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的冬天》中主人公伊桑的精神嬗变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8卷第1期Vol.38No.1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Journal of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
2019年1月
Jan.2019
«烦恼的冬天»中主人公伊桑的精神嬗变解读
陈绍恋
(闽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ꎬ福建漳州363000)
[摘㊀要]«烦恼的冬天»是约翰 斯坦贝克的最后一部长篇力作ꎮ本文从文学伦理学视角分析主人
公伊桑的精神嬗变历程ꎬ探讨发生在主人公身上的伦理冲突ꎬ揭示作品对道德沦丧的批判意义ꎬ反
映作家对人类伦理建设的深切关怀㊁对人性至善的信心ꎮ
[关键词]«烦恼的冬天»ꎻ精神嬗变ꎻ文学伦理学批评
[中图分类号]I106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2095-7602(2019)01-0129-05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翰 斯坦贝克(1902 1968)是一位善于洞悉现实社会并用尖锐深刻的文笔揭露社会现实的优秀作家ꎮ他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烦恼的冬天»[1](1961)讲述了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身处消费社会的主人公伊桑内心坚守着祖先们一直追寻的美国梦:通过自己的诚实㊁正直㊁善良和勤奋的工作ꎬ获取幸福的生活ꎮ不过ꎬ由于生存的残酷竞争以及周围亲人㊁朋友的压力ꎬ他对钱财的欲念被一步步撩起ꎬ开始道德沦丧ꎬ人性全面异化ꎮ他得到想要的一切后ꎬ却莫名地寂寞空虚ꎬ内心备受煎熬ꎻ在利欲和良知的痛苦挣扎中ꎬ他终于清醒了ꎬ取得了精神的救赎ꎮ
约翰 H 蒂默曼曾明确指出: 在斯坦贝克的作品中ꎬ没有哪部作品比«烦恼的冬天»更清晰地表示了作者对道德问题的关注ꎬ而且蕴含更深刻的艺术性ꎮ [2]265田俊武也指出: 正是这种对伦理道德问题的关注ꎬ使得这位曾经在 迷茫时代 遭受冷落的道德歌手在当今人伦道德缺失的美国再度复活ꎮ [3]66然而ꎬ 目前国内针对斯坦贝克作品ꎬ尤其是后期作品中伦理困惑的研究犹如凤毛麟角ꎮ [4]121之后ꎬ王雪梳理了国内外斯坦贝克文学伦理学研究状况ꎬ指出 当前我国斯坦贝克文学伦理学研究已经崭露头角ꎬ初步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ꎮ不过ꎬ 很多研究者没有自觉地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ꎬ导致研究成果往往有从四面八方拼凑起来之嫌ꎬ相关研究尚未形成系统性ꎮ [5]241因此ꎬ本文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ꎬ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ꎬ分析小说的主人公伊桑的精神嬗变ꎬ探讨发生在他身上的伦理冲突ꎮ
