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阶段检测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阶段检测及答案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花苞.(bāo) 娇媚.(mèi) 诱惑.(huò) 彩棱.镜(lèng)
B.睫.毛(jié) 掩饰.(shì) 高邈.(miǎo) 绿茵.茵(yīn)
C.莅.临(lì) 吝.啬(lìn) 干涩.(sè) 淅.淅沥沥(xī)
D.粗犷.(guǎng) 静谧.(mì) 晒.干(shài) 咄.咄逼人(duō)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酝酿懒惰怂恿人声鼎沸
B.竦峙绵延禁锢见异思迁
C.褴褛热忱贮蓄神采奕奕
D.滑稽决别帐篷骇人听闻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错别字很多,用语无伦次
....来评价它是再恰当不过了。

B.老师给我讲了一个耐人寻味
....的成语故事,让我深受启发。

C.友谊是穿越人海,互视对方双眼的默契,是不期而遇
....的缘分。

D.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从太空返回地球的归途是惊心动魄
....的。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杨绛先生学贯中西,著述丰硕,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外。

B.是否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

C.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D.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市很多学校都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的一项是( )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C.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
D.天上乌云密布,似乎要下雨了。

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骤雨一样,;旋风一样,;乱蛙一样,;火花一样,;斗虎一样,。

①是强健的风姿②是飞扬的流苏③是蹦跳的脚步
④是急促的鼓点⑤是闪射的瞳仁
A.④②③⑤① B.③⑤④②① C.④①③②⑤ D.③①④⑤②
7、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__________,__________。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峨眉山月歌》)
(3)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默写《次北固山下》的前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⑤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⑦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思而不学则殆.
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人不知而.不愠|择其善者而.从之
B.公欣然.曰|不以为然.
C.可以为.师矣|为.人谋而不忠乎
D.五十而知.天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3)翻译下列句子。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4)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也会获益匪浅,请另外写出《论语》中你熟悉的一章(不得与选文中的相同),并简要说说对它的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
1、含泪奔跑的少年
在他的记忆里,他从未离开过生养他的大山。

