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4 全球气候变化导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以致用】 1.读“近百年来北半球平均气温变化的趋势图”,回答(1)~ (2)题。
(1)图中的气温变化曲线反映的是仪器观测时期的气候变化,下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这一阶段地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 B.20 世纪 80 年代的气温高于 20 世纪 40 年代的气温 C.该曲线变化的总趋势与地球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的趋势一 致 D.近百年来的气温明显低于距今 7 万年到距今 1 万年的气温
【学习目标】 1.运用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2.举例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新课学前预习
|基础知识梳理|
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1.气候变化的概念:长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2.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 3.分类:地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近现代气候变化。
②全球变暖会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可能使蒸发量加大,改变 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次数, 导致洪涝、干旱灾害发生的频次和强度增加,以及地表径流发生变 化。
(2)对经济领域的影响 ①对农业的影响
②对工业的影响
特别提醒
(1)全球气候变化不等于全球变暖 一提到全球气候变化,很多人自然而然地想到全球气候变暖,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分析全球气候变化时一定要考虑到时间尺度, 在地球发展的地质时期、人类历史时期和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 特点是不同的。我们通常所说的全球气候变暖指的是近现代,即最 近一二百年内气温的升高。 (2)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和社会的影响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 面分析,总的来说是弊大于利,因此人类要加强对气候的保护,减 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首次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预测:未 来百年我国将继续变暖。为此,我国计划到本世纪中叶争取实现碳 排放量的零增长乃至负增长。 材料二 我国北方 15 个省(市、区)2005 年 1 月气温距平及采 暖耗能变率图。
(1)从图中看,北方大部分省区 1 月平均气温___偏__高___(偏高或 偏低);其中 1 月平均气温明显偏高且采暖耗能减少最多的省级行政 区是___青__海___。
(2)呈上升趋势。 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呈正相关。 因为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逆辐射增强,对地 面起到保温作用。
(3)全球气候变暖。 (4)一方面会引发滑坡、泥石流、洪涝等自然灾害,另一方面还 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危及沿海低地和沿海大城市以及一些岛国。
——[反思归纳]——
全球变化的可能影响 (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①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
①发展并推广先进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②优化能 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新能源。
——[反思归纳]—— 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
针对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严峻形势,具体的应对措施如下所 示:
【学以致用】 3.三江源地区是指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源头地区,被誉为“中 华水塔”,平均海拔在 3 500 米以上。下图表示三江源地区 1950~ 2010 年年平均气温变化。读图回答(1)~(2)题。
教材 P50 活动 (1)提示:紧紧围绕教材提供的背景资料展开思考。 (2)提示:讨论的范围要广,思路要开阔,但要有中心,不要漫 无边际,既可依据上面的图示总结措施,也可以参考阅读材料答题。
探究点一 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料二 喜马拉雅地区总计有 1.5 万条冰川,除两极地区的冰 冠外,这些冰川是世界上冰体最大的组成部分。许多资料表明,近 年来,喜马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在逐渐加快,其中长近 5 000 米的巴尔纳克冰川,自 1990 年以来,已后退了近 800 米。国际冰 雪研究委员会指出,如果按目前的融化速度继续下去,这些冰川在 2035 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大。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原因:冰川融化和海水热膨胀引起海水 1.海平面上升后水果位:上改涨变海岸线,淹没海拔较低的沿
海地区
有利影响:使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 2.影响农业生产不作利物影产响量:提使高某些地区干旱加重,造
成供水不足,作物减产
3.影响水循环
【思考】 全球变暖将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主要表现在哪些 方面?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 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 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 益的必然要求,有利于环境保护,减缓大气增温的速度。
【解析】 第(1)题,读甲图知 1950~2000 年来全球变暖,其 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主要原因。第(2)题, 读乙图可知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上升,中纬度地区变暖明显,低纬
心思在如何在课件中贯彻案例的设计意图上、如何增强课件的实效性上,既是技术上的进步,也是理论上的深化,通过几个相关案例的制作,课件的概 念就会入心入脑了。 折叠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指根据教师的教案,把需要讲述的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视频、音频、动画)图片、文字来表述并构成的课堂要件。它可以生动、 形象地描述各种教学问题,增加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10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中的手段,是现代教学发 展的必然趋势。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中的“平均海拔在 3 500 米以上” 以及图中的年平均气温数值可以推断三江源地区海拔高、气温低, 牧草低矮,生态环境脆弱;该地区气温低,热量不足,河流流量较 小,水资源并不丰富。第(2)题,图示信息显示该地区年平均气温呈 上升趋势,说明气候变暖,因此农作物播种时间将提前,蒸发加剧, 会导致土壤水分减少,草地退化,但不会出现洪涝多发、水土流失 加剧的状况。
4.近现代气候变化
(1)变化特征:虽有波动,但总的趋势是在变暖。 (2)主要原因: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的数量增加,主要是 CO2。
【思考】 19 世纪以来,大气中 CO2 浓度增加的主要人为原 因是什么?
