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专题》教学辅导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的各种形式等。 歌行体:古代诗歌的一种,“行”的乐曲的意思。由于汉魏以前的乐 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而得名,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 由,形式常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 乐府:本指西汉建立的古代音乐官署,后借代为古代诗体之一。初指 乐府官署所采集及创作的乐歌,后用以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 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宋元以后的词、散曲和剧曲,因配合音乐, 有时也称乐府。 古风:诗体名,即“古诗”“古体诗”,与近体诗相对。 5、名篇多。 6、求新求变,充满创造精神。
六、唐代:词的开端及初步发展时期
1、民间词的开端:敦煌曲子词 2、文人词的开端:相传盛唐李白的《菩萨蛮《忆 秦娥》是最早的词作。 3、文人词的发展:中唐张志和、刘禹锡、白居 易等人的词。 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 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白居易的 《忆江南》等词。 4、文人词的成熟:晚唐温庭筠等人的词。 如温庭筠的《忆江南》(梳妆罢,独倚望江楼。过尽 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5、从诗词的语言特色上看

(1)、词的语言追求轻灵细巧
如温庭筠、柳永、欧阳修、李清照等人 的词。 2)、词的语言追求色彩鲜美
第二章 山水田园诗词论析
一、唐代以前诗歌的山水描写及山水诗概况 1、先秦时期:自然山水作为诗歌中的背景描写(即: 不是有意表现山水本身的美,不是对登临山水的乐趣的有 意刻画)。 《诗经》与“楚辞”中山水描写的比较:同样作为背景 描写,在作品中处于陪衬地位,但《诗经》〉中的山水描 写,着重于写山岳的崇高、河水的威力、山冈及河岸的怡 人景色等,且大多采用比兴手法,写法单纯而简略,如 《秦风。蒹葭》等作品。而“楚辞”中的山水描写,比 《诗经》中的描写更进一步,关注山水在人们对大自然的 审美过程中的精神价值,利用山水描写间接抒发诗人的某 些情感,写作技巧也比《诗经》要高,如《九章.涉江》、 《九歌.湘夫人》、《九歌.山鬼》等。
九、 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
2、从诗词外部的形式上看 A.诗的句式整齐,而词的句式长短不齐(整齐美与错落 美);诗的句法比较固定、单一,词的句法灵活多样。 诗歌句子的内部结构:四言诗一般是上二下二。如窈 窕淑女,君子好逑。 五言诗一般是上二下三。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 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七言诗一般是“四三”或“二 二三”。“四三”如: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二二三”如“羌笛 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等 词的句法:依从乐句的节拍而调整变动,不管是四字 句、五字句、六字句、还是七字句、八字句、九字句,不 同的词谱均有着不同的句法。 此外,诗歌总的句数一般是偶句,而且都是一句起句, 一句对句,很整齐,而词的句数和句与句之间,则整齐中 有变化,变化中见整齐。
由于更朝换代初唐时期的诗坛普遍弥漫着南朝齐梁时期的诗歌遗风即以宫廷诗人上官仪为代表的纤巧绮靡的上官体他们反对南朝齐梁诗歌遗风倡导骨气刚健之诗他们的诗重视抒发自己的情怀呈现出一种壮大的气势具有建安文学那种慷慨激昂的艺术力量为因循的初唐诗坛吹进了一股清新的空气
“唐诗宋词专题”教学辅导
第一章 绪论
一、唐诗:唐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1、唐诗数量空前。(约五万首,主要见于《全唐诗》) 2、唐代诗人数量空前而且遍布社会各阶层。(约二千二百多位) 3、题材广、流派多: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政治诗、讽喻诗、咏史怀古 诗、闺怨宫怨诗、友情送别诗,咏物言志诗等 4、体裁丰富,众体皆备:骚体诗、歌行体、乐府、古风、格律诗(近体
九、 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
2、从诗词外部的形式上看
C.诗的对仗比较固定,词的对仗多样。 对仗的基本要求:诗一般要求某两句(必须 是起句与对句)必须对仗,而词比较灵活。诗 没有分片,而词结构上一般分片。(两片为主, 三片及四片较少) D.诗的体式较少,词的体式丰富
九、 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
