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漳州市中考语文试题之我见
中考语文复习之我见

中考语文复习之我见摘要:中考是一种国家行为选拔性考试,也是一种分流性考试。
考生最终将进入重点高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及中专等。
从某种意义讲,可以决定大多数学生今后发展的方向。
因此,考前如何做好复习很关键。
下面我就语文复习谈谈几点肤浅做法。
关键词:中考;语文复习;语言运用;考试中图分类号:g6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2-0118-01一是从语言积累角度看,注重语言素材的积累是我国传统的教育经验。
这个经验值得保持。
语言素材的积累不仅有古诗文的积累还有现代诗文的积累。
例如,名言警句、民谚俗语等等。
从考试的考点分析来看,语言词汇的积累在中考语文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在试卷中出现的形式灵活多样,不仅可以出现在阅读中,也可单独以专题的形式出现。
还有的地方将其放在加试题中。
总之,积累题的练习不仅能促进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同时对改善教学方式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复习中,要背会《语文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要求背诵的诗文名篇和段落,要做到默写时不增、删、错字词,不用错标点符号。
会写出诗文的篇目和作者姓名,还要认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二是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来看,语言修辞能力的培养要从实际的训练中进行。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加强学生的语言运用的日常练习,在课堂上要加强运用。
这些包括,口语语音,汉字理解,语法修辞,文章阅读等等。
对于口语发音的考查,包括易错发音,生僻字,形近字等。
比如口语中的前后鼻音问题。
汉字的考查,一是错别字,比如将易错的字放在一段文章中来考查学生的发现纠错能力,同时还会对语言修辞进行穿插考查,比如,“即(既)然……就……”对语言修辞的考查更为普遍的是采取句子仿写,改写,续写,填写等方式。
常用的修辞格为比喻、排比、对偶、拟人等。
三是从新课标的标准来看,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做了明确的要求。
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这种素质只要结合课外阅读来实现。
从考试考查的角度来实际操作就要做到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运用能力作为重点在复习中,应该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第一,选择好阅读材料。
09年福建省漳州九年级语文中考真题及答案

2009年某某市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听说能力(13分)一、听录音,完成1—5题。
(请注意:1—2题读一遍,3—5题读两遍)(13分)1.下面词语读音错误..的一项是()(2分)A.污垢 B.缄默C. 惴惴不安D.拈轻怕重2.听下面一句话,话中“粗糙”的意思是()(2分)A. 不平整、不光滑B.粗暴、暴躁C. 语言缺少提炼3.听下面一则材料,回答问题。
(4分)(1)(2)4.听下面一则《伊索寓言》,写出它的寓意。
(2分)5.请根据下面设置的情境,回答问题。
(3分)第二部分积累与运用(17分)二、积累与运用。
(17分)6.按要求填空。
(10分,以回答正确..的5道题计分。
)(1)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
(徐志摩《再别康桥》)(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李商隐《夜雨寄北》)(3)?____________________。
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浣溪沙》)(4)《望洞庭湖赠X丞相》委婉表达诗人希望出仕,却无人引荐的诗句是:,。
(5)唐代王维作诗以景见长,在他的笔下,不但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明净之美,在《使至塞上》中,亦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苍凉雄浑之美。
(6)春天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人间,诗人们吟春风、咏春雨、颂春草,讴歌美好的春光。
请写出两句描写春草的古诗词:,。
(7)露从今夜白,。
(杜甫《月夜忆舍弟》)7.名著阅读。
(5分)(1)《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对人物的描写十分精彩。
其中哪位人物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什么?(2分)(2)以下两题,任.选.一题回答。
(3分)①孙悟空武艺高强,神通广大,但他也有无可奈何的时候。
请你简述“五行山下定心猿”这个故事情节。
(各用..一句话概括其起因、经过、结果)②《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周瑜的几度交锋令人津津乐道,“既生瑜,何生亮”的喟叹还在耳边回响。
漳州市中考语文试卷质量分析

2009年漳州市中考语文试卷质量分析漳州市2009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好卷,既突出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又渗透新课程理念。
