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标通用版检测: 板块3 遗传专题跟踪检测8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跟踪检测(八) 变异、育种和进化
(建议用时:35分钟)
考点基础过关能力提升
变异的类型及其特点1,2,3,4
育种问题5,6,7
生物的进化8,9,10,1112,13,14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苯丙酮尿症和青少年型糖尿病都属于单基因遗传病
B.染色体变异都会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C.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能产生新基因
D.可遗传变异和环境改变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D 解析苯丙酮尿症属于单基因遗传病,而青少年型糖尿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A项错误。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其中染色体数目变异会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B项错误。

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基因重组只是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不能产生新基因,C项错误。

可遗传变异中的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而自然选择过程中起选择作用的是特定的环境条件,因此环境改变也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项正确。

2.基因型为AaBb的二倍体生物,减数分裂时几个不同时期的图像如下图所示。

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细胞曾发生过基因突变
B.图乙细胞内有2个染色体组
C.图丙细胞没有发生基因重组
D.图丁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C 解析图甲细胞中1号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不一样,说明发生过基因突变,A项正确;图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内有2个染色体组,B项正确;图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正在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即基因重组,C项错误;图丁细胞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D项正确。

3.为获得果实较大的四倍体葡萄(4n=76),将二倍体葡萄茎段经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后
栽培。

结果显示,植株中约40%细胞的染色体被诱导加倍,这种植株含有2n细胞和4n细胞,称为“嵌合体”,其自交后代有四倍体植株。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嵌合体”产生的原因之一是细胞的分裂不同步
B.“嵌合体”植株可以产生含有38条染色体的配子
C.“嵌合体”的花之间传粉后可能产生三倍体子代
D.“嵌合体”根尖分生区的部分细胞含19条染色体
D 解析秋水仙素作用于细胞分裂的前期,而不同细胞处于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即细胞的分裂不同步,所以出现“嵌合体”,A项正确;“嵌合体”含有4n细胞,染色体数是76条,可以产生含有38条染色体的配子,B项正确;“嵌合体”中2n细胞可产生含1个染色体组的配子,4n细胞可产生含2个染色体组的配子,所以“嵌合体”不同的花之间传粉后可以产生三倍体子代,C项正确;用秋水仙素处理的是葡萄茎段,没有处理根尖分生区细胞,且分生区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因此根尖分生区细胞含38条或76条染色体,不会出现含19条染色体的细胞,D项错误。

4.下列对变异与进化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同胞兄弟的遗传差异主要与基因重组有关
B.基因突变所涉及的碱基对数目不一定少于染色体变异
C.遗传病患者体内一定能检测到致病基因
D.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群落演替过程无关
A 解析通常情况下,同胞兄弟的遗传差异主要与亲本在形成配子时发生基因重组有关,A项正确;基因突变只能发生在一个基因的内部,而染色体结构变异是以基因为单位进行的,因此基因突变所涉及的碱基对数目一般少于染色体变异,B项错误;遗传病除了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外,还有染色体异常遗传病,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患者并不携带致病基因,C项错误;共同进化能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群落演替过程有关,D项错误。

5.如图为利用玉米(基因型为BbTt)进行实验的流程示意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T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①过程
B.植株B为纯合子的概率为1/4
C.①③过程为单倍体育种
D.⑤过程可发生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
D 解析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即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而据植株D只有3种基因型可判断,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T与B、b 不能发生自由组合,A项错误;植株B是通过单倍体育种获得的,是纯合子,因此概率为1,B项错误;①③过程获得的是单倍体幼苗,而单倍体育种过程还包括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植株B的过程,C项错误;将幼苗培育成植株C的过程中只存在有丝分裂,可能发生基因突变,还可能发生染色体数目或者结构的改变,D项正确。

6.(2019·陕西西安校际联考)在农业生产中,选择合适的育种方法,能有效改良作物品质,提高产量。

下列有关作物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杂交育种,能从纯合低产不抗病的品种中选出高产抗病的新品种
B.诱变育种能诱发突变,所以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纯合变异类型
C.利用单倍体育种可获得正常生殖的纯合个体,明显缩短了育种的年限
D.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最常用的方法是低温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C 解析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纯合低产不抗病的品种中没有与高产、抗病相关的基因,无法通过杂交育种选出高产抗病的新品种,A项错误;诱变育种提高了突变频率,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优良变异类型,但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和不定向性,所以这些变异类型一般都是杂合的,通常需要通过多代自交获得纯合子,B项错误;单倍体育种过程中,常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来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经过人工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重新恢复到正常植株的染色体数目,用这种方法培育得到的植株,不仅能够正常生殖,而且每对染色体上成对的基因都是纯合的,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C项正确;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方法很多,目前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D项错误。

7.(2019·江苏扬州调研)下面为某植物育种流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子代Ⅰ与原种保持相同的遗传稳定性
B.子代Ⅱ和Ⅲ选育的原理为基因重组
C.子代Ⅲ的选育过程一定要自交选育多代
D.子代Ⅴ的选育过程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C 解析子代植株Ⅰ是由体细胞组织培养得来,利用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属于无性繁殖,所以与原种保持着遗传稳定性,A项正确。

