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9.7孩子爱打小报告
幼儿园小朋友喜欢打报告

幼儿园小朋友喜欢打报告引言幼儿园是儿童学习、成长的重要阶段,而在这个阶段,幼儿园小朋友常常会表现出喜欢打报告的热情。
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自信地站在讲台上向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
本文将从教育角度和孩子的天性两个方面,探讨幼儿园小朋友喜欢打报告的原因。
教育角度提高口才能力打报告是幼儿园老师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让小朋友直接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学习成果,他们在演讲过程中得到了锻炼,提高了自己的口才能力。
这不仅对小朋友的个人发展有重要意义,也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培养自信心当小朋友站在讲台上,面对全班同学的注视,他们会被赋予一种特殊的责任感。
通过打报告,他们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和鼓励,从而培养了自信心。
这种自信心是幼儿园小朋友走向社会的基础,能够助他们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勇敢地面对挑战。
孩子的天性爱分享幼儿园小朋友天性中热爱分享的特点是促使他们喜欢打报告的重要因素之一。
他们把自己的一点一滴都当成宝贝,愿意与其他小朋友分享。
无论是亲身经历的故事,还是对某个主题的研究,他们都会积极地表达出来。
通过打报告,小朋友可以将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与他人分享,获得共鸣和理解。
满足好奇心幼儿园阶段是孩子好奇心最旺盛的时候,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求知欲。
打报告给予了小朋友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
他们会通过调查、观察、实验等方式,积累各种知识,并乐于与他人分享。
打报告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一种彰显自己努力学习成果的方式。
总结幼儿园小朋友喜欢打报告,既是由于教育角度的促使,也是由于他们天性中爱分享、好奇心旺盛的特点所决定。
通过打报告,小朋友能够提高自己的口才能力,培养自信心,同时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并得到分享的乐趣。
在打报告的过程中,小朋友会获得良好的学习和成长体验,也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幼儿园小朋友的报告活动,让他们在分享和探索中快乐成长。
孩子爱打小报告怎么办

孩子爱打小报告怎么办孩子爱打小报告,怎么办?首先判断孩子打小报告的原因。
我们可以简单地把孩子打的小报告分为两类:一是内容和自己无关的;二是内容和自己有关的如果孩子打的小报告都是与自己没有关系的,那就要看孩子在班里是不是不被同学和老师注意,打小报告只是为了引起关注;如果孩子打的小报告是和自己有关的,那就要看是不是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
然后,分析完原因之后,对症下药即可。
1. 对于想引起关注的孩子:家庭教育与儿童情商培训专家、学之郎情商课堂创始人倪志勇认为,在建立规则的时期,孩子对其他人破坏规则的行为比较敏感,所以此时老师要避免对孩子打小报告给予肯定,以免强化了孩子的这种行为。
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对此类打小报告的孩子都可以采取的做法是:用简洁的话语对孩子表示肯定。
“我很高兴你告诉我。
”、“谢谢你告诉我”、“你信任我,我很高兴”,而不是“做得好”、“不错,你很有规则意识”等等。
这会满足孩子想要获得注意的需要,既肯定了他,也不是在表扬那种打小报告的行为。
另外,孩子想引起关注的行为,可能和家庭氛围有关:假如是因为家中关注不够,孩子感到情感缺失引起的,王芸建议家长要多进行“有效陪伴”。
“不是和孩子玩手机、看电视,而是多跟他进行语言上的交流,比如给他读故事,跟他聊天,可以问孩子学校发生了什么事,聊一些图书。
让孩子知道他是受重视的,不再有情感上的缺失。
”假如是因为在家中习惯了众星捧月,孩子到了学校之后突然不适应引起的,则应该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引导孩子关心他人的感受。
和孩子角色扮演进行换位思考,是一种可行的做法。
2. 对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的孩子:如何训练孩子,提高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呢?①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一些孩子受侵犯后,不仅无法独立解决,连表达感受、观点、立场的能力都没有,所以才只能求助于老师或家长。
而其实,在规则意识尚未成型的年龄段,别的孩子未必意识到自己的做法给别人带来了麻烦,需要小伙伴们提醒,才能知道。
孩子爱打小报告怎么办

