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开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乡规划开题报告
城乡规划开题报告
城乡⼯作⽅⾯的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关键。
下⾯就随⼀起去阅读城乡规划开题报告,相信能带给⼤家帮助。
1课题来源
本次毕业设计课题为点军区⽣态新城城市设计,此项⽬为宜昌市实际项⽬。
1.1设计内容
根据宜昌市点军区的社会经济、历史⽂化、城市建设发展的现状以及⾃然环境等现状具体条件,并结合宜昌市的相关规划,对点军区规划区域的建筑形体,空间形态,环境美化等城市风貌进⾏合理的安排和规划设计,同时结合其滨⽔的特点,打造特⾊滨⽔⽣态新城。
1.2研究背景
⽣态城市:武汉轻⼯⼤学何晓鸣⽼师所讲授的《城市发展战略》中⽣态城市的概念——俄国⽣态学家雅尼茨基提出建设⼀种理想的
环境,即以⽣态学的原理建⽴⼀种社会、经济、⾃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效利⽤,⽣态良性循环的⼈类聚集地;也就是建⽴⼀个⼈与⾃然和谐的环境。
本次规划作为宜昌市中⼼城区紧邻城区且⽔资源优势明显,应紧紧围绕打造滨⽔⽣态新城的⽬标抢抓机遇、狠抓落实,全⾯推进⽣态建设⼜好⼜快发展。
当前,点军区经过多年保护性开发,境内⾃然环境优美,⽣态环境优越。
在宜昌市的分区规划中,将良好的资源环境作为根本,城
市建设与⽣态建设同步开展,以绿⾊GDP作为衡量发展的重要指标。
从⽽定位点军区:
——集体育休闲、⽂化产业、教育科研、⽣态居住、度假疗养
等职能于⼀体,发展部分⽆污染⼯业物流职能。
——经济产业⽣态化,交通出⾏低碳化,⽣态环境景观化的⽰
范城区和休闲旅游景区。
——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中部⽣态敏感地区和三峡库区区域
的⼀个特⾊⽰范基地和重要展⽰窗⼝。
在其定位中,⽣态性是始终不断强调的主题之⼀。
坚持“绿⾊、⽣态、可持续发展”理念,增强⾃主创新能⼒,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切实保护⽣态环境,努⼒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全⾯推进可持续发展,实现从“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到“国家可持续发展⽰范区”的转变。
2本⼯程设计的⽬的和意义
2.1研究的⽬的
城市设计的主要⽬标是创造使⼈类活动更有意义的⼈为环境和
⾃然环境,以改善⼈的空间环境质量,从⽽改变⼈的⽣活质量,空间环境质量正是以⼈的需求为基础的。
质量意味着空间环境优越的程度,应⽤到城市就取决于使⼈愉说的⾃然联系,尺度、趣味的匹配和消除不协调的对⽐。
纵观今昔,质量意味着⽂化遗产,持续存在的事物和价值。
对于城市居民,它意味着好的⽣活和理所当然地采取⼀定措施
确保安全、健康、舒适、娱乐和⽅便。
空间环境质量还必须包括提供⽣活的私密性、兴趣活动和取得成就的机会。
点军区作为宜昌市中⼼的紧邻城区,在承接宜昌市中⼼城区发展动⼒的基础上,应当加强⾃⾝的综合实⼒,做到⽀持发展,带动发展。
点军区有着“上控巴夔,下制荆襄”之要塞,素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美称,地理位置的特点决定了城市发展的⽅向,点军应充分发挥其滨⽔环境的优越性,打造成为新时代的滨⽔⽣态新城。
2.2研究的意义
在很多规划中,滨⽔空间常常作为城市规划中的亮点被展现出来。
然⽽,中国很多城市在对滨⽔区的景观规划中,只注重滨⽔环境传统的美学价值,⽽忽略其改善城市⽣态环境,维持系统物质与能量循环⽅⾯的重要作⽤。
在忽略维护滨⽔⽣态系统、河流⾃然属性、⾃然植被功能等情况下,实施⼈⼯草⽪覆堤,⾏道树沿河排列,园林植被代替⾃然植被的现象。
从⽽,城市滨⽔
的环境优越性只表现在外在,从⽣态学的⾓度来看,其⽣态功能降低,对于整个城市的⽣态环境⽹络来说,是得不偿失的。
本研究旨在发挥滨⽔环境优越性的情况下,从城市整体着眼,整体规划形成完整的滨⽔特⾊的⽣态新城。
3国内外相关⼯程设计与研究的现状
3.1国外相关⼯程设计与研究的现状
20XX年10⽉在斯德哥尔摩市举办的皇家海港新城滨⽔区规划设计竞赛中,ADEPT和Mandaworks的设计⽅
案“RoyalNeighbour”
获得了⼀等奖。
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海港新城城市设计充分展现了城市的滨⽔特性。
,在整个滨⽔景观设计⽅案中,城市中三个不同的区域相互结合,创造了多变的城市空间,以及多样化的建筑单元和形式。
整个规划区域通过⼀个完整的⾃⾏车交通系统紧密结合起来,提供了清晰且通畅的⾃⾏车道规划,充⾜的⾃⾏车停车空间,使⾃⾏车出⾏成为最简单和有效的交通⽅式。
同时,规划为该区域创造了灵活多变的开发区域,使各个区域根据城市密度的具体需求⽽变化,同时保留了贯通整个海港区的丰富的城市街道⽣活空间。
