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第8课教学设计 百家争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老子B.墨子C.韩非D.孟子
2.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孔子听后,问“伤人乎?”这则故事体现出孔子倡导并实践了他的哪种思想(A)
A.“仁”B.“因材施教”C.“兼爱”“非攻”D.“无为而治”
3.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的思想家是(C)
A.孔子B.孟子C.墨子D.韩非
(4)你认为此人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答案:(1)儒家,孔子。以德治国。仁。
(2)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3)不是。《论语》是孔子的弟子整理而成的。
(4)“为政以德”即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同时以道德教化天下,这体现了民本思想,有利于减轻压迫,改善民生;其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社会稳定,弘扬正气。这些对于我们今天提倡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4.在校园文化节的主题演讲会上,小明同学引用了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的一句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位思想家是(D)
A.老子B.庄子C.墨子D.孟子
5.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这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C)
板块二 孔子和儒家学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材料二“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请回答:
(1)上述材料是哪家学派谁说的?体现了此人的什么思想主张?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此人在教育方面有哪些重要成就?
(3)《论语》是他的作品吗?请说明理由。
(3)百家争鸣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答案:(1)“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这里主要指的是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即各种思想学派。时代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2)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举贤”和“节俭”。儒家: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荀子主张实行“礼治”。道家:庄子主张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法家:韩非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教学难点
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教学内容
新课导入
导入:(材料式导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这些耳熟能详的言论出自谁之口?他在我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这些言论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指导意义?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学习第8课。
(3)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结束语:春秋时代的老子创立道家学说、孔子创立儒家学说。到战国时代,涌现了更多的思想流派,这些学说的代表思想家游说天下,并相互论辩,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板书设计
学派
代表
课堂探究
板块一 老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这句话出自哪家学派哪位思想家之口?它反映了此人的哪一思想观点?
(2)这位思想家还有哪些思想主张?
答案:(1)道家。老子。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过渡语:老子创立了道家学派,主张“无为而治”;同一时代,在山东曲阜也出现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就是孔子。
时期
思想主张
儒家
孔子
春秋
“仁”,以德治国
孟子
战国
“仁政”,民贵君轻
荀子
战国
“礼治”
道家
老子
春秋
顺其自然,辩证法,无为而治
庄子
战国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选贤任能,节俭
法家
韩非
战国
以法治国,君主专制
当堂达标
1.“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这位思想家是(A)
过渡语:老子、孔子和儒家学说反映了不同学派思想在春秋时期的发端,而到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更加丰富多彩,不同学派争鸣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教学内容
课堂探究
板块三 百家争鸣
(1)何为“百家”?“诸子百家”形成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2)“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有哪些派别?请你说出它们各自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第8课 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
1.知道老子的思想观点,孔子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
2.了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探讨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3.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古代先贤的智慧,弘扬百家争鸣中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传统,培养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老子及其他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
教学反思
A.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B.诸侯争霸局面
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D.商业繁荣局面
教材图
片分析
孔子像:注意人物的形态,孔子手背向外相握,神情谦恭。他是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在教育方面也有重要成就。
史料积累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