3、从诗词的题材上看 诗歌的题材特点:从“诗言志”(《尚 书》观点)到“诗缘情而绮靡(陆机《文赋》 观点)的理论主张的变化,即从偏重政治主 题到重视抒情。 诗歌言情的特点:人类共有情感。 词的题材特点:注重抒写恋情,重点 是描摹女性。 词言情的特点:个人独有情感,女性 化、纯情化及香艳化。
二、唐代以前的田园景色描写及田园诗概况
九、 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
4、从诗词的风格上看 相同的题材,诗与词呈现的风格不同, 如怀古题材的诗词;同一作者所写的诗 和词风格也往往有所不同,如欧阳修的 诗和词,李清照的诗和词 ,苏轼的诗和 词等。 词的总体风格特征:表达个体特殊情 感;情感的深度、含蓄蕴籍与细腻婉曲。
九、 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
第二章 山水田园诗词论析
一、唐代以前诗歌的山水描写及山水诗概况 2、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诗的产生与山水诗流派的初步 形成。 (1)山水诗的产生:我国第一首山水诗是《观沧海》。 这是建安时期“三曹”之一的曹操所写的最著名的一首诗。 从艺术上看,它具有建安文学那种慷慨苍凉的风格和感人 力量;从题材上看,它则可以算是一首山水诗,只不过诗 人不是为写山水而写山水,而是借景抒情,通过对山水的 歌咏表达自己的壮阔胸怀和政治理想。全诗的写法是由远 到近,由写实到想象,描绘了大海的浩大及景象的美丽壮 观,颇具艺术感染力。 (2)山水诗派的初步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 代表诗人:谢灵运、鲍照、谢眺等。 谢灵运的《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谢眺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七、北宋:词的发展高峰(四个时期)
1、令词为主的时期:宋初晏殊,欧阳修等为代表,词的体制 与题材与温庭筠等的《花间集》相近,清丽、婉约、闲雅。 如: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 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欧阳修的《踏莎行》(侯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 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 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2、柳永时期:慢调,雅俗共赏。如《雨霖铃》(寒蝉凄切)等。 3、苏轼时期:豪放词风,“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 补之、张耒)等 4、周邦彦时期:婉约词风。 北宋时期还有一位值得一提的婉约女词人李清照。如《声声慢》 (寻 寻觅觅)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醉花阴》 (薄雾浓云 愁永昼)等。 》
二、初唐的诗歌成就
初唐的诗歌成就:唐诗繁荣的准备阶段(风骨、声律、意境等方面的贡献) 1、初唐四杰:指初唐时期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诗人。由于 更朝换代,初唐时期的诗坛普遍弥漫着南朝齐梁时期的诗歌遗风,即以宫 廷诗人上官仪为代表的纤巧绮靡的“上官体”,他们反对南朝齐梁诗歌遗 风,倡导“骨气”刚健之诗,他们的诗重视抒发自己的情怀,呈现出一种 壮大的气势,具有建安文学那种慷慨激昂的艺术力量,为因循的初唐诗坛 吹进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代表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骆宾 王写于狱中的 《在狱咏蝉 》等。他们的诗歌创作成就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如杜甫便写诗给予评价。 难点:对杜甫“四杰”赞诗的理解。 2、陈子昂:更加彻底地否定齐梁遗风,提倡把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结合起 来,“风骨”正式形成。 风骨:诗歌内容与形式、整体构造与感染效果的要求。(刘勰《文心雕龙》) 3、沈宋(沈全期和宋之问):继承和发展南朝沈约等人开创的“永明体”, 使诗歌在声律方面真正成熟,标志着律体诗(又称“沈宋体”)真正形成。 沈宋体的特点:一是四声二元化,即把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去、入 四声简化为平仄两声。二是积极了粘式律的问题,“粘”指后联出句与前 联对句平仄必须相粘,即平粘平,仄粘仄。 4、张若虚与刘希夷等人的诗歌意境创造。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堪称压倒全唐之作。
三、盛唐的诗歌成就:
