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练习(附答案)《生活中的透镜》(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课后提升
第5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
一、单选题
1.修理精密仪器的工人往往会在眼睛上嵌一个带镜头的筒,以便于更仔细地观察零件,这里的镜头应该是一个()
A.凹面镜B.凸面镜C.凹透镜D.凸透镜
2.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白纸上呈现一光斑,此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2cm,若凸透镜靠近白纸,看到光斑的大小和亮度的变化情况是()
A.光斑一直变大,亮度越来越暗
B.光斑一直变小,亮度越来越暗
C.光斑先变小后变大,亮度先变亮后变暗
D.光斑一直变大,亮度越来越亮
3.下列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平面镜成像
B.小孔成像
C.利用放大镜看书
D.看水中筷子变弯
4.在透明玻璃杯的杯底放一枚硬币,然后倒入一些水.把杯子端到眼睛的高度,再慢慢下移.当杯子下移到某一位置时,如图所示,可以看到大、小两枚硬币.以下对这一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大、小硬币”都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小硬币”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大硬币”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人眼看到的“大、小硬币”均为硬币所成的虚像
D.人眼看到“大硬币”的原理类似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5.对下列图示中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图乙中,人佩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图丙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D.图丁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
6.蝴蝶研究专家章丽晖在茅山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风蝶,他先用相机拍摄了蝴蝶休憩的照片甲,为了拍摄照片乙,应()
A.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B.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C.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D.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7.下列光现象的成因与镜中花成因相同的是()
A.水面“折枝”
B.手影
C.露珠下叶脉看起来变粗
D.拱桥倒影
8.如图为广州航拍照片——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我国最大和设施最先进的体育场馆之一,在航空摄影时,照相机的胶片上所成的像是()
A.正立、缩小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9.下列光学仪器中得到的实像比物体大的是
A.照相机B.投影仪C.放大镜D.平面镜
10.使用下列光学仪器或器材,其目的是使物体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
A.放大镜B.照相机C.幻灯机D.平面镜
11.2017年11月,深圳北站也终于迎来“刷脸进站”消息,新增设置了16台自助核验闸机,
一名客可以在35秒内成功刷验进站,效率比人工核验更高,每台自助验证机上都安装了一个摄像机,当旅客进入“人脸识别区”,大概0.5m处时,摄像机就可以对其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由此判断,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
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是0.5m B.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是0.1m
C.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是0.5m 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是0.1m
12.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像是来自物体的光通过镜子后会聚而成的
B.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
C.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实像
D.平面镜不能成虚像
13.幻灯片上的小旗形状如图所示。

根据幻灯机成像原理,在屏幕上的小旗形状应为()14.赛赛有两个直径都为d的透镜,为辨别两透镜的种类,分别将它们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下方,在纸上分别得到大小不同的甲、乙两个光斑透镜与光斑的大小如图所示(d1<d<d2)。

则根据这两个光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形成甲光斑的可能是凸透镜,形成乙光斑的一定是凹透镜
B.形成甲光斑的可能是凹透镜,形成乙光斑的一定是凹透镜
C.形成甲光斑的一定是凹透镜,形成乙光斑的可能是凸透镜
D.形成甲光斑的一定是凸透镜,形成乙光斑的可能是凸透镜
15.科学家在日光下用放大镜观察一小块金刚石晶体时,金刚石突然“消失”.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大镜是凹透镜
B.金刚石消失前,通过透镜看到金刚石缩小正立的虚像
C.以上事实说明金刚石与石墨一样,熔沸点都很低
D.太阳光被放大镜聚焦到金刚石上时,金刚石刚好位于距放大镜的光心的一倍焦距处16.如图所示,把人参泡在酒中,通过酒瓶看见的是人参的放大虚像,这时的瓶和酒相当于一个()
A.凸透镜B.凹透镜
C.凸面镜D.凹面镜
17.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既可以用光屏承接,也可以用眼睛看到
B.虚像是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既不可以用光屏承接,眼睛也无法看到
C.实像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虚像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18.如图所示,使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时,成缩小的实像。

下列仪器成像特点与此相同的是()
A.放大镜B.照相机
C.投影仪D.平面镜
19.“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的“手影”,剧院放映的“电影”,湖岸景色在
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留下美好记忆的照片“摄影”等,下列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B.摄影──光的反射
C.电影──凸透镜成像D.倒影──平面镜成像
20.张凤家的防盗门上有一个“猫眼”,他在屋内能看到屋外人的正立缩小的像,而屋外面的人却看不清屋内的小明的家人,“猫眼”应该相当于一个()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组合
D.凸面镜和凹面镜的组合
二、填空题
21.如图所示是由着陆器全景相机拍摄的人类有史以来最高清的月面照片,全景相机的镜头相当于____镜,成____像。