孩子爱打小报告怎么办孩子们打小报告有各种各样的原因。
有些孩子抱有想把他人从道德和行为的错误中拯救出来的心态,有些孩子认为父母的惩罚是对付犯错误的人最有效的方式,而有些则希望在别的孩子表现很差的时候,为自己贴上好孩子的标签。
如果你能够花些时间来弄清楚你的孩子打小报告的原因,那将会很有帮助。
1、用简洁的话语来表示你的肯定:“我很高兴你告诉我。
”这会满足孩子想要获得注意的需要,既肯定了他,也不是在表扬那种打小报告的行为。
然后就走开。
如果有需要你去处理的情况,就走进发生争执的房间,表现得好像是你自己发现了这件事情一样。
如果你不得不说出那个打小报告的孩子,请确保那个孩子没有看到你这样做。
让他看到这一幕只会鼓励他的这种行为。
2、打小报告比打架好。
如果那个打小报告的孩子感到很挫败或气愤,而通过寻求你的帮助可以让他变得克制些,那么家长介入是可以的。
努力在情感上保持中立,而不是给他们贴上对和错的标签。
冷静地说明规矩并要求他们听话。
3、如果问题是发生在两个孩子之间,你只需要分析情况,给出一个大概的建议,并鼓励他们自己解决,然后就可以离开了。
“我看到你们俩在一起用画具的时候有一些矛盾。
现在有六种颜色和两个孩子,我知道你们可以解决好这个问题。
”4、如果这个孩子有打小报告的习惯,就给这个孩子特别的关注。
发现他没有打小报告就解决了某个问题时,家长可以表扬他。
这种巩固性的表扬可以向你的孩子证明,不需要打小报告也能够得到特殊的注意。
5、用幽默来将大事化小。
用一种生动而夸张的方式来回答那个打小报告的孩子:“哦,不!你是认真的吗?他真的那样做了?他可能在和你开玩笑!”通常,这种回答会让他们的冲突变得微不足道,而那个打小报告的孩子会感到跟你说这件事情很愚蠢。
6、教会孩子分辨小报告和那些真正需要让你知道的事情之间的区别。
例如,如果他告诉你弟弟正在床上跳来跳去,那就是小报告。
如果他告诉你弟弟正在床上玩火,那么就是你需要知道的事情!。
如何应对爱打小报告的幼儿

如何应对爱打小报告的幼儿首先老师需要搞清楚孩子打小报告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原因。
其实,孩子打小报告的原因有很多情况:有些孩子以前被别的小朋友在老师面前打过小报告,并且因此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和指责,他怀着以牙还牙的心理,通过小报告来反击,达到心理平衡。
有些孩子希望在别的孩子表现很差的时候,为自己贴上好孩子的标签,以获得老师的关注和爱。
这类孩子的内心深处可能觉得老师或者家长不够注意他,甚至认为老师过于偏爱一些孩子,而对他的关注不够多。
为了让老师认识到他的价值,他就会“打小报告”来达到目的。
还有些孩子抱有想把其他小朋友从道德和行为的错误中拯救出来的心态来向老师打小报告,这往往会起到对其他小朋友的帮助作用。
如一个孩子倒着爬滑梯,而另一个小朋友在上边正要滑下来,这时候看到情况不妙的小朋友打的一个小报告就非常有作用了。
有的幼儿园老师喜欢打小报告的孩子,感觉他们听话好管理,并且和老师亲近,于是对这样的孩子另眼相看。
这样做的结果会助长孩子打小报告的风气,使更多的孩子参与到这样的行动中,并且延伸到爸爸妈妈那里。
另外,有些家长教育欠妥也是令孩子产生这种习惯的一个重要原因。
尤其是孩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为了避免孩子受到委屈和伤害,一般家长都会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处事策略,如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或者受到了别人的欺负,要找老师来解决。
家长希望在没有父母的保护下,孩子也能快乐地在幼儿园生活,但是如果孩子不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都一味地报告老师来替他解决问题,不但会失去小伙伴的信任,还会养成依赖的习惯,并且减少了独自面对困难的学习机会。
从上面的各种情况可以看出,面对孩子的“小报告”不能简单地认为孩子是“多嘴多舌…‘好管闲事”,如果老师、家长能够花些时间来弄清楚孩子打小报告的原因,就能“对症下药”,那样才会真正帮助到孩子。
但是,不论怎样说,打小报告都表明了一种事实:在自己的能力不能达到之时,借助其他强有力的人来控制别人。
因此,老师应该注意在孩子的孩提时代,不仅自己要正确地面对孩子的“小报告”,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孩子自身处理前来报告的各种小事,将来孩子长大了,自然也就有了处理大事的能力。
幼儿爱打小报告怎么办?

