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2.2氧气和氧化》3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氧气和氧化
第1 课时
(第四册第十五个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通过氧气的性质理解氧气的广泛用途。

了解氧气是空气中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和我们人类生命最息息相关的部分。

2、技能目标:学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坚持科学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氧气的性质。

三、教学准备
氧气(3瓶),燃烧匙,火柴,木条,铁丝,酒精灯。

四、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生活中很多东西用久了会变质,如橡胶轮胎老化、铁制品会生锈等。

知道这是如何产生的吗?
(二)新课教学
1、氧气的性质
演示:1、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和气味(注意正确采用观察和闻气味的方法)。

结论: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在一定条件下能成为淡蓝色的液体,和雪花状的蓝色固体。

演示:2、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内,观察有何现象发生?
氧气的检验办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能使木条复燃。

演示:3、硫、铁、磷、碳等在氧气中燃烧(观察发生的现象)
⑴硫在氧气中燃烧:硫+氧气→二氧化硫(要求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现象: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⑵铁在氧气中燃烧: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现象: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注:反应前预先在瓶内铺一层沙或盛少量水,目的是为了防止生成的熔融物炸裂瓶底。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的化合物。

2、呼吸作用与氧化
设疑:人在呼吸的时候,吸入了氧气,呼出的气体中什么成分增加呢?
实验: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观察现象?(为了实验的客观性,可以用空气进行对照实验)现象: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呼吸作用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并放出能量供给生命活动所需
呼吸作用: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特点: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过程,消耗有机物,逐渐放出热量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

在氧化反应中氧气具有氧化性
(三)板书设计
第2节氧气和氧化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能与非金属和金属反应。

(三)呼吸作用与氧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六、课后反思
第2课时
(第四册第十六个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过氧化氢分解和高锰酸钾加热分解),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仪器名称、装置的连接、检验气密性的方法、收集方法和检验氧气的方法。

了解工业上制氧的方法。

2、技能目标:学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情感目标:初步懂得用实验来研究物质性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氧气的主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用途,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有关知识,燃烧。

三、教学准备
有关氧化反应的相关设备。

四、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讲授法。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氧气的性质
1、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常状况下)
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

3、氧气不易溶于水--常温下,1升水中能溶解30毫升的氧气。

4、密度:1.429克/升,比空气的密度略大。

5、较易液化和凝固:变成淡蓝色的液体和雪花状的蓝色液体。

(二)新课教学
1、呼吸作用与氧化
问题:人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之间由什么区别?
实验:用吸管向瓶内澄清石灰水吹气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知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这是鉴定二氧化碳的方法。


结论:人呼出的气体中含较多的二氧化碳。

问题:为什么人通过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呢?
--这是因为人体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气反应。

呼吸作用的反应过程:
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C6H12O6 + O2 = CO2 + H2O
呼吸作用:人体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气反应,最终产生二氧化碳、水或其它产物,同时把有机物中的能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

这个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的过程。

植物和微生物等其它生物也有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对生命活动来说很重要。

讨论:食物燃烧和呼吸作用的差异。

食物燃烧不属于生命活动,是一种简单的氧化过程。

呼吸作用属于生命活动,是复杂的多步骤的过程,需要酶的参加。

2、氧化反应
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硫+氧气--二氧化硫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碳+氧气--二氧化碳
--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有些进行得非常剧烈,如硫的燃烧,铁在纯氧中的燃烧。

有些进行得缓慢,如呼吸作用、生锈过程、塑料和橡胶制品得老化。

氧化性:在氧化反应中氧气具有氧化性。

阅读:氧气的发现
3、工业上制取氧气
A、分离空气法。

问题:工业制氧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工业制氧是物理变化。

因为这里只是利用各种成分的沸点不同,把空气中的氧气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来。

讲述:氮气蒸发后,剩余的主要是液氧。

国家规定储存氧气用的钢瓶一律漆成天蓝色。

B、利用膜分离技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具有复集氧气功能的薄膜,可以得到含氧
量较高的复集氧气。

(三)板书设计
第2节氧气和氧化
(四)呼吸作用与氧化
(五)氧化反应
(六)工业制法:分离空气法,利用膜分离技术。

六、课后反思
第3课时
(第四册第十七个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燃烧的条件,了解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并具有安全意识。

了解灭火和火灾自救的一般方法。

2、技能目标:学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情感目标:初步懂得用实验来研究物质性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燃烧和灭火。

三、教学准备
演示可燃物燃烧条件的相关仪器。

四、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试说生活中的氧化反应?从学生的举例中寻找氧化反应的现象,引入到发光、发热、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

(二)新课教学
1、缓慢氧化与燃烧
(1)氧化反应进行得非常缓慢,甚至不易觉察,就是缓慢氧化。

如呼吸作用、铁生锈等。

(2)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剧烈的氧化反应。

解释:燃烧的三个特点:1)发光、发热;2)剧烈;3)氧化反应
(3)爆炸:燃烧以极快的速率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瞬间内累积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剧地膨胀,就引起爆炸。

讨论: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人类对爆炸的利用你认识多少?
(4)燃烧的条件:
实验: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
实验现象:(略)
实验结论: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①要有氧气参与;
②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着火点:每种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同的,这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如白磷的着火点是40℃。

(5)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地自发燃烧叫自燃。

物质在缓慢氧化过程中产生得热量如不能及时散失,会使温度逐渐升高,达到着火点时,不经点火,物质会自发地燃烧起来。

讨论:怎样预防自燃?
2、灭火与火灾自救
讨论:根据燃烧需要的条件,应该怎样来灭火?
--消除燃烧发生的如何一个条件:或降低温度;或隔绝空气。

(1)灭火的方法:
读图:常见的灭火方法由哪些?--采用媒体教学,并进行补充。

(2)火灾自救常识:
(三)板书设计
第2节氧气和氧化
(七)缓慢氧化与燃烧
1、什么是燃烧?
2、燃烧的条件:①要有氧气参与;②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八)灭火与火灾自救
1、灭火的方法。

2、火灾自救常识。

六、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