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下学期模拟试卷二含解析 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二〕
制卷人:歐陽文化、歐陽理複;制卷時間:二O二二年二月七日
一、选择题
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D.物体的内能增加,那么温度一定升高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橡皮筋被拉长后,分子之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故A错误;
B.尘土飞扬,这是宏观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运动,所以尘土飞扬不是扩散现象,故B错误;
C.用锯锯木头时,克制摩擦力做功,锯条发热,这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正确;D.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也可能不变,比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内能增加,但是温度没变,故D错误。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比热容是一定的,而物质的内能、吸收或者放出热量、温度等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变化的,故应选A。

【考点定位】比热容
3.以下图形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太阳能热水器
B.弯折铁丝
C.做功冲程
D.压缩点火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太阳能热水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内能的;弯折铁丝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点火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应选C。

考点:内能的转化
v=.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大
v越大,通过的时间是t越大
v和路程s成正比,与时间是t成反比
v由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答案】D
【解析】
【详解】A、仅知道速度大小,不知道时间是大小,无法比拟路程大小,故A错;
B、仅知道速度大小,不知道路程大小,无法比拟时间是大小,故B错;
CD、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速度的大小由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故C错误、D正确.
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5.图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拟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
D.唢呐模拟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
【答案】C
【解析】
【分析】
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声音的上下,响度是声音的大小、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从物理学角度,发声体有规那么振动发出的是乐音,无规那么振动发出的是噪音;从环保角度,但凡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可能是噪音。

【详解】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发声体的振幅不同,从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A 正确;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那么发声的空气柱长度不同,振动频率不同,因此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正确;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是使声音放大,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唢呐模拟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此时对听到的人来说是乐音,故D正确。

应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察了对声音特性的区分以及对乐音、噪音定义的理解等,要注意对概念的理解。

6.关于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吹口琴时,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B.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演奏出的声音,是由于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
C.在公一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这里的“轻声〞是指声音的音调低
D.鼓手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鼓面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吹口琴时,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振动的空气柱的长,改变了频率,从而改变了声音的音调,故A错误;
B.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演奏出的声音,是由于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故B正确;
C.在公一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这里的“轻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小,而不是音调低,故C错误;
D.鼓手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D错误。

7.小明在课外按如下图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

假如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那么他在半透
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答案】D
【解析】
【分析】
小孔成的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成倒立的实像,像与物体的形状一样,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详解】小孔成像时,像与物体的形状一样,与小孔的形状无关,且成倒立的像,所以当成像物体是烛焰时,像是烛焰倒立的像。

应选:D。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如下图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明晰的像,那么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的是
【答案】B
【解析】
物距小于像距是幻灯机的成像原理。

所以选B。

9.如下图,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此时在光屏中心已成烛焰明晰的像,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20cm刻度线处,挪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明晰缩小的像
45cm刻度线处,挪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明晰放大的像
D.在图示中的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近视镜,将光屏左移可再次成明晰的像
【答案】B
【解析】
A.如图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此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一样,故A错误;
B.假设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即物距继续增大,那么像距应减小,像变得更小,所以挪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明晰缩小的像,故B正确;
C.如图此光阴屏到凸透镜的间隔为17cm,且像距位于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得:
,解得:,所以假设蜡烛移至45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小于焦距,不能成实像,故C错误;
D.在图示中的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近视镜,即凹透镜,此光阴线会发散一些,像右移,所以将光屏右移可再次成明晰的像,故D错误;
应选B。

点睛: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是常考试的内容,要掌握成像时物距和像距变化的特点,当物距增大时,像距减小,像也会变小,这里的像变小,是与之前比变小,要比拟像与物体的大小,要看像距和物距的比拟,像距大于物距,像就放大。

