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式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沉式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
一、工程概况 (1)
二、主要工程量 (2)
三、施工条件 (3)
四、编制依据 (4)
第二章施工方案 (5)
一、总体施工方案 (5)
二、施工准备 (15)
三、施工临时排水方案 (16)
四、监控监测 (18)
五、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19)
六、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 (21)
七、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抗浮桩及支护桩) (23)
八、内撑系统施工方案 (28)
九、隧道洞身结构施工方案 (29)
十、防、排水施工方案 (33)
十一、机电安装施工方案 (35)
十二、隧道路面施工方案 (36)
十三、交通疏导方案 (42)
十四、隧道装饰、交通设施施工 (45)
第三章施工组织机构及管理框图 (45)
一、组织机构设置 (45)
二、项目经理部管理层职责划分 (46)
三、劳动力计划 (51)
第四章施工进度计划 (53)
一、节点工期 (53)
二、施工进度计划 (53)
第五章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53)
一、组织保证措施 (53)
二、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 (54)
三、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56)
第六章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63)
一、安全生产目标、组织机构、保证体系及措施 (63)
二、主要施工项目安全措施 (67)
三、应急预案 (71)
第七章标准化、文明化施工保证措施 (78)
一、标准化、文明施工目标、组织机构 (78)
二、标准化、文明化施工措施 (79)
第八章环境境保护目标及措施 (81)
一、环境保护目标 (81)
二、防空气污染措施 (81)
三、防水质污染措施 (83)
四、噪音控制措施 (83)
五、排放及废渣处理措施 (84)
六、防止光污染措施 (85)
第九章雨季施工措施 (85)
一、建立防汛组织机构 (85)
二、排水系统 (86)
三、道路系统 (86)
四、供电、用电系统 (86)
五、雨季施工保证措施 (86)
第十章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87)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1、隧道设计情况:木河迳下沉式隧道起始桩号K5+405,终止桩号K5+700,全段总长295m。

封闭段里程K5+512-K5+573,长度61m。

在K5+530右侧设计雨水泵房一座。

主体结构设计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由于隧道位置地下水位高,隧道在施工及完工运行中存在浮托力,基底设计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与隧道底板整体连接(底板上设计有混凝土压重层)抗浮。

基底软土处理设计采用水泥搅拌桩加固。

隧道防渗设计:主体结构采用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P8,并在主体结构外设计4mm厚宽幅双面自黏橡胶沥青卷材。

隧道设计公路等级为一级公路,设计行车速度60km/h,双向四车道,建筑限界9.5m,建筑限界高5.0m。

路面从上往下依次设计为沥青混凝土面层,水泥混凝土底层。

2、隧道基坑支护设计情况:根据建筑基坑相关文件及规程,设计确定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分别为一级(泵房处),三级(基坑深度小于5m),二级(其余段)。

主要采用水泥土墙,钻孔桩+内支撑的支护方案。

支撑系统设计:冠梁设计为钢筋混凝土,内支撑系统设计为钢筋混凝土支撑、钢支撑,临时立柱设计为钻孔灌注桩基础,钢结构立柱。

基坑设计使用时间为1年。

3、机电安装:安装潜污泵WQ2340-16-160型3台套,WQ20-20-7.5型1台套等配套机电设备。

二、主要工程量
1、隧道主体:
①主体结构:C35防水混凝土浇筑10400.6m3,C25混凝土压重层浇筑2274m3,C15混凝土垫层浇筑1020m3,C15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浇筑340m3,钢筋制安1529.73T;
②绿化带防撞墙:C30混凝土浇筑420m3,钢筋制安45.04T;
土方开挖:40883m3,土方回填:1500m3;
③雨水泵房:C35防水混凝土浇筑459m3,钢筋制安115.5T,钢格板等加工、安装6.6T,沥青卷材铺设664m2;
④防排水工程:4mm厚宽幅双面自黏卷材铺设13009.6m2;
⑤抗浮桩及牛腿梁等:C35混凝土浇筑1469m3,钢筋制安160T。

2、基坑工程:
①土方开挖:40883m3,土方回填:1500m3;
②钻孔桩:₵100cm钻孔桩5245m,浇筑C35混凝土998.53m3,浇筑C30混凝土3118m3,钢筋制安376.3T;
冠梁:浇筑C30混凝土374m3,钢筋制安53T;
③混凝土内撑等:浇筑C30混凝土229m3,钢筋制安40T,钢支撑40T,钢系梁20.4T;
④临时立柱:Q235c型钢制安23.3T,₵100cm钻孔桩80m,钢筋制安4.4T;
⑤搅拌桩:₵60cm止水搅拌桩7075m,水泥土墙₵60cm搅拌桩35757m,深层地基加固₵60cm搅拌桩11150m,地基加固空钻92538m。