子代Ⅱ为基因工程育种、子代Ⅲ为杂交育种,原理都是基因重组,B项正确。

子代Ⅲ的选育过程为杂交育种,如果需要显性纯合体,则一定要自交选育多代;如果需要隐性纯合体,则不需要自交选育多代,C项错误。

子代Ⅴ的选育过程需要用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等来处理生物材料,所以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D项正确。

8.(2019·广东中山一中等七校冲刺)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因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中的
B.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改变说明物种在进化
C.基因型为Aa的个体逐代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
频率
D.可遗传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突变是生物发生进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D 解析色盲基因频率在男性和女性群体中相等,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是因为男性只要X染色体带有色盲基因就会患病,而女性需要两条X染色体都带有色盲基因才患病,A项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不是基因型频率改变,B项错误;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在不考虑自然选择的情况下,AA、Aa、aa的个体均能存活,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等于a的基因频率,C项错误;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
化提供原材料,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是生物发生进化的重要原因之一,D项正确。

9.(2019·江苏七市三调)科研人员调查某地不同植物花冠筒的深度与昆虫口器长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昆虫口器的不同长度是吸食不同深度花冠筒花蜜造成的
B.花冠筒的不同深度有利于减弱昆虫间生存斗争的强度
C.各种昆虫口器长度差异体现了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D.昆虫口器不同长度、花冠筒不同深度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A 解析昆虫口器不同长度、花冠筒不同深度是长期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A 项错误,D项正确;通过图示可知,花冠筒的不同深度有利于减弱昆虫间生存斗争的强度,B项正确;各种昆虫口器长度差异体现了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C项正确。

10.如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

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
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

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
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
B 解析图示是物种形成的常见模式,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

a因地理隔离形成两个种群a1和a2,又分别演化出b、c、d三个种群,b、d虽然有地理隔离,但是
不一定形成了生殖隔离,A项错误;d由a1演变而来,c由a2演变而来,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B项正确;即使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但b和d两
个种群之间存在地理隔离,有可能形成了生殖隔离,故二者可能属于不同的物种,C项错误;同理,虽然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但只要c和d之间不存在生殖
隔离,它们仍是同一物种,D项错误。

11.(2019·广东普宁二中等七校冲刺)《Science》载文:科研人员从一种溶杆菌属的细
菌中提取了一种新型抗生素(Ljrsocin E),它能对抗常见抗生素无法对付的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药性变异来源于突变或基因重组
B.按现代进化理论解释超级细菌形成的实质是自然选择使耐药性变异定向积累的结果C.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一超级细菌的形成意味着该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
D.施用新型抗生素(Ljrsocin E)会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灭绝
C 解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原核生物,不进行减数分裂,不会发生基因重组,A项错误;现代进化理论在分子水平上解释生物的进化,按现代进化理论解释,超级细菌形成的实质是自然选择使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项错误;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一超级细菌的形成伴随着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意味着该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C项正确;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中存在着抗新型抗生素的个体,故施用新型抗生素(Ljrsocin E)不会使其灭绝,D项错误。

12.(2019·河南九师联盟质检)豌豆茎的高度与花的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D/d、R/r
控制,两对等位基因与染色体位置关系尚不明确,现有基因型为DdRr、DDdRr、DORr(仅
考虑D/d一对等位基因异常,“O”表示相应基因缺失)的豌豆都能产生配子,但某对等位基因
均缺失时,受精卵不发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型为DDdRr的植株可能是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的
B.基因型为DORr的植株自交,子代染色体异常的植株约占2/3
C.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一个基因型为DdRr的精原细胞可能产
生4种精子
D.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基因型为DDdRr的植株能产生的正常
配子数约占1/3
D 解析根据题意,由于两对等位基因与染色体位置关系不明确,因此产生基因型为DDdRr的植株的原因可能是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也可能是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A
项正确;无论基因与染色体位置关系如何,基因型为DORr的植株自交,子代中
DD∶DO∶OO=1∶2∶1,因OO受精卵不发育,子代中无OO的植株,所以子代染色体异常的植株约占2/3,B项正确;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一个基因型为DdRr的精原细胞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则可能产生4种精子,C项正确;
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基因型为DDdRr的植株能产生的关于等位基因
D和d的配子为DD∶d∶Dd∶D=1∶1∶2∶2,因此能产生的正常配子数占1/2,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2019·江西名校联考)果蝇的气门部分缺失和正常气门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用A、a表示)。

请回答相关问题:
(1)具有上述相对性状的一对纯合果蝇杂交,F1全部为气门部分缺失,F1相互杂交产生
的F2中正常气门个体占1/4,说明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____________定律。

