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的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的春节的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
下面我
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
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北京的春节》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
课文。
本单元以“民风民俗”为主题,编排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课文,展现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
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
《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作者用充满京味的语言,
按照时间顺序描绘了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现了春节的隆重
与热闹,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本文结构清晰,语言生动,是学生学习语言、了解民俗文化的佳作。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对
于春节这一传统节日也有一定的了解和体验。
但由于地域和时代的差异,学生对于老北京春节的习俗可能了解不够深入,对于文中一些具
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语言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多种方式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写“蒜、醋”等 15 个字,会写“热情、自傲”等 20 个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
4、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节日蕴含的民俗文化和民族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
教学难点: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节日蕴含的民俗文化和民族精神。
五、教法与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
1、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
2、问题导学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朗读感悟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法:
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
2、合作学习法: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朗读法:通过朗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我会与学生进行如下谈话:“同学们,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
你们知道不同地区的春节有什么不同的习俗吗?今天,我们就跟随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老北京,去感受那里独特的春节习俗。
”(板书课题:北京的春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
词语可以查阅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蒜、醋、饺、摊”等字的书写。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老北京春节习俗的段落,并用简洁的
语言概括每个习俗的特点。
2、小组交流讨论,然后全班汇报。
3、重点品味文中具有“京味儿”语言的句子,如“孩子们喜欢吃这些
零七八碎儿”“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等,体会作
者语言的通俗、幽默、风趣。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感受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
(四)拓展延伸,感受文化
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家乡春节的习俗,与老北京春节的习俗进行
对比,感受不同地区春节习俗的差异。
2、播放关于春节习俗的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春节的文化
内涵。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总结全文:这节课我们跟随老舍先生走进了老北京的春节,感受到了那里独特的民风民俗。
希望同学们能够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让我们的传统节日更加丰富多彩。
2、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仿照《北京的春节》的写法,写一写自己家乡的春节。
七、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时间顺序
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放鞭炮吃糖
除夕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吃团圆饭守岁
正月初一拜年逛庙会
正月十五看花灯吃元宵
“京味儿”语言
热闹喜庆团圆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