了力
在 角色游戏 中,经常会碰到孩子的 “告 状 声” ,如 :“老师,小柠檬没有付钱就把 莱拿走 了”, “老师 ,小皮球 不管店,经 常跑 出去玩 ,只有我一个人在管店”等等 , 不 管 听到 什 么样 的 “告 状 声 ” ,教 师 首 先 必 须观 察孩 子 的行 为 ,分 析这 种行 为是 游 戏 语 言 还 是 告状 的语 言 其 次 ,从 事件 的
本质 出发 ,具 体 分 析 “打 小报 告 ” 的 具 体 行 为 最 后 , 正视 孩 子 的年 龄 特 点 , 明 确 不 同年龄 阶段 孩 子的 社会 交往 水 平
策 略 二 :多 元 调 整 。遵 循 游 戏 的 规 律
针 对 不 同年 龄 阶 段 的 幼 儿 ,教 师在 游 戏 中做 到 遵循 游 戏特 点 尝试 多元 调整 如 : 在 角 色游 戏 中 ,银 行 工 作人 员皮 皮 匆 匆忙 忙地 跑 来说 : “老 师 . 老 师 ,取 钱 的 人 都 不排 队 , 大 家一 拥 而上 来取 钱 ” 听 了 皮 皮的话,我思索着:这是孩子的 第一次游戏 . 是 否在 遵 循 游 戏 特 点 的 基 础 上进 行 适 应的 调 整 呢? 一 连 串的 问题 涌 上 心 头 。 于 是在 第二 次 游 戏 中我 进 行 调 整 :增设 了银 行 保 安维持 秩 序 、设 置 ”1米线 ”排 队 等候 区、 加入 了银 行收 银 员 ,这 些新 材料 、新规 矩 、 新人 员一 出现 ,游戏 中告状 行 为明 显减 少 、 因此 ,在 游 戏 活 动 中,教 师要 根 据 孩 子 的 “打小报告”行为进行分析 .关注游戏情况,
四 、试 试 “被 告 状 ” 爱 告 状 是 幼 儿 的 年 龄 特 点 , 在 中
学生爱打小报告的几种情况

学生爱打小报告的几种情况【摘要】低年级的儿童很喜欢打小报告,耽误了教学,还使他们和同学的关系变得紧张,导致很多的弊端。
解决学生爱打小报告的毛病,最重要的是找到学生的行为动机,从中找到突破口,彻底解除病根。
【关键词】了解动机;对症下药今年,我新接了一个班,是一年级。
他们一个个天真无邪,招人喜爱。
但是正因为他们的天真烂漫,有时是让人招架不住,最让我头疼的就是他们的小报告。
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学生爱打小报告,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了。
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几乎每天都有小报告。
虽然这种现象已经是见惯不怪了,但就是这个长期以来的病症,却迟迟得不到根治,一直困扰着我,甚至曾经把我搞得焦头烂额,不可开交。
现在我就学生爱打小报告这个问题和大家交流交流,也希望能得到同仁们的指点和帮助。
学生爱打小报告,通常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也可以说是动机。
要正确处理学生的小报告,最关键的问题是先了解学生为什么会来打小报告,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下面是我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情况:1.出于对恶劣行为的不满,正常反映问题在教学工作中,我经常会在班里培养几个教学的小助手,我们学校的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做法,而且这样的做法也有一定的优点,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班里的小助手经常在我的要求下,给小组成员或班级成员出题,由小助手担任小老师,给成员们批改和讲解。
在这个过程中,小老师的作用很大,他们有时候就像是老师。
所以他们在进行操作的时候,会模仿老师,对一些不正确的行为和习惯会给予纠正或指责,他们这样也是出于对同学的负责任。
记得有一天,我一进教室,小助手就告诉我,有某些同学在教室里打闹,还没有认真完成常规作业。
这样的情况是出于一种对班级和对同学的负责任,他们觉得学生在教室里不应该打闹,不应该不完成作业。
这样的责任心我觉得无论如何也应该保护,不能简单地说我知道了,不然他们对班级的热情会从此熄灭的。
所以对小助手的做法,我会给予肯定,对违纪的同学,我会给予严厉的惩罚。
学生爱打小报告什么办

学生爱打小报告什么办学生爱打小报告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也是学生心理异常的外部表现。
打小报告的原因有求助、嫉妒、报复和引人注意四种;常见内容有:张三不扫地,李四骂人,某某爬围墙,某某踩草坪等。
现将以前我采取的应对措施及弊端分析如下:一是置之不理,只简单地应对学生:“嗯,我知道了。
”或是否定报告事件的价值:“这点小事也来报告?” 学生会觉得自己的行为在老师看来是多么愚蠢,从而会自己产生否定性的评价,以后发现问题他们会视而不见,当别人触及到自己时,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自行解决问题,如被人打了,就私下叫人帮解决等。
二是杀鸡儆猴,马上把造势者揪来训斥;老师的批评超过学生承受的度,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甚至出现厌学、逃学或产生心理疾病。
三是培养班级间谍,表扬打小报告者,鼓励他继续发扬,因为这是老师了解学生动向的极佳渠道。
培养班级间谍会引起班里其他同学的反感,同学之间会相互猜疑,不利于班集体的团结。
四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指出错误,分析其具体原因,耐心细致的对其进行思想教育。
开始,效果还不错,后来学生听多了也非常烦,大部分是听不进脑的。
以前每天我都疲于应付发生的似曾相似的“报告”事件,自己亲力亲为式的教育获得一定的效果,但效果不明显。
话说药吃多了,会失去药效,教育学生也是类似,有些学生听多了,耳朵和心也起老茧了。
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工作效率积极低下。
穷则通,通则变,变则久。
调查了解到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学习经验,有一定的是非价值观念和一定程度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现与其通过各种形式的口头教训,不如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认识错误,得到教训,学生也有属于自己的思维世界,作为教育者的我能做的就是关心、鼓励及引导,在他们需要帮助时及时给予援助。
我决定把“球”反踢给学生,让他们自行处理,最后再向我汇报处理过程及结果。
我以《当我看见……时,怎么办?》为主题召开班会,首先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根据要求练习说话:当你看见……时,你心里想些什么?你会对他说什么?(可以加上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接着学生自由上讲台说,再让学生在小组内情景表演,最后全班汇演。
为什么孩子喜欢打小报告?.doc