3、泵房机电安装:
安装潜污泵WQ2340-16-160型3台套,WQ20-20-7.5型1台套等配套机电设备。

三、施工条件
1、地形地貌:本隧道位于冲积平原,地形平坦,陆地地面标高1.3-3.4m,隧道主体位于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西侧,横穿木河迳东路,下沉隧道周边为预留用地。

实测隧道施工场区地面标高为2.6-2.7m。

2、地质构造:根据设计文件,隧道址区未发现断裂构造,拟建位置属于稳定地块。

3、地层岩性:隧道址处地基主要为人工填土、软土、砂土。

与施工关系密切的地层从上往下依次为:
①素填土(Q ml):褐黄、棕黄色,湿,主要成分为中粗砂,为压实土,厚度1.9-5m;
②耕植土(Q pd):灰褐色,湿,软塑,主要由粘土组成,含植物根,零星分布,厚度0.8m;
③细沙层(Q4al):黄褐色,饱和,松散,零星分布,厚度0.6-0.8m;
④淤泥(Q4mc):灰黑色,饱和,流塑,含贝壳碎屑,夹腐木,全场分布,厚度在5.7-14.7m;
⑤以下分别为:粉质粘土(Q4al)、细沙(Q4al)、中砂(Q4al)、淤泥(Q4mc)、粉质粘土(Q4al)、粉土(Q4al)、细沙(Q4al)、强风化砂砾岩(K2)。

4、水文地质:地下水为第四系松散层空隙潜水,砂层为主要含水层,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受潮涌、周边小河涌影响,一般埋藏较浅,
水位高程0.38-2.02m,埋深在0.5-2.3m,淤泥质砂层渗透系数1.6m/d,基坑开挖用水量较大。

实测隧址处地下水位标高 1.5m(汛期实测1.7m)。

5、水文气象:根据《实施性总体施工组织》描述,本施工区年均气温21.8℃,以6-9月最热,气温最高38.7℃,1-2月最冷,平均气温11℃;全年4-10月降水量最大,11月至来年3月降水最少,是施工黄金季节。

6-9月台风较多,要做好防台风工作。

6、施工用电及交通:根据《实施性总体组织设计》安排,施工用电就近使用网电,目前,变电设备已经安装,施工用电条件具备。

施工区交通便利,可以保证建筑材料、设备进场等。

四、编制依据
1、中山市广珠中线二期工程,胜隆东路及木河迳东路节点改造《一阶段施工图设计》(隧道篇);
2、本项目施工合同及建设单位相关管理文件;
3、已经总监批准的本项目《实施性总体施工组织设计》;
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5、《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程》(DBJ 15-38-2005);
8、《建筑基坑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
9、《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 111-98)。

第二章施工方案
一、总体施工方案
(一)设计文件施工工序:
1、放坡+水泥土墙:①1:1.25放坡开挖至水泥土墙顶面高程,施工水泥土墙,然后分层开挖至基坑深度,再施工隧道抗浮桩及基底搅拌桩→②完成主体结构。

该段具体段落为:K5+405-K5+432,U1段,长27m;K5+432-K5+457,U2段,长25m;K5+648-K5+673,U8段,长25m;K5+673-K5+700,U9段,长27m,总长104m。

2、排桩+单道支撑:①1:1.25放坡开挖至冠梁顶标高,隧道结构有抗浮桩时,先施工隧道抗浮桩及搅拌桩;搅拌桩进入基坑底不小于1.5m→②施工支护钻孔桩→③开挖至指定深度,同时浇筑桩顶冠梁和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④开挖至所需基坑深度,施工主体结构底板及侧墙→⑤在支护桩指定标高处植入钢筋,在完成牛腿梁钢筋笼后浇筑抗浮牛腿,桩与主体结构外壁间隙回填密实→⑥施工至第一道混凝土支撑下1.5m处,待隧道结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80%后换撑,换撑水平间距不大于4m→⑦拆除第一道混凝土支撑,完成剩余主体结构,并基坑回填。

