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西医结合方式对急慢性胆囊炎治疗效果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藏西医结合方式对急慢性胆囊炎治疗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0-03-20T07:08:26.97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0年第1期作者:次多
[导读] 胆囊炎是一种具备较高发病率的消化系统疾病,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及生活质量具有严重的不良影响[1]。
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医院 858100
【摘要】目的:讨论在急慢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藏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参照组应用西医常规疗法,观察组基于参照组增加应用藏医疗法。
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诊治有效性。
结果:接受治疗后,相较于参照组,观察组的临床诊治有效性明显提高15.00%(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
结论:在急慢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藏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诊治结局甚佳,对患者临床表征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同时有助于增强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理想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藏西医;急慢性胆囊炎;治疗效果
胆囊炎是一种具备较高发病率的消化系统疾病,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及生活质量具有严重的不良影响[1]。
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放射性的右上腹疼痛,若患者未获得及时、有效的诊治处理,极易引发胆囊穿孔[2]。
本次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治疗措施
1.1一般资料
筛选出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慢性胆囊炎患者80例,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即参照组与观察组,例数均为40例。
参照组男女例数之比为21:19,年龄均数为(53.23±3.23)岁;观察组男女例数之比为22:18,年龄均数为(54.76±3.76)岁。
1.2治疗方法
参照组应用西医常规疗法,即给予患者氨苄青霉素、甲硝唑等药物,将4.0g氨苄青霉素与500ml 10%葡萄糖溶液混合制成混合液,静脉滴注混合液,随后静脉滴注250ml 5%甲硝唑,每日一次。
诊治周期为三个月。
观察组基于参照组增加应用藏医疗法,给予患者藏药八味獐牙菜丸及十一味金色丸,八味獐牙菜丸的组分主要为獐牙草、小皮、广楂、波棱瓜子、节裂角茴香、短管兔耳草、矮丛凤毛菊,十一味金色的组分主要为蔷薇花、去核金诃子、酸藤果、黑冰片、麝香、波棱瓜子、岩精膏、石榴、节裂角茴香、铁棒锤、默古特乌头。
给药方式为口服,给药剂量为0.5g/次。
可依据患者病情的进展情况配上或加减二十五味松石丸与芒觉丸。
诊治周期为三个月。
1.3观察指标
(1)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诊治有效性。
显效:治疗后,患者的相关临床表征彻底性消退,各项指标均表现正常,且不会复发;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相关临床表征呈现明显的改善趋势,各项指标均表现正常,且不会复发;无效:治疗后,患者的相关临床表征并无明显的改善迹象,甚至趋于严重化。
(2)观察、对比两组生活质量相关指标的评分情况。
生活质量评价标准为生活质量量表SF-36[3],包含健康指数、情感得分、社会指数、生活满意度等项目。
各项目的分值区间均为0-100,生活质量的良好度与分值呈正相关关系。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20.0统计分析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的临床诊治有效性对照
参照组中显效、有效、无效对应的例数为17例、15例、8例,对应的占比分别为42.50%、37.50%、20.00%,即临床诊治有效性为80.00%;观察组中显效、有效、无效对应的例数为21例、17例、2例,对应的占比分别为52.50%、42.50%、5.00%,即临床诊治有效性为95.00%。
可见,接受诊治后,较之参照组,观察组的临床诊治有效性明显超出15.00%(P<0.05)。
2.2 两组生活质量相关指标的评分情况对照
参照组的健康指数、情感得分、社会指数、生活满意度评分分别为(74.92±6.45)、(72.24±6.23)、(78.23±6.34)、
(75.31±7.13),观察组的健康指数、情感得分、社会指数、生活满意度评分分别为(88.42±6.42)、(86.34±6.73)、(89.21±8.02)、
(89.83±6.52)。
由此可见,进行干预后,相较于参照组,观察组的生活满意度、健康指数、社会指数、情感得分等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呈现明显的提高趋势(P<0.05)。
3.讨论
李先生,男,56岁,已婚,患有慢性胆囊炎两年,症状:放射性的右上腹疼痛,胆囊周边存在明显的水肿、组织粘连及渗血等症状。
接受氨苄青霉素、甲硝唑等西医药物以及藏药八味獐牙菜丸及十一味金色丸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
胆囊炎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发病相对迅速,通常胆囊炎患者的胆囊周边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水肿、组织粘连及渗血等症状。
临床上通常将甲硝唑、氨苄青霉素等抗生素作为急慢性胆囊炎的主要治疗药物,上述药物均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镇痛解痉的功效,但难以根治病症,极易复发。
因此,考虑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应用藏医疗法,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在藏医学理论中,给予患者藏药疗法,有助于调节“龙”“赤巴”“培根”三大因素,使其由紊乱状态恢复至平衡状态,治疗过程中应将清热解毒、疏通胆道、改善胆汁循环作为基本原则。
本次研究中,给予患者藏药八味獐牙菜丸及十一味金色丸进行治疗,其中八味獐牙菜丸的组分主要为獐牙草、小皮、广楂、波棱瓜子、节裂角茴香、短管兔耳草、矮丛凤毛菊,十一味金色的组分主要为蔷薇花、去核金诃子、酸藤果、黑冰片、麝香、波棱瓜子、岩精膏、石榴、节裂角茴香、铁棒锤、默古特乌头。
八味獐牙菜丸及十一味金色丸等藏药均具有解毒清痞、化瘀活血、清胆热的功效,与西药疗法协同作用可达到稳定病情的治疗目的,加快患者胆囊功能的恢复进程以及胆囊壁的修复进程,缓解胆汁反流,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发现,在急慢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藏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有助于提升临床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藏医疗法与西药疗法协同作用,取长补短,标本兼治,且不会伴随严重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在急慢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藏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诊治结局甚佳,对患者临床表征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同时有助于增强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理想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静喆,余奎.急、慢性胆囊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7,33(5):838-842.
[2]杨智勇.针刺配合药物对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期镇痛效果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7,36(3):291-294.
[3]权政涛.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疗效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34):35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