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地方高校本科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结构匹配性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地方本科院校面向服务领域的学科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编
号:SJGLX472)。
[作者简介]王洁辉(1979-),女,平顶山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专业建设研究。
河南省地方高校本科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
结构匹配性分析
王洁辉,李波
(平顶山学院,河南
平顶山467000)
[摘 要]河南省内现有56所地方本科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呈现专业学科门类总体偏多,新增专业和一流专业建设点布局与河南省“十三五”重点发展产业匹配度有待提高等特点,为提升专业建设质量,今后需要在把握好专业优化调整原则、动态调整专业结构、打造优势学科专业群、加强一流专业建设等方面进行完善和提高。
[关键词]本科专业;学科专业群;地方产业结构;匹配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 5823(2020)04 0065 04 [收稿日期]2019-12-09
河南省共有56所本科高校,其中民办高校19所。
本文通过对河南56所本科地方高校专业设置与河南省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的匹配情况进行分析,探索了河南地方高校专业设置在服务区域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一、河南省地方高校本科专业设置情况(一)专业基本情况
根据各校官网统计数据,从学科门类上看,河南省56所院校中,多科性普通高校占主导地位。
40所高校涉及的学科门类在7个以上,
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涵盖的学科门类多达12个;从专业类和专业数量上看,公办院校涵盖的范围和数量都要多于民办院校。
此外,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15-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河南省新增本科专业585个,其中备案专业553个,审批专业32个,新增儿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人工智能、中医骨伤科学4个新专业。
新增专业趋同率较高,新增数量前10位的专业307个,占新增专业总数52 5%,其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增设数量达3
6个,开设率64 3%。
[1]
(二)专业布点情况
根据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下达的2019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招生计划,2019年地方本科高校招生专业总数2
831个,去除重复项,招生专业3
66个,专业趋同现象和专业稀缺现象并存。
2019年河南省地方本科院校布点数位居前10位的本科专业,全省开设数量共计597个,开设率均在57 1%以
上。
[2]
同时,也有105个专业只有1所院校开设,94个
专业有2所院校开设。
(三)一流专业布点情况
2019年河南省开展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立项一流专业建设点1
29个,专业总数达275个,为该年度招生本科专业个数35 2%。
布点在3个以上的本科专
业35个,总数达到155个。
[3]
对比一流专业立项数量
与2019年招生专业数量,我们发现纺织工程、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水利工程、网络安全与执法、文物与博物馆学、侦查学、治安学100%达到一流专业,50%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为一流专业,7 7%的财务管理专业为一流专业。
二、河南省地方高校本科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结构的匹配性分析
根据《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期间河南省通过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现代农业大省、网络经济大省构建产业发展新体系,完善提升科学发展载体,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把加快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转换作为中心任务,实施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坚定不移地走产业集群发展之路,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一)新增专业布局结构与重点发展产业匹配度有待提高
《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加快
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学科专业建设。
[4]服务支撑“中
国制造2
025”,加强制造业相关核心技术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学科专业建设。
助推健康中原建设,服务河南民生发展的重大需求,加强健康服务、全科医学、儿科医学、精神科、老年医学、护理等专业建设。
加快培养
第36卷 第4期Vol.36No.4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LANZHOUINSTITUTEOFEDUCATION
2020年4月
Apr.2020
航空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空间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经济、先进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电子商务等领域人才。
服务国家信息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量子通讯、智能硬件和现代物流等新兴学科专业,加快培养信息技术与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社会服务等融合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十三五期间河南省地方高校与这些产业相关度较高的专业增设情况可以看出,除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新增36个)、商务英语(新增18个)、电子商务(新增14个)、物联网工程(新增12个)和机器人工程(新增12个)等专业的布点数量较多之外,其他专业布点数量均较少,重点突破“三对接”优势产业链中的牛养殖加工产业链、贵金属与珠宝玉石产业链、非晶电气产业链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内的增材制造(3D打印)、页岩气没有新增相关专业。
专业布局结构滞后于重点发展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一流专业建设与重点发展产业匹配度需提高
2019年立项建设一流专业建设点除去世界史、哲学、历史学、音乐学、英语、教育学等121个人文基础专业,与河南省重点发展行业领域相关度较高专业153个,占比56%,一流专业对装备制造产业的支撑度最高,相关专业27个,对信息技术业的支撑力度次之,相关专业22个,对重点突破“三对接”优势产业链的支持出现真空。
具体数据见表1。
三、地方高校本科专业建设若干思考
(一)把握好专业优化调整原则
1.突出地方高校特色优势