以上施工段为:K5+457-K5+645,总长188m,为设计文件的U3、U4、U5、U6、U7,及B1、B2段。

(二)实施性总体施工方案:
在组织技术人员熟悉设计文件,吃透设计意图,严格按照设计文件施工的基础上,经过现场实际调查地下水位,实测地面标高,勘察地形地貌及施工条件,并综合考虑施工技术与水平,为确保施工安全,严格控制支护侧向位移及建筑基坑周边地面沉降,确定以下实施性施工工序及总体施工方案如下:
1、放坡+水泥土墙:
施工工序:1:1.25放坡开挖至1.8m标高→水泥土墙施工→清除水泥土墙设计桩顶标高以上土方至标高 1.5m;凿出水泥土墙桩头0.5m至1.3m,质量检验→20cm钢筋混凝土压重板施工,在1.5m标高平台施工基底抗浮桩、搅拌桩→分层开挖至基坑底设计标高→抗浮桩桩头凿除,桩基检验→结构底板施工至设计施工缝位置→完成剩余主体结构。

本施工段为:U1、U2、U8、U9段,总长104m。

施工方案:
①水泥土墙施工,地面标高确定为 1.8m,比设计墙顶标高高
0.5m,预留桩头凿除高度,以保证桩头密实度。

等待桩基龄期达到要求,再凿除桩头,开挖至设计横梁顶标高(1.5m)。

横梁顶标高基坑平台设内倾2%坡度,并在边坡下设置砂浆护面水沟,将平台及边坡雨水引导抽出基坑平台外。

②水泥土墙、基底水泥搅拌桩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开挖基坑土方组织后续施工。

在基坑开挖前,必须先施工基底抗浮桩、基底水泥搅拌桩理由如
下:
A、查看设计地质资料,BQZK2钻孔资料,地面至-0.29m为素填土,其下为淤泥层,标高-0.29m至-10.49m,层厚10.2m。

设计水泥土墙底面标高为-6.96m至-7.968m。

如果未预先对基底进行水泥桩加固,在开挖过程中,由于基坑土体卸荷,可能会引起基底隆起问题,危及水泥土墙稳定性,对基坑安全生产构成较大安全隐患。

B、实测地下水位为1.5m,实测汛期地下水位1.7m,为了创造干地施工条件,基坑排水将造成地下水向基坑内部的渗流,开挖基坑后再施工基底搅拌桩,会造成地下水冲走基底搅拌桩内水泥,影响搅拌桩成桩质量。

由于以上原因,实施性施工方案确定为,在1.5m标高平台施工基底水泥桩及抗浮桩。

采用以上方案也是基于深基坑及浅埋暗挖隧道软弱地层必须先预加固、预处理后再进行开挖的施工原则。

2、排桩+单道支撑(开口段):
施工工序:
1:1.25放坡开挖至2m标高→施工坑壁止水水泥搅拌桩、支护桩(次序:先水泥搅拌桩后支护桩)→凿除基坑壁桩基桩头,质量检测→开挖基坑至1.5m标高,施工基底搅拌桩、抗浮桩、插入临时立柱→基坑开挖至冠梁及横向内撑底标高,支护桩凿除至冠梁底标高→浇筑柱顶冠梁、混凝土支撑,安装纵向钢联系梁→分层开挖基坑至设计基底标高→凿除抗浮桩桩头,桩检合格→施工隧道底板、抗浮压重块及其下结构至设计施工缝位置→继续施工结构墙身至标高-0.3m→等
待浇筑段混凝土墙身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拆除横向混凝土支撑→立模浇筑剩余结构墙身工程。

施工方案:
①根据专家评审会专家意见,对原采用预留缺口方案进行了修改,修改为提高结构墙身混凝土浇筑高度,至横撑下-0.3m标高,拆除横向支撑,在施工剩余墙身的方案对施工较为便利。

②采用增高墙身高度,利用结构支撑支护结构方案,不采用换撑方案其理由如下:
换撑施工工序:底板浇筑到设计施工缝位置→施工结构墙身至横梁下1.5m即标高-0.8m→墙身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80%后,安装临时横向支撑→拆除横向混凝土支撑→浇筑剩余段墙身混凝土,完成结构施工。

