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公考不能成为权势者作弊高发区.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公考不能成为权势者
作弊高发区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公考不能成为权势者作弊高发区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招聘是为国取士,不容马虎,更不容巧取豪夺。
斩断来自方方面面的攫取之手并非没有办法,重要的是下决心去做,并且坚持到底。
7月31日,有网友发帖举报,广东中山市某局纪委书记利用职权,为参加公务员省考的儿子更改考试成绩,使其入围面试,并最终以总成绩第一考取了公务员。
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日前确认,该考生考试成绩更改情况属实,决定取消其公务员录用资格。
目前,该市纪委已介入调查。
以往,我们读到过一些地方在公务员或事业单位招考中的萝卜招聘新闻,招考单位指向性明确地设置了种种入门条件,以保证跟某位重要人物有关系的考生一举命中职位。
我们也曾看到过有些官员给儿子保驾护航,把身体健康的其他考生打成体检不合格分子,从而在入职竞争中占得上风。
现在,一种更加高智商的作弊方式出现了,神通广大的母亲打通关节,更改了儿子在公务员考试中的笔试成绩,第六名一眨眼变成第一名,填补了唯一的岗位空缺。
细想起来,萝卜招聘形迹外露,作弊者得在岗位前加好多定语,才能保证点对点地击中目标人选。
这样做是能断了他人的念想,可是也很容易让有心人按图索骥,发现其中的猫腻。
到目前为止,萝卜招聘被曝光的案例最多,足见其风险不小。
而
在体检或其他程序上陷害对手,技术含量也很高,凭借着不对等的信息优势,按说胜算很大。
可是作弊者忘了,被陷害的人往往会有惊人的反弹。
一个小伙子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接受子虚乌有的贫血结论,并拱手让出本该属于自己的职位的。
在受害者的坚决申诉下,假的报告终究会露出马脚,害人者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而改分数这招却是一条绝户计,一般人只关心自己分数,通常不会关心别人的成绩,见到分数更高的竞争者,只能甘拜下风。
怪只怪这位纪委书记只是把市里网页上的分数改了,而没把省里考试网上的成绩一并做了手脚,以致功亏一篑。
各地的招聘弊案,多跟权势者有关。
这种现象的出现,跟中国社会形态的发展变化,以及官员和其子女的年龄结构有关系。
经过30年的开放和发展,社会各阶层已经各归其位、稳定而少流动。
利益交换原则和人情社会的传统相结合,使中国人在工作和办事的过程中,总是要产生隐性的推动成本,即使是走些正当的程序,似乎也少不了利益的润滑。
在这套潜在的社会运行体系中,官员居于链条的上游,容易通过权钱或者人情交换获利。
而在子女就业这件人生大事上,这一规律同样在发挥作用。
今年是2012年,年龄最大的90后已22岁,正是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年龄。
而他们的父辈,正是年富力强的社会中坚人群。
也就是说,正值当打之年的官员的子侄辈,已经和正在源源不断地走出校门,走向社会。
在激烈的竞争中,某些不知自重的官员为了照顾晚辈,污染了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招聘的水源。
而如果这样的官员多了,权势者侵蚀公考的事件恐将进入高发期。
从各地此起彼伏的作弊个案来看,这种担心绝非杞人忧天。
要想封堵公考作弊,办法有一正一反两个:一是推进招考
透明化,所有环节都在阳光下运行,公众举报有门,媒体监督有路,让作奸犯科者找不到下手的暗角。
二是加大惩处力度,推动公考作弊入刑,让作弊成本高得没人愿意承受。
那些泄露考题、更改分数、修改别人体检报告者,可能已经触犯《刑法》的相关规定,即使没有达到违法犯罪的程度,也必须给予其党纪和政纪的处分。
调查显示,当公务员是年轻人首选的就业方向,而进事业单位也很热门。
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招聘是为国取士,不容马虎,更不容巧取豪夺。
斩断来自方方面面的攫取之手并非没有办法,重要的是下决心去做,并且坚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