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浅谈中国葡萄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葡萄酒
南京林业大学《酒水知识》课程论文
2011-2012学年第1学期
葡萄美酒夜光杯
——浅谈中国葡萄酒
班级:旅游管理一班
学号: N090705105
姓名:顾泽鹏
中国独特的酒文化,用“源远流长”来形容是最贴切不过了。

在中国现存的先秦古书中,不涉及酒的书是很少的。

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和金文都有“酒”字。

而翻开史籍,在记载着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的变化沿革和天文地理、礼乐制度、科学技术的重大事件的同时,也记载着数不清的关于酒的故事。

从商纣的酒池肉林,到秦末的鸿门宴,从三国的煮酒论英雄,到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酒无不与政治、军事、经济、社交礼仪密切相连。

而我国的五十六个民族,如女真族的酒宴、幺佬族的重阳酒、傣族的咂酒之俗、布依族的酒歌等等也都与酒有着不解之缘。

同时,写酒的文章更是数不胜数,什么“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什么“半醒半醉游三日,红白花开山雨中”、“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什么“劝君金屈卮,满酌不须辞”、“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等,都是做流传百世的绝妙诗句。

但是说到我国的葡萄酒文化,却是有点遗憾。

在很多人眼中,葡萄酒是舶来品,代表的是浓重的西洋文化,是品位和情调的象征。

我国传统的豪饮十大碗的气势与葡萄酒专家的眼中的葡萄酒文化简直是格格不入。

然而,实际上最早有葡萄酒的国家可能还是中国,葡萄酒专家李华教授说:“大量的古籍表明,中国是全世界葡萄的起源中心,所以也很有可能是葡萄酒的起源国家。

早在我国文化巨著《诗经》中,就有葡萄酒的记载。

回过头看中国历史,大凡强盛的时期就有盛行的葡萄酒的文化。

”虽然我国古代有着很灿烂的葡萄酒文化,可是遗憾的是,它却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前进而进步。

直到1983年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诞生了我国第一瓶干白葡萄酒并在国际品酒会荣获最高奖项,才改写了中国没有真正葡萄酒的历史。

曾几何时葡萄酒庄似乎只是法国人的专利,而今我们看到一座座以法式奥式为蓝本的酒庄在我国建成。

在法国酒庄不仅是一种享乐,还是一种崇敬。

当年拿破仑的军队路过酒庄时要行礼致敬。

而今中国也把酒庄的建设当作城市发展的重要一环。

有一种说法,称第一空间为家庭,第二空间为工作之外,第三空间为咖啡馆、酒吧、书店等,第四空间则为酒庄。

第四空间酒庄的特点一是离城市不远,两三小时车程可到达;二是它有现代建筑和大自然的美态;三是它提供了今天城市人群假日旅游的需求。

酒庄文化在中国的繁衍,使东方文化里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美境,变为“采葡到酒庄,悠然景色间”的现实。

而今人对葡萄酒认识的根本变化就在于葡萄酒象征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向往。

随着国外葡萄酒不断递增式的涌入和中西方葡萄酒文化的碰撞与交流,更加催化成熟了中国葡萄酒市场。

尤其在经过近10年的发展后,中国俨然开始了葡萄酒大业的鼎盛时期。

在我国葡萄酒发展保持良好发展的同时,一批葡萄酒企业也纷纷打响了自己的品牌。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目前,在我国的500多家葡萄酒企业中,已经形成了以张裕、王朝、长城等为龙头的一线葡萄酒品牌。

几大品牌占据了国内葡萄酒市场的大部分份额,集中度进一步增大,近期内这种态势仍将保持。

目前,国内葡萄酒品牌张裕、长城、王朝的葡萄酒产量,占全国葡萄酒总产量的50%左右。

同时张裕、长城和王朝的销量占50%的市场份额。

利润总额更是占到行业的67%。

王朝、张裕、长城三家国产品牌通过超市等多渠道的扩张,已在国内消费者心目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但是,中国葡萄酒发展的问题还是显而易见的,且不谈酿造葡萄品种单一的问题,这与我国的地理环境有关,现在中国葡萄酒的品质问题尤其需要得到重视。

国内葡萄酒市场存在竞争环境不规范的现状。

为争夺中低端市场份额,国内酒商营销手法滥用,导致国内葡萄酒市场鱼龙混杂,不利于国内葡萄酒品牌的长期健康发展。

1.傍“名牌产区”
中国属于葡萄酒新世界,由于中国市场的逐步开放,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日益紧密,目前中国市场的瓶装酒几乎囊括了来自世界各个主要葡萄酒生产国的产品。

