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小班第六周区域活动周教学设计及反思(主题活动:亲一亲,抱一抱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活动:亲一亲,抱一抱
活动目标
1、感受儿歌的音韵之美。
2、乐意用肢体表现对家人或同伴的情感。
3、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挂图引题:
(1)出示教学挂图《甜蜜的家》,朗诵儿歌,引入活动。
(2)引导幼儿说说在儿歌里听到了什么,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
2、情感交流:
(1)启发幼儿说说爸爸妈妈爱不爱自己,他们经常会用那些发丝表现对自己的爱?(如爱抚、拥抱、亲吻等)
(2)鼓励幼儿将教师或者同伴当成爸爸妈妈进行示范。
(3)引导幼儿猜测动物是怎样拥抱自己的孩子的,激发幼儿听故事《抱抱》的兴趣。
3、理解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抱抱》。
幼儿认真欣赏。
(2)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的动物是怎样拥抱的。
如:大象是把鼻子卷在一起的,蛇是把尾巴缠绕在一起的,长颈鹿是把脖子绕在一起的,河马是相叠在一起的。
4、游戏活动:
(1)引导幼儿根据教师念出的儿歌内容表演相应的动作。
(2)启发幼儿边念儿歌,边用头碰头、屁股碰屁股、双手搂抱的方式表现各种动物之间的情感。
延伸活动:
鼓励家长在家中和孩子一起念一念、玩一玩《甜蜜的家》的儿歌与游戏。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以小熊嘟嘟来我班做客,然后放小熊咯咯的笑声,他肯定有高兴的事为开始,导入进本课。
让幼儿带着问题边放幻灯片去听故事。
接着我提出都是
谁给了嘟嘟大大的拥抱了?嘟嘟又给了谁大大的拥抱了?他什么感觉?以此来让幼儿跟着老师在复习一遍故事。
然后我让孩子们,说出好朋友的名字,并把拥抱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同事问一下他们的感觉。
接着我和孩们玩游戏《抱一抱》我先请一组上来玩一下,为的是让小朋友都了解游戏,从而学习游戏。
最后我请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孩子们玩得很投入,为了不让他们乱起来,我把最后“抱抱谁,抱抱XXX”,抱抱一个小朋友改为“抱抱你的好朋友”这样大家都抱抱,顶多有三人或四五人抱一起,不会出现全班抱一个小朋友拥挤的现象。
本节课有成功也有不足,不足之处是我在讲故事时,可以站着讲,更加夸张的动作,那样故事会更形象些,那样也会照顾到全体幼儿。
还有对孩子拥抱老师和小朋友时教师应适时的去引导孩子们怎样去积极的拥抱别人,和怎样去积极的迎接别人的拥抱,在孩子们拥抱时可以给孩子们照张照片留念,那样会更精彩。
总之在一节课不足和进步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尽量避免不足,使不足达到最小化,让进步一次比一次更明显。
安全活动:滑滑梯
活动目标
1、学会正确的方法滑滑梯
2、初步养成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的方法滑滑梯和自我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儿歌《滑滑梯》准备
2、小鸡头饰数个,卡纸做的小虫子若干个,2个滑滑梯
活动过程
1、教师扮演鸡妈妈,小朋友们扮演小鸡。
鸡妈妈带着鸡宝宝区草地玩。
鸡妈妈:孩子们,今天天气真好,妈妈带你们一起到草地上捉虫子,好么?
(老师和孩子们边念儿歌《滑滑梯》边走出教室,来到操场上的滑梯边。
)
鸡妈妈:孩子们,你们看,这有一座山,草地在山的那边,我们要翻过这座山才能到草地上玩,你会爬么?(请一个小朋友试着滑滑梯)
鸡妈妈:孩子们,你们看他滑的好不好?他是怎么滑的?(教室根据这个小朋友滑的情况进行引导,如果那个地方滑的不好,就请另一个小朋友再去滑,最后进行总结。
)
鸡妈妈总结:这座山一边是楼梯一边是滑梯,从楼梯这边上的时候,要双手扶好楼梯的两边把手,眼镜看着楼梯,一层一层的往上爬,爬到楼顶后,慢慢坐下,双手扶着滑梯两边,两腿并拢,在慢慢往下滑。
2、鸡宝宝和鸡妈妈一起滑滑梯。
鸡妈妈:你们会过这座山么?我们现在一个一个爬过山去草地上捉虫子吧。
(教师观察幼儿滑滑梯的情况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玩滑梯。
)
3、鸡妈妈:孩子们,我们安全的过了这座山,现在到草地上了,我们一起来捉虫子吧。
4、鸡妈妈和鸡宝宝回家。
鸡妈妈:孩子们,天快黑了,我们回家吧。
(教师带领幼儿从另外一条路回家,路上有另一个滑梯)
鸡妈妈:孩子么们,你们看,回家的了上有、还有一座山呢,你们能安全的爬过
么?(引导孩子们回顾刚才学习的滑滑梯的方法)
鸡妈妈:看来,我的宝宝们都会爬山,好吧,现在我们一起慢慢的爬过这座山,回家吧。
(幼儿滑滑梯,教师重点观察,适当引导。
)
附《滑滑梯》儿歌:滑滑梯,滑滑梯,你先我后别着急,上去好像爬大山,爬了一级又一级,下来好像坐飞机,忽忽悠悠落到地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音律感知活动,它的题材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通过幼儿喜欢的游戏来完成对乐曲音律的感知,显得非常自然。
好的音乐作品是引导幼儿音律感知活动成功的一半,我觉得《滑滑梯》这首曲子非常生活化,并对它做了自己的设计,加了一些新的元素。
首先,我先明确教这首歌的目的,是为了能让孩子在真正滑滑梯的时候做到有序,不推不挤,高兴地安全的完成活动。
我在这节课中设计了一些无意识的常规教育。
比如,在纸盒上写上数字,无形中让他们认识数字,鸡妈妈和鸡宝宝滑滑梯过程中,我设计了排队滑梯和滑好后马上到边上来这一情景,在无意识中培养他们良好的常规和安全意识,在最后一个环节,老师和幼儿玩到了一起,共同来玩滑梯的情景,设计“不推、不挤”等语言,这种师生互动,又把这节课推向了一种新的氛围。
总体来说,这节课基本完成了它的目标,中间的几个环节,如:小动物滑梯、肢体滑梯等,幼儿的兴趣都非常高,一节课下来,幼儿对安全的经验有一定的积累。
艺术活动:美丽的彩灯
活动目标:能欣赏元宵花灯的造型,色彩,图案的美,感受节日的气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事先请家长带幼儿参观大街,或公园的元宵彩灯。
环境准备:教师与幼儿共同收集各种各样的元宵彩灯,把活动室一角布置成元宵彩灯。
材料配套:幼儿活动操作材料《健康社会艺术彩灯》。
活动过程
1.参观元宵彩灯,欣赏各种各样的彩灯,感受彩灯的造型色彩图案美。
引导幼儿观赏"元宵彩灯展",鼓励幼儿自由交流:你觉得哪个彩灯漂亮?为什么,?