这份试卷跟前几年的同类试卷一脉相承,保持原有的基本框架,又有一定的创新,设置了一些出彩的题目,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比如试卷中第7题“名著阅读”和第8题看图说话题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十分妥贴,指令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让每位学生都有话可说,在落实考查学生的阅读状况的同时,考查他们的内容整合和语言表述能力。
下面就命题评价、答题情况、教学建议等方面谈谈本人的看法。
一、命题评价考虑到当前学生漠视和淡视名著令人忧虑的现象,为了积极倡导学生珍视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我市近两年中考命题均加大了名著的份量。
今年“名著阅读”题是依据新课标和漳州市2009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命制的。
相对前几年的中考,这次考查的作品更多,容量更大。
但所选三部作品均较有代表性,都是师喻生晓的名著,不存在偏题难题的嫌隙。
原题再现:7、名著阅读。
(5分)⑴《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对人物的描写十分精彩。
其中哪位人物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什么?(2分)⑵以下两题,任选..一题回答。
(3分)①孙悟空武艺高强,神通广大,但他也有无可奈何的时候。
请你简述“五行山下定心猿”这个故事情节。
(各用..一句话概括其起因、经过、结果)②《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周瑜的几度交锋令人津津乐道,“既生瑜,何生亮”的谓叹还在耳边回响。
请你写出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名称。
我选():从题干看,命题意图明确,架构明晰。
本题考点涉及作家作品常识、整体内容的把握、典型情节的认知,可以考查学生对这三部书的了解程度,同时可以测验他们的语言驾驭水平。
该试题布列两道题,其中第2题又分两小题,要求任选一题作答,也就是任选一部名著答题。
不过,个别题干表述有些欠斟酌之处,如第1题“其中哪位人物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什么?”改为“其中哪一位人物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请简要谈谈他的形象特点”会显得更明确具体一些,对学生知识点的考察也会更具有针对性。
福建漳州2009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

福建漳州2009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重拾阅读精神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图书和版权日”,意在鼓励人们发掘读书的乐趣,并纪念那些为推动人类文明前进而做出不懈努力的先辈。
中华民族无疑是一个有着良好阅读传统的民族,有关名人与书的趣事不胜枚举:大思想家王夫之一生著书数百卷,连给女儿嫁妆时,亦是用满满一箱书;《资本论》首位翻译者、经济学家王亚南,在乘船遭遇风浪、海轮颠簸不止时,要求服务员将其绑在椅子上以聚精会神地读书;诗人闻一多在结婚当日的早上不见踪影,后被友人发现在书房中如痴如醉地读书……然而,近些年来,我们更多地听到这样的故事:2008年,上海一家早教中心率先开设幼儿经典诵读班,由专家带领10岁以下的小朋友诵读《三字经》、《论语》等经典作品。
结果在短短三个月中,学员由原先的20人减至两人。
有记者采访退班的家长,得到的回答竟出奇一致:“以后入学时又不看这些,还是把时间花在学英语、电脑、钢琴上更为实在,这些可都是升学加分的。
”从什么时候开始,书籍已经不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沦为“耽误孩子升学的滑梯”?家长对于经典阅读先入为主的拒绝态度,不仅没收了孩子享受人类丰盛文化大餐的入场券,还间接导致了这些孩子长大后偏于功利的阅读习惯。
在许多书店里,你看那“最畅销图书排行榜”上,显眼位置处净是些炒股、基金、管理类的书籍;若有关注社会现实的书刊,也多是用来解当下人之心灵困惑的——如何应对办公室政治?如何成为完善男人/女人?如何把孩子从小送入常青藤?等等。
书店里的人头攒动,正和当代人填补不了的心灵饥荒形成反差——讽刺的是,往往我们功利书读得愈多,便发现这种饥荒愈加厉害。
捧着教辅书、“快餐”书太久,我们的视野变得狭窄,只局限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进而造成精神上的乏力,思考社会、思考人性的乏力。
很难想像,一个精神乏力的民族,会有着什么样的末来。
当人们津津乐道“世界读书日”——4月23日,也正是英国文豪莎士比亚、塞万提斯的辞世纪念日时,往往夸大了这其中的“巧合色彩”,而忽视了这些文豪们对于启迪思想、丰富文明的重要作用。
漳州市2009年中考质量分析会

• 第7题是名著的考查,本题失分较严重, 答案五花八门,反映考生对初中要求 的必读书目《三国演义》、《西游 记》、《朝花夕拾》等名著不是很了 解。本题考查《朝花夕拾》、《三国 演义》、《西游记》中中细化的故事 情节,能较深入考查学生是否认真阅 读名著,使学生无空子可钻,能促进 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
精选ppt课件
18
• 第13题考生失分原因是学生没有把握 住“答题要点”:①观点句;②联系 原文和自我实际略作评述;③使用一 句恰当的名言。主要错误在于:①名 言不扣“中心”;②找出观点句,不 懂得略作评述。
• 13.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联 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至少使用一句名言)