受高校自身定位不明确、发展目标不清楚及外部大环境影响,部分地方高校在办学实践中偏离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更是脱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轨道,将地方本科院校导向学科型、学术型、研究型之路,按学术型路子培养应用型人才。
[5]地方高校想要在“双一流”建设中争得一席之地,需要“以有为求有位”,只有突出自身的特色优势,切实服务于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才能获得地方更多的支持与帮助。
因此,地方本科院校立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对专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不符合办学定位和发展理念的专业适度进行裁撤,同时加大应用性和实践性强专业的扶持力度。
地方高校在专业设置上要始终坚持应用型这根发展主线,并据此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2.坚持服务地方
应用型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应用型高校发展的需要。
河南省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未来一段时间内河南省将经济结构的优化、发展动力的转换提升到战略地位,提出要形成大枢纽带动大物流、大物流带动大产业,进而全面提升河南省的综合竞争力。
高校的人才培养要紧密贴合地方战略发展规划,高校的人才培养类型和目标应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未来规划的发展方向,利用好自身所处区域优势、地缘优势和行业背景优势,将学科专业建设与本地区区域经济结构、产业链、行业链相结合,设置以服务产业为方向的专业群,构建与产业链发展人才结构需求相一致的链条式专业群。
同时,通过深入调研产业群的市场需求,布局契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专业群体系,培养更适应产业群相关企业需求的应用型本科高素质人才,实现提升学生就业力和服务地方的双赢。
(二)动态调整专业结构
1.深入调研分析
高校新专业的设置拥有较大自主权,部分高校新增设专业时为了扩大办学规模或者满足综合性院校的建设,忽略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落脚点,新开了一些不符合自身定位和传统优势的专业,没有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6]高校应深入调研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科学规划布局新增专业点,在办学定位、发展规划、培养方案、师资条件、办学经费等软硬件具备基本条件外,还应重点调研研讨新增专业是否为河南省经济发展的急需专业,是否能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2.动态调整专业
在56所院校新增本科专业中,布点占比超过70%以上的市场营销、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4个专业,总开设数量172个。
此类专业过度扩张,其培养规模可能已经超出行业需要。
应加快高校本科专业供给侧改革,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同时高校应根据就业率、第一志愿率、在校生规模等数据动态调整专业结构。
(三)对接重点产业,强强合作,打造优势学科专业群
“十三五”期间,河南省构建产业发展新体系,实施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推进现代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现代农业大省、网络经济大省。
地方本科院校应该结合学校自身行业背景、特色资源、区位优势,打造优势学科专业群,构建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省内各个地方高校的专业建设相对独立、各自为政,缺少交流合作,容易造成教学科研资源的重复建设。
如各校能够在服务产业领域基础上甄选优势专业,打破校际间壁垒,开放共享资源,打造与重点产业链紧密接轨的优势学科专业群,发挥集群作用。
6
6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第36卷
表1 河南省重点发展产业领域相关增设本科专业、一流专业情况
建设主要产业产业领域增设专业名称及个数一流专业名称及个数
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
优势
主导
产业
电子信息
产业
电子信息工程(1)、机械电子工程(7)、电子科学与技术(1)、通信工程
(5)、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4)
电子信息工程(4)、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1)、电子科
学与技术(1)、信息与计算科学(2)、信息管理与信息
系统(2)、通信工程(1)
装备制造
产业
汽车服务工程(9)、车辆工程(8)、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6)、遥感科学与
技术(3)、产品设计(3)、微电子科学与工程(2)、测控技术与仪器(2)、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2)、交通工程(2)、飞行器适航技术(2)、飞行器制
造工程(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自动化(2)、汽车维修工程教
育(1)、飞行技术(1)、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1)、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1)、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1)、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1)、电气工程
与智能控制(1)、焊接技术与工程(1)、机械工程(1)、工业工程(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
化(5)、自动化(4)、工业设计(2)、飞行技术(1)、过
程装备与控制工程(1)、工业工程(1)、交通工程(1)、
包装工程(1)
食品产业
食品科学与工程(5)、食品质量与安全(3)、食品卫生与营养学(1)、应用
生物科学(1)
食品质量与安全(3)、食品科学与工程(1)
战略
性新
兴产
业
生物制药
制药工程(5)、生物工程(1)、生物医学工程(1)、生物制药(2)、临床药
学(1)
制药工程(4)、生物工程(3)、生物科学(2)、生物医学
工程(1)、生物技术(1)、药学(1)先进材料
功能材料(1)、高分子材料与工程(1)、纳米材料与技术(1)、复合材料与
工程(1)、材料化学(1)、材料物理(1)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2)、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2)、材
料科学与工程(1)
先进机器人机器人工程(12)、智能科学与技术(7)
储能和动力
电池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7)、新能源科学与工程(2)、能源经济(1)、能源与动
力工程(1)
能源与动力工程(2)、新能源科学与工程(1)物联网物联网工程(12)物联网工程(1)
基因检测生物信息学(1)
智能微电网智能电网信息工程(3)、电缆工程(1)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1)增材制造(3D打印)
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程(2)、人工智能(1)
页岩气
传统
产业
转型
冶金工业冶金工程(1)
建材工业材料科学与工程(4)
化学工业能源化学工程(1)、化学工程与工艺(1)化学工程与工艺(5)、应用化学(4)、化学(3)
轻纺工业服装与服饰设计(1)服装设计与工程(1)、服装与服饰设计(1)、纺织工程(2)“三对接”
优势产
业链
牛养殖加工业、
贵金属与珠宝玉石业
非晶电气业
建设高成长服务大省生产
性服
务业
现代物流业物流工程(5)、物流管理(6)物流工程(1)、物流管理(3)、交通运输(1)
