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经济信息
416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探讨
陶建华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摘要:在推动国家经济建设的过程之中,社会公共事业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公共事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实现了较大的变化,为了真正的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紧密对接,我国许多高校在建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过程之中,主动将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相结合,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策略和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
对此,本文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依据,对该专业的建设情况进行相应的探讨,以期为实现该专业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
中途分类号:F208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09-0416-01
一、引言
作为一种管理类学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
在内容和形式上产生了一定的改观,我国有一部分高校已经开设了这一专业,通过这种形式来推动公共事业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提升,为这一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如何推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工作的大力落实是高校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所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1.专业特色不够明显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属于一个比较新颖的学科,我国高校在扩招及落实素质教育实践的过程之中积极地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同时教学的热情非常高,但是因为该专业所涉及的内容和形式相对比较复杂,并且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差异较大,因此在开设的专业以及教学教育管理实践时存在诸多的问题和挑战。
其次,极少有学校的管理者能够了解该专业教学的核心内容,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也难以走向不同的工作岗位,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在于学校没有体现该专业教学的特点和优势,老师和学生都难以了解专业的具体内容,学生的理论学习与老师的教学存在较为明显的独立性,无法实现教学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紧密对接。
2.课程设置比较散乱
在建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之前学校必须要结合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设置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但是大部分高校存在理念上的错误认知,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之中直接以教学部门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忽略了设计内容和形式的深入分析和解读,无法体现设计的规范性和针对性,现有的专业课程设置散乱性和随意性相对比较明显,最终导致大量的教学资源被浪费,学生的学习能力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
3.招生规模太大
公共事业管理与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但是高校在培养这一专业人才的过程之中,没有结合时代发展的具体条件对不同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进行相应的分析,该管理体制与人才需求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脱节现象,有一部分高校过于夸大社会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同时在实践运作的过程之中非盲目乐观,忽略了对学生就业前景的分析和深入的预测。
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策略
针对上文中所提出的各类不足,我国高校在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过程之中必须要了解这一学科领域的未来发展空间,结合问题产生的实质情况,将师资力量的提升、课程的合理设置与专业的科学定位相结合,不断促进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
1.突出专业特色,明确专业定位
专业定位是整个教学实践活动的基础环节,这一环节工作的大力重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老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素质及知识结构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加强与社会保障部门以及政府国家机关之间的合作和互动,了解社会对这一专
业人才培养的实质需求,明确专业定位的未来发展方向,积极的体现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级的专门人才。
其次,学校需要以目前的教学现状为主体,结合自身的优势学科为学生提供更多专业选择的方向,教学资源与环境管理知识都是学生在自主实践和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参照,老师需要选择不同的专业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建设项目,在不同的专业之中体现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充分的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2.合理设置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各种教学内容和形式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在推动文化事业管理专业建设工作实践的过程之中,学校首先需要了解学科体系建设的合理要求,明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应用的具体情况,以体现整个课程体系的整体性和一致性为切入点,积极的结合公共事业管理的核心要求促进不同课程的游戏配置,尽量避免专业教学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首先,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之中老师需要注重微观课程与宏观课程的合理结合,微观课程必须要以简单精炼的内容为主,宏观课程则需要侧重于各类课程体系的分析,主动将不同形式的方法训练与课时训练融入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之中,合理调整目前的课程体系,将一些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实践相联系。
其次,学校和老师需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原则和教学目的,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升级,充分的体现整体功能。
最后,学校需要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和探究,保障其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将个人所学习的理论应用于社会生活实践之中,实现个人的综合实践动手能力。
3.建设师资队伍
专业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学校需要以基础指导课程设置为主体,通过师资队伍的高校建设来促进学科教学工作的大力落实,其次,学校需要将人才引进与师资力量的提升相结合,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为教师提供实习和深造的机会,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保证教师能够在与学生进行互动的过程之中真正的将有用、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学生。
四、结语
我国高校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以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为依据,明确这一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体现专业教学的特色和优势,促进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保证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学习条件之下掌握该专业学习的技巧和精髓。
参考文献:
[1]王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探讨[J].管理观察,2005(9):44-45.[2]谢舜,蒋永甫,胡玉兰.基于专业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专业建设的探讨——以广西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例[J].高教论坛,2012(6):51-55.
作者简介:陶建华(1982-),女,陕西咸阳人,副教授,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主要从事公共事业管理研究。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