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课件】第12章厌氧性细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7/9
一、破伤风梭菌 (C.tetani)
(一)生物学性状(掌握)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掌握、难点)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了解) (四)防治原则(掌握)
2021/7/9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
▪ 鼓槌状杆菌,散在排列, G+ ▪ 周鞭毛、无荚膜、芽胞大于菌体位于一端
2021/7/9
Anaerobic bacteria
2021/7/9
厌氧性细菌
厌氧芽胞梭菌
无芽胞厌氧菌
破伤风梭菌
破伤风
(掌握)
产气荚膜梭菌
气性坏疽
(熟悉)
肉毒梭菌
肉毒中毒
(熟悉)
条 件 致 病 菌
(了解)
2021/7/9
厌氧芽胞梭菌的共同特性
1.革兰阳性大杆菌,大多数严格厌氧。
2021/7/9
厌氧培养法
❖庖肉培养基法 ❖焦性没食子酸吸氧法 ❖厌氧罐法 ❖厌氧气袋法 ❖厌氧培养箱法
生物学作用 A
卵磷 脂 酶, 增 加血 管 通透 性 ,
溶血和坏死作用
+
坏死作用
-
增加胃肠壁通透性
-
坏死作用,增加血管通透性
-
溶血素
-
溶血素,细胞毒素
±
胶原酶、明胶酶、坏死作用
+
蛋白酶
-
μ (mu)
透明质酸酶
±
ν (nu)
DNA 酶
±
神经氨酸酶
改变神经节苷脂受体
+
其它
肠毒素
肠毒素、细胞毒素
+
+ 大多菌株产生;± 某些菌株产生;-不产生;nt 未研究
只能被同型抗毒素中和。 ❖ 肉毒毒素不耐热,煮沸1分钟即可被破坏。
2021/7/9
(二)致病性
1. 致病物质
▪ 肉毒毒素(对人致死量为0.1µg),神经毒素。 ▪ 作用于外周胆碱能神经,抑制神经肌肉接点处
神经介质乙酰胆碱的释放,导致弛缓性麻痹。
2021/7/9
(二)致病性
2. 所致疾病
▪ 食物中毒:单纯性毒素中毒,而非细菌感染, 临床表现与其它食物中毒不同,主要为神经末 稍麻痹。
2021/7/9
(四)防治原则
2.特异性预防措施
▪ 儿童(3~6个月)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PDT) ▪ 易感人群接种破伤风类毒素。 ▪ 污染严重又未经过基础免疫者,可立即注射破伤
风抗毒素(TAT)以获得被动免疫作紧急预防。 同时给予类毒素作主动免疫。
2021/7/9
(四)防治原则
皮试
3.特异性治疗
运动神经元
阻断抑制性神经元细 胞释放抑制性递质
肌肉持续性痉挛
2021/7/9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性
2. 所致疾病:破伤风
牙关紧闭,苦笑面容
2021/7/9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性
2. 所致疾病:破伤风
颈项强直,角弓反张
2021/7/9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性
2. 所致疾病:破伤风
导致内源性感染,无芽胞厌氧菌占厌氧菌感染的 90%。
2021/7/9
(一)无芽胞厌氧菌感染在医学上的重要性
❖ 为机体的正常菌群,条件致病:给预防带来困难 ❖ 感染遍及临床各科:感染率极高,危害大 ❖ 其临床症状不典型,无明确临床病名:给诊断上带来困难,
一种厌氧菌可引起多部位感染,某一部位感染可由种多厌 氧菌引起,并且大部分与需氧菌混合感染 ❖ 厌氧菌对多种抗生素不敏感(耐药):给治疗上带来困难 ❖ 缺乏有力的检测设备和手段:易出现误诊,多数医院无厌 氧菌检查,而常规的细菌检查培养为阴性
▪ 婴儿肉毒病:感染者以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居 多,为细菌芽胞直接感染。
▪ 创伤感染中毒
症状: 复视,眼睑下垂,斜视,继而咽肌、隔肌麻痹,
呼吸困难,心力衰竭死亡。
2021/7/9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 分离培养与鉴定 ❖ 毒素检查
(四)防治原则
❖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和监督,提高防范意识。 ❖尽早根据症状作出诊断,迅速注射A、B、E
❖食物中毒
▪ 腹痛、腹胀、水样腹泻;无发热、无恶心呕吐,可自愈