他今年初中毕业了,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城的重点中学。

在城里,他这个年纪还是个孩子,还要在父母面前撒娇。

然而,他俨然是个大人了,就在他初中毕业的这个暑假里,他尝到了冷也尝到了暖。

冷暖过后,他仿佛一夜成人。

父亲在他初中毕业后第一个星期,突遭车祸,留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

肇事司机也在车祸中死亡,父亲的死没有得到任何赔偿。

母亲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走路一瘸一跛的,生活勉强能够自理。

起初,他和母亲商议着辍学,但母亲坚决不同意。

为了下学期的学费,为了以后的生活有个着落,母亲决定带他到县城谋生。

进了城,他才知道,城里人山人海,高楼林立,但这些繁华不属于他们。

沉闷的空气里弥漫着炙热的气流,一阵风袭来,也闻不到熟悉的稻花的香甜。

母亲在城市边缘,租了间铁皮房,用木板搭了张床,然后找两块红砖架个小铁锅,算
是在城里落下了脚。

母亲从工厂找到店铺,从店铺找到垃圾收购站,可没有人愿意收留一个瘸子。

无奈之下,母亲做了个烧烤车,还给他钉了个刷皮鞋的木箱。

每天,他们从铁皮屋里出来,一个推着车,一个挎着刷鞋箱。

趁着昏黄的路灯还没有熄灭,他们匆匆地赶到市里繁华的公园门口,占个地,摆个摊。

等到公园里的最后一拨人散去后,他们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家。

他心里其实有一万个不愿意,可是为了读书的梦想,他又能够说些什么呢。

大多数的日子,他就蹲在母亲的烧烤车边给人刷皮鞋。

一天,他看到很多人在公园里玩耍,他心动了。

他知会了母亲一声,便走进了公园深处。

偏偏是这一天,城管突然来巡查,公园门口所有的小摊小贩一窝蜂地溜走了。

走路一瘸一跛的母亲因为跑得慢了些,被城管逮了个正着。

在和城管的纠缠中,烧烤摊被推倒了,烧得红彤彤的木炭倒在了母亲腿上,一股焦肉的味道让好心的路人愤怒了,城管见势不妙,很快怏怏离去。

这天夜里,一对苦难的母子推着车,走在回家的路上。

闪烁的街灯照在清冷的马路上,留下一对孤独的含泪的影子,一长一短地走着,成了一道痛苦抽搐的风景。

劳碌了一天的母亲,迷迷糊糊地睡着了,而他却怎么也睡不着。

他看着母亲腿上被烧焦的皮肤通红一片,有些地方还留下了水泡。

他用手触碰了一下,感觉连心痛。

所有的委屈化成了泪水,从他的眼里流到了嘴里,涩涩的。

时钟已经指向了夜里11点多,他还是睡不着。

为了赚够学费,他和母亲除了一日三餐外,其他的开支减了又减,实在要买点什么,也是选一些地摊货。

而刚刚,母亲连一盒烫伤膏也舍不得买,硬说擦点酱油就好了。

这样一想,他的心更痛了,他失去了父亲,他不能再失去母亲了。

他穿好衣服,走上街,向附近的药店跑去。

他跑进药店的时候,药店准备关门了。

他很快选定了一盒26元的烫伤膏,他把烫伤膏攥紧在手里,就在掏钱的时候,他才发觉自己只是带来了今天全部的劳务费15元。

他站在柜台前犹豫了很久。

“你到底要不要买啊,我们要关门了。

”店主催促他。

“要的,要的,只是……只是,我没有这么多钱。

”他吞吞吐吐。

“明天来吧。


“哦不……我欠你11元钱,可以吗?我明天下午一定还。

”他快急哭了。

“那……”
“求求你吧……我妈妈她……”他心底的那点坚强终于崩溃了,泪雨滂沱,他把自己和母亲的遭遇说给了店主。

“那,你把药拿走吧,不够的钱,算是我资助你的吧。

”店主说,“快些回家吧,不要让妈妈等急了。


母亲腿上的伤很快就愈合了。

他也如愿在县城读完高中,考上了省城的一所大学。

当他和母亲要离开县城,打算到省城继续谋生的时候,他整理好铁皮屋里所有的行李,突然一张药费单抖落了出来,他露出了笑容,他知道,上面写着——这个世界很冷也很暖,冷暖之间,我不能只是流泪,我要做一个含泪奔跑的人。

(选自《时文选粹》,略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写到“就在他初中毕业的这个暑假里,他尝到了冷也尝到了暖”,这在文中起到了总领全篇的作用。

B.“城管巡查”导致母亲受伤一情节,在小说中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为后文主人公看到城市的“暖”做了铺垫。

C.第7段中“他”用手触碰母亲被烧焦的皮肤和水泡,感觉连心痛。

这说明他理解了母亲生活的艰难,也流露出他深深的自责和对母亲麻木、不敢斗争的痛心。

D.小说中细节描写十分突出,把这些细节串联起来,就展现了“少年”艰难成长的历程,也集中体现了文题“含泪奔跑”的含义。

2.请品读文中画线的环境描写句,分析其内涵。

沉闷的空气里弥漫着炙热的气流,一阵风袭来,也闻不到熟悉的稻花的香甜。

3.请简要概括文中母亲的性格特点。

4.文章结尾说“这个世界很冷也很暖”,文中哪些人的言行给少年带来了温暖?请结合文章内容选取两处具体分析。

2、槐花飘香
申琳
①小区墙角的槐花开了,满树洁白的花朵,映着湛蓝的天。

这一串串小花,把我的思绪带回满村飘着槐花香的故乡。

②故乡,是中原大地一个极平常的村庄,几十户人家,房前屋后长满树木,柳、杨、桐、杏、梨……最多的,就是春天繁花满树、夏天浓荫蔽日的槐树。

每年农历三月,是槐树平凡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光,一串串槐花挂满枝头,整个小村的天际变得晶莹透亮,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淡淡的清香。

③槐花香,香在枝头。

从村小放学回家的儿童,一路追逐嬉闹,槐花香越来越浓,就知道村子越来越近,离家已经不远。

进得村来,一群孩子中突然有人停下脚步,用鼻子使劲嗅了嗅,说了句,“真香!”后面就只听见一片“呼哧呼哧”的嗅鼻子声。

“香不香?”带头的孩子高声问。

“香!”一群人齐声呐喊起来,伴随的是一阵开心的大笑,喊声和笑声,惊得一群麻雀扑棱着翅膀飞过头顶。

④槐花香,香在嘴里。

小伙伴们手里悠闲地甩着书包或是外套一路走回家,就像手里转着一个风车。

进了小院,放下手中的“风车”,扛出来的是一个特别的工具:一根长长的竹竿,顶端绑一把锋利的镰刀。

人人手持这个工具,开始仰起头,拣那些开得最多、最盛的槐花采摘,手起镰刀落,一串串、一枝枝槐花像大片雪花一样从树上掉落。

大孩子从树上采,小孩子从枝上捋,有人早经不住这又甜又香的花儿诱惑,团起槐花就往嘴里塞,那一丝丝清香就从舌尖甜到心底……
⑤边吃边采,最后把一筐槐花交给母亲,眼看着母亲拌上面粉,放在大锅里开始蒸。

做作业的大孩子、看小人书的小孩子,就心不在焉地一会儿歪过头看看忙碌的母亲,一会儿跑到厨房问上一句“快熟了吧?”好不容易等到出锅,不知道咽了多少口水的孩子早抱着碗站在灶台前。