但是由于国家标准、市场监管以及消费环境的不成熟,也为不少企业“浑水摸鱼”创造了条件。

为数不少缺乏必要生产条件的企业从国外进口散酒,国内贴牌灌装。

然后打着进口酒的旗号来销售。

“傍上”了国际著名产区。

美其名曰“法国酒”、“美国酒”、“意大利酒”等。

另外一些企业利用自己身处国内知名产区(如烟台产区、昌黎产区、天津产区等)的身份。

生产出所谓的“优良产区酒“来刺激消费。

2.傍“名牌商标”
中国葡萄酒市场目前已经拥有了五枚“中国驰名商标”,他们分别是张裕、王朝、通化、长城和威龙。

再加上其它国家各级授予企业的名牌称号,为数众多。

在所有的名牌“被傍”案件中。

以中国葡萄酒市场上第一集团的三大品牌张裕、长城和王朝最为普遍。

长城葡萄酒品牌被仿制得淋漓尽致。

长城葡萄酒品牌持有者为世界500强之一的中粮集团。

真正的长城葡萄酒均来自沙城、华夏和烟台三个产区。

但是,市场却存在着各种“长城”,“金色长城”、“绿色长城”、“长城家园”、“新长城”等等。

对于商标持有人来说简直是一场噩梦。

更有甚者一家企业会同时“傍上”所有的名牌商标。

南京一家名字叫做华夏葡萄酒有限公司的企业生产了类似我国三大红酒品牌的红酒,称为“香港张裕”、“香港长城”和“香港王朝”。

这些企业通过傍“名牌商标”。

利用有些消费者对于名牌商标在识别或者认知上的“空隙”。

自己获得不当利润的同时,却侵犯了名牌商标持有人和消费者的权益。

3.傍“名牌概念”
鉴于消费环境的不成熟,葡萄酒企业经常用“概念营销”的手法来培育和引导市场,从概念演变来看就分别有年份酒、庄园酒、酒庄酒、老树葡萄、树龄、橡木桶干红、陈酿、窖藏、窖酿、单品种酒、产区酒和小产区酒等等。

“概念营销”在成功启动市场的同时,也为其他企业傍“名牌概念”提供了土壤,市场上“假年份”、“假产区”、“假陈酿”和“假酒庄”等“假概念”的盛行。

更为“名牌概念”的消费信任埋下了更大的隐患。

与傍“名牌”风气一起盛行的还有酒庄的浮夸风。

从张裕卡斯特、北京爱斐堡、中粮君顶、桑干等酒庄的拔地而起,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中国葡萄酒产业饥渴的现状。

渴望高端,渴望升级,渴望与世界接轨,渴望更高层次的竞争。

在大佬们的带领下,全国各地酒庄如春草般兴建起来。

这是一件好事,为什么要拿出来批判呢?
一批无中生有。

本来什么都没有,葡萄园是别人的,酒是收来的或者贴牌的,竟凭空冒出个酒庄;本来只有几亩地,凭空设计出个效果图就当真的宣传;本来只是一个品牌名称,背后却凭空竖起一个酒堡……消费者不知道,当事者能凭空画出一个酒庄,纵使有千万条理由,亦难服众;
二批生拉硬扯。

编造历史,嫁接文化,有渊源尚可,关键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硬是往自己头上安。

大家很熟悉的“很久很久以前,一个法国传教士……”,现在很熟悉的某某年代,某某第一,某某人物,一个刚刚建好的房子竟然承载了千年历史,悠久的传说。

堂而皇之的笑谈,以假乱真的虚构,以为这样可以紧跟法国,走向国际。

殊不知,历史是创造的,不是编造的,酒庄文化是需要时间积累和世代相传的文明,与其不断的编故事,不如从现在开始踏踏实实做事,时间长了自然就成了故事。

三批挂羊头卖狗肉。

自己的葡萄园、自己的葡萄,酒庄里酿造、储藏、灌装,一瓶名副其实的酒庄酒是这样诞生的。

但是现下很多酒庄除了有自己的建筑物外,其他一无所有。

葡萄园是别人的,葡萄是收购的,酿造是代加工的,更别说储藏灌装了。

还有的买来国外的原酒充当酒庄酒,还信誓旦旦说是自己的,态度之坚决,之肯定,有时候连他自己都信以为真。

这样的酒庄不仅仅是小企业,还有一些名企业,大品牌。

四批暴利欺诈。

中国人常说物以稀为贵,所以我们会把拉菲炒得很高,令欧洲人咋舌。

那是因为人家有几百年文化和长期的品牌积淀,并且真的稀有。

而我们勉强算得上的酒庄,充其量最长不过20年,品牌积淀更是稀薄,如此就敢与拉菲媲美,不是质量,不是稀有,而是价格。

40欧元,已经是法国列级酒庄相当高贵的价格了,而在中国随便一款伪酒庄都比它高,如果是勉强符合酒庄标准的企业,价格更是一飞冲天。

动辄几大百,上千元上万元,凭什么?中国富人的钱来的容易,花的也放心,不求最好的,只买最贵的。

历史是品牌的骨架,态度是品牌的灵魂。

与世界葡萄酒强国相比,我们恰恰缺这两点。

中国葡萄酒首席权威李华即将出版的专著《中国葡萄酒》,也试图通过对产区的科学梳理科学分析和科学评定,找到中国葡萄酒的风格。

他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河南庐阳出土的陶罐里面装的是葡萄酒,把人类主动酿造葡萄酒的历史提到了九千年前,远早于西方国家人类主动酿造葡萄酒的六千年历史,证明中国人是最早主动酿造葡萄酒。

中国葡萄酒本身就具备着“中国属性”。

摆在国产酒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是成为法国标准体系下充其量是最好的赝品,二是找到中国风格,以中国属性征服世界。

作为当前葡萄酒消费量增长最强劲的市场之一和亚洲葡萄酒市场最主要的消费国,中国有着极具光明的未来。

置身于国际化的竞争环境中,中国酒业市场已真正成为全球化竞争的市场。

但是,葡萄酒行业未来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将是经济持续增长下消费人群的增加和人均消费量的增长。

众多业内人士看好国内葡萄酒市场,也是基于国内一直增长的经济速度和消费升级态势。

但仍要注意的是,中国市场依然是一个潜在性市场,而不是一个现实的市场。

未来的中国葡萄酒行业在经过一段经济繁荣和过度扩张之后,将在环球经济情况和国内消费理性回归的前提下,平稳地回落到适度的增长区间。

参考文献:
[1] 作者:李华
书名:《中国葡萄酒》
出版地:陕西咸阳
出版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8月1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