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问答简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问答简答
1.成土因素
一、气候因素
1.气温对土壤的影响:气候及其变化对土壤矿物体的物理崩解,土壤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化学反应速率有明显作用,对土壤水分蒸发,土壤矿物的溶解与沉淀,有机质的分解与腐殖质的合成有影响,从而制约土壤中元素的迁移和转化的能力和方式
2.降水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水分是矿物风化和成土过程的媒介和载体,水分通过影响土壤通气状况来制约土壤有机转化的强度与方向
3.风的影响:导致土壤风蚀沙化,并通过堆积作用造成土壤物质组成的变化
二、生物因素
1.植物因素:植物通过吸收营养物质,利用太阳辐射合成有机质,从而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潜能并引入成土过程中
2.动物因素:动物通过吞噬有机质,消化后排出的代谢物质,再由微生物进行分解并合成土壤腐殖质
3.微生物因素:分解复杂有机质,合成土壤腐殖质,加速无机物的转化
三、成土母质因素
1.母质的机械组成直接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土壤物质与能量的迁移转化过程
2.非均匀母质直接导致土体的机械组成和化学组成的不均一性,还会造成地表水分运行状况与物质能量迁移的不均一性
3.母质控制着土壤发育演变的方向和速率
四、地形因素
地形影响地表物质的再分配,从而影响土壤形成发育过程的方向和强度,对土壤的演变具有较深刻的影响,而且在一定生物气候条件下,同一类型和同一年龄的地貌单元上常形成相同或相近的土壤类型,随着地形的演化,退让类型也随之发生改变
五、水文因素
1.水分渗入岩石中,经过冻容作用,使岩石风化破碎再次风化,最后形成成土母质
2.水分是物质迁移转化的介质和载体
六、时间因素
时间能体现土壤的系统发育或土壤圈随同整个地球表层系统一起形成,发展与演变的历史
七、人为因素
人为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极为深刻,人们通过改变某一成土因素或各因素之间的对比关系来控制土壤的发育方向
二、为什么说土壤形成过程是生物累积过程和地球化学过程的对立统一
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和自净能力,因为,从土壤形成过程是指是生物累计过程和地球化学过程的对立统一。