(2)某小组选择一只气门部分缺失果蝇和多只正常气门果蝇杂交,发现F1中正常气门个
体均约占1/6。

从变异来源推测,出现该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
序号)。

①基因突变 ②基因重组
③染色体结构变异④染色体数目变异
(3)果蝇的第Ⅳ号染色体为常染色体,多1条(Ⅳ号三体)或者少1条(Ⅳ号单体)都可以生活,而且还能繁殖后代,而Ⅳ号染色体缺2条的受精卵不能发育。

为探究A、a基因是否在第Ⅳ号染色体上,A同学将某气门部分缺失的雄蝇(染色体正常)与气门正常的Ⅳ号单体雌蝇杂交,子代雌雄均出现气门部分缺失∶气门正常=1∶1。

甲同学据此判断A、a基因位于Ⅳ号染色体上。

①甲同学的判断不一定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以甲同学杂交实验的子代为材料,写出进一步探究的思路,并预期结果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气门正常与气门部分缺失果蝇进行杂交,F1全表现为气门部分缺失,则气门部分缺失为显性性状,且F1是杂合子Aa。

F1相互杂交产生的F2中气门正常个体占1/4,即气门部分缺失∶气门正常=3∶1,说明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2)某小组
选择一只气门部分缺失果蝇(A_)和多只正常气门果蝇aa杂交,正常情况下,后代的表现型为全部是气门部分缺失或气门部分缺失∶气门正常=1∶1,而F1中正常气门个体均约占
1/6,有可能是气门部分缺失果蝇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即为AAa,使后代出现5∶1的分离比。

该性状只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故不可能是基因重组导致;无论基因突变还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均不会出现5∶1的分离比。

(3)①根据后代出现气门正常,故甲同学选择的气门部分缺失雄蝇的基因型为Aa,若A、a基因位于Ⅳ号染色体上,则气门正常的Ⅳ号单体雌
蝇的基因型为a,后代气门部分缺失∶气门正常=1∶1;若A、a基因不位于Ⅳ号染色体上,则气门正常的Ⅳ号单体雌蝇的基因型为aa,则后代中气门部分缺失∶气门正常=1∶1。


无法确定基因的位置,甲同学的判断不一定正确。

②要确定A、a基因是否位于第Ⅳ号染色体上,让子代气门部分缺失个体之间自由交配,统计后代的性状表现及比例。

若A、a基因在第Ⅳ号染色体上,子代气门部分缺失个体的基因型为1/2Aa、1/2AO,自由交配的后代中气门部分缺失∶气门正常=4∶1;若A、a基因不在第Ⅳ号染色体上,则子代气门部分缺失个体全部是Aa,自由交配后代气门部分缺失∶气门正常=3∶1。

答案 (1)基因分离 (2)④ (3)①无论A、a基因是位于第Ⅳ号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其他常染色体上,子代气门部分缺失与气门正常的比例均为1∶1 ②让子代气门部分缺失个体之间自由交配,统计后代性状表现及比例。

若后代气门部分缺失∶气门正常=4∶1,则A、a基因位于第Ⅳ号染色体上;若后代气门部分缺失∶气门正常=3∶1,则A、a基因不
位于第Ⅳ号染色体上
14.(2019·四川南充适应性考试)科学家在研究北美两种不同物种果蝇(种1与种2)的进化过程时发现,在百万年之前,北美大陆只有一种果蝇,其基因型aabbccDDeeff,随后不
同区域的果蝇出现了不同的基因(如图)。

当基因A与B同时出现在个体中时,会发生胚胎
早亡;同样,基因C与D或E与F同时出现也有胚胎期早亡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所有的果蝇构成一个________。

北美大陆不同区域在阶段Ⅰ出现了基因的差异,这种变化说明基因突变的________性。

(2)果蝇最多只能飞跃邻近两地的距离。

对历史阶段Ⅰ而言,甲地与乙地果蝇之间的差
异可能属于________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丙两地的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属于________多样性。

(3)甲地与戊地果蝇最终进化成两个物种,运用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解释其可能的主要原
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导致生殖隔离。

若甲地果蝇(种1)一个基因组含有15 000个基因,甲地共有果蝇50 000只;戊地果蝇(种2)一个基因组比甲地果
蝇多了25个新基因,戊地共有果蝇38 000只。

比较两地的果蝇种群基因库的大小:甲地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戊地。

解析(1)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一个种群,故甲地所有的果蝇构成一个种群。

北美大陆不同区域出现了基因的差异,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

(2)由题意可知,甲、乙两地果蝇之间交配后会发生胚胎早亡(基因A、B同时出现
在子代中),说明甲、乙两地果蝇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之间的差异属于物种多样性;物种
内基因和基因型的多样性叫作遗传多样性,如甲与丙。

(3)由于环境对变异的影响,加上两
物种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最终导致甲地与戊地果蝇的生殖隔离。

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能进行生殖的生物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所以甲地果蝇种群基因库较大。

答案 (1)种群 不定向 (2)物种 甲、乙两地果蝇交配后代不能存活(或基因不能交流,或存在生殖隔离) 遗传
(3)两地距离遥远,超越果蝇飞行距离,基因不能发生交流;两地环境不同,环境对变
异的选择不同,基因频率发生不同的改变 大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