一㊁美国梦坚守
世世代代的美国人都坚信只要经过不懈奋斗㊁勇于拼搏㊁锐意创新终将迈向成功ꎬ过上幸福生活ꎮ«烦恼的冬天»中的主人公伊桑 霍利的祖先是最早踏上美利坚这块土地的清教移民ꎬ他们恪守勤勉㊁友爱和正直善良等清教美德ꎬ抚育了一代代子孙ꎬ追寻着心中的美国梦ꎮ伊桑的德波拉姑母和祖父 是家族力量的源泉和道德传统的代表ꎮ [6]131他们的美国梦中还蕴含有早期清教移民们不畏艰险的辛勤劳作ꎬ还有对人性道德完善的终极追求ꎮ伊桑坚守祖先的理想信念ꎬ勤恳地做人做事ꎮ十二年来ꎬ他一直在意大利老板马鲁洛的杂货店当店员ꎬ尽管经济拮据ꎬ但坚持勤奋工作㊁诚实待人ꎮ在耶稣受难日ꎬ他抵挡住来自金钱㊁地位和性的种种诱惑ꎮ先是在银行上班的好友乔伊 莫非告诉伊桑如何抢劫银行迅速发家致富ꎬ接着银行老板贝克先生建议伊[收稿日期]2018-07-11
[基金项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 后现代视阈下的斯坦贝克研究 (JAS160306)ꎮ
[作者简介]陈绍恋ꎬ女ꎬ讲师ꎬ硕士ꎬ从事英美文学研究ꎮ
921
桑将他妻子从她哥哥遗嘱里得来的钱拿出来进行投资ꎬ重振霍利家的雄风ꎮ但是ꎬ伊桑认为那是妻子的经济保障ꎬ他不该拿出来冒险ꎬ于是拒绝了贝克的具有诱惑性的建议ꎮ之后ꎬ小镇的半娼半巫玛吉穿着一件性感诱人的紧身衣ꎬ走进杂货店ꎬ对伊桑进行色诱ꎬ还预言他很快就会成为有钱人ꎮ小镇上不少男人成了她的 猎物 ꎬ但伊桑背诵起«圣经 新约 马太福音»中的经文ꎬ抵挡住玛吉的诱惑ꎮ后来ꎬ他的老板马鲁洛教他如何用欺诈的方式来赚取顾客的钱ꎬ但他不赞同马鲁洛的做法ꎬ宁可辞职也不会那么做: 霍利一家从十七世纪中叶就住在这儿了ꎮ 我们跟我们的街坊们相处已久ꎬ一直都是正正经经的ꎮ [1]24这之后ꎬB.B.D联合公司的推销员比格想通过伊桑订他们公司的货ꎬ从而给他百分之五的回扣ꎬ但恪守诚实本分的伊桑拒绝这么做ꎮ然而ꎬ 黑暗 这个关键词在这些人的来访之后多次出现ꎬ读者不难感受到伊桑内心巨大的压力ꎮ 通过象征性的语言ꎬ隐晦的意象便可以明朗㊁清晰㊁生动地揭示人物隐蔽的内心世界及小说所要突出的主旨ꎮ [7]115玛吉走后ꎬ他感觉到 店堂里立刻笼罩着一片昏暗ꎮ [1]P22马鲁洛走后ꎬ伊桑 又觉得昏暗笼罩了世界ꎮ [1]27伊桑同推销员比格交谈时ꎬ感叹道: 今儿天气真黑呀ꎮ [1]28这一系列对 黑暗 的象征性描述暗示了伊桑那坚守着祖先美德的内心在彷徨ꎬ反映他内心的寂寞孤单ꎬ亦预示着伊桑的道德即将走向堕落ꎮ一向勤恳持家的妻子竟经不住钱财的诱惑ꎬ抱怨伊桑收入微薄ꎬ只满足于现状ꎬ孩子穿着不如别人ꎬ总觉得低人一等ꎮ她给伊桑施加了压力ꎬ说: 我总希望能在这个镇上昂着头做人ꎮ我不想让我的孩子们不敢正眼看人ꎬ就因为他们身上穿得不如 不如某些人ꎮ我总盼着能昂起头来做人ꎮ [1]39她希望伊桑别老抱着以前的清高的思想ꎬ而要现实些ꎬ进而摆脱困境ꎮ坚守着祖先理想信念的伊桑陷入了沉思: 