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荫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48
武
则
天
624—705年
武则天(624—705年),名曌,唐高宗皇后、武周
皇帝。
祖籍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唐朝
开国功臣武士彟之女,在其任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市)
都督时出生。
唐太宗年间,14岁被选入宫内为才人,
太宗死后为尼。
旋被高宗召为昭仪,永徽六年(655)
被立为皇后,渐参预朝政,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
载初元年(690),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
史称“武周”。
神龙元年(705),其子李显复位,恢
复唐朝国号,尊其为则天大圣皇帝,退居上阳宫,年
末病逝,终年82岁。
谥则天大圣皇后,遂称“武则天”。
四川历史名人专刊
049
成荫: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文/《巴蜀史志》编辑部 考拉看看(创生文化)
中国历史上,三皇五帝数不胜数,但女性
统治者的数量却少之又少。
若从第一任皇帝秦
始皇算起,中国共计408位皇帝中,武则天是
唯一的例外。
在男尊女卑的古代社会,女人当
皇帝,几乎难于上青天。
正是如此,作为首批
四川历史名人的武则天,才显得尤其特殊。
唐高祖武德七年(624),武则天生于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市)。
14岁时,被召入宫。
作为未来的天子,彼时年纪尚轻的武则天已经显露出非凡的品性。
史书记载,唐太宗养有一匹烈性马,许多人都未成功将其驯服。
唐太宗就问武则天,有什么法子可以驯服这匹马?武则天
说,自己只需要一条鞭子、一把宝剑,就能将
其驯服。
如果起初马未被驯服,就用鞭子抽;
如果没用,就用宝剑杀了它。
可见,武则天之
成 荫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
与旅游学院副研究员,四川
省武则天研究中心特聘研究
员、四川省武则天研究会副
秘书长。
050
治国理政 民惟邦本ZHIGUOLIZHENG MINWEIBANGBEN “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近代以来,人们对武则天的评价逐渐趋于客观。
比如宋庆龄评价她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郭沫若评论她“治宏贞观,政启开元”。
在她执政时期,唐朝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强大的国力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今天,我们研究武则天仍具有许多现实意义。
尤其是她向传统“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发出挑战,突破制度界限与敢为人先的精神,具有跨越时代的意义。
她的存在,对当时以及后世的女性地位有着深刻的作用。
至今,千古第一女帝的影响力仍然不曾消退。
心志。
贞观二十三年(649),唐太宗去世之后,武则天入感业寺出家。
后被唐高宗李治接入皇宫,并在一步步努力中,成功坐上皇后之位。
在此期间,武则天的非凡能力开始显现。
她上《建言十二事》,提到应当劝农桑、薄赋徭、广言路、杜谗口、给官员涨工资等,一定程度上奠定了自己的政治基础。
唐高宗与武则天联合执政期间,大唐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唐则天后载初元年(690),武则天称帝,曰圣神皇帝,并改唐为周。
当皇帝之后,武则天更加重视任用人才。
她首创殿试与武举制度,完善和发展了科举制,涌现出一批“文似仁杰、武类休武”的能臣干将。
在经济上,此前的《建言十二事》依旧发挥作用。
她大力发展生产,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长足的发展。
但与此同时,均田制开始瓦解,政府税收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多。
军事上,武则天称帝15年间,疆域辽阔,帝国强盛。
值得一提的是,武则天还大力提高妇女地位。
据悉,当年武则天当上皇后后,亲自主持“先蚕”礼,以大唐“第一夫人”的身份祭祀先蚕。
同时,她还鼓励天下妇女养蚕织布,承担重要的经济责任。
武则天还将嫔妃名衔中性化,如将“夫人”改为“赞德”,将“美人”改为“承旨”。
名衔的变动体现了女人身份意义的变化。
另外,武则天曾在《建言十二事》中明确提出,父在世,子女为母服丧的年限由1年变为3年,并得到采纳。
武则天的一生可谓传奇多彩。
在男尊女卑的古代社会,她崭露头角,以惊世之才将王朝治理得井井有条。
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平乱掌大权,尽显政治家手腕。
四川省武则天研究会副秘书长成荫提到,武则天打破了古代专制政治、儒家政治、性别政治的底线。
正是如此,历史上对她的评价褒贬不一。
李白认为武则天是唐朝“七圣”之一,
而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则称武则天是唐乾陵武则天无字碑
051
一直以来,有关武则天为何能称帝的研究非常多。
是的。
在史学界,此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便引起不少学者的关注和讨论,据不完全统计,主要包括吴枫、牛致功、吴宗国、赵文润、牛志平、王炎平、谢元鲁、高世瑜、王双怀、蒙曼、梁子、丁伟、张鑫等教授、学者。
Q A &那么,武则天为何能够
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名副其实的女皇?