换撑方案也增加了一道施工缝,更换的支撑(标高-1.3m)相距基坑平台顶1.5m,高度仍有2.8高差。

该方案存在换撑后临时支撑于挡墙墙体上,再通过墙外混凝土支垫传力给支护桩,支撑预加压应力可能会造成挡墙改变受力状态,对结构不利。

为此,本次实施性施工方案,采用了提高浇筑墙身高度来支撑支护结构,来抵抗支护结构外土压力、水压力。

该方案施工过程中与结构完成后受力工况一致,对结构有利。

另外,22m宽,间距小于4m 的横向临时支撑施工很不方便。

③墙身浇筑高度确定:竖直方向位于混凝土横梁之下 1.0m。

标高-0.3m处。

预留1.0m理由:开口段竖向钢筋最大直径为28mm,“桥
涵施工技术规范”规定的焊接区段间距不得小于35d受力筋直径,并不小于50cm的规定,为此横撑之下预留尺寸确定为100cm,水平钢筋直径最大为16mm,确定预留宽度为80cm。

墙身混凝土浇筑至标高-0.3m,支护桩强度等验算见验算书,满足安全性要求。

④混凝土墙身施工时,必须采用有效措施防止防水板被混凝土污染。

为此,卷材在存放、铺设,浇筑混凝土时都必须保护好卷材保护膜,防止被划破、污染等。

3、排桩+单道支撑(封闭段):
施工工序:
1:1.25放坡开挖至2.0m标高→施工坑壁水泥搅拌桩、钻孔支护桩(次序:先止水帷幕后支护桩)→开挖基坑至设计基坑平台1.5m;开挖并凿除支护桩桩头,质量检测;施工基底水泥搅拌桩、抗浮桩,插入临时钢立柱→开挖土方至冠梁及横向混凝土内撑底标高,浇筑冠梁和横向混凝土支撑,安装纵向钢系梁→开挖基坑至设计基坑底标高→施工抗浮桩(无临时立柱)→安装抗浮牛腿植入钢筋→施工地板下垫层、抗浮压重块等,底板及墙身施工至设计施工缝位置→浇筑抗浮牛腿混凝土→箱涵墙身施工至横撑下-0.1m标高→防水板、墙后填土施工→结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横向混凝土支撑→完成剩余结构涵身及顶板施工。

施工方案:
①根据专家评审意见,重新调整本段施工方案,改变为将涵身混
凝土从设计第一道施工缝位位置,立模浇筑墙身混凝土,提高墙身高度至横撑下-0.1m标高设第二道施工缝,做好墙身防水板铺设及墙后填土,待墙身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后,拆除支撑完成封闭段剩余结构施工。

经验算,墙身至-0.1m标高,由结构墙身支撑支护结构,结构墙身及支护结构强度满足安全性要求。

见后附验算书。

②墙身混凝土浇筑至横撑下-0.1m标高,为满足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关于钢筋连接的技术要求。

该段竖向钢筋直径22mm,计算同开口段,预留80cm高度。

4、水泵房段:本段水泵房开挖及结构混凝土浇筑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工法及施工工序施工。

施工工序:隧道洞身施工工序同闭口一般段,其下泵房施工工序为:
开挖基坑至第一层纵向临时钢管支撑设计底标高→完成第一层纵向钢管撑的安装→开挖基坑至第二层纵向钢支撑及斜撑底标高→安装第二层纵向钢支撑及斜撑→基坑开挖至第三层纵向钢管撑底标高→安装第三层纵向钢管撑及斜撑→开挖至设计泵房基坑底标高→施工主体结构底板和侧墙至设计施工缝①(标高-7.3m)→(结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0%)拆除第三层钢支撑→浇筑主体结构混凝土到施工缝②(标高-4.3m),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换撑,拆除第二层钢支撑→浇筑主体结构至施工缝③(-1.4m,墙身应力较小处,即墙高1/3位置)→待结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0%)更换支撑,拆除第一层纵向支撑(后续施工见封闭段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
①第二层横撑更换施工:位置设于原设计钢支撑端下方,标高-5.3m处,一端支撑于泵房墙身上,另一端支撑于钻孔桩墙上,穿过中间墙身预留洞口(不能直接支撑于墙身上,避免造成两边压力不匀,致使墙身位移、开裂)。

水泵房底板中间墙预留洞口:底标高为-6.1m,顶标高-4.8m宽度为钢支撑每边0.90m,洞口总宽度2.4m。

②配电房下基坑回填施工:基坑开挖至基底设计标高后,先浇筑结构混凝土,后在回填空间浇筑0.8m厚度C20混凝土形成内撑。

回填空间里所有支撑拆除完毕,墙身结构施工完毕,达到设计强度后,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敷设墙身防水板,回填基坑,施工配电房下垫层混凝土,敷设防水板,进行后续施工。