难道一个人就不能自己考虑该如何生活ꎬ而必须随波逐流么? [1]42伊桑想到妻子给自己的压力也不无道理ꎬ家庭的开销需要钱ꎬ孩子求学离不开钱ꎬ没有钱确实连头也抬不起ꎮ干了十二年的杂货店店员工作ꎬ他的确感到厌倦ꎮ伊桑将自己的困惑倾诉给好友乔伊ꎬ乔伊也像马鲁洛和贝克一样ꎬ希望伊桑能够精明一点ꎬ只要能赚到钱ꎬ什么都无所谓ꎮ乔伊㊁马鲁洛㊁贝克和玛吉的话给了他一些启示ꎬ他认为: 世上有吃人的也有被吃的ꎮ这倒真是一条值得作为依据的法则呢ꎮ [1]54面对沉重的生活压力以及妻子儿女对生活的抱怨ꎬ他开始放弃坚守的美国梦和自己家族的优良美德ꎬ追求金钱已经成为他的唯一目标ꎬ逐渐走向堕落ꎮ
作为一位有良知的 道德作家 [8]33ꎬ斯坦贝克在小说中将伊桑置于善恶的伦理冲突中ꎬ而且 文学伦理学批评要求通过对伦理选择的分析ꎬ从而实现对文学的理解ꎮ [9]6人物的努力抗争揭示了悲剧人物崇高的善的内在力量ꎮ伊桑这个人物形象地展现了在现实社会中金钱如何一步步腐蚀并摧毁人们的心灵ꎬ伊桑所坚守的美国梦因过度的物质追求而逐渐走向虚无和破灭ꎮ
二、人性异化
小说的背景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ꎮ随着二战的结束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ꎬ美国经济迅猛发展进入黄金时期ꎬ引发了生产的奇迹ꎬ生产的奇迹又带来消费的奇迹ꎮ在这个社会里ꎬ人们的周围 存在着一种由不断增长的物㊁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盛现象ꎮ [10]1在这个消费社会里ꎬ人们购买商品不再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ꎬ而是为了追求商品的 符号价值 ꎬ显示自己的身份㊁地位ꎮ人只有不断地追求金钱ꎬ才能满足消费的欲望ꎮ这势必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异化㊁人与人之间缺乏理解和沟通ꎬ造成了严重的疏离㊁异化感ꎮ 它变成了一种两个抽象物㊁两个活机器之间相互利用的关系ꎮ [11]85人与人之间只有利益关系ꎬ利己主义原则支配了人与人的相处ꎬ人被视为商品ꎬ以其价值大小而决定人际关系ꎮ这种人际关系只有表面的友好ꎬ背后却是疏远㊁冷漠与不信任ꎮ人际关系的异化在小说中得到了生动㊁极端的表现ꎮ杂货店老板马鲁洛如此让伊桑这个店员做生意: 生意就是钱ꎮ钱是不讲交情的 钱是不讲厚道的ꎮ钱不会带来朋友ꎬ却能带来更多的钱ꎮ [1]26在用金钱铸就起来的社会里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被彻底异化ꎮ伊桑一直视银行出纳乔伊为好朋友ꎬ但乔伊却间接告诉他致富的最好办法是抢劫银行ꎮ就连马鲁洛也未真正关心伊桑ꎬ即便带着糖果来伊桑家ꎬ只不过是为了收买人心ꎬ觉得对他有用罢了ꎮ不仅朋友之间ꎬ连亲人之间都产生了隔膜㊁疏离和陌生感ꎮ伊桑的儿女也有攀比心理ꎬ因没能过上体面的生活ꎬ对父亲心存不满ꎮ伊桑指出: 我的儿子亚伦跟他的妹妹一起走着ꎬ但却彼此都装得仿佛是陌路人似的ꎮ我觉得她瞧不起他而他 031
也恨透了她ꎮ这种情绪可能会持续他们的终生ꎬ尽管他们也会学会用亲切言词的玫瑰色薄纱把它遮掩起
