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小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闭村庄 道义 集体 受限制 明确 well- 多线关系 经济 mural collective 清晰 clear restrictions on defined multistranded economy responsibility landownership concept relations approach 开放村庄 政治 不限制 few or 个体 契约关系 no restrictions 经济 political 模糊 模糊 individual contractual economy on landindistinct imprecise responsibility relations approach ownership
村庄共同体
1、a.道义经济强调规范的重要性,并且这种规范和保护者—被保护者关 系是固定的并且由文化所决定 b.作者认为规范是可塑的,重组,转移符合权力和个人之间的战略互 动的考虑 2、a道义经济学很少谈到如何评估需求 b.但是如果要由村帮助“贫困”的村民,或有影响力的人要帮助那些 有需要的人,那么它对需求进行排序以分配保险或援助是十分必要的。 c.一个规范不能简单的确定行动,从而导致村中的福利机构有一种内 在的不确定性。 结果,农民将偏向于个人投资未来的福利(通过孩子和储蓄)而不是 自动投资或依靠村庄未来的互惠和保险。 3、这两个维度的生存危机(短期长期生存和长期投资)使村庄内部交 换和援助的问题变得复杂。
“安全第一”“规避风险”原则——靠近安全线(danger line) 1.农民厌恶风险,他们将重点放在避免灾难,并不是预期利润最大化。 2. 安全重要性体现在令农民们满意的税收和地租制度上。 3. 对经济作物避而远之和生产和销售那些有保证的作物。经济作物比粮 食作物有更大的市场预期收入,但通常更有可能低于危险线。(p8.p3-p4)
篇章结构
从前资本主义转向资本主义
封闭村庄
殖民主义、市场扩大化、中心城邦
开放村庄
二元范畴 生存理性 道义经济 经济理性
安全第一 集体主义
主客互惠
投资风险
个人主义 动态博弈
政治经济
总述
本书讲述了小农社会 下殖民主义、市场扩大化、 中心城邦形成的影响。以 越南在前殖民地时期、殖 民地时期和早期工业革命 时期的小农社会为研究对 象。在介绍讨论道义经济 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 出了一种替代的研究方 法——政治经济学研究方 法。(p1.p1)
作者:波普金( S.Popkin) 出版社: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出版年份 :1979年 出版地 :California, USA 内容简介:波普金发展了理性农民行 为模型,并展示了乡村生活形态如何 形成了农民自利的行为模式。在乡村 社区与特殊的农民道德模式相比,这 种农民行为的政治经济学模式能从根 本上保证个人利益的落实。
资本主义社会的机构的特点: 1.个人可以为了获利而牺牲他人性命; 2. 增加不平等和社会分层,没有保险和保护的传统体制。资本主义 将剩余土地、劳动力和财富转化为商品。(p7.p2)
基本假设
“有些地区农村人口的境况,就像一个人长久地站在齐脖深的河水中,只要 涌来一阵细浪,就会陷入灭顶之灾。” ——斯科特《 农民的道义经济学: 东 南亚的反叛与生存》
总结
道义经济
政治经济
基本假设
1、关注视角 个人决策行为和村庄角色的扩大化,与道义经济不同个体采用 投资逻辑的行为选择 2、理论基础的作用 a.个人决策理论可以发展一种农民制度的诠释性解释 b.同时也可以解释一些个体行为(为什么人们遵从一些规范却 反对另一些) 3、产生的结果: 是一些村庄内规范的问题浮现出来(什么是强制性的规范?在 什么条件下个体会曲解和打破规范? 这些规范、规程和规则从何而 来?)
