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太康县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A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度高一下期期试卷 A卷
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合计60分)
1.西汉时期的犁铧比战国时有所改进,有铁口犁铧,尖锋双冀犁铧、舌状梯形犁铧以及大型犁铧等。
而且政府曾下令禁止杀牛和盗牛,并在北方边境设苑养马。
这主要表明西汉时期A.政府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
B.精耕细作的农业得到一定的发展
C.生产方式出现了质的革新
D.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支配地位
2.汪应庚(1680一1742年)是清代一位典型的徽商,他通过从事利润很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同时贾而好儒,积极从事慈善事业。
这反映了当时
A.商人普遍重视慈善造福乡里 B.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
C.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 D.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3. 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水平平均上涨了4倍多,粮食上涨了5倍,英、法、德等国的物价水平平均上涨了2至2.5 倍。
这一现象带来了
A.西班牙成为殖民大国 B.西方生产关系变革
C.封建主力量得到加强 D.欧洲普遍陷人贫困
4.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B.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
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D.钢铁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5. 19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输出的茶占世界总物出盆的50%以上,而到1920年只占了
6.2 %,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
与此同时,西方却大量向中国倾销农产品和工业品。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沦为了世界市场的附庸 B.清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
C. 中国小农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D.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6.光绪十八年(1892)镇江口海关报告称:“北方各处之人,俱购洋棉纱自织,其织成布匹较市中所咨价廉而坚。
”这一现象表明
A.洋布具有价格优势 B.小农经济迅速解体
C.手工织布业继续发展 D.政府经济政策转变
7. “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使中国民族工业“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政府政策支持 B.世界经济萧条带来的市场机遇
C.国内政治局势稳定 D.实业救国思潮在中国广泛传播 ]
8. 1962年与1961年相比,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增长22.63% ,达到116.5亿斤;农村劳动力的数量超过1957年水平。
农用拖拉机增加2779台,达到9800多台,农村集体经济得到了巩固,并有所发展。
该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A.农业中开展“大跃进”运动 B.中共中央彻底纠正“左”倾错误
C.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的实施 D.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贡大为上升
9. 1984年之后,国营企业逐步改变了统收统支的经营方式。
到1987年,全国已有80%的国首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在企业内部,也进行了以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这一改革
A.扩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B.表明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C.保证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D.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制度
10.《申报》1907年9月:“在他处则欲俭尚易,在沪上则欲俭尚难。
沪上各业中于勤俭二字全无体会,不独上等者不能俭,即降而于车夫亦且不知俭;商人讲究体面排场,追求奢侈豪华,相互攀比,斗富争雄。
”材料最能说明:
A.商人追求奢华目的是证实自己的社会价值
B.西学东渐影响下人们经济观发生变化
C.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发生巨变
D.沪上不知勤俭说明社会财富有了极度增加
11. 1979年,英国保守党领袖撒切尔夫人当选首相后,大规模推动国有企业私有化,同时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和削减福利开支。
这一政策
A.有利于英国走出滞胀危机 B.使凯恩斯主义取得主导地位
C.导致了英国财政不堪重负 D. 有利于保障底层民众的生活水平
12.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
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
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
A. 集体农庄违背了生产力水平
B. 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
C.全国集中力量发展工业化
D.农庄农民没有土地所有权
13.从l665年到1979年,苏联政府先后七次大范围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价格指数提高60 %以上,同时规定对产品“固定收购,超售奖励”。
这表明
A.赫鲁晓夫以农业为改革重点 B.政府重视农业管理体制改革
C.苏联农业落后的局面得到有效解决 D.从根本上突破了斯大林模式
14. 1971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经济政策”,决定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
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西欧共同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
上述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A.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 B.西欧、日本抵制美国的经济控制
C.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D.美国经济霸权的削弱
15.有研究显示,1990年以来,发达国家直接投资流人发展中国家的金额是310亿美元,1993年增至800亿美元。
其中约有66%是流到亚洲与中南美洲的新兴经济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却极少,他们逐步被全球化边缘化。
上述材料说明
A.全球化是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贫富差距扩大
C.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均衡发展
D.不同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存在差异
16.孔子非常崇拜“制礼作乐刀的周公。
春秋时,.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孔子提出“克己复礼’’的主张,意在
A恢复封建等级秩序 B.解决现实问题
C重建西周礼乐文明 D.重回远古社会
17.先秦时某位思想家说:“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韩非子
18.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性恶”论的基础上建立的。
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必须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强化礼法。
这说明当时
A.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B.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C.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
19.韩非,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下列言论,属于韩非子主张的是
A.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D.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政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