来ꎮ [1]116亚伦和妹妹亲密的关系紧张化ꎻ除此之外ꎬ自从小镇的女巫玛吉卜卦测出丈夫伊桑即将发大财后ꎬ玛丽完全不顾丈夫的想法ꎬ一心想让伊桑发财ꎮ由此可见ꎬ伊桑一家亲情疏离ꎬ缺乏关爱ꎮ
在金钱至上的社会ꎬ伊桑的精神在物质世界中失重ꎬ人性堕落ꎮ他逐步放弃对美国梦和家族传统美德的
坚守ꎬ不择手段地积累了物质财富ꎬ渐渐地丧失了曾经道德的自我ꎬ失去了精神依托ꎬ空虚苦闷ꎬ极度压抑ꎮ他
陷入了沉思ꎬ开始怀疑先前自己一直坚守的美德: 要是我那卑微而没日没夜的杂货店店员工作根本不是什
么美德ꎬ而只是精神上的懒惰呢? [1]91伊桑陷入了一种 我一面恨透自己目前的职业ꎬ一面又生怕失掉了它ꎮ [1]17的困境ꎮ他逐渐感觉到自己正被硬推向一个新的方向ꎬ一个 完全背离了我正常的或者已经慢慢习惯于认为是正常的方向 ꎮ[1]102他知道银行家贝克的父亲当年为了获得保险金ꎬ竟然把合伙的捕鲸船烧毁ꎬ而让其子孙过着有头有脸的日子ꎮ 没有钱ꎬ亚伦ꎬ我的儿子ꎬ就会跟贝克家不再相熟ꎬ而他的儿孙辈也就会成
为陌路人ꎬ不管他的姓氏和来历如何ꎮ [1]121如今ꎬ他注意到道德沦丧的现象在新港镇比比皆是:法官为了卖交情ꎬ可以随便处理交通罚款ꎻ镇长以权谋私ꎬ高价出售设备ꎻ贝克先生㊁马鲁洛以及许多商业街领袖等互相勾
结ꎬ暗地把还未公布的沿街地段买走ꎮ伊桑认为 一个人越是有钱ꎬ就越是会嫌钱不够ꎮ [1]131斯坦贝克在小说中选定特定的日子 耶稣受难日 让伊桑经受各种诱惑ꎻ然而ꎬ在复活节里ꎬ塑造了一个 全新 的伊桑:不再安于做个杂货店员ꎬ不再安于失败ꎬ不再安于做个平庸的人ꎮ伊桑决定不再为之前所坚守的善良美德所束缚ꎮ 在文学伦理学批评看来ꎬ不论是现实中的人ꎬ还是作品中的人都是作为一个 斯芬克
斯因子 存在着ꎮ 斯芬克斯因子 包含了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ꎮ人性因子是高级因子ꎬ代表人的伦理意识ꎬ
表现为理性意志ꎻ而兽性因子则是低级因子ꎬ代表人残存的动物本能ꎬ表现为代表原欲的自然意志和表征欲望
的自由意志ꎮ两种因子虽有高低之分ꎬ但两者的力量总在变化和博弈之中ꎮ [12]38-39伊桑身上的人性因子与兽性因子的斗争越来越激烈ꎬ他必须做出一个伦理选择:心中的上帝在耶稣受难日已死ꎬ坚守美德一去不复返ꎻ在复活节ꎬ他 完全异化了ꎮ [13]136他经历了心灵的矛盾挣扎ꎬ决心做些改变ꎮ他觉得美德可以呼之即来ꎬ唤之即去ꎮ他发现: 每当我们这里的某位成功人士一旦得到他想要的东西后ꎬ他就会重新捡起他的美德ꎬ就好像换一件衬衣一样容易ꎮ [1]92他偷偷地向移民当局告发了自己的杂货店老板马鲁洛是非法移民ꎻ然而ꎬ极具反讽意义的是ꎬ马鲁洛却被伊桑之前的诚实㊁善良的美德所感动ꎬ在被遣送出境时ꎬ慷慨地把自己的杂货店赠与他ꎬ还坚信伊桑是他在美国见过的最诚实的人ꎮ伊桑还精心策划如何抢劫银行ꎬ只因联邦调查局的官员前来通知他关于马鲁洛将被遣送出境的事而终止ꎮ在银行家贝克的引诱下ꎬ他下赌注似地把一千元给了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丹尼 泰勒ꎬ声称让他去治病ꎬ实际上ꎬ只会让他狂饮烂醉而死得更快ꎬ而最终得到丹尼的那块唯一可以造飞机场的草场ꎮ伊桑终究无法抵挡半巫半娼玛吉的色诱ꎬ发出内心呼喊ꎬ 玛吉ꎬ我为你魂梦颠倒ꎬ玛吉ꎬ我愿舍弃整个世界 [1]143