母质与生物之间的物质交换,规定和影响着土壤中有机质累计过程的强度和性质:母质与气候之间的物质交换,决定了土壤地球化过程的进程,它们在成图过程中式对立统一的,这就构成推动土壤发生和发展的基本矛盾,土壤形成有两个重要标志,其一是含腐殖质的结构层次出现,其二是土体中的有机-无机复合形成,正是由于这两个特征的出现,才决定土壤具有活力的机能-肥力和自净能力
三、富铁土的成土过程和成土条件
1.富铁土
1.成土条件:形成于温热气候条件下,其自然植被以常绿林为主,地形主要为丘陵、低山,但在中亚热带仅限于丘陵及山地外围的高丘陵上,再南亚热带及热带则多出现在高丘陵及低山上,在东部地区其分布的海拔高度上限自北向南逐渐升高,其成土母岩母质种类繁多,但在中亚热带地区主要为第四纪红土及其他母岩的老风化物易受风化的基础性火成岩风化物
2.成土过程
1.中度风化作用:
B层的粘粒除大部分受特殊母质的影响外,大部分都在30%-50%之间,且其细粉粒与粘粒含量的比率多在0.3-0.6范围内
2.单双硅铝化矿物分结合成作用
富铁土中的矿物质是以部分水解,单、双硅铝化作用兼存,或以有限度酸性络合分解,铝制单、双硅铝化作用兼有的方式进行合成分解
3.强烈基盐淋失作用
盐基粒子被强烈的淋失,使土壤盐基粒子明显降低
4.明显脱硅和铁铝氧化物富集作用
(1)B层的3酸消化分解的硅铝率小于2,或热碱浸提的硅铝率小于1;
(2)脱硅富铝化的同时,矿物分解释放出的铁粒子经水解作用形成氢氧化铁凝胶及水铁矿
5.低性活性粘粒累积作用
稳定的富铁土,其B层结构面上有明显的黏粒胶膜,而无岩性不连续的富铁土,其B层黏粒含量比A层增大,这说明富铁土是中度富铁铝化作用的主要过程,并有低活性黏粒累计作用的土壤
四、铁铝土的成土条件和成土过程
成土条件:
从地形部位来看,一般分布于地势略呈起伏、坡度平缓、地表相对稳定的低丘阶地地形上,其成土母质为各类母岩强度风化物,或经短距离搬运后的沉积物,也包括第四纪土和浅海沉积物
成土过程:
1.土壤矿物的高度风化分解
铁铝土剖面中几乎没有可风化的矿物,其B层的粉粒绝大多数原生矿物和2:1型次生矿物以被风化分解为氧化铁和氧化铝
2.盐基元素强烈的淋失
盐基粒子遭受淋失后,其心土层B层土壤活性酸度PH值在4-5之间,阳离子代换量较低,盐基饱和度多也很少超过40%
3.硅酸强烈淋失与氧化铁、氧化铝相对富集
4.强烈的生物富集过程
在铁铝土区,热带雨林密集的植物种群生长茂盛,并将大量凋落物归还土壤表层
5.黏粒活性显著降低
由于高度富铁铝化作用,土壤净负电荷大量减少,黏粒活性降低
五、胡敏酸与富里酸的对比分析
1.从化学元素来看,胡敏酸含C,N,S较富里酸高,而0含量则较富里酸低
2.胡敏酸溶解于碱,不溶于酸和酒精等高分子化合物,而富里酸则溶于碱和酸等高分子化合物
3.胡敏酸分子结构具有明显的芳香化,而富里酸结构中芳香结构聚合度低
4.胡敏酸一价盐均溶于水,二价三价盐不溶于水,而富里酸一二三价都溶于水
六、基本土壤的形成过程
可分为以下几类
1.土壤有机物合成、分解与转化过程
又分为:腐殖质化过程、泥炭化过程、矿质化过程
2.土壤矿物迁移与转化过程
又分为:淋滤作用、淀积作用、灰化过程、黏化过程、富铁铝化过程、钙化过程、盐化和脱盐化过程、碱化和脱碱化过程、潜育化过程、潴育化过程、白浆化过程
3.土壤的热化过程
又分为:水耕化过程、旱耕热化过程
4.土壤退化过程
八、发生分类制中国土壤水平地带分布模式
我国土壤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是由湿润海洋性与干旱内陆性两个地带普构成。