22.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图所示,其正面呈圆弧形,这样就可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____,使我们能看到水银柱放大后的____像。

23.如图所示,纸筒A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照相机模型.为了在A端看到清晰的像,要调整A、B间的距离,这时应把(填“A”或“B”)端朝向明亮的室外,否则看不清楚.这时半透明纸上的物体的像应是缩小的、(填“倒立”或“正立”)的(填“实”或“虚”)像.24.小丑鱼颜色艳丽、体型较小,因此水族馆常将它放入球形鱼缸中以便观赏(如图所示),球形鱼缸起到了镜的作用,我们看到的小丑鱼是它通过球形鱼缸形成的正立、放大的(填“实像”或“虚像”).
25.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是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__
透镜,它的成像与(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所成的是(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26.为了避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交叉感染,全国首个测温5G警用巡逻机器人在广州黄埔诞生。

这款测温5G警用巡逻机器人有5个高清摄像头,可实现全景无死角巡逻。

机器人上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透镜,它的成像原理和我们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

27.如图所示是幻灯机的工作原理图,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透镜,用强光照射幻灯片,幻灯片上的画面在屏幕上形成立、放大的(填“实”或“虚”)像.为了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填“正着”或“倒着”)插入支架上.
28.如图所示,手表的表蒙子上靠近旋钮处有一个透明的玻璃“凸起”,透过它可以看到一个较大的日历数字,那么这个玻璃“凸起”相当于一个镜,透过它看到的实际上是日历数字的立的(选填“实”或“虚”)像。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5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参考答
案)
二、填空题
21.凸透倒立、缩小的实
22.放大镜(凸透镜)虚
23.B 倒立实
24.凸透实像
25.凸照相机缩小
26.凸照相机
27.凸倒实倒着
28.凸透正虚
学业评价,基础部分
1.如图所示,一包方便面(约100g)的重力约为_________N。

2.一装备总质量为90kg,此装备在地面附近受到的重力是__________(g=10N/kg),当装备到达月球后,月球上的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地球的1/6,装备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与在地球表面上所受重力相比__________,质量与在地球相比__________。

(以上两空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扔在空中的石块,它受到力的作用(空气阻碍作用不计),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4.如图所示的游戏情境,小孩将毽子向上踢出,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在____
力的作用下,毽子会落向地面。

5.以下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空中飞翔的小鸟不受重力的作用B.重力的方向总是向下C.地球表面附近某一位置的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D.中学生所受重力约为50N
6.重为3N的贡柑,从树上落下的过程中,受到重力的作用. 对于贡柑所受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大于3N,方向竖直向下B.小于3N,方向竖直向下
C.等于3N,方向竖直向上D.等于3N,方向竖直向下
7.下列关于“g=9.8N/kg”所表示的物理意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kg物体的质量是9.8N
B.1kg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C.重lkg物体的质量是9.8N
D.9.8kg的物体重1N
8.假如没有重力,下列猜想正确的是()
A树叶随风摇摆 B物体不会下落
C杯子中的水会轻易倒出来 D举起很重的物体不容易。

拓展部分
9.图是描述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释放手中石块的四个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石块下落的路径,对石块下落路径的描述最接近实际的示意图是()
10.请画出中铅球在空中和落到地面时受到重力的示意图。