精选ppt课件
12
• 今年的综合性学习题目所设情境图文兼 备,可以激发学生的情绪;所选材料具 有强烈的时代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 活;所选材料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 出语文学科的人文特性。所设题目既能 考查出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巧妙地融入 地域色彩,让学生受到“情感、态度、 价值观”的熏陶、教育。
精选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8
• 7.名著阅读。(5分)
• (1)《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对人物的描写十 分精彩。其中哪位人物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为
• 什么?(2分)
• (2)以下两题,任选一题回答。(3分)
• ①孙悟空武艺高强,神通广大,但他也有无可奈何 的时候。请你简述“五行山下定心猿”这个故事情 节。(各用一句话概括其起因、经过、结果)
精选ppt课件
19
• 第二块是说明文阅读,失分最多。 失分较多的是第16、17、18题。
• 第14题有相当一部分考生未能很 好理解题意,大部分只能答出“引 出下文”,未能答出“阅读兴趣”。
2009年中考语文试题福建漳州市高中自主招生四校联考语文试卷.doc

2009年漳州市高中自主招生四校联考语文试卷(满分:130分考试时间:120分)第一部分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一、完成1—4题(20分)1、古诗文默写(8分)(1)_______,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2)扬子江头杨柳春,_______。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3)《咏煤炭》中的“_______,_______。
”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有异曲同工之妙。
(4)我国信息产业起步晚,发展快,颇有“,”的势头。
(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一句话形容。
)(5)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是一位传统士大夫眼中的“仁人之心”和高深人格,而它正是传承与发扬了孟子的:“_______,_______,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2、口语交际:(3分)如:一次辩论会上,两名同学就乞丐乞讨现象展开了辩论,一名学生说:“乞丐是弱势群体,值得同情。
”另一名学生说:“乞丐以乞讨为生,不劳而获,甚至出现了乞丐骗子,乞丐富翁,根本不值得我们同情。
”请简要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我是这样看待这个问题的:3、名著阅读(6分)(1)千百万人熟知的“雅虎”网站,原名“Yahoo”,是在《格列佛游记》的第四卷“_________”中提到的怪物“雅虎”,现已成为因特网世界最令人熟悉的名词之一。
(2)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战役是,涉及到的两个主要人物_______、_______。
(3)请以新大纲推荐的初中生阅读的中外名著为材料,依照所给的语句形式,补写完整后面的句子:我来到法兰西,听到了罗曼罗兰在叙述三位巨人的不凡历程。
(或:我来到了梁山泊,听到了施耐庵在讲述108条好汉闯九州的历程。
)我来到,听到_______。
4、综合实践活动。
(3分)阅读下面三则材料,请说出你的发现。
200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报告

2009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报告一.试卷整体评价2009年中考语文试题可以用四个字概括,那就是“守正出新”。
重点突出“正”,体现在:1、这套试题体现出来的理念“正”,以综合考察学生能力为主。
最突出体现在第三小题:既考察了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又考察了标点的使用;第六小题:介绍欢奔的火牛,学生既要紧扣“欢”“奔”“火”三个字对画面说明,又要领悟其中的寓意,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平日的积累都有考察;这类题型还有十九题,二十一,二十四题。
2、设置的题型“正”,仍然是分为三大块: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0分,分别考察了字音、字形、病句、标点、文学常识、诗词积累和综合性学习,较之去年中考,今年的诗词默写分值增加了三分,地位有所突出。
阅读50分,仍然是课外古诗鉴赏,课内外古文阅读,说明文阅读,散文阅读,较之去年中考题型难度降低。
写作50分,仍然是半命题作文。
3、试题每一部分的内容“正”,古诗文积累阅读都是课标规定篇目,而且都是名篇当中的名句;现代文阅读中,《阿长与山海经》一段,是鲁迅作品;《姓氏:不亚于四大发明的发明》一文,涉及到学生的姓名,容易引起阅读兴趣;《你为什么拿这一个?》是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的作品,也是名家名篇;半命题作文使学生便于把握,便于书写自己的生活感悟。
“新”体现在题型灵活,特别是第三题,第六题,第十九题。
“新”还体现在作文的开放,最明显的是作文,以前的要求是: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今年的要求很宽,只有这么几个字: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突出了创新。