道义经济
小农的反抗行为常常与国家重建、农业的商品化、以及殖民主义相伴而 生。道义经济学家将反抗行为与由于上述变化导致的小农生存权、安全、及 福利的丧失联系起来。(p5.p3) 对农民暴力的解释:“防御性反应”“绝望的努力以保持被侵犯的传统” (p7.p3) 1. 恢复前资本主义组织结构。主要的亚家庭组织——保护者和被保护者 之间关系的变化导致了福利变化。(p5.p3) 2. 小农是反市场的,更愿选择共同财产而不是私有财产,不喜欢买卖行 为;小农与地主建立了契约型的单线联系,被迫进入市场,福利受到损害。 (p6) 3. 在资本主义以前设置的社会关系都不约而同地“道德” ,只要资本主 义制度的引入,道德社会在极端情况下毁坏——金钱关系的侵入。(p6.p3)
总述
1.艾瑞克· 沃尔夫(Eric Wolf) 人类学家,代表作:《二十世纪的农民战争》 2.詹姆斯.斯科特(James Scott) 代表作:《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 3.米格代尔(Joel Migdal) 代表作: 《国家权力和社会力量:在第三世界中的支配和转型》(p4.p3)
1.塞缪尔.波普金(Samuel Popkin) 代表作: 《理性小农:越南农业社会的政治经济》 2.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 Schultz) 代表作: 《重新调整农业政策》(1943)、《不稳定经济条件下的农业》 (1945)、《农业生产和福利》(1949)和《农业的经济组织》
总述
光谱的两极——
篇章结构开放村庄封闭村庄殖民主义市场扩大化中心城邦从前资本主义转向资本主义道义经济政治经济生存理性经济理性安全第一投资风险集体主义个人主义主客互惠动态博弈二元范畴总述本书讲述了小农社会下殖民主义市场扩大化中心城邦形成的影响
理性小农
S.Popkin
The rational peasant
《理性的小农》 《The Rational Peasant 》
如何定义最低生活水平(subsistence level)?村内资源是如何分配 的?它是如何确定今年谁收成不好?如何共享工作?当有对资源短缺和 劳动分配,如何决定将放弃个人土地而为别人务农?什么是贫困的标准? “懒惰”行为是如何被区分出来的呢?需求是如何划分层级的?……(p16)
提出新的解决模型。维护比建立更加困难,主要是因为个人和团体 的利益,应更多的关注那些有关农民个人增益之间的冲突。作者关注村 庄的动态变化,挑战或修改道义经济学家有关市场和非市场机构结论, 前资本主义村庄的生存质量担保,以及有关个人和团体利益之间的关系。 (p17.p1-p3)
总述
作者认为,道义经济学家所声称的前提是不受支持或不被考量的,而 他们对农民机构的研究也是没有基础的。 作者认为农民仍然在奋力抗争,通过长期的或者短期的公共的和私人 的投资,不仅仅是为了保护,而是为了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准。他们的投资 逻辑不仅适用于市场交换机制也适用于非市场交换机制。为了表明农民之 间的交换是受到个体和集体之间利益冲突的塑造和约束的,作者将演示, 村庄最好是视为公司,而不是公社,而与农民具有多条关系的庇护者最 好被视为资本控制者,而不是家长式统治者。(p3-p4)
如果一个农民把他所有的土地进行市场 化生产,而不是将所得的一部分留给自 己的家庭。在邻居眼中他们将被视为 “疯子”。(p9.p2)——詹姆斯· 斯科特
“糊口生计保证了成员能够在人类大 家庭拥有一席之地,农民不需要市场, 因为他们能够自给自足。”(p10.p2) ——卡尔.波拉尼
安全第一
村庄是前资本主义社会为农民提供安全的重要机构。 1.典型运作:确保一个的居民“最低收入”,均衡其成员的生活机会和 生活风险。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合理组织使其成员被暴露在风险下的几率降到 最低。(p10.p3) 2.社会控制和互惠的表达构造了日常行为的模式。确保最贫困的村民可 以向富裕的村民提出要求。 3.公共管理:村庄限制并控制农民之间的财富差异,通过对富裕村民施 压,让他们将任何盈余交给集体——再分配的机制。反对财富发展差异过大, 对最富有的剩余财富进行重新分配或集体消耗。(对富人) (p12.p2) 4.阻碍创新反映了对穷人的关心——遵守生存伦理。共同承担风险保险要 求,村庄拒绝某些成员引进一些进步思想,因为这将对最穷的人产生不利的 影响。(对穷人)(p12.p3)
总述