为什么孩子喜欢打小报告?
家长说:
宝宝在幼儿园一直都很乖,和小朋友们也相处得很好,一直以来老师总是夸奖宝宝。
但最近,幼儿园老师告诉我,宝宝爱上了打小报告,每天都会跟老师报告:有小朋友打架了,有小朋友跟别人抢玩具,有小朋友把不爱吃的东西偷偷丢掉了,等等。
回到家也会跟我说幼儿园里有哪个小朋友不乖。
请教专家:
为什么孩子喜欢打小报告?他会不会被小朋友们排挤?家长该如何引导?
专家认为:
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在家时,父母长辈都是以孩子为中心,于是孩子会同样想借助老师的力量来维持自己的中心地位。
很多时候,孩子打小报告的目的并不是让老师惩罚其他人,只不过是想借机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满足自己的表现欲罢了。
打报告的孩子很可能会受到老师的鼓励,可能会受到其他同学的羡慕,可能会有更多的同学加入到这个行列,于是更多的孩子成了老师的耳目,于是更多的孩子成了另外一些孩子不安全感、不信任感的来源。
专家建议:
对于打小报告的孩子,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帮人之心,告诉孩子这种方法可能会帮不到对方,可以用尊重对方的方式来直接表达对他的关心和帮助:如:上厕所不洗手会生脖或糖吃多了牙会长虫等,以这
类尊重的方式直接向对方表达,而不是采用向老师打报告的方式来间接或借助第三方来表达。
对于被打报告的孩子,要告诉他,打他报告的那个同伴是想帮助他改掉不好的习惯,这是对他的关心和爱护。
让同伴看到对方的爱,这样他的心中也会充满爱。
小小年纪 为何爱打小报告

小小年纪为何爱打小报告
在一般人眼里,打小报告属成人专利,孰不知小小幼儿,也不乏热衷此道者。
常见幼儿打“小报告”行为有以下几种:
一、为了求得老师公正裁决纠纷或请求保护而产生打“小报告”行为。
这类行为占有很大的比例。
在集体活动中,幼儿之间可能产生意见不一、争夺玩具,互相冲撞、以强凌弱等纠纷,当这些纠纷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一方或双方就会告诉老师,以求得老师的公正裁决和保护。
二、为了试探老师的态度而产生的打“小报告”行为。
有的幼儿并未和谁发生冲突,而是告某人发生了某一行为,如告某一幼儿从桌子上跳下来等。
幼儿进行这类“告状”的目的是试探一下老师对某一行为的态度,然后作为自己是否进行同样这类行为的依据。
三、为打抱不平或维护纪律而产生的“告状”行为。
例如:当两个小朋友因争座位而发生纠纷,小女孩打了小男孩,或是男女又打起来了。
打“小报告”者是出于对小女孩的不满或对小男孩的同情,目的是求得老师对小女孩的批评和对小男孩的安慰。
总之,幼儿打“小报告”行为动机是单纯的、率真的,更无显著的功利目的。
这些人如果引导得法,长大后更具有社会正义感,关心公共事务,爱抱打不平;如放任自流,这些人长大后可能更热衷诽谤、诬陷、打击他人。
在处理幼儿打“小报告”问题时,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幼儿动机,区别对待在处理由于纠纷而发生打小报告行。
面对爱“打小报告”的孩子