今年的中考试题还重点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1、突出了人文性。
这主要体现在试题的难易程度以及内容的设置上。
因为语文是中考第一场,语文的考试情况很容易影响后几场的发挥。
这套试题由易到难,逐级提升,便于学生登堂入室。
考题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从下雨天留客,到邮票,到童年的长妈妈,到姓氏,到超市购物,都体现出对学生心理感情的体察。
作文更是如此,“我眼中的”突出自我的观察,突出自我感受,可以写人记事,可以品论古人,可以描写景物,使任何一位考生都有话可写,有情可抒,并且容易写出自己的代表作,在考场上绽放异彩。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的回顾与思考:写作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的回顾与思考:写作一、赋分比重非常稳定在2009年各地中考试卷中,写作考查所占分值比重与往年基本持平,120分的试卷写作赋分多在50分左右,150分的试卷写作赋分多在60分左右,100分的试卷(广东深圳和湖南怀化)和110分的试卷(海南)写作赋分都是40分,也就是说,写作的赋分比重(写作修改和小作文等“小写作”类题目未计入)大致在总分值的40%上下波动。
二、考查方式变化剧烈在中考试卷上,写作板块的分值比重是最大也是最稳定的,而试题命制却是变化最剧烈的:由话题作文的一统天下到选题作文的如火如荼,再到近年来命题作文的重新回归,命题者们一直在不断地积极探索和调整,其趋势与特点需要备考师生密切关注。
2009年采用选题作文的试卷共34套(以本报收集到的94套试卷为考察范围,下同),约占试卷总数的36%,与2008年的34%相比基本持平,与2007年的24%相比则有所上升。
选题作文的好处在于考生的可选空间更为广阔,写作才能的体现也更为充分;其弊端在于有可能使考生彷徨于两者之间难以抉择,增加考生的审题时间。
为了最大限度地扬长避短,命题人在采用选题作文的考查方式时,大多选取了差异较大的两道文题,比如一道题目为命题作文,另一道为材料作文,尽量拓展考生的选择空间。
另一方面,命题人大多只为备选文题之一提供材料,另一道则直接出示题目,尽可能地减少考生的阅读量;或者由一则材料引出两个不同类型的题目。
如江苏淮安试卷,以一则材料延伸出“种子的心”和“在考验中(成长、感悟……)”两道文题,在最大限度开掘材料内涵的同时,也节省了考生的审题时间。
在全命题、半命题、话题、材料这四类文题中,全命题作文数量最多。
在独题式的试卷中,38套采用这一考查方式,选题的试卷中,有19套至少有一道题目为全命题作文(湖南长沙试卷两道均为全命题作文),可见全命题作文已经成为中考写作文题的主流考查方式。
全命题作文重新占据主流的原因大致有两点:首先,全命题作文指向性明确,能有效避免押题和抄袭,能减少考生拟题的煞费苦心,有利于考生集中精力构思行文;评分标准也相对客观统一,有利于阅卷老师客观公正地评分。
初中学生语文学习之我见论文

初中学生语文学习之我见语文和其它学科相比在现实中的应用比较广泛。
但是,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较低,现将教学中的现象做一下反思,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具体表现1、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不高漠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
特别是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语文就被他们打人了“冷宫”。
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中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
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
2、应付老师,平衡自己这些学生迫于考试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积极些。
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师问起时,有“我已认真学过了”的回答;扪心自问时。
也可以“我已努力过了”聊以自慰。
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投机取巧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知道语文重要,而是认为初中语文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中考试题,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
还有一些学生,题目也不做。
他们抱着“我聪明”、“我运气”的心理,等到考场“超常发挥”。
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机取巧者。
二、现象成因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
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就像砌房子一样,一块石头、一个砖头、一抹水泥、一张瓦片、一颗钉子、一根术条,你就得一点一滴的垒和砌,嫌麻烦就不行。
2009年中招语文质量分析

2009年中招语文质量分析按照市教研室的统一要求,我们这次中招质量分析会主要讲四个方面的内容:一、2009年我省中招语文试卷分析及考生答题情况分析二、我市中招语文总体考试情况通报三、2009年我市考前质量预测题与中招吻合情况四、2010届毕业班复习建议与工作安排一、2009年我省中招试卷分析及考生答题情况分析(一)试卷整体评价在结构上,全卷共分为四个部分,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作文。