10.有三只完全一样的杯子装满了水,将质量一样的实心铜球、铁球和铝球分别放入三个杯
子中,使水溢出质量最多的是〔ρ铜>ρ铁>ρ铝〕
【答案】C
【解析】
解:质量一定时,密度小的,体积就大.由ρ铜>ρ铁>ρ铝>ρ水,所以三个球都下沉到
水底,铝球的体积最大,排除的水就最多.
应选C.
【点评】考察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和物质在水里的沉浮条件的知识点.
11.石墨烯又称单层墨.最近HY研究人员通过引入由多层石墨烯制成的交替散热通道,解决
了在交通信号灯和电动汽车中使用半导体材料散热的难题.这利用的是石墨烯的〔〕A.熔点高B.硬度大C.导电性强D.导热性好
【答案】D
【解析】
石墨烯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故合适做交通信号灯和电动汽车中使用的半导体材料,
D符合题意;
应选D.
12.农民在去除黄豆的砂粒时,常常把黄豆放在倾斜的桌面上,黄豆就顺桌面滚下,而砂粒
仍旧留在桌面上,这主要是由于
B.砂粒比黄豆体积小,不易脱落
【答案】D
【解析】
【详解】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体积没有关系,砂粒和黄豆对桌面的压力无法比拟,应选A、B、C错。

砂粒多为不规那么的多面体,为滑动摩擦;黄豆是圆形的,为滚动摩擦。

因为滚动摩擦力远远小于滑动摩擦力,所以农民去除黄豆中夹杂的砂粒时,常把黄豆放在倾斜的桌面上,黄豆就顺着桌面滚下,而砂粒却留在桌面上,故D正确。

13.如下图,从倒置的漏斗口用力吸气或者向下吹气,乒乓球都不会掉下来,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吸气减小了乒乓球上方气体的压强,吹气增大了乒乓球下方气体的压强
B.吸气增大了乒乓球下方气体的压强,吹气减小了乒乓球上方气体的压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时,乒乓球上部空气流速大、压强小,而乒乓球下部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吸气时,乒乓球上方空气压强小,这样在乒乓球的上、下部就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差,从而托起乒乓球,应选D。

考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4.物理知识在平时的消费、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人们使用电磁继电器,可以利用高压控制电路来控制低压工作电路
B.为便于把吸管插入软包装饮料盒内,吸管插入端被削尖,这样可增大压强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对应的理论分析选择项中提到的物理情景,从而可以得到答案.
解:A、使用电磁继电器的目的之一是利用低压电路来控制高压电路.故A的说法是错误的,故A符合题意.
B、吸管被削尖,减小了吸管与包装盒的外表积,从而可以增大吸管对包装盒的压强.故B 的说法是正确的,不合题意.
C、紫外线的化学性质较强,它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故C的说法是正确的,不合题意.
D、飞机是通过将机翼做成上面是弧形,下面是平面的形状,导致了机翼上下两外表的空气流速不同,从而造成了空气对它的压强不同,这个气压差使飞机获得升空的升力,故D的说法是正确的,不合题意.
应选:A.
15.如下图的滑轮〔不计摩檫〕,把重150N的物体匀速提起,所用拉力为100N,那么关于该滑轮的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50N B.使用该滑轮提物体费间隔
75% 200N的物体,所用拉力为125N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根据动滑轮的特点F=〔G物+G动〕计算动滑轮的重力.
〔2〕动滑轮力但费间隔.
〔3〕机械效率的大小会受被提升的物重、动滑轮的重力、摩擦力等因素的影响.
〔4〕根据动滑轮的力特点来得出拉力的大小.
【详解】A.根据F=〔G物+G动〕得G动=2F−G物=2×100N−150N=50N,所以A正确。

B.动滑轮可以一半的力,但费间隔。

所以B正确。

C.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会受动滑轮的重力、被提升物体的重力的影响,动滑轮的重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会越低,所以C错误。

D.假设用动滑轮提升200N的物体,那么拉力F=(G+G动)=×(200N+50N)=125N,所以D正确。

应选C.
二、理解与应用
70kg,随身所带的全部装备总质量是20kg,当他匀速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为_____。

【答案】900
【解析】
伞兵的总重力:G=mg=90kg×10N/kg=900N
由于空气阻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空气阻力等于重力等于900N
故此题答案为:900N
17.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洗手池的物理知识是:洗手池的下水管道常常做成如
图甲所示,虚线框内部的弯管是利用_____的原理来设计的;园艺师傅使用如图乙所示的剪刀修剪树枝时,此时剪刀是_____〔填“力〞或者“费力〞〕杠杆。