自从我班幼儿升入中班后,有些小朋友特别是一些女孩子非常爱打小报告。
室内活动时经常会有的幼儿跑过来,对我说谁掉饭粒、谁不吃菜,或是对我说谁又抢了谁的什么东西。
针对这一行为,我打算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们改掉这个小毛病。
在处理问题之前,我分析了孩子打小报告的原因:或者是幼儿出于表现自己的欲望;也或者是为了寻求老师的帮助。
其实这种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在幼儿阶段的孩子们,他们的道德认知能力得到了一定发展,也是他们根据社会道德规范对别的小朋友的行为在进行判断。
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老师应该及时地加以肯定、鼓励。
如果教师处理不好幼儿爱打小报告的情况,只能使孩子变得胆小怕事,使他们对教师产生不信任感,造成师生之间的隔阂,同时也可能因为其反映的情况得不到及时处理,而加剧孩子之间的矛盾。
在本周的户外活动中,苗苗急匆匆跑来对我说:“老师,众一老拉我衣服。
”这些拉拉扯扯的小事,在幼儿中常有发生。
拉扯的孩子可能是出于好动或想与对方做游戏,并非恶意的,但被逗者却有被骚扰的感觉。
苗苗可能就是因此来向我求助的。
于是,我就对她说:“苗苗,众一为什么老拉你衣服?”“可能想和我玩球吧!”“那众一是没有恶意的。
如果你不喜欢这样,你可以跟众一说,你们自己商量不是更好吗?苗苗,我相信你能把这个问题处理好,如果你真的处理不好,再找老师帮忙好吗?”苗苗高高兴兴地跑开了。
看着苗苗跑开的身影我明白了:耐心地听取孩子的诉说,帮助或者鼓励他们自己处理问题,才是解决孩子打小报告的好办法!。
如何对待爱打小报告的学生-

精心整理
如何对待爱打小报告的学生?
我班有个好打报告的学生,没上课前他能上办公室去几趟,什么张三骂李四了,什么谁在那不读书了,什么谁于谁疯了等等问题,有时我表扬他,有时我忙,反了好批评他,看到他那委屈样,我也感觉过火了,到底该怎样对待打小报告的同学呢?看看专家如何说?
我觉得爱打小报告的孩子有很多闪光点:尊重信任老师;有正义感;做事认真严谨;对个人要求比较严格;热爱关心集体。
因此,应该善待爱打小报告的孩子,对于他反应的问题给予及时恰当的答复,并及时表扬鼓励他和老师联系,这样才使他走向成熟,成为具有更多优秀品质的孩子。
如何教育孩子爱打报告的学生

如何教育孩子爱打报告的学生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都希望孩子在学校表现出色。
而能够自信地进行报告是一个重要的技能,能够促进孩子的学习和个人发展。
下面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教育孩子成为爱打报告的学生。
1. 培养自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学习和展示自己能力的基石。
爱打报告的学生通常都具备自信心,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和知识。
所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为他们成为爱打报告的学生奠定基础。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肯定孩子的努力和进步,不仅仅关注成绩好的孩子。
- 鼓励孩子多参与班级或学校的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
- 帮助孩子设定目标,并提供支持和鼓励。
2. 提供报告的指导和训练即使孩子有了自信心,也需要提供报告的指导和训练,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我们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鼓励孩子阅读和研究他们感兴趣的主题,这样他们就能够从容地在报告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知识。
- 教授孩子如何进行信息搜索和整理,帮助他们收集和组织报告的材料。
- 指导孩子编写报告的结构,例如引言、主要内容和结论等,并帮助他们逐步提高写作的能力。
- 给孩子提供演讲和表达的训练,例如让他们在家庭聚会或社区活动中发表演讲。
3. 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资源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资源是培养爱打报告学生的重要条件。
这个环境可以是学校、家庭或社区。
我们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创建一个鼓励学习和表达的环境,在家里放置书籍、参考资料和学习工具,让孩子可以随时获取所需的信息和资源。
- 鼓励孩子参观图书馆、博物馆和展览,这些地方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和研究资源。
- 建立一个支持学生展示和分享报告的平台,例如学校或社区的讲座、展示和比赛等活动。
4. 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报告不仅仅是孩子个人的展示,还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
所以,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鼓励孩子与同学分享报告的内容和经验,互相学习和合作。
- 组织小组报告或合作项目,让孩子学会与他人合作、分工和分享责任。
学生爱打小报告

学生爱打小报告摘要学生爱打小报告是指学生在校内或社交媒体上通过匿名途径,以私下传播消息方式,对其他同学进行诋毁、造谣或传播不实信息的行为。
这一现象在学生群体中较为普遍,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围绕学生爱打小报告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1. 引言学生爱打小报告是一种具有负面影响的行为,它不仅损害了学生间的关系,还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
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和网络的普及,学生爱打小报告的行为变得更为容易和普遍。
因此,深入了解学生爱打小报告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对于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至关重要。
2. 学生爱打小报告的原因学生爱打小报告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竞争压力学生处于学习竞争环境中,面临着进取心强、积极向上的同学们,一旦其他同学取得某种成就,会引发一些学生的嫉妒心理。
为了减少他们自身的压力,他们可能通过爱打小报告的方式来打压其他同学,以获得一定的心理优势和满足感。
2.2 匿名性网络社交平台的匿名性也是学生爱打小报告行为的一个重要诱因。
通过匿名方式发布言论,不仅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还可以避免直接面对被诋毁的同学的反击和指责。
这种匿名性使得学生更加容易放任自己的恶意,不顾及对方的感受。
2.3 低成本通过社交媒体或在线聊天工具传播小报告的成本非常低。
学生们无需动用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只需几秒钟就能将不实信息传播出去。
这种低成本的行为导致学生爱打小报告的现象更加普遍。
3. 学生爱打小报告的影响学生爱打小报告的行为给学生及学校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心理健康影响被打小报告的学生可能会遭受到指责和羞辱,对自己的形象和自尊心造成严重伤害。
尤其是在青春期的学生群体中,心理健康问题可能对他们一生的发展产生长期的影响。
3.2 学习环境恶化由于学生爱打小报告所导致的学生间关系紧张,学习环境受到了不良影响。
孩子爱打小报告 家长该如何处理?

