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作业卷 氧化还原反应2(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化学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化还原反应2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N~14 Cl~35.5 C~12 Na~23 Al~27 K~39 He~4 P~31 Cu~64 Ba~137 Ca~40 Cu~64 Mg~24 Ni59
、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B. 元素由化合物变成游离态时,它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C.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
D.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化学反应属于阴影部分的是( ) A. 22Cl 2NaI 2NaCl I ++
B. 43
322NH NCO NH H O CO ↑++↑
C. 22234Fe(OH)O 2H O 4Fe(OH)++
D. 232Fe O 3CO 2Fe 3CO ++高温
3.已知下列分子或离子在酸性条件下都能氧化KI ,自身发生如下变化:H 2O 2→H 2O IO 3﹣
→I 2 MnO 4﹣
→Mn 2+
HNO 2→NO 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KI ,得到I 2最多的是( )
4.①2K 2CrO 4+H 2SO 4=K 2Cr 2O 7+K 2SO 4+H 2O
②K 2Cr 2O 7+6FeSO 4+7H 2SO 4=3Fe 2(SO 4)3+K 2SO 4+7H 2O ③Fe 2(SO 4)3+2HI=2FeSO 4+I 2+H 2
SO 4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均是氧化还原反应
B . 氧化性强弱顺序是K 2Cr 2O 7>Fe 2(SO 4)3>I 2
C . 反应②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
D .
反应③中0.1mol 还原剂共失去电子数为6.02×1023
5.从矿物学资料查得一定条件下自然界存在如下反应:14CuSO 4+5FeS 2+12H 2O═7Cu 2S+5FeSO 4+12H 2SO 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CuSO 4是氧化剂,FeS 2是还原剂 B . 产物中的SO 42﹣
有一部分是氧化产物 C . Cu 2S 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 .
5 mol FeS 2发生反应,有10 mol e ﹣
转移
6.将51.2gCu 完全溶于适量浓硝酸中,收集到氮的氧化物(含NO 、N 2O 4,NO 2)的混合物共0.8mol ,这些气体恰好能被500mL 2mol/L NaOH 溶液完全吸收,发生的反应为:2NO 2+2NaOH=NaNO 2+NaNO 3+H 2O ,NO+NO 2+2NaOH=2NaNO 2+H 2O 则生成的盐溶液中NaNO 3的物质的量为( )
7.下列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 .铜铸塑像上出现铜绿[Cu 2(OH)2CO 3]
B .用石膏点豆腐
C .不良商贩用硫黄熏蒸法制作“白豆芽”
D .自来水厂用氯气对水进行消毒
8.下列各组物质:①C+O 2,②NH 3·H 2O+SO 2,③Cu+HNO 3,④Cl 2+FeBr 2,⑤Fe+HCl ,⑥Zn+H 2 SO 4,⑦NaHCO 3+HCl ,⑧Fe+Cl 2,在不同条件下(浓度,温度,用量)反应,能得到不同产物的是 ( ) A.①②③④⑥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②④⑥⑧ D.①③⑤⑦
9.α mol 的下列物质分别与足量的稀硝酸反应(假设还原产物只有一种),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均可看作两部分,
一部分作为氧化剂的硝酸,另一部分作为酸的硝酸(即以硝酸根离子的形式存在于反应后的溶液中维持溶液的电中性),下列各物质消耗硝酸的量中正确的是(单位:mol )( ) ①Fe :3α + α;②Fe 3O 4:9α +3a ;③Fe (OH )2:3α +3a ;④FeSO 4:α +3
a
A.①②③④
B.只有①②
C.只有③④
D.只有①
②③
10.等物质的量的主族金属A.B.C 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所得氢气的体积依次为V A .V B .V C ,已知V B =2V C ,且V A =V B +V C ,则在C 的生成物中,该金属的化合价为 ( ) A.+1
B.+2
C.+3
D.+4
11.事实上,许多非金属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能与2
2
O Na 反应,且反应极有规律。

