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舒三中学九年级(下)月考化学考试卷带解析.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六安市舒三中学九年级(下)月考化学考试卷带解析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0题)
1.“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应该分类回收.生活中放弃的铁锅,铝质易拉
罐、铜导线等可以归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
A.有机物B.金属或合金C.氧化物D.矿物
【答案】【考点】金属材料及其应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垃圾的类别进行分析判断,废弃的铁锅、铝制易拉罐、铜导线等为金属制品废弃物,属于金属材料.
【解答】解: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制易拉罐、铜导线等等都属于废旧金属材料,它们的主要成分是金属
单质或合金,故它们属于金属或合金.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废旧金属的分类,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材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与生活单元测试
2.下列性质都属于金属的物理性质的是()
①导电性;②熔点低;③延展性;④有金属光泽;⑤不易导电;⑥导热性.
A.②⑤ B.①③④⑥ C.②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
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解:导电性、延展性、有金属光泽、导热性等方面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
理性质,这些属于金属的物理性质.熔点低和不易导电不属于金属的性质特点.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
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果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同时要注意是金属的物
理性质,而不要只关注是否为物理性质的.
难度:容易知识点: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3.下列物品需采取防锈措施的是()
A.铁制防盗网B.不锈钢汤勺C.铝合金门窗D.银项链
【答案】【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A、铁与氧气和水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
B、不锈钢不容易生锈;
C、铝能在通常情况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能够生成一种致密而坚硬的氧化物薄膜;
D、银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解答】解:不锈钢菜刀、铝合金、银戒指等物品在空气中不容易生锈,不需要采取防锈措施;铁制防盗网在空气中容易生锈,需采取防锈措施.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充分理解金属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为防止金属生锈提供理论依据.
难度:容易知识点: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4.把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分别滴加到A、B、C三种金属中,A表面有气泡产生,B、C始终无明显变化;把B的硝酸盐溶液滴加到C中,C表面析出B.则三种金属活动性质顺序为()
A.A>C>BB.C>B>AC.B>C>AD.C>A>B
【答案】【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解:把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分别滴加到A、B、C三种金属中,A表面有气泡产生,B、C始终无明显变化说明A>H,B、C活动性都小于H,把B的硝酸盐溶液滴加到C中,C表面析出B,说明C>B,综合分析,则三者的活动性为:A>C>B,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
难度:中等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5.废旧计算机的某些部件含有Zn、Fe、Cu、Ag、Pt(铂)等金属,经物理方法初步处理后,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过滤所得的固体中不应有的金属是()
A.Cu、Ag B.Zn、Fe C.Pt、Cu D.Ag、Au
【答案】【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可以与酸发生置换反应分析判断.
【解答】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Zn、Fe、Cu、Ag、Pt、Au的活动性顺序为Zn>Fe>H>Cu>Ag>Pt>Au,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则锌和铁参加反应,剩余的固体中不可能含有锌和铁,由此可知:
A、由于Cu、Ag活动性小于氢,不与稀盐酸反应,有剩余.故A不符合题意;
B、由于Zn、Fe活动性大于氢,能与稀盐酸反应,没有剩余.故B符合题意;
C、由于Pt Cu活动性小于氢,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有剩余.故C不符合题意;
D、由于Ag、Au活动性小于氢,不与稀盐酸反应,有剩余.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
难度:中等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6.把少量物质分别加入到另一物质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碘加入汽油中 B.面粉加入水中
C.高锰酸钾加入汽油中D.植物油加入水中
【答案】【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分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称为溶液,形成溶液必须满足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中,不溶性物质只能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浊液,而不能形成溶液.
【解答】解:A、碘可以溶解在酒精、汽油等有机溶剂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选;
B、面粉不能溶于水,混合后形成悬浊液,放置后面粉慢慢沉淀,混合物不具有均一稳定性,不能得到溶液.故不选;
C、高锰酸钾易溶于水却不能溶解在汽油中,因此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故不选;
D、植物油不溶于水,混合所得为乳浊液.故不选.