孩子爱打小报告家长该如何处理?孩子为什么喜爱打小报告?打小报告使得一个孩子能占据上风,至少能在父母或老师面前获得了有利地位。
打小报告还有着自身的乐观方面:它可以揭示出学前儿童向你表达自己立场的欲望,孩子明白了规章的含义并且能够明辨是非。
不过,鉴于这一阶段的孩子社交技能以及处理冲突的力量不足,所以他们会美丽地选择刹车,去做轻松的告密者。
如何处理孩子的小报告?1、查明事情的真实状况在你给孩子贴上告密者的标签之前,先放缓脚步来把真相弄弄清晰。
的确,孩子需要渐渐学会不打小报告,但是在孩子早年,这种行为也是孩子知道寻求关心的一种手段。
还辨别不出什么信息是值得告密的,而什么是无关紧要的。
例如,“爸爸,杰克在玩我的玩具汽车。
”与“爸爸,杰克在大公路上玩耍。
”很明显,这两种状况,前者只是恼人的状况,而后者则是危急的警告。
父母需要做到的就是渐渐让孩子区分这两种状况,并且准时将有用的信息进行汇报。
2、不要使用赏罚大多数状况下,宝宝告密都是属于没事找事,表达不满的状况。
因此父母切忌表扬告密者,而惩处另一个孩子,这样会给孩子误导。
孩子会在赏罚之中更加确信一点,那就是打小报告是正确的做法。
3、增加告密的代价当孩子为小事而打小报告时,给孩子一些事情去做,这会自然地加重孩子的负担,孩子便会知道以后不行以再这么做。
例如,当孩子告知你,“哥哥抢我的玩具。
”与其马上做出回应,不如对孩子说,“你为什么不把哥哥的行为画成一幅画呢,我稍后会来看的。
”孩子会马上意识到,花那功夫去画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4、探究备选方案当孩子遭受逆境,父母需要向孩子给出备选方案,而不是任由孩子的告密行为。
告知孩子,“假如你能冷静下来,告知我发生了什么事,那么我赐予你的关心或许会更大。
”随后询问孩子告密的动机,是为了让父母或老师惩处对方,还是本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事情的真相如何?不如向孩子了解清晰后再做打算。
父母可以遵循这样的步骤:首先告知孩子,“我知道杰克拿你的玩具玩你很不快乐。
宝宝爱打小报告怎么办

宝宝爱打小报告怎么办?班里有个叫琦琦的小女孩,聪明伶俐、活泼开朗,而且爱唱爱跳,就像一只小黄莺,十分活跃,深受小朋友的喜爱。
琦琦很有水平,常常组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游戏,下课后还会主动帮老师收拾玩具。
但就是这么一个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喜欢的女孩,却有一个连老师都有点儿“犯怵”的习惯——爱打小报告。
琦琦对其他小朋友的行为似乎很敏感,小朋友一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她就会马上跑去告诉老师:一会儿说这个小朋友打人,一会儿又说那个小朋友抢别人的玩具;一会儿说这个小朋友把图画贴反了,一会儿又说那个小朋友把桌子弄脏了……琦琦妈听说自己的宝贝在幼儿园经常告小朋友的状,很担心这样时间长了,琦琦会被其他小朋友孤立,也担心琦琦太过傲慢,反而不利于她今后的成长。
在幼儿园,几乎每个班都有一两个像琦琦一样爱打小报告的小朋友,那么,我们该怎样对待他们的状告行为呢?【他的小心思】渴望被注重很多时候,宝宝打小报告的目的并不是让老师惩罚其他小朋友,只不过是想借机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满足自己的表现欲罢了。
宝宝很喜欢被别人注重,尤其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宝宝在家时,父母长辈都是以他为中心,在幼儿园时,他同样想借助老师的力量来维持自己的中心地位。
关心班集体仔细观察不难发现,爱打小报告的宝宝,身体都有很多闪光点:他们具有分辨是非的水平,很关心班集体、富于正义感,而且他们做事普遍都很认真严谨。
从这个角度看,宝宝打小报告其实都是出于善意。
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宝宝还很小,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常常不知道该怎样解决。
虽然宝宝打小报告的方式欠佳,但却是他们想出来的一个能解决问题的办法,毕竟老师是一个班集体中最权威的人物,遇到问题找老师解决也很正常。
【你的好办法】别太以他(她)为中心现在的家庭,宝宝从出生起就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围着转,俨然成了家里的“小太阳”,这样很容易使宝宝形成依赖思想。
对于过于依赖别人注重的宝宝,在家庭生活中,不去特别注重他(她),或许是个好办法。
孩子爱打小报告,怎么办?