20.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
”“士人政府”给儒学带来的影响是()A.儒学功利化B.儒学思辩化C.儒学理论化D.儒学宗教化
21.《春秋繁露》中有关于“灾异”是“天谴”,帝王将兴有“美祥”、将亡有“妖孽”,治世与乱世有不同征兆与不同之气的内容。
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因果报应
B.天人合一
C.君权神授
D.天人感应
22.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
”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
A.修改了儒家学说中的君臣关系 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C.弥补先秦儒学的重大理论缺陷 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
23.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金耀基先生曾经说“自秦汉以来,虽有一副君主专制的骨架,但骨肉之间实含有浓厚的民本主义血脉,而因此民本主义血脉的周身流转,遂使君主专制的政治弊害得以减轻和苏解。
”他认为“民本主义血脉”能够得以“周身流转”,主要得益于
A.士人群体都极力反对君主专制 B.汉武帝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C.法家思想因违背潮流而被抛弃 D.“民贵君轻”理念的成功实践
24.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
”材料表明
A.教育的功能是使人成为圣贤 B.希望人们放弃声名利禄
C.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 D.明确学生最高学术目标
25.关于“天理”和“人欲”朱熹有一段论述:“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存天理,灭人欲 B.人的欲望都是合理的
C.正当的需求是符合天理的 D.天理和人欲是统一的
26.明清时期徽州妇女贞节牌坊数量惊人,下表是歙县历代受旌表的贞女烈妇人数。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政府治国严谨 B.世风每况愈下 C.儒学地位衰落 D.理学摧残人性
27.顾炎武指出:“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与该观点相呼应的先秦儒家思想是(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C.“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D.“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8.李贽一生著述颇丰,但其著述先后数次被禁毁,民间盗印、假托者不绝。
主要原因是他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
C动摇了理学的统治地位 D.挑战了孔子的权威性
29.某学者认为:“黄宗羲政治观的闪光点主要体现在能够把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理念付诸实践,构筑了传统民本政治通往近现代民主政治的桥梁。
’’下列属于黄宗羲的思想并最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A工商皆本 B.天下为主,君为客
C 经世致用 D.循天下之公
30.“天地君亲师”的思想发端于《国语》,形成于《荀子》,流行于西汉思想界,北宋初期,“天地君亲师”的表达方式正式出现。
明朝后期,民间广为崇奉、祭祀“天地君亲师”。
清雍正初年,第一次以帝王和国家的名义,确定“天地君亲师”的次序。
这一演变反映了()A.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日益巩固
B.专制集权的发展强化
C.传统社会价值体系的逐渐确立
D.大一统国家不断壮大
第II卷(共40分)
31.(20分)经典体现一定民族、-定社会共同体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褥;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
可使制梃以达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孟子。
梁惠王上》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
《荀子·大略》
材料二从儒学的发展过程看,董仲舒思想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进入理论创造的阶段,它的政治教化和伦理教化功能在这一阶段得到突出和强化……到了宋明时代,儒学已完全演变为不可动摇、不可替代的官方哲学……宋明儒学进入理论化和体系化阶段。
一道湘《儒学历史演变及其现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治国思想的重要主张。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代统治者使儒学的“政治教化和伦理教化功能”得到强化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新特点。
(14分)
32.(20分)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市场不但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
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
一一(宋)陆游《杂赋》
材料二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
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
不过,从远途贩运的角度来看,除属于国家专控商品的盐和茶之外,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丝和丝织品。
——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下)
材料三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今闽省向销之江浙棉布及洋货等物,因被英夷所占,不克畅销,纵使竭力招徕,而全省之一隅之地,民间服用无多,又不克转鬻他省.揆之事势,断不能使华夷两货,并用兼行,是即有愿往江浙等省贩货之人,而销既不多,势必裹足;况现在商俱疲乏,更属招之不前。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材料四最近十几年里,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及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影响最大最深刻的莫过于市场了。
……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二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
——《市场·国家·公共领域》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宋代市场的特点(4分)。
材料二反映了明代市场有何新发展?(4分)(2)材料三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5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建国“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的主要原因(2分)。
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又是怎样回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的?(5分)
历史考试
1----10 BBBAA CACAC 11---20 AABDD BBAAA
21---30 DABCC DADBC
31.(20分)
(1)主张:以德治民;实施仁政(或民本思想);隆礼重法(或礼法并施)。
(每点2
分,共6分)
(2)主要措施:思想方面: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得到了汉武帝
的全面肯定,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
(2分)政治方面:汉武帝起
用儒者参与国家大政。
(2分)教育方面: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
教科书,郡县设立学校教授儒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中央办太学,
郡县设立学校,教授儒学,儒学得到全面推广。
(4分)
新特点:儒学发展成为理学;进一步哲学化、思辨化、体系化;更加强调伦理道
德。
(6分)
32.(20分)
(1)宋代:市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市场扩大;草市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4分)明代:商人数量增加;市场商品种类繁多;长途贩运发达。
(任答2点即4分)
(2)新现象:西方工业品充斥东南沿海市场;传统手工业品滞销;(4分)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分)
(3)主要原因: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2分)
过程:邓小平南方谈话奠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1世纪初,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分,任答一点2分,答对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