东部沿海为湿润海洋性地带谱,两侧则为干旱内陆性地带普,而在两者之间的过渡带则有过渡性土壤地带普(1).纬向分布对应的生物气候带
秦、淮以南,青藏高原东缘以东,由南至北
砖红壤、砖红壤性土壤-红壤和黄壤-黄棕壤
中亚热带,湘鄂山地、黔中高原-黄壤滇中高原-红壤
秦、淮以北东部,由南至北
棕壤-暗棕壤-灰化土
(2)经向分布
温带:暗棕壤-黑土、白浆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
暖温带:棕壤、褐土-黑垆土-灰钙土-棕漠土
(3).垂直分布
九、土壤风蚀沙化防治对策
1.建立区域容许土壤风蚀量标准体系
2.增加作物残余物
3.建立风障与防风林网
4.加大土壤粗糙度
5.加强土壤管理
十、土壤侵蚀防治对策
1.生物措施:在水土流失地区植树种草,提高深林覆盖率,防止土壤侵蚀,改善生态环境
2.耕作措施:方法主要有:等高耕作、等高沟垄耕作、垄区作田等
3.工程措施:改变小地形,拦蓄地表径流,增加土壤降雨渗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十一、土壤盐渍化防治对策
1.完善农田排灌体系,提高农业生产中水资源利用效率
2.因地制宜的发展现代科技农业
3.运用高科技发展精耕细作的园艺农业或现代精准农业
4.对于碱化土壤应施用有机肥
十二、阳离子交换和影响因素
阳离子交换:土壤胶体所能吸附各种阳离子的总量
影响因素:1.土壤胶体类型
2.土壤质地愈细,其阳离子交换愈高
3.对于实际的土壤而言,土壤黏土矿物的si02/R203比率愈高,表明土壤以2:1性矿物为主,交换量也愈大,当si02/R203比率小于2.0时,表明土壤以1:1性矿物为主,其交换量也就越小
4.土壤溶液的 PH值
当PH降低时,阳离子交换量低,反之,交换量增大
十三、遥感解释的特点
1.由于土壤覆盖物的影响,通过遥感技术获得的土壤信息大部分是间接地
2.对于裸露土壤通过遥感技术获得的也仅仅只是土壤表层的信息,不可能直接获得土壤剖面形态等方面信息
3.土壤遥感解译要依据综合分析土壤波普特性、多个波段成像机制和多时相遥感影像来进行
4.从遥感影像上可直接判读地形、植被、土地利用及水文等信息,应用土壤发生学理论,根据地形植被、土地利用和水文信息并结合文献资料就可以识别土壤特性
十四、土壤的生态环境功能:
土壤肥力、调节水体和溶质流动的能力、具有过滤、缓冲、缓解、固定并解毒无忌和有机化合物的能力、能够储存并使循环生物圈和地表养分和其他元素再循环、是支撑社会经济构架并保护人类文明遗产的物质基础
十五、土壤资源的特征:
1.中国土地类型多,土壤资源丰富
2.中国山地土壤资源所占比重大
3.中国耕地面积比重小、宜农后备耕地不足
4.中国土壤空间分布差异明显
十六、土壤资源存在的问题
1、耕地面积减少,人地矛盾突出
2、土壤侵蚀严重,危害巨大
3、土壤资源退化,肥力下降
4、土壤盐碱化,沙化加剧
5、土壤污染日益严重,农田生态环境恶化
十六、土壤圈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⑴保持生物活性,多样性和生产性
⑵对水体和溶质流动起调节作用
⑶对有机、无机污染物具有过滤、缓冲、降解、固定和解毒作用
⑷具有贮存并循环生物圈及地表的养分和其它元素的功能
十七、土壤胶体的特性:1、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2、具有电性3、具有凝聚-分散性。

十八、土壤剖面三个最基本的发生层:
1、淋溶层(A):处于土体最上部,又称为表土层。

它包括有机质的累积层和物质的淋溶层。

在比较湿润的地区,该层内发生着物质的淋溶,故称为淋溶层。

2、淀积层(B):它处于A层的下面,是物质淀积作用造成的。

一个完全发育的土壤剖面必须具备这一个土层。

3、母质层(C):处于土体最下部,没有发生明显的成土作用,其组成物就是母质。

泥炭层:代号H
淋溶层(E):国际通用代码;E层的颜色通常比B层或A层为淡。

白浆土中的白浆层就是典型的E层。

土壤质地分为:砂土、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和粘土六级
十九、为什么说团粒结构是最好的土壤结构
首先:土壤结构分为:单粒状、粒状、块状、柱状、片状、大块状
因为:1.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的总孔隙度可达55%,其中毛管孔隙为40%,非毛管的孔隙为60%,空隙结构比较合适,而且在土壤中分布均匀
2.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较好的解决了土壤水分与空气同时存在的矛盾,因而就能够较好的调节土壤的导热性,热容量状况,使土壤温度较稳定
3.具有团里结构的土壤,有机质和各种养分的的含量都较丰富
二十、试比较森林土岗系列和草原土岗系列的特点,以淋溶土和均腐土为例
森林土岗系列的特点:酸性或强酸性,土壤的分布状况多为湿润土壤分布状况带
草原土岗系列的特点:土壤剖面通体具有石灰反应,土壤具有干旱土壤分布状况
例子:
淋溶土:
分布: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某些山区地的垂直分布带
成土环境:年均温在-1到17度之间,降水量在600-1800之间
成图过程;主要通过黏化作用形成
均腐土:
分布:主要分布在世界温带和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成土环境及成图过程:主要是腐殖质累计作用和钙积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