道义经济学关注点是经济和社会组织的关系。它对市场和其他经济组 织的重要性给予重视。假定与现代资本主义的社会控制和组织相比,早期 的组织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安排和机构相比,算计执政行为(calculus governing behavior)可以在农民福利方面导致更多的道德结果。 前资本主义时期的村庄被视为某种特殊民族或文化的产物。在越南的 转变中,人们认为村庄是一种结合了儒家文化和越南道德的独特的地方形 式。革命的爆发是因为殖民法令剥夺了村庄一度拥有的优良品质和美德。 一种因缺乏其他选择而存在的生活方式被称赞为是美德。 食不果腹的小农被想象为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只是为了生存而与父 亲生活在一起子女们被称赞为孝顺。缺乏改变的动力成了维护传统方式的 卫道士和阻碍革新的阻力。(p3.p1.10)隐藏起财富的富人被认为是朴素有节 制的。不知为何,那些在一个时代下被视为是必需或压迫的,在下一个时 代就被解释为传统价值观。(p2-p3)
背景介绍
总述
概念界定
peasant----farmer 1.Farmer:农民是个职业概念。 2.Peasant:代表一种低下的身份或出身。 195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管理 条例》正式实施以后,我国形成了农村户口 和城市户口“二元结构”的户籍管理体制。
二元范畴
斯宾赛的“军事社会” 与“工业社会” ; 迪尔凯姆的“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 腾尼斯的“共同体” 与 “社会”; 费孝通的“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
投资和赌博
1.概述 a.道义经济学家假设农民在评估经济策略是回避风险的,相 比于会有高回报但是在产出时会有很高的风险的策略他们更倾向 于虽然比较低但是有稳定回报的策略。 b.政治经济不这样认为,农民贫穷和反对风险并不意味着他 们不进行投资行为。 c.投资行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即在种植周期和生命周 期进行投资对晚年投资处于高优先级 在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进 行投资即是在家庭物品投资或者是向村庄的保险和福利计划投资) 2、具体阐述:孩子也是一项投资 a.通过爪哇、赞比亚和泰国的例子说明将孩子视与晚年保险 和财富联系在一起。 b.孩子这种长期投资与家庭土地、工具、牲畜的短期投资也 会产生冲突,(例子:早年,欧洲父母经常杀婴而不是变卖财产, 因为孩子可以很容易的被牛、工具或土地替代。确实,因为杀婴 是一个有意识控制性别的工具使得他们比避孕和流产更受到偏 爱。)
总述
对立观点1.p2) 边界 boundaries 缴税责任 between the payment of village and taxes the outside world 土地权限 landownership 村民权 与地主关系 village landlord citizenship
村庄共同体
庇护-依附关系:地位较高的庇护者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资源向 地位较低的个人或群体施以恩惠或利益,被庇护者则向庇护者回报 以支持、忠诚或服务,从而形成较为稳定的互惠关系。(p13.2)
提供利益、权力
给予生存保障
普通农民 被保护者
农民精英 保护者
“家长式”道德经济,基础是公平公正(p14.p3)
什么是公平的剥削?为何引发叛乱? 生存最低需求受到侵犯,道德义愤和叛乱接踵而至; “农民的准则是所剩下产品的是否能够维持他的基本需求。”农民造反 行为是为了恢复生存底线和公平原则; 没有短期的生存危机,那么农民将不会从事在反抗活动。(15.p1)
庇护依附关系
他们在分析危险线、生存威胁、经济变发展都使用了全新的视角。 许多农民的社会规范和程序内嵌在生存伦理之中,提出了村庄作为一个 仪式和文化单位,同时保障了农民经济生活权利和资源。研究了农民安 全原则和庇护交换原则。(p15-p3)
投资和赌博
3、两种危机 a.通过农民的投资需要,我们可以识别出两种生存危机,长期危 机和短期危机 b.道义经济学家认为人们面对生存危机所以产生反抗 c.但事实相反,即使面临着一个严重的短期生存危机,一些群体 或阶层也不反抗。然而,会在一个更小的短期危机反抗,甚至反抗 时,没有短期危机,以确保更好的长期维持生计。 4、农民不是天然的规避风险者 单纯安全第一假设以及谨慎规避风险需要讨论。 a.农民有时会进行高风险的投资或赌博; b.一个人在一个经济阶层上将会用剩余资金进行一个希望自己的 上到更高阶层赌博; c.一个微小的损失不会威胁到他的阶层,一个人将会将这些资金 赌在一个可以升迁的机会上。 当一个位置是可以防止损失时,或者成功时能显着地提高自己 的位置时,农民往往是愿意去赌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