如:
222
2422Na O SO Na SO 2Na O ++、
32422SO 2Na SO O +↑,据此,你认为下列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
A.2227422Na O 2Mn O 4NaMnO O ++↑
B.2
223
4272Na
O P O Na P O +
C.2223222Na O 2N O 4NaNO O ++↑
D.2225
322Na O 2N O 4NaNO O ++↑
12.钢铁“发蓝"是将钢铁制品浸到某些具有氧化性的溶液中,在钢铁的表面形成一层四氧化三铁的技术过程。

其中一种办法是将钢铁制品浸到亚硝酸钠和浓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中加热到130℃反应。

其过程可以用如下化学方程式表示: ①22223353;Fe NaNO NaOH
Na FeO H O NH ++++↑
②222222436537;Na FeO NaNO H O Na Fe O NH NaOH +++↑+ ③2222423424;Na FeO Na Fe O H O
Fe O NaOH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生产过程会产生污染
B.反应②中的氧化剂是NaNO 2
C.整个反应过程中每有16.8g Fe 参加反应转移0.8mol 电子
D.反应①②③均是氧化还原反应 13.在常温下发生反应:
(1)24
2216H 10Z 2XO 2X 5Z 8H O +--
+++++ (2)2322A B 2A 2B ++-++ (3)2
2-2B Z B 2Z -++
根据上述反应,判断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溶液中可能发生反应: 232-Z 2A 2A 2Z ++++
B. 2
Z 在(1)(3)反应中作还原剂
C. 氧化性强弱顺序为3422XO Z B A +>>>
D. +
2X 是4XO
的还原产物
14.已知氧化还原反应: 32242Cu(IO )24KI 12H SO ++O 12H SO 12K 13I 2CuI 2422+++↓,其中1mol 氧化
剂在反应
中得到的电子为( )。

A.10 mol
B.11 mol
C.12 mol
D.13 mol
15.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施罗克等人发现,金属钼的卡宾化合物可以作为非常有效的烯烃复分解催化剂。

工业上冶炼钼的化学原理为 ①NaI
322MoO 4SO +高温

332MoO 2NH H O +4242(NH )MoO H O +
③424(NH )MoO 2HCl +244H MoO 2NH Cl ↓+ ④24
H MoO 32MoO H O +△
⑤用还原剂将3MoO 还原成金属钼。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①和⑤都属于置换反应
B.3MoO 属于碱性氧化物
C.在反应①中Mo 和S 均被氧化
D.利用2H CO 、和铝分别还原等量的3MoO ,所消耗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2:3 、填空(本大题共3小题)
16.甲学生对Cl 2与FeCl 2和KSCN 混合溶液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

操 作
现 象
I.A 中溶液变红
II.稍后,溶液由红色变为黄色
(1)B 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A 中溶液变红的原因是 。

(3)为了探究现象II 的原因,甲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① 取A 中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 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中一定存在 。

②取A 中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KSCN 溶液,最终得到红色溶液。

甲同学的实验证明产生现象II 的原因是SCN —
与Cl 2发生了反应。

废渣
稀硫酸
过滤
滤液 Ⅰ
调pH ,
加入FeS 过滤
加H 2O 2,
调pH 过滤
加Na 2CO 3
过滤
NiCO 3
滤液 Ⅱ
滤液 Ⅲ
稀硫酸
NiSO 4
一系列操作
NiSO 4·x H 2O
(4)甲同学猜想SCN —
可能被Cl 2氧化了,他又进行了如下研究。

资料显示:SCN —
的电子式为。

① 甲同学认为SCN —
中碳元素没有被氧化,理由是 。

② 取A 中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用盐酸酸化的BaCl 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由此证明SCN —
中被氧化的元素是 。

③ 通过实验证明了SCN —
中氮元素转化为,他的实验方案是 。

③ 若SCN —
与Cl 2反应生成1 mol CO 2,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 mol 。

