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脊轩志》反思
《《项脊轩志》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项脊轩志》选自高二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明代作家归有光的一篇描述生活琐事,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借以怀念亡亲的散文。
作者“借一阁寄三世之遗迹”,以其朴素悲凄之亲情感动人心,文章读来质朴感人,通俗易懂。
在教授这一课中,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鉴赏流程如下:
孟子云:“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通过《项脊轩志》的讲授,我更加意识到先知人,后论世的重要性。
阅读文本不仅要发现文字表面的意思,更要走进作者,走进那个时代,与作者亲密接触,才能更好理解作者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无尽深意。
一、对文意的理解。
对于本课的文言知识,主要集中在第一课时完成,首先给同学们10分钟时间来自读自释,并划下难以理解的字词句,并通过查看注释、工具书等方式来解决,之后有疑难的问题我集中用了一些时间来释疑。
最后我用随堂检测了了几个句子。
归有光散文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学生阅读困难相对较小。
从课堂检测结果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
二、课后练习。
在疏通了文意之后,我设计了一些课后练习题,由于本课的文言知识点是同学自读自释的,这个环节就很重要,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可以发现缺漏并及时的补充上,以练代讲。
借以巩固基础知识。
之后我便利用语文早读时间处理了一下同学们在练习中仍存在的问题,看同学门的掌握情况。
但是在第二课时开讲前我已幻灯片提问的形式来提问时,学生的反应并没有预想的那么好。
可见,一部分学生掌握的还是不够扎实,需继续花时间巩固记忆。
三、诵读感悟。
本课的设计是从感情线索入手,向前后延展。
这条感情线亦是本篇散文的文眼,即“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以此为线索,我整堂课围绕“找悲与喜”“读悲与喜”“品悲与喜”两种感情”几个大的问题展开,让学生体悟其中作者的感情。
首先是找“悲与喜”,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分析除了小屋的修缮之乐,周围环境的美景之乐,其中的轩中读书之乐并没有很好地体会出来。
在分析“可悲”之情,首先得明白作者共写了几件悲事,有哪些主要的人物,意以此找准四件“可悲”之事:诸父异爨、悼先妣、忆大母,思亡妻等事件。
本环节学生在用四字短语高度概括的要求下,找的比较费时间,只有一半同学比较准确地按照要求完成了。
而体会作者的感情需要靠学生多朗读,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对此我给与了一些诵读指导。
如“喜的地方调高些,语速快一点,要轻快”“悲的地方调低些,语速慢一点,要沉稳”;再如“也”“矣”“而”长读,四声尾字要读得短促,问句、感叹句读出应有的情感,要注意模拟人物语气”。
这样一来,学生的诵读就有了一定的依据,也就可以读得更有感情。
接下来,我则设计了自由读环节,以及找一处最打动自己的细节读给同桌等环节,最后再在班里找读的好的同学来范读,读到高潮处,老师也可来展示范读一到两处,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鉴赏与写作。
接下来便是师生共同归纳写作方法和特点,并将细节描写的手法运用到写作中。
通过教师的总结让学生明白刻画人物、表达情感可以使用细节描写,包括语言、动作、环境都是,抒发情感可以有“令人长号不自禁”的直接抒情,也可以有“亭亭如盖矣”的间接抒情。
最后鼓励同学们其实真情就在于生活中的某个细节,某个点滴,我们可以来记录它。
自然过渡到写作环节。
要求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写一个表现亲情的片断。
使用对话或动作,或两者兼有。
用一两句直接或间接抒情的句子结尾,不超过100个字,并严格限制时间。
课堂最后随机交流几个同学,但就课堂反应来看,因为是写与亲情有关的细节,有些同学交流比较羞涩,另外交流的同学因为是念的方式,因此没有看到文字的那种直观感受,所以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交流的效果,如果用投影展示出来,效果可能会更好。
以上是我在执教本课时的一些感悟,其中有一些好的做法,但是也还有一些问题值得今后在教学中继续改进。
《项脊轩志》反思这篇文章共499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