故选A
【点评】均一,指溶液各处的组成、性质相同;稳定,指溶液在外界条件不变时长时间静置,溶质和溶剂不会出现分离现象.
难度:容易知识点:溶液的形成
7.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杯食盐水,下部分比上部分咸
B.温度一定时,析出硝酸钾晶体的溶液未必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物质溶于水时,常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
D.75%的医用酒精消毒液,溶剂是酒精
【答案】【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专题】生活实际型.
【分析】根据溶液的性质、种类、读法来判断上述说法是否正确.
【解答】解:A、溶液的性质可知,一杯食盐水各部分浓度相同;故错误
B、温度对硝酸钾影响很大.如果降温析出硝酸钾晶体,那到未必是饱和溶液.但温度一定时候,那应该是饱和溶液.故错误
C、物质在溶于水时,常会伴随吸热或放热现象;故正确
D、一般在没有指明溶剂的情况下,都是水作溶剂;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溶液在组成和性质上的特点,是中考的一个热点,在解题是关键掌握溶液的相关基础性知识.
难度:容易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
8.以下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A.生理盐水 B.葡萄糖注射液 C.碘酒 D.稀硫酸
【答案】【考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即气体、固体溶于液体中,液体是溶剂,气体、固体为溶质;液体和液体相溶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有水时,不管量多量少,一般把水看作溶剂;没有
指明溶剂时,常把水看作溶剂),逐一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生理盐水中,水是溶剂,故选项错误.
B、葡萄糖注射液中,水是溶剂,故选项错误.
C、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故选项正确.
D、稀硫酸中,水是溶剂,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掌握常见溶液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难度:容易知识点:溶液的形成
9.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A.生石灰B.烧碱 C.食盐 D.硝酸铵
【答案】【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分析】罐内饮料温度降低,这一现象说明饮料罐的夹层中的固体物质和水摇动使它们混合时吸收热量,在所列四种物质中找出与水混合吸收热量的物质.
【解答】解:生石灰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烧碱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量,氯化钠溶于水时无明显的吸热放热现象,因此这三种物质不应该是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
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大量热量,可以使罐内饮料温度明显降低.
故选:D.
【点评】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烧碱为氢氧化钠的俗称,食盐则是氯化钠的俗称.
难度:容易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
10.用氯化钠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现有下列操作:①配制溶液;②称取氯化钠固体;③过滤;④量取蒸馏水;⑤计算.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⑤②④① C.⑤①②④ D.③②④①
【答案】【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根据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的实际实验步骤来选择答案.
【解答】解: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先进行计算:需要氯化钠:100 g×0.9%=0.9g ,需要水:100g﹣0.9g=99.1g,用托盘天平称量0.9g氯化钠,放到烧杯中,再用量筒量取99.1g水,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进行搅拌,即可得到所配溶液.所以基本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配制.
故选:B.
【点评】通过做本题可知配制溶液的基本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配制.
难度:中等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二、填空题(共8题)
1.镁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较广泛的用途.如
(1)镁在空气中燃烧时,能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来制造镁闪光灯,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
(2)市场上出售的补血麦片中常含有微量颗粒细小的还原性铁粉,铁粉与人体胃液中的盐酸反应转化为氯化亚铁,起到补血的作用,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元素与化合物;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解:(1)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2)铁粉与人体胃液中的盐酸反应转化为氯化亚铁,同时生成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
故答案为:(1)2Mg+O22MgO;(2)2H2+O22H2O.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难度:中等知识点: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现有①汽车、②机器上齿轮、③门把手、④锯条、⑤铁洗脸盆等常见铁制品.为了防止它们生锈,通常适合采用下面哪一种方法.(填序号)
(1)在表面喷溱__________________;
(2)在表面涂油__________________;
(3)在表面镀一层其他金属__________________;
(4)在表面烧制搪瓷__________________;
(5)使其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钢铁生锈的条件是钢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酸性溶液、碱性溶液、盐溶液能促进金属生锈.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有:在金属表面涂一层油漆;在金属表面镀一层金属等.