【答案】(1).连通器(2).力
【解析】
【分析】
〔1〕上端开口、底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当所装同一种液体静止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是相平的。

〔2〕剪树枝时,常把树枝尽量往剪刀轴O靠近,可以减小了阻力臂,在阻力、动力臂一定的情况下,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减小了动力、更力。

【详解】〔1〕当水流过下面的弯管后,总在弯管处留下一定的水,水静止不流动时,两边液面相平,防止污水管内的臭气顺着管道逆行,属于连通器,因此是利用物理模型连通器的原理来设计的;
〔2〕剪树枝时,树枝尽量往剪刀轴O靠近,减小了阻力臂,而阻力和动力臂不变,由杠杆平衡的条件可知动力F1会减小,因此为力杠杆。

故答案为:连通器;力。

【点睛】此题考察了连通器和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际应用,知道连通器的特点〔所装同一种液体静止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是相平的〕是关键,并且能灵敏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

10N的重物,使它上升,拉力是4N,拉力的作用点上升了,拉力对滑轮所做的功_____J,这个功叫_____功。

滑轮克制物体重力所做的功为_____J,这个功叫_____功。

用来克制滑轮重力、绳重和滑轮间摩擦所做的功叫_____功。

【答案】(1).(2).总(3).2(4).有用(5).额外
【解析】
拉力对滑轮所做功叫总功W总;滑轮克制物体重力所做的功W有用=Gh=10N×0.2m=2J,这个功叫有用功;用来克制滑轮重力、绳重和滑轮间摩擦所做的功叫额外功.
点睛:根据W=Fs求出拉力做的总功;根据W=Gh求出克制物体重力做的有用功;使用滑轮组过程中,对我们没有用但是又不得不做的功为额外功.
19.地铁的开通为更多民的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乘客必须在平安黄线外候车是因为____。

【答案】见解析
【解析】
【详解】列车行驶过程中,列车的速度很大,人靠近列车时,使人和列车之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增大,压强减小,人外侧的压强不变,外侧压强大于内侧压强,人在内外侧压强差的作用下被压向列车,容易发惹事故。

20.如下图,物块静止在斜面上,画出物块所受摩擦力的示意图。

〔〕
【答案】
【解析】
【详解】物块在斜面上,有向下的运动趋势,那么物体受到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摩擦力f,摩擦力作用在接触面上,如下图:。

三、实验与探究
21.小黄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实验前他应先调节杠杆在程度位置平衡,其目的是_____。

〔2〕杠杆平衡后,小黄在图甲所示的A位置挂上两个钩码,可在B位置挂上_____个钩码,使杠杆在程度位置平衡。

〔3〕他改用弹簧测力计在图乙所示的C位置斜向下拉,假设每个钩码重.当杠杆在程度位置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者“小于〞〕。

【答案】(1).便于测量力臂大小,同时消除杠杆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2).4(3).大于
【解析】
(1)杠杆在程度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大小,杠杆的重心通过支点,可以消除杠杆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2)设一个钩码重为G,杠杆上一个小格代表L,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杠杆的右端:2G×2L=4GL,要使杠杆在程度位置平衡,杠杆的左端力和力臂的乘积也应该是4GL,左端力的力臂为L,所以在左边B处第1格处挂4个钩码。

(3)当弹簧测力计在图乙所示的C位置斜向下拉时,力臂变小,即L1<4L,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1N×2L=F×L1,因为L1<4L,所以F>0.5N。

点睛:〔1〕调节杠杆在程度位置平衡,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挪动;杠杆在程度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大小,杠杆的重心通过支点,可以消除杠杆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2〕设杠杆每格长L,钩码重G,右边A点力与力臂的乘积为4GL,使杠杆在程度位置平衡,左侧力与力臂的乘积也应为4GL;杠杆根据其力情况可以分为三类: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等臂杠杆;〔3〕当弹簧测力计斜着拉时,其力臂小于杠杆长,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出答案。

22.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器材有:一块长木板、质量相等的木块和铝块、
弹簧测力计。