2.幼儿从彩灯的造型、色彩、图案等方案等方面观赏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彩灯。
引导语:你最喜欢的彩灯是那盏?我们一起看看。
这盏彩灯上面有什么图案?它有些什么颜色?搭配在一起漂亮吗?
请幼儿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彩灯并出示相应的彩灯;教师帮助归纳与小结。
3、组织讨论。
说说对元宵彩灯的认识。
引导语:你知道什么节日里有很多彩灯?为什么元宵节里有各种的彩灯呢?你知道元宵节挂彩灯有什么寓意吗?
请幼儿互相介绍。
说说自己对元宵彩灯的理解。
4、结合幼儿的回答。
并简要小结:元宵节挂上各种各样漂亮的彩灯。
大家共同欣赏。
感受过节的快乐。
彩灯象征着祥和美满快乐吉祥。
5、自己做彩灯。
引导幼儿操作《彩灯》教师给予指导。
活动反思
虽然我们乡下的节日气氛不是很浓厚,但是孩子们通过已有的经验都认识了彩灯。
活动中,我先通过让孩子们观赏彩灯的照片和剪下的彩灯的挂图,帮助幼儿认识彩灯的各种形状、大小和颜色,孩子们对彩灯的形状和颜色掌握的很到位,能清楚地介绍自己所欣赏的彩灯,但孩子们对于彩灯的大小还不能很清楚的区分
开来,这可能与彩灯图片的大小比例有关,图片不是很清楚。
于是我用事先准备的一些大小不同的彩灯图片,让孩子们尝试按一定的顺序挂彩灯。
孩子们都表现得比较好,只是不能够准确地说出自己的排列的方法。
接着,通过孩子们的讨论和老师的小结,孩子们掌握了按照一定规律排列彩灯的方法。
最后是操作环节,我请孩子们进行排列中国结的活动,请幼儿进行识别大小,将大的放在最前面,小的放在最后面,但我发现排在中间的中国结有三分之一的幼儿会颠倒。
在孩子们操作之后我请他们相互检查进行验证,给了他们当小老师的机会。
当然因为小班的幼儿能力比较弱,老师在他们自己检查之后也进行了讲解,让他们巩固自己学习的知识。
此次的活动因为图片比较小,操作纸最后的操作部分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也在思考怎样的活动让孩子学得好学得乐。
在思考之后,我认为要把学习的能容融入到孩子们的游戏中,如:给玩具店的玩具排队。
也可以请家长和幼儿一起练习排序,如: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玩排队的游戏。
健康活动:小心着凉
活动目标:知道运动前后腰及时增减衣服、及时擦汗。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兔妈妈和兔宝宝头饰、衣服等。
2.材料准备:教育挂图《领域活动·健康·小心着凉》。
活动指导
一、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
1.提问:
兔宝宝出去玩时,妈妈叫他干什么?
兔宝宝对妈妈说了什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兔宝宝为什么会连连打喷嚏?
最后兔宝宝要去哪里?干什么?
二、情境表演《兔宝宝不着凉了》,引导幼儿帮助兔宝宝。
情境表演内容:流汗时,要及时擦汗,不将衣服全脱掉,玩后及时穿上衣服。
三、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怎样才不会着凉。
小结:不能随便脱衣服,要及时擦汗,睡觉时要盖好被子,不对着电风扇猛吹,在空调房里要加衣服。
活动反思
健康对于幼儿成长来说是最重要的。
最近天气有点反常,我发现本班有许多幼儿由于衣服增减不当,,导致了着凉感冒,每天带药来幼儿园吃的人数也多了,有些还很怕吃药,因此,我设计了这一活动,让孩子知道运动后要及时擦汗,脱衣服的有关知识,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整节活动中,师幼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比较多,通过交流幼儿了解了如果着凉会发生的一些症状,增强了幼儿预防感冒,战胜感冒的意识。
在活动的各个环节,老师都能真正地把孩子放在第一位,让每个孩子充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活动如果能请当医生的家长来配合上课效果肯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