盛唐的诗歌成就:唐诗的颠峰时期(盛唐气象) 1、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 王维的诗歌特点:空灵的禅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山居秋暝》和 《鸟鸣涧》等。 孟浩然的诗歌特点:风格清淡,长于写景及隐逸生活。如《宿建德江》和 《过故人庄》等。 2、以“高岑”为代表的边塞诗 其他边塞诗人:王翰、王之涣、王昌龄等。 高适的《燕歌行》等。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王翰的《凉洲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 来征战几人回) 王之涣的《凉洲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 风不度玉门关) 王昌龄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 教胡马度阴山) 3、李白的诗:唐代浪漫主义诗歌最高成就的代表。
五、晚唐的诗歌成就
晚唐的诗歌成就:唐诗风貌的又一次转变(抑郁悲凉为主) 1、以杜牧、李商隐为代表的晚唐咏史诗。 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 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等 2、以杜牧为代表的写景抒情诗 杜牧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 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清明〉〉等 3、以“温李“为代表的情爱诗 李商隐的《无题》等。 4、其他诗人
四、中唐的诗歌成就
中唐的诗歌成就:唐代诗风的转变,唐代诗歌成就的另一高峰。 1、杜甫的诗:唐代现实主义诗歌最高成就的代表。 难点: 拗体七律:“拗”为诗律术语,律诗中凡不符合平仄要求的字称为 “拗”。凡出现“拗”字时必须采用补救的方法,如上句该平的用仄, 下句仄该仄的用平,称为拗救 2、韦应物、刘长卿及“大历十才子”的诗 3、韩孟诗派(韩愈、孟郊、李贺等):瑰奇怪谲 4、元白诗派:新乐府运动及新乐府诗的创作 白居易的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5、刘禹锡、柳宗元的诗歌成就。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 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竹枝词》 (其一)(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柳宗元的《渔翁》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衰笠翁, 独钓寒江雪)等。
九、 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
2、从诗词外部的形式上看 B. 诗的押韵比较固定,词的押韵呈多样化。 诗歌:两句一韵,首句可押韵可不押韵,偶句必须押韵;必须 押平声韵;必须一韵到底。不能重韵、叠韵和句中韵。 重韵:连续两句重复一韵。叠韵:连续两句或句中连续两字重复 一韵 词:每种词调有着不同的押韵规则,既可一句一韵,两句一韵, 也可三、四句一韵等;词韵可平可仄,也可平仄通押;一首词中, 可以换韵;可以重韵、叠韵和句中韵。 词的重韵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的五、六 句:知否?知否? 词的叠韵如白居易的《长相思》(汴水流):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八、南宋:词发展的又一高峰
1、辛弃疾的词:爱国主义词作的杰出代表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 2、姜夔的词:婉约派词的代表 咏梅词《暗香》《疏 词与音乐的关系比诗与音乐的关系更密切:诗从原始歌谣到《诗经》, 都是诗乐一体,诗要配乐而歌,而且诗的音乐生命高于文学生命;屈原 的《离骚》开始将配乐演唱的“诗”(此种诗重在抒写群体心态)演变 成纯语言艺术的“徒诗”(此种诗重在抒发个人情怀),开始了个人独 立歌唱的新时代;汉末建安时期,摆脱音乐而写诗,逐渐成为诗歌创作 的潮流,诗的文学生命开始高于音乐生命;南朝齐永明年间出现的“永 明体”更是转向用诗歌内在的语言的声韵不同、语调的抑扬变化所产生 的音律美,代替从诗的外部配加上去的音乐美,标志着纯语言之诗发展 到了一个日臻完美的阶段。词是在音乐的土壤萌芽和诞生的,早期的词 是一种音乐文学,唐五代时被称为“曲子”或“曲子词”,两宋词人词 集的名称中,有称“乐章”“乐府”“歌词”的,均表明了词的音乐性 质,可以说,词体文学是词与乐的较为完美的结合,音乐对词的影响, 是深入骨髓的。南宋后,词已经不再完全入乐歌唱,而成为一种新的韵 律诗歌,但音乐的烙印依然存在。 诗的合乐与词的合乐有所不同:首先是配合的音乐体系不同,诗所配 合的是先秦的雅乐和六朝的清乐,而词所配合的是隋唐时的燕(宴)乐。 其次是配乐的方式不同,诗与乐的配合方式是“以乐就诗”,词与乐的 配合方式则是“以词就乐”,倚声填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