其实,仔细参考上述学者的研究成果,就能把握武则天成为女皇的主要原因。
武则天能够称帝,简而言之,既有时代大背景的助力,也和武则天个人的强悍素质相关。
其中武则天登基前的时代大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其一,关陇贵族集团和普通地主出身的官僚之间矛盾尖锐。
自唐代初年开始,
关陇贵族逐渐衰落。
到唐高宗时期,关陇贵族与普通地主出身的官僚斗争激烈,最终,后者取得胜利。
王皇后被废,高宗立武则天为新皇后,就是一大胜利成果。
武则天是当然的赢家。
其二,唐朝国内和周边形势发生变化。
唐高宗即位后,经过长期战争,打败了西突厥和高句丽,在西北把唐朝的疆域扩展到巴尔喀什湖一带;在东北则占领了平壤,设立安东都护府。
但后来却遭到这些被统治地区的反抗,加之吐蕃日渐强大,所以唐在边疆地区由攻势转为守势。
与此相应,那么,就武则天个人因素而言呢?就个人因素来讲,武则天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勇敢果决的性格以及出类拔萃的能力,这使她能够顺利排除各种障碍,一步一个脚印成功迈向皇帝的宝座。
第一,武则天在逆境中不向命运屈服,努力提升自己。
武则天入宫长达14年之久,
没有社会基础,继续实行对外战争就行不通。
同时,普通地主随着经济力量的增长,希望获取更高的政治地位及更大的政治权力。
总之,内外形势的变化,预示着应当进行国策调整。
武则天正是巧妙地抓住时机,提出旨在满足中小地主与下级官吏要
求的《建言十二事》,帮助唐高宗完成了基本国策的转变,也由此使自己赢得了中小地主和下级官吏的好感及支持。
其三,唐代社会风气开放,女性地位较高。
唐代,特别是唐前期,是一个“开放型”的社会,充满生机与活力,新生事物层出不穷。
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唐代女性社会地位相对较高,所受束缚相对较少,社会活动空间相对较大,这对武则天称帝时所面对的社会氛围相对有利。
而武则天自身也充分利用了唐代女性相对自由的有利条件,为后来当皇帝做好了铺垫。
例如她读书习文,“素多智计,兼涉文史”,所以有能力参决政事;她能够结交外臣,所以可以争取到一大批支持者;唐代社会上层的婚姻受礼教约束相对较少,所以她从父亲(太宗)的妃嫔变成儿子(高宗)的皇后。
Q A &Q A &052
对话成荫
您怎么看待武则天的名
人精神?
