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体力工作负荷-设计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 体力疲劳及其消除
(三)改进生产组织与劳动制度
1、休息日制度 休息日制度直接影响劳动者的休息质量与疲劳的消除。
2、轮班制度 轮班制分为单班制、两班制、三班制或四班制等。应当根据行业 的特点、劳动性质及劳动者身心需要安排轮班T休
=
M 16.75
- 1 T劳
=
31.75 16.75
-1
* 6.689
min
=5.99
min
6.0
min
TW
=
T劳 T劳 T休
=
6.7 6.7+6.0
=52.75%
第二节 | 体力疲劳及其消除
3.休息方式 休息方式可分为:积极休息(交替休息),积极休息比消极休息 使工作效率恢复快约60%~70%;消极休息(安静休息 ),重体 力劳动一般采取这种休息方式。
体力工作负荷
本章主要内容
体力工作负荷及其测定 体力疲劳及其消除
活动二
设计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
第二节 | 体力疲劳及其消除
(二)合理确定休息时间和休息方式
1.疲劳后身体的恢复 疲劳恢复过程包括体内产能物质及体液等其他成分的恢复;疲劳 物质的消除等。
2.休息时间的确定 (1)以能耗指标确定 德国学者E.A米勒对一个工作日中,一般人连续劳动480min而中 间不休息的最大能量消耗界限为16.75kJ/min,该能量消耗水平被 称为耐力水平。 米勒假定标准能量储备为100.47kJ。 要避免疲劳积累,则工作时间加上休息时间的平均能量消耗不能 超过16.75kJ/min
M -16.75
T
又因为总能耗满足平均能耗不超过16.75KJ/min
第二节 | 体力疲劳及其消除
例:已知某作业(实际)能量消耗量(率)为31.75kJ/min,求作 业与休息时间及实际劳动率。 解:
T劳
=
100.47 M -16.75
=
100.47 31.75-16.75
min
=6.698
min
第二节 | 体力疲劳及其消除 设作业时实际能耗量为M,工作日总工时为T,其中实际劳动时间 为T劳,休息时间T休,则
T= T劳 + T休
式中,Tr——休息率;Tw——实际劳动率
第二节 | 体力疲劳及其消除
因为在一个周期中,实际劳动时间为100.47kJ能量储备被耗尽的 时间,所以
T劳
=
100.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