17.铈、铬、钛、镍虽不是中学阶段常见的金属元素,但在工业生产中有着重要作用。

(1)二氧化铈 (CeO 2)在平板电视显示屏中有着重要应用。

CeO 2在稀硫酸和H 2O 2的作用下可生成Ce 3+
,CeO 2在该反应中作_____剂。

(2)自然界Cr 主要以+3价和+6价存在。

+6价的Cr 能引起细胞的突变,可以用亚硫酸钠将其还原为+3价的铬。

完成并配平下列离子方程式:
223227342__
__r r _C O SO C SO H O --+-
++=++
(3)钛(Ti )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金属”,工业上在550℃时用钠与四氯化钛反应可制得钛,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NiSO 4·x H 2O 是一种绿色易溶于水的晶体,广泛用于镀镍、电池等,可由电镀废渣(除镍外,还含有铜、锌、铁等元素)为原料获得。

操作步骤如下:
①向滤液Ⅰ中加入FeS 是为了除去Cu 2+
、Zn 2+
等杂质,除去Cu 2+
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②对滤液Ⅱ先加H 2O 2再调pH ,调pH 的目的是 。

③滤液Ⅲ溶质的主要成分是NiSO 4,加Na 2CO 3过滤后,再加适量稀硫酸溶解又生成NiSO 4,这两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④为测定NiSO4·x H2O晶体中x的值,称取26.3 g晶体加热至完全失去结晶水,剩余固体15.5 g,则x的值等于。

18.酸性KMnO4、H2O2、NaClO在生产、生活、卫生医疗中常用作消毒剂,其中H2O2还可用于漂白,是化学实验室里必备的重要氧化试剂。

高锰酸钾造成的污渍可用还原性的草酸 (H2C2O4 )去除Fe(NO3)3也是重要氧化试剂,下面是对这三种氧化剂性质的探究。

(1)某同学向浸泡铜片的稀盐酸中加入H2O2后,铜片溶解,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法在化学方程式上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300 mL 0.2 mol/L的KI溶液与一定量的酸性KMnO4溶液恰好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I2和KIO3,则消耗KMnO4的物质的量的是________mol。

(3)在Fe(NO3)3溶液中加入Na2SO3溶液,溶液先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过一会又变为棕黄色。

写出溶液先变为浅绿色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万卷作业卷(氧化还原反应2)答案解析 、选择题
19.B 【解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同种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的反应, 如22Cl 2NaOH
NaCl NaClO H O +++,A 不正确;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也不一定强,如C
原子,C 不正确;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如233O 2O 放电。

20.D 【解析】由图示可知,阴影区域里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满足不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只有D 中的反应符合题意。