四川首批历史名人武则天的
名人精神,被概括为8个字:巾
帼图治、敢为人先。
我个人认
为,这一说法相当精准。
武则
天作为中国古代唯一的、名副其实的女皇,
确实是千古一人。
她作为中国古代杰出女
Q A &却长期被唐太宗冷遇,看不到希望;唐太宗驾崩后,武则天又在感业寺待了3年,前途也不明朗。
虽然身处逆境,但武则天没有自怨自艾、一蹶不振,而是抓住机会认真读书学习、苦练书法,并在宫中尽力做好本职工作,积累政治经验。
这些功夫自然不会白费,为她后来的治国理政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二,武则天生性勇敢果断,富有魄力。
她年幼时就展现出这方面的优点。
武则天被召入宫前,其母亲杨氏和妹妹都痛哭流涕,但武则天却有些不以为然地说:“见天子庸知祸福?”而著名的武则天谈论驯服烈马狮子骢的故事,更体现了她的果决、勇敢和大气魄。
第三,武则天能力过人。
武则天自幼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7岁能诗,入宫后又努力提升自己,加之生性倔强、勇敢、果决,所以,她在登上政治舞台前,已经具备了很强的能力;而在长期协助唐高宗处理政务的过程中,又培养了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卓越的政治才能。
武则天本来就才干卓绝,又有时代大背景的加持,使她尽管面临不少政敌和反对舆论,却能一路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终于荣登皇帝宝座。
政治家的代表,取得了堪称伟大的历史功绩。
正如蒙曼教授改郭老著名楹联所言:“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华夏,光被九州。
”(注:郭沫若原楹联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
”)同时,武则天又非常有气魄、有胆略,执政期间推出了诸多富有创新性的政策和措施,这也难能可贵。
为什么古代史书对武则天的评价较低?我们今天评价历史人物,一般是看这个人物的主要方面或者说整体情况。
所以,尽管武则天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总体来讲,她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古代女性、政治家和帝王。
为什么古代不少史书对武则天的评价不高,有批评、贬低之词呢?古代史书对武则天的评价问题,据不完全统计,胡戟、王双怀、孟宪实、陈洋、梁永元、韩林等教授、学者都曾专门进行过研
Q A &唐五子登科镜053
究。
立足于以上学者的研究成果,再作进一步的思考,或可理解为何不少史书对武则天评价不高。
首先,武则天整体来讲功大于过,应该以正面肯定为主,但由于古代不同的史书作者基于各自不同的阅历、阶层、立场,
以及撰写史书时不同的具体场景,对武则天的认识必定存在差异,自然也就有褒有贬,甚至同一史书对武则天也是褒贬相伴。
应该说,古代史书对武则天的评价是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
其次,对武则天的贬斥主要集中在篡夺李唐江山、女人当皇帝、推行酷吏政治陷害忠良、迫害王皇后及萧淑妃、杀害亲生女儿等方面。
这些贬斥的内容本身,今天看来有的不该被批评,但却符合客观史实,包括武则天夺取李唐江山、当上皇帝、害死政敌王皇后及萧淑妃;有的既符合史实,又是武则天当政时期的明显弊病,包括武则天推行酷吏政治,确实打击和迫害了一些正直的官员等。
但武则天迫害王皇后及萧淑妃是否达到“人彘”的残忍程度、武则天是否铁石心肠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女儿,其可靠性自古以来便存在争议。
仅以当代学者而言,对前者,胡戟先生、韩林副教授皆曾提出质疑;对后者,孟宪实教授曾有详细考证进行反驳。
古代史书之所以会贬低武则天,其主要原因在于:武则天当皇帝,打破了古代专制政治、儒家政治、性别政治的底线,故而遭到古代史臣、士大夫的一致反对。
不过,武则天作为杰出政治家和最高统治者,其政绩总体上却是合格、乃至可圈可点的。
所以,除推行酷吏政治而外,武则天的政绩较少受到指责。
攻击者的火力自然就主要集中于篡夺大唐江山、女人做皇帝,以及所谓违反人伦的“人彘”、
亲手扼唐高宗与武则天次子章怀太子李贤墓出土的墓内仕女图壁画,引自
《中国画像石棺艺术》
杀亲生女儿等方面。
时间一长,这些所谓
的“阴暗面”就被大大强化和夸张,成为
被建构的历史记忆,尤其在文学作品中表
现得最为突出,这是需要特别留意的。
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