5、总体施工方案:
总体施工原则及施工工序:积极、充分完善各项施工准备工作。

稳妥、认真做好基坑支护、搅拌桩止水帷幕、及基底水泥搅拌桩加固工作,而且必须先行于基坑开挖及结构施工。

基坑抽排水先行于基坑开挖,在基坑开挖、结构施工过程及抗浮结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以前,始终保持基坑地下水位低于设计基底1m深度以下。

加强基坑的监控量测,预支护、预加固一段,基坑开挖一段,临时支护施工安装一段,结构施工完工一段,确保安全生产。

①平台上基坑开挖:计划分两次开挖,第一次以1:1.25边坡开挖平台至2.0(1.8m)标高。

等待水泥土墙施工完毕凿除桩头,再开挖至设计平台标高1.5m。

目的是保证桩头质量。

施工前,测量组已
经实际测量该区平均地面标高2.7m,地下水位1.5m。

②水泥土墙段施工(U1、U2、U8、U9):
整平场地,施放桩位,钻机就位,检查验收合格,开钻。

检查设备完好率,复查桩位,设备安放稳固等符合规范及施工要求,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开工。

预先在地面上设立稳固测量控制点,测量标高,一次计算钻机下钻深度,钻进中按照钻杆下进尺度,检查桩长,下钻标高等。

施工中应注意观察电流、钻进速度等情况,并与设计文件及地质钻探资料相比较,发现异常,及时报告监理工程师进行处理。

水泥搅拌桩施工严格按照经监理批准的首件总结进行施工。

水泥土墙施工次序:U1、U9→U2、U8。

由两头向中间进行。

施工前必须预先计划好群桩施工顺序,保证桩位搭接质量。

安排2台以上钻机沿纵向施工土墙内外排桩基,并在施工距离满足摆放钻机位置后,另安排至少1台钻机,在24小时内,进行横排连接部施工。

水泥土墙桩头凿除,质量检验合格后,施工压重顶板混凝土。

水泥搅拌桩深入混凝土面板不少于5cm。

③锚喷混凝土施工:
开挖至设计基坑底标高后,检查墙体位置、尺寸,清除浮渣,凿除超厚部分,并冲洗干净。

在土墙上安装₡22锚杆,纵横向1.2m一根,长度1m。

锚杆应安装牢固,并与钢筋网片焊接牢固。

喷射5cm 厚,C25混凝土,应平整、密实。

挂防水板时严格检查,处理露头钢筋头等,确保防水板敷设质量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④支护排桩,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基底水泥搅拌桩加固施工:
应在基坑开挖前全部完成,切实做到预加固地基,封闭地下水,先支撑、预加固后开挖,为基坑开挖及结构施工创造安全条件。

由于K5+496-K5+565段地下管线尚未拆移,支护、止水系统施工总体工序应做以下调整:在K5+496-K5+565未拆移段外每边各预留2m,开挖至1.5m平台,卸荷长度大于10m,设水泥土墙支护。

先施工该段外支护、止水系统,等待地下管线拆移后再施工剩余部分工程。

为了保证排桩与止水帷幕很好结合,并便于施工。

计划先施工搅拌桩,后施工钻孔桩。

为了保证桩头密实度,同样也采用在设计桩顶标高0.5m以上施工,施工完毕,再进行桩头凿除。

对于开口段排桩与隧道墙身直接接触段,必须严格控制桩基偏位。

其中向隧道内侧偏位应控制在0mm,其余方向可以按照“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控制偏位在50mm之内。