3.2国内相关⼯程设计与研究的现状
2003年,武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草案)提出武汉应借“⽔”兴旅游,打造“江汉⽔乡”。
“江汉⽔乡”包括环湖⽔系游憩带、⽔乡主题旅游城、湖泊旅游产业群等多个内容。
随着⼈民⽣活⽔平的普遍提⾼,公共节假⽇的增加,都市⼈将得以回归⾃然、认识⾃然、亲近⾃然、享受⾃然,暂时摆脱都市喧闹和尘俗的环境,达到彻底放松、休闲、健⾝、益智的⽬的,必将⼤受欢迎,成为都市⼈⽣活的时尚和必须。
武汉东西湖⽚区在其规划建设中,着⼒打造⽣态特⾊和地域特⾊风貌,不断完善城市综合功能,构建“碧⽔、蓝天、绿⾊、洁净”的现代化园林城区框架,打造⾼品质的产业发展中⼼和⼈⼝居住中⼼,建设武汉主城发展次中⼼;打造全区“湿地⽣态”名⽚。
4设计的主要内容及成果形式
4.1主要内容
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宜昌市点军区的地域特点和⼈
⽂风情,营造⽣态、宜居的城市环境和现代化的、特⾊鲜明的城市形象。
突出城市的个性特征,以完整的整体设计,使优美的⾃然环境同现代⽓息溶为⼀体,形成具有特⾊的滨⽔城市景观。
空间设计包括对城市总体空间设计;城市中⼼和⼴场空间设计;城市⼲道和商业街空间设计;城市居
住区空间设计;城市园林绿化空间设计;城市地下空间设计;
旧城保护与更新空间设计;建筑⼩品和城市细部空间设计。
⼯程设计包括为⼈们创造⼀个舒适、⽅便、⾼效、卫⽣、优美的物质空间环境和精神⽂明环境。
城市设计要为城市社区建设⼀种有机的秩序,包括物质秩序和社会秩序。
城市设计是⼀项综合规划设计⼯作,要求综合各专业的需要,
做到合理安排。
城市设计要⽴⾜于现实,并具有丰富的想象⼒。
城市设计的⽬标是空间形式上的统⼀、完美;综合效益上的最佳、优化效果;社会⽣活上的有机协调。
通过对点军区地域空间内的各种物质要素,在实现预定统⼀⽬
标的前提下进⾏综合设计,使城市达到各种设施功能相互配合和协调,空间形式的统⼀、完美,综合效益的最优化,并形成具有滨⽔特⾊景观的绿⾊⽣态⽹络。
4.2成果形式
1、开题报告:4-6页2500字(含⽂献综述)
2、说明书:页字
3、图纸:A3号8张
4、译⽂:6-7页3000字
5、论⽂:5000字
6、其它:电⼦⽂件与汇报展板(不少于2张)
5设计的⽅法及⼿段
5.1研究⽅法
①⽂献分析法
⽂献分析法主要是同过对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等相关历史、理论书籍和⽂献,各地规范和⼯程实例资料的搜集、阅读,总结对研究城市设计模式有关的理论。
同时通过互联⽹了解国外的研究动态,以把握国际上有关城市设计最先进的思想。
通过图书馆⽹络数据库利⽤与城市设计有关的关键词搜索国内外的期刊、⽂献资料,获得中⽂及外⽂⽂献资料。
②分析、⽐较归纳法
收集各种实际的城市设计⼯程项⽬,对他们的设计理念、⽅法及后期实施过程进⾏分析、⽐较,借鉴经验,并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③实地调研法
通过实地调研,对项⽬基地现状进⾏细致了解,发现现状存在问题;研究和分析综合,总结出科学的结论。
5.2技术路线
6设计进度与步骤
整个设计时间:学期第⼀周⼀⼀第⼗四周
⼀、研究背景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经济持续增长,促进了社会全⾯进步,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暴⾬积涝灾害。
从古⾄今,暴⾬积涝灾害⼀直是⼈类难以解决的问题。
近⼏年,中国的暴⾬洪涝灾害愈发严重:“20XX年7⽉12⽇,哈尔滨多处上演‘⽔漫⾦⼭’”、“20xx年7⽉21⽇,北京遭遇特⼤暴⾬,导致严重内涝”、“20xx年6⽉18⽇,到武汉看海”、“20xx 年深圳6.13特⼤暴⾬”……数量之多,不胜枚举,这些新闻⽆不说明暴⾬洪涝已成为长城内外、⼤江南北⼤多城市的通病。
暴⾬积涝灾害对城市⽔利、农业、交通、⼯业等⽅⾯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不可估量,同时通过⼈⼝死亡、疫病爆发等问题给社会带来了巨⼤的冲击,造成的⾃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态退化程度更是难以估计。
造成城市暴⾬积涝灾害的原因主要有⽓候和城市建设两⽅⾯的原因。
从⽓候⾓度来说,由于全球⽓候变暖,⽔循环产⽣变化,降⾬时空分布不均,导致城市出现暴⾬积涝灾害;从城市建设⾓度来说,主要是城市建筑和硬化⾯积过⼤,植被覆盖率过低或者遭到破坏,城市的吸⽔、存⽔能⼒差,其次是排⽔设施的排⽔能⼒不⾜、重建轻管。
⽬前,城市针对暴⾬积涝灾害采取的⼯程性措施主要有修建蓄⽔池、增加排⽔泵站、加⼤排⽔管径、在线蓄⽔等,这些措施需要占⽤⼤量的城市地下空间,投资⼤,维护困难,废弃后⽆法回收利⽤,会产⽣⼤量固体废弃物,对环境造成⼆次污染。
其他措施如增加绿化⾯积也会引起城市⽤地紧张等问题,浪费城市空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