【答案】 ①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 CO2使大气中 CO2浓度增加; ②人类大量毁坏森林,使植物吸收 CO2 的量减少。
(1)四个地区气温变化与 CO2 浓度变化呈( ) A.正比关系 B.正相关关系 C.反比关系 D.负相关关系 (2)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年际波动不一致说明( ) A.CO2 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B.纬度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C.海陆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D.海拔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1)材料一图中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原 因是什么?
(2)材料一图中全球平均气温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与大气中 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有何关联性?为什么?
(3)材料二中,造成冰川快速融化的原因是什么? (4)材料二中,冰川快速融化造成的后果有哪些?
【答案】 (1)呈上升趋势。 原因:一是随经济发展,矿物燃 料的使用量增加,向大气中排放 CO2 的量增加;二是森林破坏,导 致对 CO2 的消耗减少。
度地区变暖不明显。第(3)题,气候变暖会造成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 问题。第(4)题,“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 控制全球气候变暖等方面分析。
|课堂知识小结|
编后语
折叠课件作用 ①向学习者提示的各种教学信息; ②用于对学习过程进行诊断、评价、处方和学习引导的各种信息和信息处理; ③为了提高学习积极性,制造学习动机,用于强化学习刺激的学习评价信息; ④用于更新学习数据、实现学习过程控制的教学策略和学习过程的控制方法。 对于课件理论、技术上都刚起步的老师来说,POWERPOINT是个最佳的选择。因为操作上非常简单,大部分人半天就可以基本掌握。所以,就可以花
(2)近年来,我国北方许多城市逐步把由单位和住户的分散取暖 改为市政集中统一供暖,主要目的是 减少__污__染__物__排__放__,__改__善__城__市__大__气__环__境__质__量__;__减__少__温__室__气__体__的__排__放。
(3)为抑制我国气候变暖的趋势,实现本世纪中叶碳排放的目 标,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
(2)上述气温变化对人类来说,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气温升高将使森林树种大量增加 B.高山冰川将改变规模,有些地方出现减少和退缩 C.各地农作物产量都会大幅度减少 D.气候变暖,会使各地人们的新陈代谢变慢,增强身体活力
【解析】 第(1)题,最近一次冰期发生在距今 7 万年到距今 1 万年之间,当前地球气候正处在温暖的间冰期,因此近百年来的气 温明显高于距今 7 万年到距今 1 万年的气温。第(2)题,气温升高, 物种将易于患病和遭受害虫侵袭,生物多样性有可能减少;高山冰 川融化,出现减少和退缩;可能使部分地区的作物增产;气候变化 使得热带、亚热带地区炎热天气出现的频率增加,从而加快或者扰 乱人体的新陈代谢,威胁人体健康。
【答案】 海平面上升;冰川范围缩小;中纬地区变干旱,农 田退化成草原;加剧极端气象事件的发生等。
三、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1.多使用清洁能源。 2.植树种草。 3.防止森林火灾。 4.避免浪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地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教材活动点拨|
教材 P49 活动 (1)冰川由于气温的升高而融化,冰川的范围会缩小。 (2)由于冰川的融化、海水的热膨胀等,会使海平面上升,海洋 面积变大。 气温的升高会使中纬地区变得炎热,故热带范围可能扩大,全 球变暖还可能导致中纬地区干旱,使农业区退化为草原,高纬地区 能够生长作物等。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由图分析,易知四个地区气温变化与 CO2 浓度变化呈正相关。第(2)题,图中四地年平均温度均发生波动,但 四地区代表了不同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拔高度,且波动的程
度也不完全相同,所以说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
波动的唯一因素。
探究点二 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
(3) 气 候 变 暖 对 我 国 东 部 沿 海 地 区 可 能 带 来 的 影 响 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列举 3 点)
海水入侵,淹没土地,风暴潮加剧,海岸侵蚀加强,陆地污
水排放受阻,土地盐碱化,港口、航道功能受影响等
(4)近年来我国政府提出了“节能减排”的号召,请你说一说 “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
4.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甲图中看出,1950 年~2000 年世界气候明显变__暖______, 影响因素主要有__自__然____和___人__为___因素。
(2)从空间分布(乙图)看,我国气候变暖有明显的_地__域__差__异_,其 中,中纬度地区_明__显__变__暖_,低纬度地区变___暖__不__明_。显
(1)对三江源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高谷深,气候湿润,森林茂密 B.太阳辐射强,光热资源充足 C.气温低,牧草低矮,生态环境脆弱 D.积雪冰川多,融雪丰富 (2)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三江源地区可能出现的变化是( ) A.河湖流量增加,洪涝多发 B.农作物播种时间推迟 C.降水增加,水土流失加剧 D.蒸发加剧,草地退化
2019/10/18
39
谢谢欣赏!
2019/10/18
40
2.(2017·洛阳市高一期末)2016 年 5 月 2 日《中国科学报》:据美
国夏威夷冒纳罗亚天文台测定的数据,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日均值 将于今年 5 月初超过 400ppm。下图是“CO2 浓度曲线(①)与全国温度 曲线(②)、黄河流域温度曲线(③)、江苏省温度曲线(④)、喜马拉雅山 南麓尼泊尔温度曲线(⑤)比较图”。读图,回答(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