11.重为20N的木箱静止在斜面上,请在图中作出木箱受到重力的示意图
12.如图所示,将木箱推上斜面。

画出木箱受到的重力和木箱对斜面的压力。

13.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请你发挥想象力,想一想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发生什么现象?请举出两个合适的场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计算题:⑴一个鸡蛋的质量为50g,它受到的重力是多少?⑵小明受到的重力为588N,他的质量是多少?
15.一盒小铁丸的重量为25N,假如一粒铁丸的质量是0.025kg,那么一盒小铁丸有多少粒?(g=10N/kg)
第二套测量平均速度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下列图象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1)与(3)B.(2)与(4)C.(2)与(3)D.(1)与(4)2.近来共享电动汽车成为人们低碳出行的交通工具,某共享汽车30min行驶20km,则该车的平均速度为
A.40km/h B.1.5km/min C.15m/s D.40m/s
3.某同学利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12.45cm、12.46cm、12.45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A.12.46cm B.12.453cm C.12.5cm D.12.45cm
4.一个人骑自行车前进,开始以2m/s的速度匀速走了40m,然后又以5m/s 的速度匀速走了10s ,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3m/s B.7m/s C.3.5m/s D.2.5m/s
5.在平直的公路上,小明坐在车上用电子手表的秒表功能测出了汽车连续通过5根电线杆的时间为10s,相邻电线杆的距离为50米,则汽车的平均速度约为
A.90km/h B.70km/h C.50km/h D.40km/h
6.、是同一直线上相距米的两点,甲从点、乙从点同时沿直线相向而行,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详解图象可知()
A.乙到达点时,甲离点米
B.经过秒,甲、乙相距米
C.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D.甲到达点时,乙离点米
7.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过程中,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0 km/h,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60 km/h.则在全程内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A.35 km/h B.40 km/h C.45 km/h D.50 km/h
8.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若路程s1段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段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段的平均速度为v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车沿斜面从顶端到底端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B .要测得小车通过路程s 3的时间t 3, 可以使小车从B 点由静止释放并开始计时,到达
C 点时停止计时
C .可以用12
32
v v v +=
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 D .要测得小车通过路程s 2的时间t 2, 可以将小车从A 点由静止释放并开始计时,车头到
达B 点时停止计时
9. 百米运动员起跑后,6s 末的速度为9.3m/s ,10s 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12m/s ,他跑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 .12.2m/s
B .11.8m/s
C .10m/s
D .10.2m/s
10.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警察走过来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60千米每小时!”这位女士反驳说:“不可能的!我才开了7分钟, 还不到一个小时,怎么可能走了60千米呢?”从以上对话可知,这位女士没有理解下面哪个科学概念 A .速度
B .时间
C .路程
D .质量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是一个小球从A 点沿直线运动到F 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 闪拍一次。

详解照片可知:小球从A 点到F 点做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小球从A 点到F 点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m/s 。

12.观察甲图可知汽车做____直线运动;观察苹果下落时的频闪照片(乙图),可知苹果做____直线运动.
13.科技小组要完成测水滴速度的实验。

水滴下落过程如图所示,用表测出水滴通过AB 和
BC 所用时间均为0.1s 。

水滴由A 位置下落到C 位置运动的距离是 __________ cm ,则这个过
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___m/s ,该水滴下落过程是 __________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14.放学了,某同学在离校回家的路上,运用所学到的物理知识估测出他在前一半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2m/s,后一半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3m/s。

那么,请你帮他计算一下,该同学在回家的全程中的平均速度应为_____m/s。

15.小明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若秒表每格为1s(实验中指针没有转过1圈),则该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 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16.小明在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时,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滚到C点,并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的整个运动过程是_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m/s。

17.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质的运动。

如图,记录了小球每隔0.01s的不同位置,小球由左运动到右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18.中考体育测试中,小雨同学“50 m跑”的成绩是8 s,则他跑50 m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19.小明在进行1 500 m长跑,当他跑到440 m的路程时,计时员的停表示数如图所示,此时小明跑了s,平均速度是m/s,如果按此速度跑完全程需用s的时间。

20.一辆汽车在水平的公路上行驶,前半程的以2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后半程以30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则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km/h。

三、实验题
21.(2021·厦门质检)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路程s(m) 时间t(s) ?
AB段
BC段
AC段
(1)实验中,应使斜面保持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坡度,以减小测量____(填物理量名词)的误差。

(2)实验中,对于如何获取下半程s BC的平均速度v BC,下列方法最好的是(C)
A.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B到C所用的时间t BC与路程s BC,计算得到v BC
B.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经过B点开始计时,到达C点后测得时间t BC,再测量路程s BC,计算得到v BC
C.不测量,利用已有数据求得t BC=t AC-t AB,s BC=s AC-s AB,再计算得到v BC
(3)如表,根据实验探究目的设计实验表格,“?”一栏里应填写的内容是___ _。

22.在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斜面长1.2 m,用来计时的停表每格表示1 s.小车沿斜面从顶端滑到底端,停表指针如图(指针转动未超过一周).小车经过前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小车从顶端到达底端所用时间是______s,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cm/s.
四、计算题
23.在如图所示的十字路口处,有一辆长10m、宽2.2m的客车,以10m/s的速度正常匀速行驶在马路中间,当它与斑马线的中点B相距60m时,马路边上的小王同学正好在斑马线中间A点出发沿AB穿过马路,A、B间的距离为8m,问:小王同学运动的速度为多少才能安全过马路?(提示:①人刚穿过时汽车再过线②车刚穿过时人再穿过)
24.东海大桥始于上海,总长达33km.一辆汽车匀速通过大桥的时间约为0.5h,则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如果汽车的速度为50km/h,则通过大桥的时间要用多少小时?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参考
答案)
11.变速0.125
12.匀速,变速
13.20.00 1 变速
14.2.4
15.0.2 小于
16.变速0.11
17.0.8
18.6.25
19.4.110 4 375
20.24
三、实验题
21.较小时间速度v(m/s)
22.小于 5 24
四、计算题
23.(1)1.14m/s (2)能
24.(1)66km/h;(2)0.66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