这四个部分与去年的中招语文试卷结构完全一样,保持了连续性和稳定性,综合性学习主要融合在基础知识部分中加以体现,整个试卷结构基本上也符合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和要求,有利于全省语文教学秩序的稳定,有利于广大师生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教与学。
在命题指导思想方面,2009年中招语文试卷把《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作为命题的唯一依据,坚持能力立意,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综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重视基础,注重考查综合运用所学语文知识和基本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色,稳中求变,稳中求新。
语文试卷特点:1.命题依标扣本,公平、合理。
试卷命题依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和《河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评价说明与检测》,凡涉及到课本的知识点,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命题。
如:积累与运用中的基础知识题目和默写题目,古诗文阅读的大部分题目,课外名著阅读的题目等,都能从初中课标中找到依据。
这对各种版本的教材来说,都是公平的,合理的,容易被全省所有考生所接受。
2.与去年相比,试卷难度明显降低。
由于去年中招语文试卷难度较大,挫伤了部分中低水平考生的积极性,降低语文试卷难度的呼声也相当高,省教研室领导对此意见非常重视,特别要求中招语文命题组在09年命题时,一定要明显降低语文试卷难度,郑州市今年的中招语文平均分比去年提高了3分左右,说明试卷的整体难度确实有了明显降低,这有利于调动广大教师教语文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信心。
漳州市2008-2009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漳州市2008-2009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答案一、听说能力。
(10分)1.B 2.B 3.中山公园迎来孙中山先生铜像。
4.栽培历史、造型姿态、作用和地位。
5.示例①:我认为中学生应该穿校服。
首先,对学校而言,最大的好处是方便管理,穿校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校外闲人混入学校,避免滋生事端。
其次,穿校服可以显示中学生的朝气,还能减少一些同学进行炫耀攀比的途径。
示例②:我认为中学生不应该穿校服。
着装是一种文化,是一个人的自我展现,是学生塑造形象的一个空间.穿校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不利于个人的长远发展和性格形成。
评分意见:第1题2分。
第2题2分。
第3题2分。
第4题2分,答对一个给0.5分。
第5题2分,言之有理即可。
二、积累运用。
(15分)6.(1)参天耸立不折不挠(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5)愚者千虑必有一得7.(1)《水浒传》林冲(2)徐庶向刘备推荐人才诸葛亮。
8.(1)示例:精卫填海(2)示例: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评分意见:第6题8分,每小题2分,挑选回答最好的4道题计分,满8分为止。
每小题错(增、减)1个字扣1分,扣完2分为止。
第7题4分,每小题2分。
第8题3分,第(1)小题1分,第(2)小题2分。
三、阅读能力理解。
(45分)(一)16分9.(1)有时(2)同“现”,显露(3)正好,刚好(4)断10.C11.(1)想要和一般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不只是弹琴像这样,贤能的人也是这样。
12.人才(或:知音)。
【甲】文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的愤慨与无奈;【乙】文表达了作者希望统治者能礼贤下士、正确识别、选拔和任用人才。
13.示例:领导者要善于发现人才,尊重人才,用好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才能促进我们社会的和谐稳定。
评分意见:第9题4分,每小题1分。
2009年语文学科中考试卷分析及建议

2009年语文学科中考试卷分析及建议一、试卷总体特点中考是针对初中生进行的一次选拔性考试,因此,试题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考查基础与考核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即,既考查初中语文学习中听、说、读、写的基本知识,又考核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以能力题拉开差距,以基础题引导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
因此,夯实基础,考查能力,迁移运用,关注生活就成了考查的主要方向,也是语文学习和语文教学的方向。
其特点如下:1 教材为本,注重基础2 同中有变,难度适中3 关注生活,倡导爱心4 综合考查,接轨高考二、分卷分题情况从05年至09年这五年来看,绵阳市的中考语文试题体现了两稳:难度比较稳定、题型比较稳定。
总体来看,09年中考将说明文阅读换成了议论文的阅读,并加大了对课文内容的考查。
下面以09年语文中考试题为例,结合前四年的试题进行分析。
第Ⅰ卷第Ⅰ卷,共24分,8道选择题。
一大题:基础知识。
每小题3分,共15分。
考查来源及目标:基础知识:语音、识字、成语的考查取材于教材,成语、病句的语境取材源于社会生活与热点。