【解答】解:(1)汽车等铁制品通常是在表面刷一层油漆来防止铁生锈.故填:①.
(2)机器上的齿轮通常是在表面涂上机油来防止铁生锈.故填:②.
(3)门把手等铁制品通常是在表面镀上一层其他金属来防止铁生锈.故填:③.
(4)铁洗脸盆通常是在表面烧制搪瓷来防止铁生锈.故填:⑤.
(5)锯条等铁制品通常是使其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来防止铁生锈.故填:④.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铁生锈的条件,只有掌握了铁生锈的条件才能找出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难度:中等知识点: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3.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1)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______;(2)稀盐酸:__________________
(3)医用酒精:__________________(4)碘酒: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考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溶质的判断方法考虑:固体、气体溶于液体,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混合,液体量少的属于溶质,量多的是溶剂,溶液中含有水时,水一定是溶剂.
【解答】解: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1)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溶质是:Ca(OH)2;
(2)稀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溶质是HCl;
(3)医用酒精是酒精溶于水形成的,溶质是酒精,化学式是C2H5OH;
(4)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溶质是I2.
故答案为:(1)Ca(OH)2;(2)HCl;(3)C2H5OH;(4)I2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记溶质、溶剂的判断方法,并能灵活运用.一些溶液的俗名需同学们掌握,如:氢氧化钙溶液也常称为澄清石灰水,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常称为盐酸.
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
4.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写序号,下同)__________________.(2)t1℃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_g.
(3)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分数由大到小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由t1℃时A、B、C三种物质的位置关系,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t1℃时A的溶解度大于30g,进行分析解答.
(3)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AB的溶解度增大,但溶液的组成为发生改变;C的溶解度减小,有C物质析出,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t1℃时,B物质的曲线位置最高,C其次,A最低,则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CA.
(2)t1℃时A的溶解度为30g,即3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A的质量30g;t1℃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最多能溶解15g,形成的溶液质量是15g+50g=65g.
(3)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CA,t1℃时A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于B 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AB的溶解度增大,但溶液的组成为发生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C的溶解度减小,有C物质析出,但t2℃时C的溶解度大于t1℃时A的溶解度,故t2℃时C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t1℃时A的溶质质量分数,故三种溶
液的溶质分数由大到小关系是B>C>A.
故答案为:(1)BCA;(2)65;(3)B>C>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通过本题可以加强学生对固体溶解度曲线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度:中等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
5.配制100克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需要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专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分析】使用98%的浓硫酸配制20%的稀硫酸需要进行加水稀释,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硫酸的质量不变;根据溶质质量不变,由稀硫酸的质量可计算配制时所需要浓硫酸的质量.
【解答】解:设需要98%的硫酸的质量为x
100g×20%=x×98%
x≈20.4g
故答案为:20.4.
【点评】根据加水稀释前后溶质质量相等,可由稀释后所得稀溶液的质量计算加水稀释前浓溶液的质量.
难度:中等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
6.今年3月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手足口病疫情.手足口病主要由EV71插遭病毒感染引起,婴幼儿普遍易感.为防止疫情发生,某幼儿园采用漂白粉精片[成分是Ca(CIO)2]对玩具、餐具等生活用品进行消毒.
(1)Ca(ClO)2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种元素,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2)现要配制4%的漂白粉液500克对玩具进行消毒,需要漂白粉精片__________________克.
【答案】【考点】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专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1)由化学式Ca(ClO)2可知其中含有钙、氯和氧三种元素;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可根据公式: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2)配制漂白粉液需要溶质漂白粉精片和溶剂水,根据公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即可得出需要漂白粉精片的质量.
