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临床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临床观察
吕定丰
【摘要】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乙肝病毒(HBV)感染状况及HBVDNA水平.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检测165例PHC患者(PHC组)和5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对照组)的血清乙肝病毒标记物(HRV-M),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其血清中HBV DNA水平.结果 165例PHC患者中,HBsAg阳性率为84.3%(139/165).PHC组与对照组中HBeAg阳性率分别为15.1%(25/165)和32.0%(1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HC组中HBVDNA阳性率为
82.4%(136/165),平均含量的对数值为(4.62±1.24)IU/ml;对照组HBV DNA阳性率为88.0%(44/50),平均含量的对数值为(6.13±1.47)IU/ml.结论原发性肝癌与HBV感染关系密切,可能与HBV DNA的持续高水平复制有关.
【期刊名称】《现代实用医学》
【年(卷),期】2011(023)005
【总页数】2页(P553-554)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原发性肝癌
【作者】吕定丰
【作者单位】315010,宁波,宁波市第一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5.1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是我国高发的重大疾病,据估算,我国肝癌的发生率约为30.3/10万,而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1]。
PHC是多因素、多途径、多步骤长期作用的结果,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乙型肝炎病毒(HBV)
感染与PHC发生密切相关。
笔者对PHC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标记物(HBV-M)和HBV DNA水平进行检测分析,旨在进一步探讨PHC与乙肝病毒的关系。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宁波市第一医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1月首次住院治疗的PHC患者165例(诊断均符合2001年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修订的PHC 标准),其中男132例,女33例;年龄32~79岁,平均(56.8±11.7)岁。
选择同期5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为对照组,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会议《病毒性肝
炎防治方案》的标准,HBsAg均为阳性,其中男39例,女11例;年龄21~75岁,平均(51.8±13.4)岁,并排除肝硬化、肝癌及重叠其他病毒性肝炎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所有病例均未曾进行任何抗病毒治疗。
1.2 检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 HBV血清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及HbcAb,试剂由上海荣盛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提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中HBV DNA病毒载量,仪器为ABI7300,试剂由上海申友公司提供。
试验操作步骤及结果判断均按说明书进行。
1.3 判断标准 HBV血清标志物HBsAg、HBeAg、HBeAb和HBcAb任一项或一
项以上阳性者即判断为HBV感染;HBV DNA含量>100 IU/ml为阳性。
1.4 统计方法采用 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检验。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 HBV-M 的分布 PHC组HBV感染率为84.3%(139/165),PHC组和
对照组HBV感染血清标志物模式均以HBsAg、HBeAb和HBcAb阳性多见。
PHC组HBeAg阳性率为15.1%(25/165),对照组 HBeAg阳性率为
32.0%(16/5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6,<0.01)。
见表1。
2.2 两组HBV DNA水平 PHC组中HBVDNA阳性率为82.4%(136/165),平
均含量的对数值为(4.62±1.24)IU/ml;对照组中HBV DNA阳性率为88.0%(44/50),平均含量的对数值为(6.13±1.47)IU/ml。
两组HBVDNA阳性率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875,>0.05)。
3 讨论
HBV感染是原发性肝癌的首要病因,据估计60%~80%的原发性肝癌是由HBV
引起的[2]。
本组PHC组患者HBV感染率为84.3%,HBsAg、HBeAg、HBcAb
三项阳性占14.6%,HBsAg、HBeAb、HBcAb三项阳性占54.5%,与赵作银等[3]结果相近。
HBeAg作为HBV复制、传染指标,阳性代表HBV高水平的复制。
HBeAg的缺失将导致免疫耐受被破坏,从而诱导炎症活动;HBeAg又是细胞毒
性T细胞的靶抗原,在肝细胞膜上HBeAg的缺失,会使变异株逃避宿主免疫的清除,使感染得以继续存在。
在组织再生时,这部分肝细胞膜上HBeAg缺失的肝细胞可大量增生,使肝脏的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并且发生癌变的危险性增加。
本研究显示PHC组HBVDNA阳性率为 82.4%,平均含量的对数值为
(4.62±1.24)IU/ml,与文献报道结果相近[4];对照组HBV DNA阳性率为
88.0%,平均含量的对数值为(6.13±1.47)IU/ml,两组HBV DNA感染阳性率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但两组HBeAg阳性率在PHC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5.1%和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因此,可以认为PHC组HBVDNA复制水平独立于HBeAg阳性,在PHC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HBV DNA 高水平复制过程中,HBV基因组整合到宿主细胞引起其DNA序列和宿主细胞的
基因序列同时遭到破坏,或者发生重新整合,使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5],
从而发生细胞癌变。
而且HBV DNA的复制可引起肝组织的坏死和炎症,引起肝
脏纤维化和肝细胞生长的失控,大大增加肝细胞癌变的概率。
表1 PHC及乙肝后LC患者HBV-M分布情况例(%)?
由于病毒变异、宿主因素以及现有临床应用的检测方法的局限,HBV也会出现隐
匿型感染[6]。
Pollicino等[7]报道指出HBV的隐匿感染也是PHC发生的高危因素,在他们的一项研究中有63.5%的HBsAg阴性PHC患者检测到了肝组织HBV DNA的存在。
本组PHC患者血清HBV DNA阴性率为17.6%,可能存在常规PCR方法无法检出的微量或变异的HBVDNA。
综上所述,PHC与HBV感染密切相关,HBV DNA长期高水平复制是PHC发生
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于HBeAg阴性的乙肝感染者需要引起临床足够重视,定期检查HBVDNA含量,有条件者可检查肝组织细胞 HBV DNA。
对于HBV DNA持续高水平复制的患者,需要尽早干预,以降低PHC风险。
参考文献:
[1] 丛文铭.我国肝胆系统肿瘤病理学研究的回顾和展望[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08,15(2):81-83.
[2] Wong DK,Yuen MF,Poon RT,et al. Quantifica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covalentiy closed circular DNA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J Hepatol,2006,45(4):553-559.
[3] 赵作银,佟月婷.原发性肝癌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关系再探讨[J].中西医结合肝病
杂志,2006,16(3):180-181.
[4] Chen CJ,Yang HI,Su J,et al.Risk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cross a biological gradient of serum hepatitis B virus DNA
level[J].JAMA,2006,295(1):65-73.
[5] 莫显伟,林源.原发性肝癌术后晚期复发相关基因的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08,15(6):450-452.
[6] El-Serag HB,Rudolph KL.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epidemiology and molecular carcinogenesis[J].Gastroenterology, 2007,132(7):2557-2576. [7] Pollicino T,Squadrito G,Cerenzia G,et al.Hepatitis B virus aintains its pro-oncogenic propetries in the case of occult B
infection[J].Gastroentherology,2004,126 (1):34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