虽然伊桑以金钱堆砌的 美国梦 实现了ꎬ但是他的内心却无比困惑ꎮ他的儿子亚伦因抄袭美国历史上
名人的演说词而赢得征文奖被揭露出来ꎬ他却不知羞耻地说: 谁在乎呢?谁都在这么干ꎮ [1]273亚伦觉得钱总归是钱ꎬ怎么弄来的无所谓ꎮ伊桑对亚伦的道德堕落极度失望ꎬ内心仅存的希望之光破灭了: 我的光熄灭了ꎮ [1]275于是ꎬ他起了自杀的念头ꎬ走向汹涌的海水深处ꎮ他一直坚守的美国梦离他越来越远ꎬ金钱与贪欲毁灭了最基础的伦理关系ꎮ此时ꎬ他自以为实现了的 美国梦 已经不再是完整的美国梦ꎮ
三、精神救赎
伊桑虽然获得了想要的金钱㊁地位和权力ꎬ即将过上富裕的物质生活ꎬ但心灵却一直不安宁ꎬ没有幸福感ꎬ
内心备受罪恶感和羞耻感的折磨ꎬ没有在物质中获得曾经企望过的幸福ꎬ反而强烈地感受到物质世界对心灵
世界的压迫ꎮ他成为一个全面异化的人之时ꎬ也展现了一种摆脱异化㊁获得新生的倾向ꎮ伊桑弃恶向善的精
神嬗变可以说就是一次伦理选择过程ꎮ 伦理选择是人择善弃恶而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途径 [12]6于是ꎬ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ꎬ来到港口ꎬ也就是霍利家船坞所在的地方ꎬ象征着祖先的传统美德之源ꎮ弗洛姆认为ꎬ 一个人要重拾自我ꎬ再次过上健康的精神生活ꎬ他一定要意识到自己的精神痛苦ꎬ要有意
131
识地去改变生活实践ꎬ还要改变旧有的价值㊁规范及理想的观念系统ꎮ [14]240首先ꎬ他因间接害死好朋友丹尼以及向移民局告发杂货店老板马鲁洛而遭受良心折磨ꎬ因儿子的作文抄袭而感到耻辱ꎮ其次ꎬ他拒绝了玛吉
的色诱㊁乔伊的饮酒邀请㊁电视台的封口费ꎬ放弃了即将富有的生活ꎬ选择结束生命ꎮ
伊桑带着刀片ꎬ往大海深处走下去ꎮ在«圣经»里ꎬ水作为一种象征性的意象ꎬ既代表惩罚手段ꎬ又代表拯
救方式ꎬ毁灭一切ꎬ又孕育一切ꎮ斯坦贝克借助海水意象ꎬ暗示主人公伊桑从海水中得到启示ꎮ他认为他的光
已经熄灭ꎬ但是那些具有强烈道德责任感的前辈们的光芒依然存在:老船长的光(即不畏艰险㊁开拓进取㊁追
寻美国梦之光)ꎬ德波拉姑母的光(即«圣经»中弃恶从善的美德之光)ꎬ马鲁洛的光(即移民至美国的动力之
光)以及女儿爱伦的光(即诚实㊁正直的希望之光)依然留存ꎮ当伊桑面对死亡的时候ꎬ心中依存的曙光可以
照亮他心灵深处黑暗的角落ꎬ让他走出异化的困境ꎮ«圣经 马太福音»教导信徒要 做光做盐 ꎬ 你们是世
上的光ꎮ 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ꎬ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 [15]5ꎬ从而引导人们走出黑暗ꎬ进入希望的港湾ꎮ 斯坦贝克后期的这部小说发出了清晰的道德声音ꎬ它不仅关注个体的道德发展ꎬ而且关注个体
是否有能力为别人带来光ꎮ最后的这部小说在过去至少从哲学的角度来说被忽视或者误解ꎮ只要我们还在