金融业金融工程(9)、金融学(4)、金融数学(4)金融学(2)、金融数学(1)
商务服务会展经济与管理(4)国际商务(3)商务经济学(1)商务英语(18)市场营销(2)、视觉传达设计(2)、广告学(1)
生活
性服
务业
旅游业酒店管理(8)、城乡规划(6)、旅游管理(1)旅游管理(2)、城乡规划(1)、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1)商贸流通
健康服务
健康服务与管理(6)、运动康复(4)、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1)、休闲体育
(2)、智能医学工程(1)、医学信息工程(1)、护理学(1)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3)、针灸推拿学(1)、社会体育
指导与管理(1)、预防医学(1)、中医学(2)、中西医临
床医学(1)
养老服务康复治疗学(1)、中医养生学(1)、中医康复学(1)、假肢矫形工程(1)护理学(2)、心理学(2)
家庭服务社会学(2)、社会工作(2)、物业管理(1)、家政学(1)社会工作(2)
建设现代农业大省特色高
效农业
产业
现代畜牧产业动植物检疫(1)、动物科学(1)动物科学(3)、动物医学(2)
优质林业
花卉产业
环境设计(5)、风景园林(4)、园林(2)、植物科学与技术(1)园林(3)、植物保护(2)、农林经济管理(1)、环境设计
(1)、园艺(1)
区域特色农业
茶学(1)、中药资源与开发(2)、农学(1)、农业水利工程(1)、农业工程(1)、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2)、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1)、水产养殖学(1)
农业资源与环境(1)、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1)、
农学(1)、烟草(1)、中药学(1)、农业水利工程(1)
建设网络经济大省信息
技术
业
电子商务电子商务(14)、商务英语(18)、电子商务及法律(2)电子商务(4)、商务英语(2)、翻译(1)
大数据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36)、信息安全、(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2)
互联网+软件工程(9)、网络工程(7)、互联网金融(1)网络工程(2)、网络安全与执法(1)
7
6
第4期王洁辉等:河南省地方高校本科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结构匹配性分析
(四)加强一流专业建设,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一流专业是培养一流人才的保障。
地方本科高校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培养地方经济社会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一流专业在内涵建设上更应该体现专业的针对性、培养目标的应用性、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一是专业布点要与河南省经济发展需求紧密结合,服务重点产业;二是培养目标要始终坚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凸显应用性特点,培养能够服务于河南省经济发展的一线应用型人才;三是设置符合产业行业对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和知识体系要求的课程体系,搭建校园和行业职业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四是要构建理论坚实、实践扎实的教学内容,设置合理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重。
理论内容要兼具科学性、准确性和实用性,更加关注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转化。
[参考文献][1]河南省政府.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N].河南日报,2016-05-18.
[2]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EB/OL].http://www.haedu.gov.cn/2017/04/21/1492752645787.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1034/s4930/201903/t20190329_376012.html.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9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EB/OL].http://www.moe.gov.cn/jyb_xxgk/s5743/s5744/201906/t20190617_386200.html.
[5]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教育厅关于2019年度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拟立项名单的公示[EB/OL].http://www.haedu.gov.cn/2019/09/21/1569052024498.html.
[6]籍丹宁,李静.黑龙江省应用型院校本科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结构的匹配分析[J].高教论坛,2013,(3):62-65.
[责任编辑:李瑞
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
]
(上接第3页)
致的。
丁宁对待词序则是将其作为词作的补充,虽然
感情基调一致,但不会做无用的赘述,保证精简的风格。
三、结语
中国是诗的国度,自人类可以互相用语言沟通开始,诗歌就因为情感抒发的需要应运而生。
词作为一种音乐文学,具有一定的调式和流动的声情,成为比诗歌更极致的表情艺术。
诗词的审美选择基于美感,美感离不开五官,诗与词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会借助主体的视觉、听觉与感觉展开情感意绪,也是物理世界的包容性的内化。
丁宁极为欣赏《水云楼词》,不仅是化用其中语句,学习词序的写作,将意象融入《还轩词》的词句之中,更是不受各家各派所拘囿,将意象灵活经营,且对词序随性而用,尽量精简,灵活多变,对于《水云楼词》“感伤”风格有所继承,并以此为基础加以拓展。
[参考文献]
[1]刘梦芙.“五四”以来词坛点将录[M]//二十世纪名家词述评.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6.
[2]吴梅.词学通论[M]//吴梅词曲论著四种.上海:商务印书馆,2010.
[3]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第七卷)[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
[4]朱惠国.论鹿潭词的感伤特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
[5]刘勇刚.《水云楼词》的意象经营[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6]刘勇刚.论蒋春霖《水云楼词》的艺术特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责任编辑:白彩霞
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
](上接第64页)
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
[参考文献]
[1]许维素.建构解决之道———焦点解决短期治疗[M].宁波:宁波出版社,2013:120-126.
[2]范俊强,吴鹤群,潘中强.焦点解决技术对大学生积极心理状态的干预研究[J].教育评论,2019,(6):91-92.
[责任编辑:李瑞]
8
6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第36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