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鸡户用药的误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养鸡户用药的误区
(一)长期用药
在饲料中科学地添加适当的药物,有利于提高鸡的生产性能,较好地预防疾病,但是不少养鸡户因缺乏相应的用药知识,长期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呋喃唑酮、喹乙醇、磺胺类等药物,结果是药物在鸡体内蓄积损害肾脏,引起中毒;药物产生耐药性,引起“双重感染”,增加鸡患病后治疗的难度;药物蓄积于产品中,降低产品质量,直接威胁到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同时,增加了养鸡成本,降低养殖的经济效益。
因此,养鸡户不能随意在饲料中投药,也不能长期把药物当作保健剂或促生长剂使用,要合理选择药物,严格控制剂量,搅拌要均匀,严格的使用时间,一般药物连续使用的时间不得超过一周,以免产生抗药性,引起不良反应,造成药物滞留于产品中。
(二)滥用药物
鸡群患病后,不加诊断,凭自己的经验,心中无数,盲目地选择药物使用,贻误治病的最好时机,达不到治病的良效,如鸡驱虫用敌百虫,鸡患病都用头痛粉,鸡中毒都用阿托品等,这些都是典型的盲目用药现象;过分依赖抗菌素,认为包治百病,易产生耐药性,破坏鸡体内菌群的平衡,达不到治疗的目的,如发现鸡群中有喘气和腹泻症状,就在饮水中加入红霉素、青霉素等以治疗呼吸道感染,同时在饲料中拌入痢特灵、氯霉素等以治疗消化道感染,将抗生素作为“万灵药”,什么病都滥用;不考虑药物疗程,治疗不见效,不断频繁地
更换药物,结果达不到治疗效果;药物治疗一旦有好转,不加强药物疗效巩固,反复发病,增加成本等。
因此,鸡群患病后,要及时诊断,查找发病的原因,对症下药,要选择用药效果好、作用快、毒性低、副作用小、价格便宜、来源广、容易购买和使用方便并对鸡群惊扰小的药物,科学配伍,保证用药疗程,提高治疗的效果。
(三)超量用药
不少养鸡户认为药物质量得不到保证,加大剂量确保疗效;称量不准,任意加大药物剂量;还有认为只要药物剂量越大,治疗的效果越好;同一种药物不同的厂家生产,其药物的含量不一定相同,但是养鸡户没有认真查看,结果用同样的药物,剂量过大;还有一些兽医人员素质较低,给养鸡户治鸡病时加大药物的剂量,增加用药种类,获取更大的经济收入等,易引起鸡药物中毒,达不到治疗效果,增加经济成本,影响养鸡业的发展。
因此,不论是预防或是治疗鸡病,全面了解药物的有效成分,药物含量,使用剂量,用药单位等,做到科学使用药物剂量,准确称量,防病生长时用预防量,治疗疾病时用治疗量,不同用药途径时用相应的药量,个体、年龄、体重时用相应的药物剂量,切不可盲目加大用药剂量。
(四)用原料药
有的养鸡户认为原料药质量有保证,成本低,疗效好,这是不可取的。
因为任何原料药物的使用剂量非常严格,原料药在饲料中很难配合均匀,易引起鸡药物中毒,达不到治疗效果;有些制剂中的辅料单单是对原料的稀释,还起到助溶、调节酸碱平衡、促进吸收或吸附
毒物的作用,如诺氟沙星则需要助溶剂才能溶解完全,乌洛托品则需要与酸化剂同用,酸化尿液以正常发挥药效,直接使用原料药是起不到这些作用的。
而且原料药对贮藏条件要求极其严格,保存不好会很快失效。
因此,养鸡户对于原料药的药性不了解,不要轻易使用原料药物用于防治鸡病,在实际生产中最好不要直接使用原料药物,选择厂家生产的成品药物使用,确保防治鸡病的效果,减少用药的风险。
(五)随意配伍