看着和听着这样的故事ꎬ对于我们这些光的传递者来说ꎬ该作品的价值犹在ꎮ [16]276最终ꎬ他摸到了身上携带的世代相传的护身宝 那块祖先流传下来的神奇的石头ꎮ这块石头在小说中不断出现ꎬ是祖先传统美德的象征ꎮ伊桑面对金钱㊁地位㊁权力和性等诱惑时ꎬ都会去摸摸这块玲珑的石头ꎬ甚至把它携带在身边ꎬ随时提醒他这块传家宝承载的不同寻常的意义:它是祖先的诚实㊁正直㊁善良的传统美德ꎬ是祖先踏上美国这块土地后奋力拼搏㊁追寻幸福的美国梦ꎮ他感受到了女儿对他的爱和期待ꎬ知道自己的光已经熄灭ꎬ但有责任不再让女儿身上的光消失ꎮ 正如这块护身宝过去和现在在我心目中都非常重要ꎬ它在爱伦心目中也是一样ꎮ或许正是爱伦能把我身上一点不死的东西继承下来ꎬ流传下去ꎮ [1]217于是ꎬ他改变了自杀的想法ꎬ决心回去ꎬ将这个护身宝交给它新的主人 仍燃着希望之光的女儿爱伦ꎮ她是斯坦贝克所有作品中ꎬ 最后出现的理想人物ꎮ [17]92
四㊁结语
斯坦贝克在他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致辞中指出: 人类ꎬ是我们自身最大的危险ꎬ也是唯一的希望ꎮ «烦
恼的冬天»中伊桑的精神嬗变正是 危险 和 希望 的生动体现ꎮ他坚守诚实㊁勤勉和善良的清教美德多年ꎬ
因自己的贪念而无法逃脱种种诱惑ꎬ人性异化赤裸裸展现出来ꎮ然而ꎬ作为一个有道德的人ꎬ他怀揣对未来的
希望ꎬ坚守住美德之光ꎬ经历了精神嬗变最终获得了精神救赎ꎮ 这本小说不仅展示给我们的是20世纪60年
代斯坦贝克微弱的文学视角ꎬ而且体现了他强烈的道德感 从而发人深省ꎮ [18]254斯坦贝克透过小说呼吁人们抛弃世俗的邪恶欲望ꎬ追求超越的灵魂救赎ꎮ他看到的是人们道德的沦丧㊁精神的空虚以及自我救赎的归路ꎮ他阐明生活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ꎬ人的异化是不可避免的ꎬ但人性是可以完善的ꎬ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觉悟个人一定能够重拾自我ꎬ走向异化解除ꎮ
斯坦贝克在«烦恼的冬天»卷首声明中说: 书中所写的正是当今一大部分美国社会的现实ꎮ [1]他在小说中揭示的伦理冲突ꎬ是他对道德沉沦的社会现实敏锐洞察的展现ꎮ小说深刻地揭露了以金钱为主宰的社会中人的精神危机的存在ꎮ但是ꎬ斯坦贝克自始至终没有熄灭过对希望之光的追寻ꎮ斯坦贝克赋予小说特殊的意义ꎬ通过主人公伊桑的最后抉择ꎬ成功地表现出了善必将战胜恶㊁光明必将战胜黑暗的坚定信念ꎬ更表达了对美国社会的伦理关怀ꎬ引起人们对伦理道德问题的思考ꎬ对现代社会伦理道德价值的探索具有指导意义ꎮ[参考文献]
[1]约翰 斯坦贝克.烦恼的冬天[M].吴钧燮ꎬ译ꎬ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ꎬ2008.
[2]TimmermanꎬJohnH.VoicefromHeaven:TheWinterofOurDiscontent[A].JohnSteinbeck sFiction:TheAestheticsoftheRoadTaken[C].NormanandLondon:UniversityofOklahomaPressꎬ1986.
[3]田俊武. 迷茫时代 的道德歌手 约翰 斯坦贝克小说的伦理叙事[J].外语教学ꎬ2011(1).
[4]郑丽.善恶之网的挣扎:斯坦贝克«烦恼的冬天»的美德伦理研究[J].当代外国文学ꎬ2014(3).
231
[5]王雪.国内外约翰 斯坦贝克文学伦理学研究综述[J].戏剧之家ꎬ2016(11).