语音、识字、成语、病句的考查点,均源于课程标准。
检测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1题:(09年)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 摄取嗫嚅威慑蹑手蹑脚B 抬杠贻误殆尽心旷神怡C 抵抗报纸砥砺舐犊之心D 横亘桓侯恒心颓垣断壁考查点:多音字、易读错字、形似字、同音字分析:这和高考对语音的考查形式完全一样,也和绵阳05年中考题型一样。
从这五年来看,本题的考查形式主要有三种:第一,将字放在课文的原句里进行,第二,每个选项罗列四组语音,进行判别。
第三,就是上题形式。
考查范围全来自于课本。
示例:(05年)1.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A.单于婵娟导弹肆无忌惮B.绚丽殉职咨询徇私舞弊C.怡然鞭笞陶冶百战不殆D.佝偻屡次雕镂衣衫褴褛(06年)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我万万没有料到,这样一件小事,竟像我的那些戏谑(nûâ)琐(suǒ)闻一样,受到人们刮目相(xiüng)看。
2009年漳州市中考阅读理解质量分析

2009年漳州市中考阅读理解质量分析云霄元光中学周逸峰文言文阅读《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评价建议”:“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今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的选材:一篇是选自七年级上册课文《伤仲永》,一篇是课外《板桥诵书》,两篇文章经典而浅易,学生结合注解不难理解到文章的大意;并且两篇选文内容相近,主题相同,有利于帮助学生完成由课内到课外的知识迁移,使学生对选文的大意把握更到位。
今年在命题设置上更着重考查课本中所学常见的文言文实词,考查的重点主要落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上,淡化了虚词的理解。
第9题加点字的解释,均是来自课内课下重要的、常用的实词注解,(其中(3)题“少长”较难,但学生在《口技》“意少舒”课下注释已学到这词的解释,应是课内到课外的迁移。
)第10题考查一词多义,也是文言文中常见字词。
但学生在这两题答题情况并不如人意。
第9题(3)(4)小题失分较多,一是理解失误,如:“少”译为稍微、稍稍,“或”译为有时、有的;二是错别字严重;三是画蛇添足。
第10题考生对一词多义的理解与积累不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灵活运用。
复习建议:1,要求学生加强对课下注解及重要字词的积累,对课内出现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引导学生进行归类记忆。
2,平时加强检测。
每节课老师可有针对性小测5-10个词语,以此督促学生积累。
3,平时考试,课外选文考查的字词一定要是课内的迁移。
让学生清楚知道在那学过。
第11题翻译不规范,重点词语的把握不准确或没有体现,如“令”、“称”、“闻”等,“咸”、“善”、“乃”等处,部分学生采用意译,因而理解出现偏差,不够严谨。
复习建议:1,平时指导学生字字落实地翻译重点句段,尽量做到准确、通顺的直译;2,特别关注句中带有词性活用、古今义的差异、通假字等现象词语的翻译。
20092010学年漳州立人学校九年级(上)期中考语文试题AqHPnM

2009—2010学年漳州立人学校九年级(上)期中考语文试题说明:试卷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20分钟命题人:赖烯泰特别提示:请把答案及作文写在答题卷上!第一部分听说能力(13分)一、听录音,完成1-----5题。
(请注意:1----3题读一遍,4---5题读两遍)1、请把听到的一句话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要求书写正确、工整)(2分)2、下面词语读音错误..的一项是()(2分)A、戏谑B、茅塞顿开C、禀赋D、迤逦3、听一则有关漳州南太武山的介绍,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2分)A、南太武山与台湾岛北太武山遥相呼应,号称姐妹山。
B、南太武山有延寿塔、浴仙盆、千人洞、弥陀石等二十四景。
C、明学士朱熙咏赞它的诗中有“朱草紫芸方外地,碧桃红杏洞中天”之句。
D、南太武海拔560米。
4、听一则新闻,回答问题。
(3分)(1)(2)5、生活中,语言交际时应该认真倾听,机智应对。
下面是大学生求职时考官的话,请说出考官的言外之意,并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回答(4分)言外之意:回答:第二部分积累运用(17分)二、积累运用(17分)6、按要求填空。
(以回答正确的5道题计分)(10分)(1)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的,成为一束,绝不。
(茅盾《白杨礼赞》)(2)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论语》十则)(4)王维《使至塞上》描绘出一幅塞外夕照图的名句是:,。
(5)后人常常引用宋人辛弃疾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两句来说明历史的潮流不可阻挡,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规律。
(6)请写出两句表现思乡情怀的诗句:,。
(7),心有灵犀一点通。
7、名著阅读。
(4分)简述鲁滨逊为什么会流落荒岛?(不少于80字)8、实践探究。
(3分)校园网站发表话题:“学校把你的成绩用短信发给家长你是否愿意”,结果有很多人跟贴。
请你代表三个回应人发表不同意见:回应人一:回应人二:回应人三:第三部分阅读理解(50分)三、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9-12题。