⑥开饭时,母亲用饭盆端出一大盆槐花蒸菜,放在院子前面槐树下的地上。

旁边一只大碗,盛着半碗蒜汁作调料,上面漂一层香喷喷的芝麻油。

父亲还是农村人吃饭的标准姿势,蹲在饭盆前,背靠着那棵槐树,大块大块夹起槐花蒸菜,蘸着蒜汁吃得慢条斯理,而像父亲一样背靠槐树端着饭碗的孩子们,早已狼吞虎咽了……一阵风吹过,树上扑簌簌飘下来一朵朵槐花,落在农村人泥土的“餐桌”上,落在孩子的饭碗里、头发间。

⑦前几天,妻在郊外农村办事,买了一袋槐花回来,母亲惊喜地拌上面粉做了一顿槐花蒸菜,调料依然是浇了芝麻油的蒜汁。

看我埋头吃得津津有味,儿子也拿筷夹一块。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童年味道。

父亲一旁笑吟吟问我:“还记得家
门口那棵背靠着吃饭的槐树吗?”三十多年前的情景,如今讲起仿佛就在昨天。

⑧槐花香,香在田间。

三月槐花开时,麦苗才刚打苞,农活并不算忙,勤劳的农民却总也闲不住,开始把家门口攒的绿肥一锹锹挖起来,装在牛车上拉到田头。

伯父家的绿肥堆边有棵槐树,他用锹挖绿肥,总有一些槐花飘落绿肥里、牛车上,星星点点,如从泥土里冒出来的小花。

那些日子的傍晚,等我放了学,我牵牛,伯父拉着一车绿肥,缓缓走过槐花飘飞、清香四溢的村庄。

如今,伯父去世快一年,他院内的那棵老槐树,不知道是否和往年一样开得满树洁白……
⑨在这座江南城市,不知是谁,在小区墙角种下一棵槐树。

也不知何时,我突然抬眼看到它就近在咫尺。

我会静静地站在这棵槐树下,呼吸着那一缕缕淡淡的槐花香,仿佛置身于我那远隔千里的故乡。

1.“槐花香”香在何处?请简要概括。

2.阅读选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1)好不容易等到出锅,不知道咽.了多少口水的孩子早抱着碗站在灶台前。

(分析句中加点字“咽”的表达效果。


(2)一串串、一枝枝槐花像大片雪花一样从树上掉落。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这句话。


3.文章第①段的作用是什么?
4.下列语句蕴含的情感有何不同?
(甲)我会静静地站在这棵槐树下,呼吸着那一缕缕淡淡的槐花香,仿佛置身于我那远隔千里的故乡。

(乙)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紫藤萝瀑布》)
四、写作题(4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长是奇妙的旅程。

软弱的可以变得坚强,自天的能够学会谦虚,自私的也会懂得感……这样,一切都在不经意间发生着变化。

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应该也发生过一些事情,让你认识到另一面的自己吧。

请以“原来,我也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
(1)请自主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取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4)抄袭是不良行力,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参考答案:

A
D
A
A
D
A
(1)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2)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3)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①疑惑;②喜欢。

(2)D
(3)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4)示例: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之。

”(《学而》)意思是说,年轻人在家就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就要尊敬兄长,行为谨慎,言语有信,博爱众人,亲近仁者。

这些都做到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去学习文化。


1.C
2.①“沉闷的空气里弥漫着炙热的气流”,写出了少年初到县城的不适应,他感到燥热,陌生,恐惧。

②“闻不到熟悉的稻花的香甜”,表现了少年对乡村生活的怀念和留恋。

3.①爱护子女;②目标远大,意志坚定;③勇于担当;④自立自强;⑤忍辱负重,吃苦耐劳。

4.①母亲让少年感到温暖。

母亲虽行动不便,但为了让儿子能够继续求学,毅然决定离开家乡,去县城、省城谋生。

家庭变故、生活窘迫困顿、高强度劳动、
突遭烧伤……母亲毫不退缩,她顽强坚韧,最终帮助儿子实现了“读书的梦想”。

无声母爱,是少年一生珍视的温暖。

②药店店主让少年感到温暖。

在少年极度尴尬、无助之时,好心店主的善言善行,既解了少年的燃眉之急,更让他心生暖意,感受到了人生的希望。

③“好心的路人”让少年感到温暖。

路人的挺身而出,既解救了母亲,又让母亲、儿子在极端痛苦无助时得到了一丝安慰。

1.①槐花香,香在枝头;②槐花香,香在嘴里;③槐花香,香在田间。

(或“①枝头;②嘴里;③田间”)
2.(1)“咽”是吞咽的意思,这里运用动作(细节)描写生动地写出孩子对槐花蒸菜强烈的渴望与喜爱之情。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槐花比作雪花,生动形象地写出槐花的繁茂与美丽,表达作者对槐花的喜爱之情。

3.点出描写对象,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并引出下文的回忆。

4.甲:我对槐花的喜爱与眷恋,对故乡及童年生活的怀念。

乙:感受到生命永恒的价值,精神振奋鼓舞。

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