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第二章 数列 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5(2021年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梅州市高中数学第二章数列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新人教A 版必修5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广东省梅州市高中数学第二章数列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5)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广东省梅州市高中数学第二章数列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5的全部内容。
§2。
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其获取思路;会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与前n项和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和公式的运用,使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规律,初步形成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通过公式推导的过程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灵活性与广阔性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展现数学中的对称美。
●教学重点
等差数列n项和公式的理解、推导及应
●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等差数列前n项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有关问题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小故事”:
高斯是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高斯十岁时,有一次老师出了一道题目,老师说: “现在给大家出道题目:
1+2+…100=?”
过了两分钟,正当大家在:1+2=3;3+3=6;4+6=10…算得不亦乐乎时,高斯站起来回答说:“1+2+3+…+100=5050。
教师问:“你是如何算出答案的?
高斯回答说:因为1+100=101;
2+99=101;…50+51=101,所以
101×50=5050”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1)作为数学王子的高斯从小就善于观察,敢于思考,所以他能从一些简单的事物中发现和
寻找出某些规律性的东西。
(2)该故事还告诉我们求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一种很重要的思想方法,这就是下面我们要介绍的“倒序相加”法。
Ⅱ。
讲授新课
1.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1:2)(1n n a a n
S +=
证明: n n n a a a a a S +++++=-1321 ①
1221a a a a a S n n n n +++++=-- ②
①+②:)()()()(223121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S ++++++++=--
∵ =+=+=+--23121n n n a a a a a a
∴)(21n n a a n S += 由此得:2)
(1n n a a n S +=
从而我们可以验证高斯十岁时计算上述问题的正确性
2.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2:2)1(1d
n n
na S n -+=
用上述公式要求n S 必须具备三个条件:n a a n ,,1
但d n a a n )1(1-+= 代入公式1即得: 2)1(1d
n n na S n -
+=
此公式要求n S 必须已知三个条件:d a n ,,1 (有时比较有用)
[范例讲解]
课本P43-44的例1、例2、例3
由例3得与n a 之间的关系:
由n S 的定义可知,当n=1时,1S =1a ;当n ≥2时,n a =n S -1-n S ,
即n a =⎩⎨⎧≥-=-)
2()
1(11n S S n S n n .
Ⅲ.课堂练习
课本P45练习1、2、3、4
Ⅳ.课时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1:2)
(1n n a a n S +=
2。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2:2)1(1d
n n na S n -+=
Ⅴ.课后作业
课本P46习题[A 组]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