2009年福建省漳州市初中语文中考模拟试卷二(实验区)

2009年漳州市语文中考模拟试卷(二)(实验区)(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第一部分听说能力(15分)一、听录音,完成下面各题。
1、听录音,选出读音错误的一项()A、蛮横B、关卡C、创伤D、濒临2、听录音,回答问题。
3、听下面一则消息,回答问题。
(1)今年的世界无烟日是哪一天?(2)目前我国每年有多少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4、听下面一则故事,请问萧伯纳与丘吉尔各讽刺了对方什么?5、听下面对话,回答问题。
(1)男家长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男家长介绍了哪两个经验?6、教师节到了,初三(1)班的同学们准备开展一次“感谢师恩”的师生联欢会。
班长小明被选为主持人,请你为他设计一段开场白。
第二部分积累与运用(15分)二、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7、按要求填空。
①大漠孤烟直,。
②醉卧沙场君莫笑,?③,燕然未勒归无计。
④采菊东篱下,。
⑤海日生残夜,。
⑥有一句诗:“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马说》中与此类似的句子是:“,。
”⑦南唐后主李煜擅长写“愁”,他在《虞美人》中将愁比作春水——,。
⑧晓盈的文章语言简洁,不事雕琢,然而却清新自然,令人耳目一新。
为此,老师引用了李白的一个咏荷名句来称赞她——,。
8、请根据提供的信息,分别说出对应的人物或作品。
示例:潇湘馆丫环紫鹃葬花《红楼梦》人物:林黛玉①赤兔马单刀赴会败走麦城《三国演义》人物:。
②五台山野猪林倒拔垂杨柳《水浒》人物:。
③海难荒岛“星期五”英国历险小说主人公:。
9、这是一则公益广告,三只可爱的鸡蛋被装上了几个轮子,文字说明是“保持车距,安全驾驶”。
请你为这则广告写一段赏析文字,说说它的巧妙之处。
保持车距安全驾驶第三部分阅读能力(50分)三、阅读下面一则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14分)汝①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
一岁,聘楚士训其子。
楚土始训之搦管临朱②。
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牵手牵挂牵引
——2009年漳州市中考语文试题之我见
漳州市实验中学语文教研组陈晓农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一年一度的中考命题,因其一锤定音的终结性评价而引发聚焦热议,已成定律。
每年初夏季节,这个众口难调、五味杂陈的问题,总被推向潮头浪尖,激起百家争鸣。
作为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我自然也不例外。
如何评价2009年漳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呢?经过一个阶段的专题研究,我概括了三个主题词——牵手、牵挂、牵引,敬请大家商榷。
一、牵手——发掘命题资源
所谓牵手,顾名思义,即借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考虑语文试题必须与哪些内容亲密结合。
作为科学的语文教学评估体系的元素之一,中考试题并非单一的、纯粹的、割裂的评价载体,它至少必须承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考查目标,承载中国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的结晶,承载新课改之下千千万万初中毕业生的时代前途。
我分析09年中考语文试题,着重从课本教材、地域文化、艺术课程等三方面考查。
1.试题与课本教材牵手。
“回归文本”是绝大部分语文教师的共同心声。
新课改理念并不仅仅意味着否定、抛弃,而是哲学概念上的扬弃,即“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适当考一些课堂教学的内容,可以消除学生对课内经典阅读的审美疲劳:“反正不考,读之何用!”此次文言文阅读采用比较阅读的形式,就是众望所归。
由课内名篇《伤仲永》向课外读物辐射,涉猎历史人物传记,虽有一定的阅读难度,但整体感知无碍。
设计的考题涵盖了文言文阅读常见的考点,不仅考查了记忆能力,还考查了理解、类比、联想的能力。
因此,就目前形势而言,我认为采用课内外对比阅读,是中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灵活可行、行之有效的模式。
2.试题与地域文化牵手。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情。
“乡土情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
因而,《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地域文化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漳州市人民子弟的中考,语文试题与丰厚的漳州文化牵手势在必行。
09年语文试题听力部分第3题“漳州木版年画”、阅读部分散文阅读《一座古城的记忆》都是成功的典范。
在此,我建议大家关注《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地方志》及本土作家作品等等,这些都是中考地域文化的资料库,敬请筛选训练。
3.试题与艺术课程牵手。
自古文学、艺术不分家,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如今,我们置身于钢筋水泥森林之中,弘扬传统文化,提升艺术品位,是当代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09年语文卷第8题为“漫画分析题”,命题者以漫画艺术的形式,贴近时代生活,暴露一些人对历史人物一知半解的落后现象,从而揭示了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