【解答】解:(1)Ca(ClO)2中含有钙、氯和氧三种元素;
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
=22.4%
(2)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则需要漂白粉的质量=500g×4%=20g
故答案是:(1)3;22.4%;(2)2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和溶液的基础计算.正确运用公式是解题的关键.把化学知识与生活生产相结合的考题是中考的热门考点.
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式与化合价
7.化学中有许多概念是相对的,又是统一的.如图反映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以及稀溶液的关系.
(1)0.9%的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图中__________________区域(填“I”“II”“III”或“IV”);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若要使它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或
__________________.
(2)生产上要配制5000g%的盐酸来清洗钢材,需38%的盐酸(密度为1.19g/cm3)__________________mL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答案】【考点】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改变温度,增加溶质和蒸发溶剂.
(2)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始终不变.
【解答】解:(1)0.9%的生理盐水因为浓度太小,所以是稀溶液;而且也不是饱和溶液,因为在20℃食盐
的溶解度是36克,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100%=26.47%.所以应该属于Ⅲ区域;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要变为饱和溶液,采用的方法有:①降温,②加入NaCl,③蒸发溶剂.
(3)解:设需38%的盐酸的体积为x
5000g×10%=38%×1.19g/cm3x
x=1105.7ml
故答案为:
(1)Ⅲ;加入NaCl;蒸发溶剂
(2)1105.7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有关浓、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及溶液稀释问题.知识覆盖面较大,很好的锻炼了学生对溶液部分基础知识的掌握.
难度:中等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
8.我们已经知道这样的事实:①食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②硝酸钾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③蔗糖在热水中溶解的质量比等质量冷水中溶解的质量多.请你回答下列问题:以上事实表明,固体的溶解能力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因素有关.
【答案】【考点】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以及温度有关,据此解答.
【解答】解:①食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说明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溶剂的种类有关;
②硝酸钾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的种类有关;
③蔗糖在热水中溶解的质量比等质量冷水中溶解的质量多,说明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温度有关.
故填: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温度.
【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固体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难度:中等知识点:溶液单元测试三、综合题(共1题)
1.常见金属D的制取与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有些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友情提醒:本题中的字母是物质代号,不是元素符号)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A是__________________;E是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图中①②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
【分析】常见金属D的制取与转化关系如图所示,D能被磁铁吸引,则D为铁;A是一种黑色单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物质B,则B为一氧化碳,则A为碳;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则C为氧化铁;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则E 是氢气,F为铜;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常见金属D的制取与转化关系如图所示,D能被磁铁吸引,则D为铁;A是一种黑色单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物质B,则B为一氧化碳,则A为碳;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则C为氧化铁;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
则E是氢气,F为铜.
(1)A、E的化学式分别是C、H2.
(2)①,即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
②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3)反应③,即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1)C;H2;(2)①Fe2O3+3CO2Fe+3CO2;②Fe+CuSO4═FeSO4+Cu;(3)置换反应.【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等),获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
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与生活单元测试四、计算题(共1题)
1.某化学研究小组对当地的石灰石样品进行了研究.称取石灰石样品8g,把40g稀盐酸(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分四次加入样品中,测得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二氧化碳不溶解).
实验序号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10
10
10
10
剩余物质的质量/g
5.5
3
1.6
m
求:(1)第4次剩余物质的质量m=__________________g
(2)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3)计算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01%)
【答案】【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分析】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可以判断完全反应的组,同时能够计算碳酸钙的质量和稀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和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解:(1)前三次加入盐酸,样品消耗的质量分别为2.5、2.5、1.4,而每次加的盐酸的量相同,由此可见第三次加入盐酸后,样品中碳酸钙已完全反应,所以m=1.6g.
故填:1.6.
(2)碳酸钙的质量为8g﹣1.6g=6.4g,
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100%=80.0%,
故填:80.0%.
(3)设10g稀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为x,
由于只有前两次盐酸完全反应,所以算盐酸的质量分数可以用第一次或前两次,
按照第一次算: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73
8g﹣5.5g x
=,
x=1.825g,
所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8.25%,
答: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8.2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与生活单元测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