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综合提升模拟卷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综合提升模拟卷附答案
单选题(共20题)
1. 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产生影响的主要途径是()。

A.人才培养
B.形成舆论
C.教育民主
D.普及文化
【答案】 A
2. 在教育评价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教师评价
B.学生评价
C.课程评价
D.教学评价
【答案】 B
3. 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性向理论性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的时期是()。

A.儿童期
B.青年期
C.青年初期
D.少年期
【答案】 C
4. 最早提出对班级教学进行改造的是()。

A.道尔顿制
B.哈里斯制
C.巴达维亚法
D.特朗普里制
【答案】 A
5. 与创造性思维关系最密切的是()
A.发散思维
B.形象思维
C.逻辑思维
D.动作思维
【答案】 A
6. 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的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答案】 A
7.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给()。

A.国家
B.地方
C.学校
D.家长
【答案】 B
8. 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奖励与惩罚使用要求的是()。

A.奖惩要公平、公正,合情合理
B.奖惩不能由教师个人拍板决定
C.对平时表现优秀的学生要尽可能多表扬、少处分
D.奖惩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宣布,不能只限于本人知道
【答案】 C
9. 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现代教育与现代政治的结合
B.现代教育与现代文化的结合
C.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
D.现代教育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
【答案】 C
10.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卡列杰夫
B.廖世承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答案】 D
11. 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是()。

A.培养学生的创造美的能力
B.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C.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D.培养一流的艺术家
【答案】 A
12.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
A.整体性
B.基础性
C.内化性
D.差异性
【答案】 A
13. 学生小明在本学期教学期末考试中考了全班第二名,获得老师表扬,心理很高兴,它任务自己这次考试成功是因为自己学习能力强,归因是()。

A.内部、稳定、不可控
B.外部、稳定、不可控
C.内部、不稳定、可控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
【答案】 A
14. 19世纪初,()学校出现了“导生制”,对班级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A.美国
B.法国
C.捷克
D.英国
E.德国
【答案】 D
15. 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沉重的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答案】 B
16. 磷的主要生理功能为()。

A.蛋白质
B.红细胞
C.胆红素
D.酮体
E.白细胞
【答案】 C
17. 患者女,43岁,因腹痛1天前往医院就诊断。

尿干化学分析仪:亚硝酸
盐(+),白细胞(+),红细胞(-);细菌121/ul,尿红细胞4.5/ul,尿白细胞8.98/ul。

显微镜镜检:红细胞0~1/HP,白细胞0~3/HP,细菌偶见。

结合三种方法结果。

可以判断干化学法亚硝酸盐结果为假阳性。

关于亚硝酸盐检测的叙述,错误的是()。

A.阴性结果可排出菌尿的可能
B.标本放置时间过久可呈假阳性
C.尿液中含有亚硝酸还原酶导致假阳性
D.阳性不能完全肯定泌尿系统感染
E.标本被亚硝酸盐或偶氮试剂污染可呈假阳性
【答案】 A
18. 学生情感学习评价一般采用()
A.测验和实验
B.整体印象评价法和操行评定评价法
C.观察法和问卷法
D.作品表现法和表演评价法
【答案】 C
19. 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出来的标志是()。

A.班级授课制的出现
B.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
C.学校的产生
D.教育制度的建立
【答案】 C
20. 文化发展和教学内容的变化的关系是()。

A.文化发展在前,教学内容变化在后
B.同步进行
C.二者没有直接的关系
D.教学内容变化在前,文化发展在后
【答案】 A
多选题(共10题)
1. 患者男,31岁。

因糖尿病反复注射胰岛素,在注射局部出现红肿、出血、坏死等剧烈炎症反应,属于()。

A.类风湿关节炎
B.SLE
C.肾小球肾炎
D.皮肌炎
E.类Arthus反应
【答案】
2. 下列不属于我国中学的德育原则的是()。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E.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答案】 ABCD
3. 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主要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稳定性和可变性
C.整体性
D.不均衡性
E.个别差异性
【答案】 ABCD
4. 教育目的的作用主要有()。

A.导向作用
B.激励作用
C.评价作用
D.筛选作用
【答案】 ABC
5. 属于心智技能特点的是()。

A.观念性
B.内潜性
C.客观性
D.简缩性
E.展开性
【答案】 ABD
6. 关于凝集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凝集反应分三个阶段
B.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不可见的凝集物
C.利用凝集反应的试验常是定量检测
D.参与凝集反应的抗原多是可溶性抗原
E.颗粒性抗原或表面包被可溶性抗原(抗体)的颗粒载体【答案】
7. 抗血清的鉴定不包括()。

A.敏感性测定
B.特异性鉴定
C.效价测定
D.纯度鉴定
E.亲和力鉴定
【答案】 A
8. 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的具体内容是()
A.专业理想的建立
B.专业知识的拓展
C.专业能力的发展
D.专业自我的形成
E.专业地位的提高
【答案】 ABCD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学生应尽的义务有()。

A.遵守学生行为规范
B.努力学习
C.遵守所在学校的管理制度
D.尊敬师长
【答案】 ABCD
10. 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包括()
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E.社会教育
【答案】 ABCD
大题题(共3题)
1.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组教学在一些国家出现。

所谓分组教学,就是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

分组教学也是集体教学的一种形式,一般可分为两类: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

论述两类分组的内涵及分组教学的优点与不足。

【答案】
【答案要点】
所谓分组教学,就是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以此进行教学或布置学生共同完'成某项学习任务。

一般分为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两类。

外部分组是指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

外部分组主要有两种形式:学科能力分组和跨学科能力分组。

内部分组是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根据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发
展变化的情况等,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

它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不同学习内
容和不同目标的分组,另一种是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相同而采取不同方法和
媒体的分组。

分组教学的优点:(1)它比较好地考虑了学生的具体情况,比班
级授课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2)在分组教学时因为组的规模比较小,而且组内部学生之间的同质性比较强,因而更容易灵活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分组教学的不足:(1)很难科学地鉴
别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2)在对待分组教学上,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愿常常
与学校的要求相矛盾。

(3)分组教学由于组的变动性较大,学生在不同组之间
的变动较为频繁,从而加大班级管理的难度。

(4)分组后造成的副作用很大,
较容易给各类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2. 某教师回到办公室说:“二班的学生真笨,这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
还是不会。

我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了,他们不会我有什么办法!”问题:
如何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位教师全面发挥主导作用了吗?
【答案】
【答案要点】
案例中的教师并没有全面发挥主导作用。

在教与学的矛盾关系中,教师的教
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着学生的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起主导作用。

教师
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教师“闻道在先、术业专攻”,受过专业教育的培养和训练,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并掌握了教育、教
学规律。

因而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着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教师
有责任、也有能力主导教学过程,对成长中的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担负
一定的责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程度,还有赖于教师本身
素养水平的不断提高。

教人者只有学高身正,才能为人师表。

3. 在某中学的一个学生宿舍中,照明灯突然熄了,同学们束手无策,叫来电
工师傅,一看灯泡坏了,换了一个灯泡就好了,同学们说,这么简单,我们
自己也会换的。

过几天,灯又不亮了,同学们一检查灯泡,灯泡是好的,又
没办法了,叫来电工,一检查,是保险丝烧坏了,换了一个保险丝,灯又亮了,同学们说,关于保险丝,我们在物理课上也学过,怎么遇到问题就用不
上呢?请你运用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的理论分析该案例。

【答案】(1)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2)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
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学生掌握了关于电路的物
理知识,并不代表他具备了维修电路的能力,因此在启发学生掌握知识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