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安
任安,西汉时荥阳(今河南荥阳)人。
他之所以能让后世很多人记住,并非他的功业有辉煌,主要是因为司马迁的一篇《报任安书》让他博得大名,当然这并非他和太史公的初衷。
任安小的时候就成了孤儿,生活极端得贫困,替别人推车子到长安,留在长安打算奋斗一下。
本来打算当个小吏,可是根本没有机会。
后来到一个叫武功的小镇上落脚,他觉得这个小地方没有豪强,容易崭露头角,终于找到了一个负责缉盗的差事,自然是努力工作,后来做了亭长(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
大约相当于村长之类的小官)。
镇中的百姓都出去打猎,任安经常帮别人分配打到的猎物,安排分派老人、小孩子和壮丁从事难或易的工作,分配得很公道,大家都很高兴。
后来当了县长。
可是后来因为皇帝巡行出游到他的地面,由于接待问题被免职。
任安并不气馁,他又跑去到卫青那里做家臣,管家让他和田仁去喂咬人的烈马。
田仁偷偷地说:“这个管家不了解我们的才能啊!”任安说:“卫青都不懂得识人,何况他的管家!”有一次卫青让这两个人随他拜访平阳公主,公主家的管家安排他俩和骑奴们在一起吃饭,这两位认为这侮辱了他们,拔刀割席和骑奴们分开坐。
汉武帝下诏书选拔卫青的家臣做郎官。
卫青让赵禹替他选选人。
赵禹把卫青的这一百个家臣集合在一起,选中了任安和田仁。
皇帝让他们俩个互相评价对方。
田仁回答说:“手握鼓槌、立于军门,使部属殊死战斗,我不如任安。
”任安回答说:“决断嫌疑,判断是非,管
理官吏,让老百姓没有抱怨,我比不上田仁。
”皇帝听非常高兴。
就派任安监护北军、田仁监护边塞。
汉武帝太子刘据被迫谋反,当时任安担任北军使者护军,太子把车停在北军的门外,召见他,让他出兵。
他表面应承,接受了太子的符节,实际上进入营帐,关是门不出去。
武帝让为他不帮助太子起事还算不错。
可是曾经受过任安鞭打辱骂的一个部下却上书皇帝,说了他接受了太子的符节,并且亲口表达了希望给我那少有的美好的任务之类的话。
汉武帝大怒,认为任安有二心,是想坐看胜负,看到胜利者就联合,有不忠之心啊!于是乎,就把任安处死了。
《史记》中褚先生发表了一大套月亮圆了就会亏,事物兴盛到了极点就会衰败,人知道进取也要知道退却的大道理。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朋友任安的信。
此信写于武帝太始四年十一月(公元前93年)。
当时任安因太子事下狱。
任安是司马迁的朋友,曾经写信给司马迁,叫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
过了很久,司马迁这个时候给他回了这封信。
也有可能司马迁看老朋友任安恐怕就不行了,再不回信恐怕再也没有机会了。
司马迁不是愿意替朋友说话,只是知道更不于事无补。
早年司马迁就是替李陵说话,而被宫刑,没有人替他说话,也没有借钱给他,汉朝那时实行死刑可以用钱来赎。
不过也人说任安因其在太子刘据造反时采取了“持两端”做法,而将为汉武处死。
在此之前,任安希图以“推贤进士为名,要求时任中书令的司马迁给予帮助。
而司马迁因为自己的处境很难帮他这个忙,
便写了这封报任安书。
不管是那一种情况,在这封传诵千古的文章中,司马迁以他的才情、血泪写出这样的名句: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在这封信中太史公是对专制的血泪控诉。
司马迁用千回百转之笔,表达了自己的光明磊落之志、愤激不平之气和曲肠九回之情。
亦表达自己的无能为力,顺便也介绍自己创作史记的情况。
任安终于还是被汉武帝处死了,不知道他在监狱中看到老朋友司马迁的书信是怎样的百感交集和心如死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