[6]McCarthyꎬPaul.JohnSteinbeck[M].NewYork:FrederickUngerPublishingCo.ꎬIncꎬ1980.
[7]张中载.二十世纪英国文学小说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ꎬ2001.
[8]GeorgeꎬStephenK.TheMoralPhilosophyofJohnSteinbeck[M].LanhamꎬMaryland:TheScarecrowPressꎬ2005. [9]王金娥.跨学科视域下的文学伦理学批评 聂珍钊教授访谈录[J].山东外语教学ꎬ2018(1).
[10]让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ꎬ全志钢ꎬ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ꎬ2001.
[11]王元.弗罗姆 人性异化论 探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ꎬ1996(4).
[12]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ꎬ2014.
[13]汪涛.«烦恼的冬天»的伦理学意义[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ꎬ2008(2).
[14]FrommꎬErich.TheSaneSociety[M].NewYork:FawcettPremierBookꎬ1966.
[15]圣经 马太福音[M].南京:中国基督教协会ꎬ2003.
[16]GeorgeꎬStephenK.ThePhilosophicalMindofJohnSteinbeck:VirtueEthicsandHisLaterFiction[A].BeyondBoundaries:RereadingJohnSteinbeck[C].TuscaloosaandLondon:UniversityofAlabamaPressꎬ2002.
[17]JainꎬSunita.JohnSteinbeck sConceptofMan:ACriticalStudyofHisNovels[M].NewDelhi:theNewStatesmanPressꎬ1979.
[18]ReloyꎬGarcia.Steinbeck sTheWinterofOurDiscontent[A].AStudyGuidetoSteinbeck:AHandbooktoHisMajorWorks[C].MetuchenN.JLondon:TheScarecrowPressꎬ1974.
AnInterpretationofEthan sSpiritualEvolutioninTheWinterofOurDiscontent
CHENShao-lian
(SchoolofForeignStudiesꎬMinnanNormalUniversityꎬZhangzhouFujian363000ꎬChina)
Abstract:TheWinterofOurDiscontentisthelastgreatlongnovelwrittenbyJohnSteinbeck.ThepaperanalyzesꎬfromtheperspectiveofethicalliterarycriticismꎬthethreestagesofthespiritualevolutiontheprotagonistEthanexperienced:Americandream sdefenseꎬthenalienationandfinallysalvation.AnditgivestheanalysisoftheethicalconflictinEthanꎬrevealsthesignificanceofmoralcriticismandreflectsthewriter sdeepconcernforhumanethicsconstructionandthefirmconfidenceinthehighestgoodness.
Keywords:TheWinterofOurDiscontentꎻspiritualevolutionꎻethicalliterarycriticism
(上接第128页)
TheDeconstructionof Metanarrative ofTraditionalDectectiveFictioninNightTrain
TANGJie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andLiteraturesꎬLanzhouUniversityꎬLanzhouGansu730000ꎬChina)
Abstract:Thispaperexaminestheviewof unreliable or littlenarrative or incredulitytowardmetanarrative inMartinAmis sNightTrain.Thispaperfocusesupontheconventionoftraditional reliable or metanarrative inNightTrain.MikeHoolihanasade ̄tectiveinvestigatesJenniferFaulkner ssuicidebycollectingallthepossibleevidencesandthenexaminingtheminachronologicallinearway.Jennifer sfatherTomalsoprovidesevidencesasmuchaspossibletoseekamurderer.HoweverꎬMikefailstosolveJennifer smys ̄teriousdeathduenotonlytolackofevidenceandvariousinterpretationsaboutherdeathbutalsotoMike sownemotionalinvolvementꎬJennifer sdeathremainsamysteryfromthebeginningtotheendinthenovel.Amisapparentlyilluminatesthatitisalmostimpossibletocreateadetectivefictionwithafinallegitimatetotalmeaningasinatraditionaldetectivenovelinpostmodernpoeticsbasedonuncertain ̄tyꎬdoubtꎬlackofauthorityandself-expression.
Keywords:NightTrainꎻmetanarrativeꎻdetectivestoryꎻlittlenarrativeꎻanti-detectivestory
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