为此,要求施工前认真放样、复核、检查,桩基就位后必须再次检查。

施工中应加强桩基偏位的检查频率,确保桩基不得浸入结构内。

基坑开挖后,应进行全面测量,发现侵入结构的突出部位都必须认真凿除。

支护桩施工放样必须考虑锚喷混凝土支护厚度5cm。

⑤基坑内土方开挖工序:U1(U9)→U2(U8)→U3(U7)→U4(U6)→U5→B1、B2。

分段、分层逐步推进。

⑥支撑拆除与结构施工方案:
A、U1、U2、U8、U9段全部结构可以独立施工,安排在其它段施工之前完成,做到基坑土方开挖一段,结构施工完成一段。

避免长时间暴露而出现基坑支护位移,对安全生产不利。

B、U3、U6段底板可以独立施工,不受其他段影响。

但U4、U5段底板施工应在水泵房、B1、B2底板完成后进行。

即坚持先低后高的施工次序。

C、U3、U4、U5、U6、U7段:结构底板施工至设计施工缝位置,在横向支撑位置预留缺口,完成全部结构施工。

拆除横、纵向支撑后,完成洞口段墙身施工。

D、B1、B2段采用预留洞口方案施工。

6、由于地下管线暂时不能拆移,对总体施工方案的调整:
经调查,K5+496-K5+565段地下管线暂时仍无法拆移,但为了保证连续施工,并根据业主关于地下管线拆移时间安排,本隧道施工计划分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于年底前开展未拆移段外部分的施工;第二阶段,年后等地下管线拆移后,再开展剩余段的施工。

①各施工段具体划分:第一阶段施工U1、U2、U3、U6、U7、U8、U9段;第二阶段施工B1、B2、U4、U5段。

②设置临时水泥土墙:在第一阶段施工前,预先在K5+484-K5+489,K5+591-K5+596,分别设宽度为5m,长度沿隧道基坑横向,支护桩之间全部断面,设置挡土止水水泥土墙,防止由于基坑开挖后,基坑内未拆移段土体发生侧向位移而破坏地下管线。

临时水泥土墙高度、宽度均为5m(高度为从基坑底到墙顶)。

从管线外2m 外,素土填层卸荷开挖,开挖坡度1:1.25,至设计临时水泥土墙顶面标高形成大于10m的卸荷平台。

水泥土墙施工采用基坑底水泥搅拌桩施工时,将基坑内空钻部分全部按基底搅拌桩设计注浆,宽度不小
于5m。

临时横向水泥土墙范围内,地基裙式加固空隙内同长度、同标准加固。

临时横向水泥土墙支护安全性验算见验算书。

二、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①开工报批:开工前编制隧道专项施工方案,经公司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及建设单位有关管理文件等,组织专项方案专家评审会。

并认真按照专家评审会纪要和要求进行修改完善,修改完善报监理工程师批准方可实施。

②安全技术交底:认真按照项目部管理文件,落实项目管理各级安全技术交底制度,让全体施工人员,熟悉施工组织设计,工程安全隐患,风险,及紧急应急措施,工程施工质量、安全控制重点,难点。

③组织全体技术人员熟悉设计文件,吃透设计意图等。

④测量放样:建立、施放测量控制网及桩位,埋设好护桩,测量放样等严格按公路工程测量规范要求,实行测量、复测、校核,报监理复核审查等手续,保证测量精度。

⑤布设监控量测点位:按照设计文件及“建筑基坑监控量测技术规范布设监控点位。

⑥试验检测工作:进行建筑材料料源抽样检测工作,确定合格材料厂。

对于进场的原材料按照规范规定的频率进行检验,严禁不合格材料进场。

按照设计、规范要求进行混凝土配合比例等相关试验工作,
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同意。

2、地面、地下建筑、管线调查及标识:施工前彻底对建筑区的地上、地下建筑物、构筑物、管线等进行调查,督促、配合拆移,并对未拆移的地下管线进行标识,并采取措施予以保护及标识,防止破坏。

3、交通疏导方案落实:认真按照项目总体交通疏导方案组织实施,做好交通围护,安全设施等,按照施工方案做好场外施工便道及与城市交通道路的衔接,保证交通畅顺。

4、完善各种施工申报手续,施工方案、开工报告、测量放样资料、试验报检等开工手续完善。

5、施工人员、设备开工前检查:开工前,切实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计划的人员、设备进场计划,并进行检查。

保证设备数量,完好率,易损件配备充足,满足施工需要。

施工用电、用水,钢筋加工、钢件制作,抽水机械,混凝土及原材料供应等施工准备工作切实到位。

三、施工临时排水方案
本隧道区基底大部分为淤泥,淤泥渗透系数为0.005。

经实测地下水位1.5m雨季会升高0.1-0.2m。

基坑周边止水设计为水泥土墙、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基底为网格式、抽条式水泥搅拌桩加固。

基坑止水工程,将基坑合围成封闭的基坑。

基坑排水主要任务是降低基坑内地下水位,减少扬压力,创造干地施工条件。

基坑内淤泥渗透性小,基坑开挖后,地下水由基坑外向基坑内补给水量不会太大,所以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