21.B
22.B
考点: 氧化还原反应.. 专题:
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 ①2K 2CrO 4+H 2SO 4=K 2Cr 2O 7+K 2SO 4+H 2O ,该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②K 2Cr 2O 7+6FeSO 4+7H 2SO 4=3Fe 2(SO 4)3+Cr 2(SO 4)3+K 2SO 4+7H 2O ,Cr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Fe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为氧化还原反应;
③Fe 2(SO 4)3+2HI=2FeSO 4+I 2+H 2SO 4中,Fe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I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为氧化还原反应,结合化合价变化及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物来解答.解答:①2K2CrO4+H2SO4=K2Cr2O7+K2SO4+H2O,该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②K2Cr2O7+6FeSO4+7H2SO4=3Fe2(SO4)3+Cr2(SO4)3+K2SO4+7H2O,Cr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为氧化还原反应;
③Fe2(SO4)3+2HI=2FeSO4+I2+H2SO4中,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I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为氧化还原反应,
A.②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而①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由②③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氧化性强弱顺序是:K2Cr2O7>Fe2(SO4)3>I2,故B正确;
C.②中氧化剂为K2Cr2O7,还原剂为FeSO4,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故C错误;
D.③中还原剂为HI,1molHI反应失去1mol电子,则0.1mol还原剂共失去电子数为
6.02×1022,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及电子转移的有关计算,为高考常见题型,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电子及计算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23.B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14CuSO4+5FeS2+12H2O═7Cu2S+5FeSO4+12H2SO4中,Cu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降低为+1价,S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2价,S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6价,以此来解答.
解答:14CuSO4+5FeS2+12H2O═7Cu2S+5FeSO4+12H2SO4中,Cu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降低为+1价,S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2价,S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6价,A.CuSO4是氧化剂,FeS2既是还原剂又是还原剂,故A错误;
B.S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由硫酸根离子守恒可知,17个硫酸根离子中有3个SO42﹣是氧化产物,故B正确;
C.Cu2S只是还原产物,故C错误;
D.5 mol FeS2发生反应,由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可知,有3mol×[6﹣(﹣1)]=21mol
e﹣转移,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考常见题型,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注意5 mol FeS2发生反应时只有3molS失去电子,题目难度不大.
24.B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硝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守恒法.
分析:51.2gCu的物质的量为0.8mol,整个过程发生的反应较复杂,但从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得失的角度分析可以简化为铜和氮间电子的转移,铜和硝酸反应铜还原硝酸生成氮氧化合物,在NaOH溶液中氮氧化合物又转化成NaNO3和NaNO2,我们可以认为铜将失去的电子给了硝酸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了NaNO2,根据得失电子数目相等得到2n(Cu)=2n(NaNO2),根据钠元素守恒n(NaNO2)+n(NaNO3)=1mol.据此解答.
解答:51.2gCu的物质的量为=0.8mol,
铜和硝酸反应铜还原硝酸生成氮氧化合物,在NaOH溶液中氮氧化合物又转化成NaNO3和NaNO2,
则铜将失去的电子给了硝酸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了NaNO2,
根据得失电子数目相等得到2n(Cu)=2n(NaNO2),
所以n(NaNO2)=n(Cu)=0.8mol,
根据钠元素守恒可知n(NaNO2)+n(NaNO3)=0.5L×2mol/L=1mol.
所以n(NaNO3)=1mol﹣0.8mol=0.2mol.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难度较大,整个过程发生的反应较复杂,但从氧化还
25.【答案】B
试题分析:A 、铜铸塑像上出现铜绿[Cu 2(OH)2CO 3],铜的化合价升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 错误;B .用石膏点豆腐,属于胶体的聚沉,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 正确;C .不良商贩用硫黄熏蒸法制作“白豆芽”,硫首先转化为SO 2,S 元素化合价升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 错误;D .自来水厂用氯气对水进行消毒,利用的是氯气溶于水生成的次氯酸的强氧化性,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 错误,答案选B 。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26.A
①氧气不足时生成CO ,氧气足量时生成CO 2,故①选;
②二氧化硫不足时生成亚硫酸铵,足量时生成亚硫酸氢铵,故②选; ③稀硝酸反应生成NO ,浓硝酸反应生成NO 2,故③选;
④氯气不足时只氧化亚铁离子,氯气足量时氧化亚铁离子和溴离子,故④选; ⑤无论条件如何,只生成FeCl 2,故⑤不选;
⑥稀硫酸生成ZnSO 4和H 2,浓硫酸生成ZnSO 4和SO 2,故⑥选; ⑦无论条件如何,只生成NaCl 、CO 2和水,故⑦不选; ⑧无论条件如何,只生成FeCl 3,故⑧不选. 故选A .。

27.A
28.A 【解析】此题考查物质的量与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此类问题较为典型,它所考查的不再是物质的量与气体体积之间单纯的线性关系,而是通过化学反应中量的关系考查发生在不同的物质之间的量的关系。

此题所考查的是通过金属和酸反应所存在的量的关系进行有关计算或判断,所依据的关系为n (H 2)=(2
n 金属化合价金属)。

已知V A =V B +V C ,V B =2V C ,则有V A =3V C ,根据
以上关系,必然可以判断出C 金属化合价为+1价。

29.C 【解析】2
NaNO 中N 为+3价,应被氧化为+5价的3NaNO 。

30.D A .因反应过程①②中都生成氨气,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会产生污染,故A 正确;
B .反应②中N 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降低为-3价,则反应②中的氧化剂是NaNO 2,故B 正确;
电子,故C 正确;
D .反应③中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则反应③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 错误;
故选D .
31.B 【解析】由反应(1)可知氧化性42XO Z -
>,由反应(2)可知氧化性+
>32
A B ,由反应(3)可知氧化性22Z B >,综上氧化性强弱顺序为3422XO Z B A -
+>>>,结合选项分析可知B 不正确, 2Z 在(1)中是氧
化产物,在(3)中作氧化剂。