主要表现为养鸡户或兽药经销商不太清楚药物的分类和药物的作用,有时将同一类别的两种药物或主要作用相同的几种药物混合;有的认为几种药物总比单独使用一种要好,不了解药物配伍禁忌,随意将几种药物盲目配伍使用,如敌百虫与碱性药物混用,生成毒性更强的敌敌畏,对家禽是剧毒药品;有的药物只是名字不同,所含有效成分完全相同,累加用药;还用的养鸡户在治疗鸡病时,当使用1种至2种抗菌药物效果不佳时,就不断地增加药物品种,甚至增加到5种以上,错误地认为一种药物疗效差,品种多可以产生累加作用等不规范的配伍使用,结果是剂量过大,配伍不当,疗效不佳,甚至引起中毒死亡。
因此,药物配伍使用时要全面了解药物的有效成份,配伍禁忌和使用注意事项,科学合理的配伍使用,达到增强药物的治疗效果。
同时,使用一种药物能够治疗的,尽量不要选用多种药物配伍,可以降低经济成本。
(六)轻易选购
不少的养鸡户只求药物价格低,不求药物疗效高,结果是因小失
大;重视商品名,不重视不同厂家生产的药物其成分可能相同或不同,盲目使用,疗效不佳;急于求成、轻信某些厂家的宣传,比如“本品提高产蛋率20%”,或“本品提高增重13%”等等的药物,其实多是一些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酵母、促生长剂(如喹乙醇)之类,如用全价饲料时,根本没有必要添加以上产品,用了也不会有什么效果;还有的是不到正规商家购买,结果是劣质产品等等现象。
因此,不要轻信某些产家的虚假宣传,要到正规商家购买正规产品,了解所购药物的含量,查明药物成分。
同时,不要只求药物价格便宜,坚持买对的不买不贵的;不要盲目追求药品名,坚持选购有效的药物。
(七)迷特效药
现在市场上兽药种类繁多,各种媒体宣传是五花八门,同时不少兽药推销商在宣传时更是夸大药物作用,不实事求是,甚至说某种药物对防治鸡病具体独特疗效,效果特别显著,让养鸡户信以为真,结果买回的药物防治鸡病疗效不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养鸡户不要轻信特效药物的功效,坚持到正规商家购买,多求教畜牧兽医专业人员分析,了解药物的临床效果,多方面进行分析,确保药物能真正防治疾病。
(八)用药途径
不少养鸡户往往为了图省事或是条件限制,所有药物都采用拌料或是饮水给药,不按照药物正确的途径使用,根本达不到防治鸡病的作用,有时还带来副作用,如青霉素的水溶液稳定性差,不宜饮水给药,只能肌肉注射;庆大霉素等肠道不宜吸收的药物,采用饮水给药
也无疗效;鸡腹泻时肠道机能紊乱,吸收能力减弱,药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缩短,药效难以发挥,腹泻时应注射给药;生石灰直接消毒鸡舍没有作用;痢特灵投在饮水中喂鸡,但痢特灵几乎不溶于水,易在水中发生沉淀,而鸡的饮水量又随温度高低、喂料干湿变化很大,难以准确掌握投药量,容易发生中毒;高锰酸钾直接拌料是有害等等,没有选择正确的使用方法,结果不仅达不到防病效果,而且还会对病鸡造成二次伤害,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给药的途径有饮水、拌料、喷雾、肌注等多种方法,根据鸡患病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宜的药物,采取正确的给药途径,充分发挥药物疗效。
平养鸡产蛋前后的饲养管理
1产蛋前期管理
鸡在产蛋前期应注意给予安宁稳定的生活环境。
满足鸡的营养需要,及时增加饲料中钙的含量,由18周龄的2%逐步添加至3.5%。
产蛋鸡最佳舍温20~25℃,一般控制在4~30℃范围内,对产蛋性能的影响不大。
饲料配方,前期每100kg配合饲料组成:玉米62kg、进口鱼粉6kg、骨粉1kg、蛋氨酸0.2kg、赖氨酸0.4kg、多种维生素20g、食盐0.3kg、微量元素0.4g。