这幅漫画的震撼力与穿透力,足以让广大师生为之动容。
我认为也是一大亮点。
再如说明性文本阅读《高山流水话古琴》,命题者既立足文体特色,第15、16、17题考查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又超越文体束缚,第14题考查第一段文学描述的作用,第18题考查“四艺”的内容琴棋书
画和宣传标语的拟写能力。
如此文本阅读,有考察选拔之功,更有艺术熏陶之效。
二、牵挂——彰显人文情怀
所谓牵挂,是对命题者思想感情层面的研究。
从理论上讲,一份中考试卷,肯定牵挂着漳州教育事业的荣辱兴衰,牵挂着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牵挂着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施进程。
但我不作一一赘述,只从实践上研究评价:随着试卷中“你”这个字的频繁出现,命题者是如何体现人文精神的?毋庸置疑,漳州市09年语文试卷洋溢着浓厚的人文气息。
1.牵挂共性的“你”。
中考试卷面向漳州市所有的初中毕业生,因此必须遵循普遍性原则,从大局出发,也就是共性的“你”。
其一,试卷结构简约、合理。
全卷分听力能力、积累与运用、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四部分,大体不变,只作微调,适用于广大考生。
其二,试题数量恰当,主观题与客观题比例协调,含作文共25题,考试时间120分钟,绝大部分考生都有足够的思考与书写时间。
其三,试卷难易比例适中,没有偏题、怪题、陈题,不存在知识性错误的试题。
其四,试题语言陈述简洁、连贯、无歧义,一目了然,经得起推敲。
其五,选答型试题的设计应用,也充分照顾到考生的知识程度,如第6题“以回答正确的5道题计分”,第7题名著考查“任选一题回答”。
2.牵挂个性的“你”。
根据新课标精神,中考也必须尊重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别差异,积极倡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感悟。
前阶段拜读《文学自由谈》2009年04期任林举的文章《谁偏离了谁的思想》,他的散文《岳桦》被选入200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作为一道阅读理解题,由此引发了一段争议。
这里援引作者的一句话:“一位作者与一位应试学生,一篇文章要表达的意思与一道试题的标准答案,在更多的时候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因为彼此的心思并不在一个平面上运行。
”其中涉及了作者、考生和命题者的三方思维。
如何解决三方思维的矛盾冲突呢?时下最权威的操作方案是:换几个角度,多几个示例。
我看09年语文试题,听力部分第5题,积累与运用部分第6题(6)小题与第7题,阅读部分第16题、第18题(2)小题、第21题等等,命题者都设计了多个答案示例,也彰显了人文情怀。
三、牵引——掌握中考导向
所谓牵引,即命题者必须借助中考试卷,作方向上的引导,遵循课改理念,勇于挑战、突破、创新,从而对语文教研教改工作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
这个环节常常作为大家评价命题是否出彩的焦点和热点。
综合分析09年语文试题所提供的信息,命题者的确做了一些尝试,逐步实现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素养立意”的转变。
1.牵引师生关注现实生活。
如听力部分第5题涉及短信隐私的立法争议;阅读部分第24题的描写难忘的生活片段。
前者立足现实,倡导各抒己见;后者回首往事,关注情感体验。
2.牵引师生重视阅读积累。
如阅读部分第18题综合探究:“四艺”分别指什么?第21题“雕栏画栋犹在,朱颜依然”是从哪句古诗词演化而来的?这种考题在一线常被称为“碰运气”,但偶然之中也有必然,假如教学李煜的词作《相见欢》时也欣赏《虞美人》,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了。
3.牵引师生注意名著考查的变化。
如听力部分第3题《伊索寓言》占2分,积累与运用部分第7题(1)小题《朝花夕拾》占2分,(2)小题《西游记》《三国演义》任选一题占3分。
变化一:名著考查比重增大;变化二:覆盖面广,突破四大名著一统天下的格局;变化三:尝试采用选答型试题,以灵活替代机械。
4.牵引师生把握写作训练的方向。
09年中考作文试题依然采用二选一的形式,但题型却由原有的话题+半命题,转变为全命题+半命题。
这是漳州市中考作文命题的最大看点,是从鼓励学生张扬个性的话题作文问世以来第一次返璞归真。
其中半命题作文《才能优秀》,有助于考生自由地选择张扬自己写作个性的表达方式,抒发个性化的情感。
而全命题作文《放假了》则走“回归生活本真,彰显人文情怀”的路线,貌似简单、亲切,实则“成文易,出彩难”。
这道题与我在2006年为一次现场作文比赛设计的话题作文“休闲”如出一辙,相信只要写好“休闲”,就一定能写好《放假了》。
综上所述,“牵手——发掘命题资源,牵挂——彰显人文情怀,牵引——掌握中考导向”就是我对2009年漳州市中考语文试题的高度评价,命题者的严谨、审慎而不乏创新的理性思维,如散发着油墨芳香的文字一般,镌刻在2009年的夏天。
只是“三牵”之后还隐藏“一牵”——牵强,即综合实践活动考查的缺憾。
如果认为第8题漫画分析、第18题综合探究,、第23题材料分析等等可以替代,势必太过牵强。
因为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学习活动,必须耗费相当广泛的空间时间,投入复杂、繁琐、高强度的专业指导。
以举行一场辩论赛为例,须安装软件、选拔辩手、设计规程、培训主席、搜集资料、邀请评委、实地演练、组织辩论、点评颁奖等一系列规范化程序,方能步入正轨。
但中考试题可能只要求设计几道程序而已,形同虚设,枉费苦心。
所以,如何考查综合实践活动,激发教学热情?我希望作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激起决策者和命题者的共鸣。