32.B 【解析】氧化剂是23)Cu(IO ,其中21
e Cu Cu ++−−−→ 失, 53210e 2I O I +−−−−→
得 33.C
A .反应①的生成物均为化合物,则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 错误;
B .由反应②可知,MoO 3属于酸性氧化物,故B 错误;
C .反应①中,Mo 、S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Mo 和S 均被氧化,故C 正确;
D .原等量的MoO 3,转移电子数相同,若转移6mol 电子,需要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3:3:2,故D 错误;
故选C
、填空
34.答案:(1)Cl 2+2OH
— = Cl —+ClO —+ H 2O (2)Fe 2+被Cl 2氧化生成Fe 3+,Fe 3+与SCN —反应生成红色的铬合物,所以溶液变红
(3)①Fe 3+
(4)① SCN —
中的碳元素是最高价态+4价 ② 硫元素
③ 取足量铜粉于试管中,加入A 中黄色溶液和一定量的稀盐酸,加热,观察到试管上方有红棕色气体生成,证明A 中存在NO 3-,SCN —中氮元素被氧化成NO 3-
④16
解析:(1)B 装置是用来吸收氯气尾气的,根据元素守恒和电荷守恒可以写出离子方程式为:Cl 2+2OH — = Cl —+ClO —+ H 2O 故答案为:Cl 2+2OH
— = Cl —+ClO —+ H 2O ; (2)Fe 2+被Cl 2氧化生成Fe 3+,Fe 3+与SCN —
反应生成红色的硫氰化铁溶液,呈红色,故答案为:Fe 2+被Cl 2氧化生成Fe 3+,Fe 3+与SCN —反应生成红色的铬合物,所以溶液变红; (3)①A 中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 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应当是氢氧化铁固体,所以原溶液中应当有Fe 3+,故答案为:Fe 3+;
(4)①根据SCN-的电子式为可知,SCN —中碳显+4价,硫显-2价,氮显—3价,碳已经
是最高正价了,不能再被氧化了,故答案为:SCN —中的碳元素是最高价态+4价;
②加入用盐酸酸化的BaCl 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白色沉淀为硫酸钡,即溶液中有硫酸根离子,其中硫显+6价,而原来SCN —中硫显-2价,所以被氧化的元素为硫元素,故答案为:硫元素; ③利用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有强氧化性,遇到铜被还原,生成一氧化氮,在空气中被 氧化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可以检验硝酸根离子的存在,据此可知实验方案为:取足量铜粉于试管中,加入A 中黄色溶液和一定量的稀盐酸,加热,观察到试管上方有红棕色气体生成,证明A 中存在,SCN —中氮元素被氧化成,故答案为:取足量铜粉于试管中,加入A 中黄色溶液和一定量的稀盐酸,加热,观察到试管上方有红棕色气体生成,证明A 中存在,SCN —中氮元素被氧化成;
④SCN —与Cl 2反应生成硫酸根和硝酸根还有二氧化碳,所以它们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CN
—+8Cl 2+9H 2O=NO 3-+SO 42-+CO 2+Cl -+18H +,此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为16,即由方程式可知每生成1mol 二氧
化碳要转移16mol 电子,故答案为16.
35. 答案:(1)氧化(2分) (2)223227342r 382r 34C O SO H C SO H O --++-++=++
(3)5504
4a i l i+4NaCl C N T C T ︒+(2分) (4)①FeS+Cu 2+=CuS+Fe 2+ (2分) ②除去Fe 3+ (2分)
③增大NiSO 4的浓度,利于蒸发结晶(或富集NiSO 4)(2分) ④ 6 (3分)
36.
失去2e-
(1) Cu+2HCl+H2O2CuCl2+2H2O
得到2e-
(2)0.032 (3)2Fe3++SO2-3+H2O=2Fe2++SO2-4+2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