力在青城山区发展交通建设,会对青城山地区的生态产生严重破坏。
在青城山前只有一条公路可以到达青城山门,这样的交通将直接导致山门口的交通拥挤。
在青城山区,道路比较宽广,但是在道路的两侧不难发现,许多地方遭受的践踏相当严重,对生态的破坏也因此而加大。
在一些坡度陡的地区,植被生态破坏之后更是会产生局部的水土流失。
其次,嘈杂的噪音也会对山区的动物产生巨大的影响。
大量的人群车辆的声音会导致青城山的生物受到严重打扰,改变他们的作息时间,对他们的产卵、繁殖以及栖息影响巨大。
最后,修建索道将会使青城山区的面貌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建索道,需要修建上下站房、铁塔、立支架、埋电缆等,在施工中,不可避免地要劈山炸石,砍伐树木,使自然风貌受到伤害;而一般索道与自然景观不相协调,也会破坏自然美的完整与和谐。
(四)青城山—都江堰旅游交通上的竞争和互补
1.竞争
青城山与都江堰的交通都是以公路为主。
但是都江堰分布在都江堰市区,作为一个市区,都江堰的交通通达度相当优越,与成都、重庆等城市之间的车流来往相当频繁,而成都重庆无疑都是西南地区的交通大城市,这些都给都江堰的交通带来极大的方便。
但青城山地处山区,交通受到巨大限制。
交通的发展空间无形中就被压缩起来,再考虑到交通扩大后对风景区的影响后,更是使得青城山在于都江堰的交通竞争中处于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