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方法的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种“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方法的比较
在“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高中生物教材所描述的实验方法与大学植物实验指导教材中所描述的不同,特别是在叶绿体色素的分离中。
差异很大。
笔者在做该实验时分别采用上述两种方法,虽然两种方法最终都能观察到不同颜色的色素带,但是效果不同。
下面就这两种方法做一比较,其目的是看那一种方法效果较好。
1、两种实验方法的比较
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实验中,从表中可以看出,虽然都能得到色素提取液,但两者所用的有机溶剂不同,方法一使用的是丙酮,方法二使用的乙醇。
由于丙酮对人体具有一定的毒性。
所以方法二中用乙醇代替丙酮,这样降低了实验药品对人体伤害的风险;在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实验中,两者之间的方法差异很大,差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方法一使用的是一张滤纸条,而方法二使用的是一张完整的圆形滤纸:2)方法一使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画出一条细而直的滤液细线,而方法二是取一张滤纸条、用滴管吸取叶绿体色素提取液沿纸条的长度方向涂在纸条的一端:3)方法一是将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略微斜靠着烧杯的内壁,轻轻地插入到层析液中。
而方法二是将带有色素纸捻的一端插入圆形滤纸的小孔中,再把带有纸捻的圆形滤纸平放盖在烧杯上,使纸捻下端浸入层析液中。
由于两种实验方法不同,所得的实验结果差异较大,从上表中得出,采用方法二得到的实验结果明显好于方法一。
所以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方法二比方法一好。
2、造成实验结果差异的原因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使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虽然都能得到相应的实验效果,但是所得的实验效果在理想程度上存在较大的差异,造成方法一的实验效果不理想,方法二的效果较理想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方法一实验效果不理想的原因:1)用毛细吸管划出的滤液细线,线条粗细不均,影响层析效果;2)所画的滤液线中,色素的含量较少,层析后效果不明显。
方法二实验效果较理想的原因:1)不划滤液线,用滴管吸取叶绿体色素提取液涂在滤纸条的一端,这样使得滤纸条上色素含量较多;2)使分离的色素展现在一张较大的圆形滤纸上,这样便于观察。
通过对两种实验方法步骤及实验结果的比较,得出了方法二好于方法一,虽然方法二好于方法一,但是对于高中生物教师来说,在指导学生做该实验时,还是要采用高中生物课本所描述的方法(方法一),因为该内容属于考试的范围。
但可以用方法二作为实验的一个补充,因为效果较好,色素带的颜色及条数清晰,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