孩子爱打小报告,怎么办?这个场景,许多老师肯定不陌生,下了课,你走在走廊上,就会孩子围上来,跟你说,老师老师,谁谁谁又打我了。
有好几个孩子的家长也会头疼,家中总有孩子动不动就喜欢告状。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孩子爱打小报告这件事情。
首先,要明白孩子为什么爱告状1、心理学上的“正常现象”爱告状在幼儿期比较明显,是心理发育和人际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的正常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自然减少以致消失。
这也是孩子开始沟通和表达的一种方式。
2、为了维护规则孩子之间一起游戏,有游戏就会规则,当一些孩子看到有人违反规则,他会觉得别人冒犯了他。
此时的告状,孩子希望大人帮助自己维护规则,最好还能够惩处违反规则的人。
3、吸引注意力在班上,老师会发现,凡是希望告状的孩子,往往也是比较调皮捣蛋的,也喜欢去破坏别人的活动。
这些孩子往往是希望得到老师的注意。
4、为了逃避责任有的家庭家教很严,当孩子做错事后会受到家长的责备。
孩子有时候希望通过先人一步“告状”的方法来逃避家长的责罚。
一些孩子在班级里面闯了祸,也会马上来打小报告,这也是在逃避责任。
如何处理孩子爱告状的现象?1、不着急处理,先听孩子说。
不要听了孩子的小报告,马上去处理,先听孩子把事情说清楚,明白孩子小报告背后的意图。
如果小报告涉及多位孩子,要把其他孩子叫到一起核实。
核实完毕,一定要做一件事情,让几位孩子一起头脑风暴,想想这个问题可以怎么解决。
2、增加告状的成本。
面对孩子的每一次告状,大人要做好评价,事情不大就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解决,孩子想不到方法,先提供给孩子一个方式,让孩子去尝试。
不过,有的时候,孩子告状都成瘾了,大事小事都要告上一状。
这个时候,有必要增加孩子告状的成本了。
比如孩子真的要告状,让孩子把冲突的画面画下来,或者用文字记录下来。
下一次孩子就会觉得,告状挺麻烦的,还是自己想想办法。
3、不要立刻去处理被告状者。
正如上面说的,有的孩子告状就是为了报复规则破坏者,此时,大人不要着急去处理规则破坏者,因为一旦处理,可能就达到告状者的目的了。
爱打小报告的孩子