如下图,甲、乙、丙三次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沿程度方向缓慢拉动,是物块在程度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F2、F3。

〔1〕根据_____知识,使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2〕甲、乙两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说明_____的外表更粗糙。

〔3〕甲、丙两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3,说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样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有关。

〔4〕在图丙所示的实验中,当铝块随着木块一起匀速直线运动时,铝块_____〔选填“受〞或者“不受〞〕摩擦力。

【答案】〔1〕二力平衡〔或者二力平衡条件〕;〔2〕木块;〔3〕压力大小〔或者压力〕;〔4〕不受.
【解析】
试题分析:〔1〕当用测力计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拉力与摩擦力平衡,大小相等;
〔2〕压力一样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分析甲、丙两次实验中一样的量和不同的量,结合测力计的示数得出结论;
〔4〕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有压力,两物体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或者发生相对运动.
解:〔1〕用弹簧测力计沿程度方向缓慢匀速直线拉动物块,此时拉力与摩擦力平衡,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摩擦力等于拉力,因此使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2〕甲、乙两次实验中,木块和铝块的质量一样,压力大小一样,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说明木块的下外表更粗糙;
〔3〕甲、丙两次实验中,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样,丙比甲的压力更大,丙的拉力大于甲的拉力,说明丙的摩擦力大于甲的摩擦力,由此可得: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样,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
〔4〕图丙中,铝块随着木块一起匀速直线运动,二者相对静止,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所以铝块不受摩擦力.
故答案为:
〔1〕二力平衡〔或者二力平衡条件〕;〔2〕木块;〔3〕压力大小〔或者压力〕;〔4〕不受.23.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同学们利用小桌、海绵、砝码等器材做了如下图的系列实验。

〔1〕同学们是根据_____来比拟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观察比拟图甲、乙所示的情况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受力面积一定时,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应比拟_____两图的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

〔4〕小明将图乙中的小桌和砝码又放到一块木板上,如图丁所示,图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乙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丁的大小关系为:p乙_____p丁〔选填“>〞“<〞或者“=〞〕【答案】(1).小桌陷入海绵的深度(2).压力越大(3).乙丙(4).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5).=
【解析】
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同学们是根据小桌陷入海绵的深度来
比拟压力的作用效果的,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观察比拟图甲、乙所示的情况,受力面积一样,压力的大小不同,小桌陷入海绵的深度不同,可得到的结论是: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应控制压力大小一定,所以应比拟乙丙两图的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小明将图乙中的小桌和砝码又放到一块木板上,由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不变,所以小桌对支撑面的压强不变,即p乙=p丁。

四、分析与计算
A的示意图,在卷扬机对绳子的拉力作用下,使重800N的建筑材料A在50s的时间是里,匀速竖直上升了10m.在这个过程中,动滑轮提升建筑材料A所做的有用功为W有,卷扬机对绳子的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200W.绳重可忽略不计.求:
〔1〕有用功W有___;
〔2〕动滑轮匀速提升建筑材料A的机械效率η___.
【答案】(1).8000J(2).80%
【解析】
试题分析:〔1〕有用功就是直接对物体所做的功,即物体克制重力所做的功
W有=Gh=800N´10m=8000J
〔2〕η====80%
考点:功、机械效率
25.如下图,用弹簧秤悬挂一物体,在空气中弹簧秤示数为6N,当物体浸没在水中弹簧秤的示数是4N,g=10N/kg.求:
〔1〕物体的重力G;
〔2〕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
〔3〕物体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V和物体的密度ρ。

【答案】〔1〕物体的重力G为6N;
〔2〕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为2N.
〔3〕物体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V为2×10﹣4m3,物体的密度ρ为3×103kg/m3
【解析】
试题分析:〔1〕由题意知,物体的重力G=6N;
〔2〕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G﹣F视=6N﹣4N=2N.
〔3〕由F浮=ρgV排,可得,V=V排===2×10﹣4m3,
物体的质量m===0.6kg,
物体的密度ρ===3×103kg/m3.
制卷人:歐陽文化、歐陽理複;制卷時間:二O二二年二月七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