在22周龄前将产蛋箱抬进鸡舍,蛋窝内铺上干净的稻壳;每天早上开灯后,打开上层产蛋箱,晚上关灯前关闭,这样可以训练母鸡上下产蛋箱,让其尽快适应。
产蛋箱摆放位置要合理,整栋舍按照计算数量均匀,整齐摆放。
蛋箱数量以每四只母鸡一个蛋窝比较合适;蛋箱要固定结实,放置稳定,母鸡进出产蛋箱时不应出现晃动现象;保持产蛋箱内垫料干净、松散,污染的垫料要及时进行清理和更换,厚度以5~8cm为宜;铺蛋箱时有意识地将蛋箱中的稻壳铺成窝形,且不要加太多,一般加1/3~1/2,给鸡只提供比较舒适的环境;产蛋箱离地面的高度不超过50cm;产蛋箱应维护好,底板结实,踏板损坏的要及时维修,保证母鸡顺利进入。
开产前饲养人员要在鸡舍内经常走动轰鸡和捡床蛋,驱赶蛋箱下及鸡舍较暗或较牢固的墙边、角落、台阶边、棚架边趴卧的鸡只,因为这些地方是产蛋期最容易出现地面蛋的地点。
白天轰鸡和捡床蛋:从24~32周龄,安排专人沿着鸡舍角落及四周来回走动,见床蛋就捡。
但饲养人员不能在地板上轰鸡,以免影响在产蛋箱内下蛋的母鸡。
晚上轰鸡:从22~30周龄,每日熄灯前约十几分钟,两人并排轰鸡上地板,轰完后及时熄灯,使鸡习惯在地板上休息。
在白天轰鸡捡床蛋时,见有母鸡趴窝就抱进产蛋箱,并在产蛋箱口处等数分钟,防止其跑出来,确定下完蛋后再离开。
饲养人员在赶鸡过程中应将打盹的母鸡随手抱起,放到上层蛋箱内,这样做在初期有一定效果。
合理控制饲养密度。
理论上说,一个产蛋窝供4只母鸡下蛋,但实际情况是下层窝鸡多,因为一个产蛋窝在同一时间最多也装不下4只鸡。
产蛋初期数量完全充足,但产蛋高峰时,可见一个产蛋箱有多达3~4只鸡同时趴窝下蛋,且呈叠罗汉状,而地板上有的母鸡由于没有产蛋的地方而产在垫料区,或直接产在地板上,掉在鸡床上摔坏。
2开产后管理
开产后期每100kg配合饲料组成:玉米71kg、豆饼24kg、进口鱼粉3kg、骨粉1kg、贝壳粉0.5kg、蛋氨酸0.06kg、赖氨酸0.12kg、多种维生素20g、微量元素0.1kg、动、植物油1~2kg。
早晨是母鸡寻找产蛋地点的关键时期,饲养人员应经常在棚架和垫料区域内走动,较多的人员活动能使鸡群相对安静。
较暗或较丰固的墙边、角落、台阶边和产蛋箱下方比较容易吸引母鸡就巢。
饲养员应小心地将在这些地点筑窝的母鸡放到产蛋箱内,使母鸡不在这些地点筑窝。
如母鸡继续在这些地点筑窝,必要时可以用铁丝网进行隔开。
几次干涉后母鸡就会寻找比较安静的地方就巢。
之前产的蛋不要及时收起,而是放到上层产蛋窝内吸引刚开产的母鸡进入产蛋箱产蛋。
一旦发现棚架蛋和地面蛋,应及时捡起,否则会出现更多的棚架蛋和地面蛋。
开产前到产蛋率50%这段时间,地面垫料不宜太厚,以5cm左右为宜,待鸡群适应产蛋箱以后根据所处季节适当加厚。
3产蛋期管理
产蛋期加强蛋窝的管理,注意清洁卫生,及时清除蛋箱内结块、发霉的垫料及粪便,每周至少添加2次新垫料。
良好的产蛋环境更能吸引鸡只进入产蛋窝产蛋,卫生较差时,鸡只不愿意进入产蛋窝,增加了窝外蛋的数量。
鸡舍的温度应尽量控制在18~21℃,鸡群在温
度较高或较低的条件下开产,产窝外蛋的数量会较多。
鸡舍和产蛋箱内温复超过或低于推荐的温度范围,都会使母鸡拒绝使用产蛋箱。
在高温条件下母鸡不愿意到通风不好的产蛋箱中产蛋,而更喜欢在空气流动好、凉爽的地方产蛋。
产蛋期鸡群的体重控制也非常重要,会影响到产蛋后期生产性能的维持。
鸡群在超重较多的情况下,鸡的跳跃能力差,也会增加地面蛋的比例。
产蛋箱在关灯以前应及时关闭,防止鸡只栖宿,减少窝内的排泄物。
第二天早上开灯后及时打开,因为部分鸡只在开灯以后就会寻找产蛋窝进行产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