爱打小报告的孩子我非常不喜欢爱打小报告,认为他们是“多嘴多舌的小八哥”,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要告诉老师,可是,最近发生的一件小事是我对打“小报告”有了不同的看法。
那天中午,小朋友准备午睡,一个急切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你看刘子禾----”我没好气的问,又怎么了。
可当我顺着李冠硕的小床看去,吓得我浑身汗毛都竖了起来,原来刘子和半截身子掉到了床下面,情况相当危险,我赶紧跑过去把他抱了起来。
如果我晚一步,刘子禾坚持不住就会摔下来,后果不堪设想。
看着刘子禾被吓红了的小脸,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我对他说:“下次别让老师担心了好吗?”他点点头,事后我才知道,原来刘子禾帮别人解扣子,一不小心脚踩滑了,所以才会出现刚才的那一幕。
一场事故避免了,耳边又响起了孩子们一声声的“小报告”声,老师,夏振轩又打人了,李金浩把纸扔到了地上。
我突然觉得,这一个个的“小报告”,不正为我提供了教育素材吗?借这次李冠硕的小报告,更是让我避免了一起严重的安全事故,怎么能说他们是“多嘴多舌的小八哥呢”这分明是小朋友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的体现呢? 作者:杨晓丹让孩子带着快乐回家幼儿离园前的一段时间虽然不是很长,却是孩子们情绪很不稳定、也是最难管理的时候。
又到了孩子们离园的时候了,我先让孩子们想一想,今天谁表现最棒,谁进步了,然后说一说自己想夸谁?夸她什么?过了一会,刘映含说:“我想夸一夸张兴艳”,因为他今天画的画很棒,孩子们一边拍着手一边说,“张兴艳你真棒”!李泽阳说:我要夸夸李津豪,因为他今天吃饭进步了。
被夸的孩子有的咧开小嘴笑着,有的羞涩的低下头,看得出他们都非常高兴。
看到离园时孩子们那一张张笑脸,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孩子们带着快乐回家,这些赞美和欢乐仅会使他们感受到幼儿园生活的愉快,还能使他们慢慢调整自我的评价,特别是那些能力相对弱的孩子们和那些特别调皮的孩子,不被同伴认可的幼儿。
赞美能使孩子们用一种积极态度去学习、去交往、去生活,提高自我约束能力,主动积极的向着目标去努力,这样,他们会变得更不乐观、更自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孩子爱打小报告怎么办?
倩倩在幼儿园对其他小朋友的行为很敏感,小朋友一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她就会马上跑去告诉老师。
一会儿说这个小朋友打了谁一下,一会儿又说那个小朋友抢别人的玩具,一会儿说这个小朋友没有带彩笔,一会儿又说那个小朋友把桌子弄脏了。
倩倩妈听说倩倩在幼儿园经常向老师打小报告,告其他小朋友的状,很担心这样时间长了,倩倩会被其他小朋友孤立,不利于她今后的成长。
清源心理咨询中心专家点评:
其实,小孩子爱告状是由其年龄特征决定的,这是4-5岁幼儿发展到这个年龄的一个特点,初期的告状多是直接与个人有关。
孩子还小,打小报告并不一定是希望老师惩罚谁,并不是说明孩子有坏心眼,家长不必太过担忧。
告状与幼儿的个性有关,个性活泼开朗、外向、善于交往的幼儿告状次数多,属“检举型”幼儿。
而个性内向、胆小孤僻、不合群的幼儿则很少告状,属“保护型”幼儿。
孩子太小,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常常不知道该怎样解决。
虽然孩子打小报告的方式欠佳,但却是他们想出来的一个能解决问题的办法,毕竟老师是一个班集体中最权威的人物,遇到问题找老师解决也很正常。
很多时候,孩子打小报告只不过是想借机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满足自己的表现欲罢了。
孩子都是很喜欢被别人关注的,尤其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庭。
孩子在家时,父母长辈都是以他为中心,在幼儿园时,他同样想借助老师的力量来维持自己的中心地位。
孩子遇到问题想和谁说,说明孩子信任谁,是内心依赖大人的一种外在表现。
这是孩子的天性,也不要太过担忧,但是也需要对孩子这一行为做一些正确的引导,防止孩子依赖这种行为而不自己想办法解决。
不管孩子是为了什么事情打小报告,家长和老师首先要弄清楚原因,要把握孩子们打小报告的心理,只有了解了原委,才能对症下药。
有的孩子是处于一种倾诉,他只是希望做老师的听听他的委屈,并不一定真正需要你去出面解决,这时,老师只要微笑点头听着即可。
有的孩子是处于一种讨老师欢喜看别人笑话的心态,这就是不健康的,老师要及时疏导,教育孩子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有的孩子是真的有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也许是他自己可以解决得了的,让他思考一下,如果,他自己真的解决不了,老师就要帮帮忙和孩子一起解决。
在孩子与小朋友玩耍时,要使孩子体验与小伙伴友好相处的快乐,会耐心善意的帮助别人,也会高兴乐意的接受别人的帮助。
在游戏评价时,也应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工作成果及取得的过程上,集中在称赞别人的优点和成绩上,而不是别人出了什么错误。
对孩子实事求是的告状,要认真对待,及时予以正确的处理。
若置之不理或不公,孩子就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错了,这样是不是不应该,就会使孩子感到迷惘、沮丧、打击其积极性,损害自信心。
但是,对少数经常无故欺负同伴的孩子,家长和老师要进行批评教育,千万不能迁就。
要防止有些孩子因寻求表扬或怀有嫉恨而乱告状的行为,以免滋生不良心理,导致孩子人格畸形发展。
要常常给孩子以自己解决争端的机会,启发孩子寻找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孩子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这种能力的充分发展和肯定来淡化孩子的告状意识矫正告状行为。
有些孩子能力很强,在同龄小朋友中很强势,他们像“小大人”一样,总觉得自己比其
他小朋友优秀,做什么事都喜欢指挥别的小朋友,小朋友一有什么错误就开始指正或打小报告,这样的孩子很容易形成骄傲心理。
我们知道,在孩子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不可能永远是第一、永远强势,这样的孩子一旦被别人比下去,往往会遭受很大的心理打击,不利于其成长。
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可以在家庭生活中有意给他们安排一些比较艰巨的任务,让小困难不时挫一挫他们的傲气,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其实跟别的小朋友一样,也有做不来的事情。
相反,有些孩子打小报告是因为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不够,所以在发现问题的时候不是想着怎么样去解决,而是直接向大人打小报告。
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和老师就可以适时地给孩子安排一些有难度但是孩子还是有能力去解决的小障碍,鼓励孩子自己解决。
这样可以慢慢提升孩子处理事情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在以后遇到问题师就不会只想着要大人来帮忙,也会先想一想解决之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