2021/7/9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直接涂片镜检
▪ 深部创口取材涂片: G+粗大杆菌,荚膜 ▪ 早期诊断能避免病人最终截肢或死亡
❖分离培养及动物实验 ❖食物中毒,在发病后一日内,检出大于105病
菌/克食品或106病菌/克粪便可确立诊断
2021/7/9
毒素分型
B
C
D
E
++ ++ ---
±+ ++ ++ ++± ++ ++
nt +
+
+
-
-
+
-
-
+
-
-
+
+
+
+
+
+
±±
±±
+
+
+
t
55
α毒素分解 细胞膜上 红细胞破坏 贫血
毒毒
的卵磷脂 组织细胞 组织坏死
素素 θ毒素 血管壁通透性↑ 水肿

胶原酶(κ毒素) 组织崩解

酶 透明质酸酶(μ毒素)溶解 细胞间质
❖ 出现“汹涌发酵”,双层溶血环,Naglar反应 ❖毒素分型
2021/7/9
(二)致病性
1. 致病物质
α毒素、肠毒素等10余种外毒素,侵袭力强, 有些外毒素即为胞外酶。
2.所致疾病
❖气性坏疽
▪ 潜伏期短,发展迅速,病情险恶,卵磷脂酶、 胶原酶、透明质酸酶、DNA酶等毒素的分解 破坏作用,造成气肿及组织坏死。 有特殊的捻发感,剧痛。
(一)生物学性状
❖培养特性
▪ 血平板:薄膜状菌落(锯齿样边缘) ▪ 严格厌氧 ▪ 生化反应不活泼
2021/7/9
(一)生物学性状
❖抵抗力
▪ 芽胞抵抗力强,在干燥的土壤和尘埃中可存活 数十年
▪ 耐煮沸1小时,高压蒸汽灭菌121.3℃ 15~30分钟 才能杀死芽胞
▪ 繁殖体对青霉素敏感
2021/7/9
❖感染部位产气,分泌物恶臭,带血,呈黑色,带 荧光
❖无特定病型,粘膜部位感染最常见 ❖内源性感染,慢性顽固性感染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治疗长期无效 ❖标本涂片染色有细菌, 而常规的细菌培养为阴性者
凡有上述表现者, 都应考虑到厌氧菌的感染,应 进行厌氧培养, 以求确诊。
或者直接加用抗厌氧菌药物。
2021/7/9
主要不同点 ❖ 试述无芽胞厌氧菌的致病条件 ❖ 无芽胞厌氧菌的感染特征包括哪些?
2021/7/9
川北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
Thank you!
2021/7/9
54
产气荚膜梭菌主要和次要毒素及其分型
毒素
主要毒素 α(alpha)
β (beta) ε(epsilon) ι (iota) 次要毒素 δ (delta) θ (theta) κ (kappa) λ (lambda)
2021/7/9
厌氧芽胞梭菌的共同特性
1.革兰阳性大杆菌,大多数细菌严格厌氧。 2.有芽胞
2021/7/9
芽胞增强抵抗力!!!
破伤风梭菌
肉毒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
2021/7/9
厌氧芽胞梭菌的共同特性
1.革兰阳性大杆菌,大多数细菌严格厌氧。 2.有芽胞 3.主要分布于土壤、粪便、人和动物肠道。 4.多数为腐生菌,少数为致病菌。 5.主要致病因子为外毒素,毒力强,症状典型。
三型多价抗毒素,同时加强护理和对症治疗。
2021/7/9
四、艰难梭菌(C. difficile)
(一)生物学特点
G+粗大杆菌,有鞭毛, 有芽胞,厌氧。
新生儿肠道中正常菌群。
(二)致病性
产生A、B两种毒素,即肠毒素和细胞毒素 菌群失调——假膜性肠炎
2021/7/9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
❖ 属人体内的正常菌群,包括G+和G—的球菌和杆菌 ❖在某些特定状态下,这些厌氧菌作为条件致病菌可
2021/7/9
(二)无芽胞厌氧菌致病的条件
1.寄居部位改变
(1)免疫抑制剂的使用
(2)感染
(3)恶性肿瘤
2.机体免疫力下降: 原因 (4)蛋白质丢失和营养不良
(5)外伤手术
(6)代谢与内分泌紊乱
(7)衰老及婴幼儿
(8)慢性消耗性疾病
3. 正常菌群失调
4.厌氧微环境
2021/7/9
(三)感染特征
2021/7/9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性
破伤风梭菌无侵袭力, 只在伤口局部生 长, 不入血,所产生的毒素发挥作用—— 毒血症, 引起典型的破伤风。
2021/7/9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性
1. 致病物质:破伤风痉挛毒素
▪ 神经毒素,对脑干和脊髓前角细胞有高度 亲和力
▪ 毒性强,对人的致死量<1μg ▪ 不耐热,可被蛋白酶破坏 ▪ 抗原性强,可脱毒成为类毒素,用于破伤
(四)所致疾病
2021/7/9
(五)微生物学检查法
❖标本采取
▪ 从感染中心处采取 ▪ 切取或活检得到的组织标本 ▪ 从感染深部吸取的渗出物或浓汁 ▪ 采取后立刻放入厌氧标本瓶中,迅速送检
❖直接涂片镜检 ❖分离培养与鉴定
2021/7/9
(六)防治原则
❖破坏其成为条件致病菌的条件 ❖合理使用抗生素
2021/7/9
(四)防治原则
❖预防
▪ 及时处理伤口,破坏和消除厌氧微环境 ▪ 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
❖治疗
▪ 局部感染控制 ▪ 抗生素 ▪ α抗毒素 ▪ 高压氧舱法
2021/7/9
三、肉毒梭菌
(C. um)
经消化道感染引起肉毒 食物中毒和婴儿肉毒病。
(一)生物学特性
❖ G+粗短杆菌,次极端芽胞,网球拍状, 严 格 厌 氧 。 ❖根据神经毒素的抗原性分A~G 7个型,各型毒素
▪ 早期、足量使用TAT,中和游离的外毒素 ▪ 大剂量青霉素或红霉素杀灭细菌繁殖体,终止
毒素释放 ▪ 使用肌肉松弛剂、镇静剂,缓解临床症状
2021/7/9
二、产气荚膜梭菌(C. perfringens)
(一)生物学性状
❖ G+ 粗 大 杆 菌 , 体 外 芽 胞 ( 不 大 于 菌 体 ) , 体 内 荚 膜,厌氧,8min/代。
风的预防。
2021/7/9
1. 致病物质:破伤风痉挛毒素
毒素 → 脊髓前角或脑 干神经,B链与细胞膜R( 神经节苷脂)结合 → 进入 神经细胞 →A链封闭抑制 性突触 → 阻止抑制性介质 的释放 → 骨骼肌过度兴奋 ,强直痉挛 。
破伤风痉挛毒素
2021/7/9
破伤风痉挛毒素作用机制
抑制性 神经元
新生儿破伤风
2021/7/9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性
2. 所致疾病:破伤风 并发症:多,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窒息和
继发肺部感染。
2021/7/9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免疫性
▪ 破伤风免疫属外毒素免疫,主要是抗毒素发挥 中和作用
2021/7/9
破伤风免疫是抗毒素免疫
中和
脱毒
外毒素
类毒素
免疫马
抗毒素
坏 疽
多糖酶分解 肌糖 产 酸、气 气肿
2021/7/9
56
问题?
破伤风 类毒素
破伤风 抗毒素 (Tetanus antitoxin,TAT)
人工主动免疫 预防易感人群破伤风
感染的治疗 和紧急预防
2021/7/9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免疫性
▪ 破伤风免疫属外毒素免疫,主要是抗毒素发挥 中和作用
▪ 极少量毒素即可致病,且不足以引起免疫应答 ▪ 病后不会获得牢固免疫力 ▪ 获得有效抗毒素的途径是人工免疫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条件
①伤口窄而深,有泥土或异物污染
2021/7/9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条件
②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缺血缺氧
2021/7/9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条件
③同时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的伤口
2021/7/9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条件
➢有伤口 ➢有病原菌 ➢有厌氧条件
2021/7/9
❖教学重点
▪ 生物学特点 ▪ 主要致病物质 ▪ 所致疾病 ▪ 破伤风杆菌致病条件、机制 ▪ 破伤风防治原则 ▪ 无芽胞厌氧菌感染的致病条件、特征
❖教学难点
▪ 破伤风杆菌致病机制 ▪ 无芽胞厌氧菌感染的特征
2021/7/9
思考题
❖ 试述破伤风杆菌的致病条件、致病机制、防治原 则
❖ 简述肉毒毒素的作用机制 ❖ 试述产气荚膜梭菌的致病性 ❖ 比较肉毒毒素食物中毒与一般细菌性食物中毒的
2021/7/9
(三)微生物学检查
❖涂片及分离培养阳性率极低,一般不进行 ❖根据典型的症状及创伤史可作出诊断
2021/7/9
(四)防治原则
1.非特异性防治措施
▪ 正确处理创口,及时清创扩创, 3%H2O2冲洗,防止厌氧微环 境的形成。
▪ 应用抗生素杀灭破伤风梭菌, 以消除毒素的产生。
▪ 新生儿接生时做好消毒,预防 新生儿破伤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